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阅读心得
总体上来说这本书的知识点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但是并不浅显。和我们其它专业书籍不一样,这本书采用的是更巧妙的写作方式。这本书不是直接的知识概念的罗列堆叠,而是通过问答和描绘丰富的案例和具体的场景等多种生动形象的形式。
看完一到第五章后,就自然而然的把一到第五章串成这样的一条线:什么是软件工程,个人在写代码的时候怎样做才能写出高效有用的代码。以后作为软件工程师又应该怎样的不断进步,怎么在团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对于一到五章,这样串线不知道对不对。看完第一章,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软件工程啊。一直以来,我以为软件工程就是和建筑物的构成是一样的,只是系统的、机械的把所有的代码有规律的集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软件。看完定义才知道,软件工程是“把系统化、规范化、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软件可以成为商品,但又不同于别的商品,它是一个逻辑产品,具有抽象性和易复制性,由程序和软件工程组成。软件也会像楼房一样慢慢出现裂痕,这时候就需要维护保证其可用性和耐用性。这时候程序员就要重新检测自己的代码哪里出现错误,怎样维护才可以补救。与其出现问题后才补救,不如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时候的就出现了“单元测试”。单元测试可以有效地保证模块的质量。诸如此类的还有效能分析测试,就是说对于同一个功能,在保证功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怎样的代码才能节约系统开销。
软件的产生需要的是一个团队,一个人是可以写代码,但写出来的都是一些功能相对简单,含有较多bug的代码,但是团队不仅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团队不仅有一致的目标,而且分工明确,互相依赖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软件的生产时间和软件利用率,这也是为什么要有团队的原因。第五章84页开始介绍了几种软件团队模式,看起来每一种都有自己的优势。对于没有团队合作经验的我来说,应该怎么去选择合理有效的模式呢? 是根据具体情况?还是听从团队成员的想法决定模式。我想应该都不是这样吧。
看完此书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师是怎么样的,要怎么做才能进步。书可以读很多次,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对事物都会有不同的认识。我想这可能就是成长的一种表现吧,随着成长我们队许多事情就会用不同的角度思考。对于“构建之法”,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现在我只是很粗浅的认识了软件工程,谈不上任何实际,但一个学期的量变可以让我看到质变,到那时候再细细读可能就是更加有感受,更加知道怎么做才能学到自己想要的吧。
来源:CSDN
作者:m0_45229204
链接:https://blog.csdn.net/m0_45229204/article/details/10446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