一、Linux文件系统层级结构 FHS :定义Linux系统中主要的目录以及目录中存放的内容
1.linux系统以单根的方式组织文件
/ 根目录之下的既可以是目录,也可以是文件
bin | 命令,所用用户在单用户模式下必须具备的二进制命令文件,vi mv mount |
---|---|
dev | /dev/null /dev/sr0 /dev/zero: 系统必备的device文件。 |
home | 普通用户的家目录,个人的配置文件, |
lib64 | 依赖点 |
media | 挂载点 mount /dev/sr0 /media |
opt | 可以选择的一些应用程序包 |
root | 代表的root用户的家目录 |
selinux | |
sys | 包含连接到本台计算机的设备信息 |
usr | 包含大部分的用户功能和应用 |
boot | |
etc | 系统中的配置文件 |
lib | 依赖库 |
lost+found | |
mnt | 临时挂载文件系统 |
proc | 虚拟文件系统 |
sbin | 必备的系统可执行文件 |
srv | |
tmp | |
var |
设备挂载点:
media
mnt
命令存储位置:
/bin
/sbin
/usr/bin
/usr/sbin
库文件
/lib
/lib64
/usr/lib
/usr/lib64
https://www.linux.org/
2./etc
bashrc | 存放用于系统范围内的别名和函数 |
---|---|
crontab | 定时任务的配置文件 |
fstab | 指定系统启动时需要自动加载安装的文件系统列表 |
group | 存放用户组信息 |
gshadow | 组密码 |
passwd | 用户基本信息 |
shadow | – |
skel/ | 新用户默认的环境信息文件 |
login.defs | 设置用户账号限制信息 |
yum.repos.d/ | yum仓库的配置文件 |
sysconfig/ | |
ssh | 存放ssh服务配置文件 |
profile | 用户登录时被执行。 |
profile.d | 系统启动后要执行的脚本 |
3.proc:提供系统信息
bus | 总线设备 |
---|---|
cpuinfo | 处理器信息 |
meminfo | 存储器信息,内存,交换分区 |
filesystems | 核心配置的文件系统信息 |
modules | 内核加载的核心模块信息 |
partitions | 分区信息 |
uptime | 系统启动时长 |
4.var
cache | 系统运行本省产生的一些缓存文件 |
---|---|
local | /usr/local中安装的程序的一些可变数据 |
lock | 锁定文件 |
log | 各种日志文件 |
spool | 放置“假脱机(spool)"程序的目录,如mail,news,打印机队列和其他队列工作的目录 |
tmp | 存放临时文件 |
lib | 程序本身执行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数据文件放置的目录,在此文件下,各自的软件应该要有各自的目录 |
二、linux文件目录常见管理命令
mkdir:创建目录
mkdir 【选项】 目录名
-m :设置权限
-p:递归创建
-v:打印创建目录信息
# mkdir -pv mylinux/{bin,conf,lib,logs,webapps/{docs,examples},work}
more:逐屏显示文件内容
空格:向下翻屏
b:向上翻屏
+/ 搜索字符串,q
q:退出
less:用法同more
cat:一次性显示完整的文件内容,适合文件内容少的情况
-n:编号
-b:不对空白行编号
-A: -vET 末尾加$,tab键置换为^I
/dev/sr0 /media iso9660 defaults 0 0
mount -a
来源:CSDN
作者:xiangmomo1
链接:https://blog.csdn.net/xiangmomo1/article/details/10452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