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使用模块?
随着程序的发展,功能越来越多,为了方便管理,我们通常将程序分成一个个的文件,这样做程序的结构更清晰,方便管理。这时我们不仅仅可以把这些文件当做脚本去执行,还可以把他们当做模块来导入到其他的模块中,实现了功能的重复利用
常用模块
collections模块
在内置数据类型(dict, list, set, tuple)的基础上,collection模块提供了几个额外的数据类型; Counter, deque, defaultdict, namedtuple, OrderedDict
1. namedtuple:生成可以使用名字来访问元素内容的tuple
2. deque:双端队列,可以快速的从另外一侧追加和推出对象
3. Counter:计数器,主要用来计数
4. OrderedDict:有序字典
5. defaultdict:带有默认值的字典
namedtuple
View Code
类似的表示牌的花色和数字,也可以用namedtuple定义

1 Card = namedtuple('card', ['suits', 'num']) 2 c1 = Card('红桃', 2) 3 print(c1) # card(suits= '红桃', num = 2)
# nametupled('名称', [属性list])
deque
使用list存储数据时,按索引访问元素很快,但是插入和删除元素就很慢了,因为list是线性存储,数据量大的时候,插入和删除效率很低。
deque是为了高效实现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双向列表,适合用于队列和栈:

1 import queue 2 q = queue.Queue() 3 q.put(10) # 加数据 4 q.put(5) 5 print(q.qsize()) # 查看队列总个数 6 print(q) # <queue.Queue object at 0x00F922F0> 7 print(q.get()) # 查看数 先进先出 8 print(q.get()) 9 # print(q.get()) # 值取完没有值就一直等待 阻塞
deque双端操作

1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2 dq = deque([1, 2]) 3 dq.append('a') # 从后面放数据 [1,2,'a'] 4 dq.appendleft('b') # 从前面放数据 ['b',1,2,'a'] 5 dq.insert(1,3) # ['b',3,1,2,'a'] 6 print(dq.pop()) # 从后面取数据 7 print(dq.popleft()) # 从前面取数据 8 print(dq) # deque([3, 1, 2])
OrderedDict
使用dict时,Key是无序的。在对dict做迭代时,我们无法确定Key的顺序。
如果要保持Key的顺序,可以用OrderedDict
:

1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OrderedDict 2 3 d =dict([('a', 1), ('b', 2), ('c', 3)]) 4 print(d) # dict的key是无序的 {'a': 1, 'b': 2, 'c': 3} 5 od = OrderedDict([('a', 1), ('b', 2), ('c', 3)]) 6 print(od) # OrderedDict的key是有序的 7 # OrderedDict([('a', 1), ('b', 2), ('c', 3)])
defaultdict
有如下值集合 [
11
,
22
,
33
,
44
,
55
,
66
,
77
,
88
,
99
,
90.
..],将所有大于
66
的值保存至字典的第一个key中,将小于
66
的值保存至第二个key的值中。
即: {
'k1'
: 大于
66
,
'k2'
: 小于
66
}

1 values =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90] 2 my_dict = {'k1': [], 'k2': []} 3 for value in values: 4 if value>66: 5 my_dict['k1'].append(value) 6 elif value<66: 7 my_dict['k2'].append(value) 8 print(my_dict) # {'k1': [77, 88, 99, 90], 'k2': [11, 22, 33, 44, 55]}

1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2 values =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90] 3 my_dict = defaultdict(list) 4 for value in values: 5 if value > 66: 6 my_dict['k1'].append(value) 7 else: 8 my_dict['k2'].append(value) 9 print(my_dict)
使用dict
时,如果引用的Key不存在,就会抛出KeyError
。如果希望key不存在时,返回一个默认值,就可以用defaultdict
Counter r
Counter类的目的是用来跟踪值出现的次数。它是一个无序的容器类型,以字典的键值对形式存储,其中元素作为key,其计数作为value。计数值可以是任意的Interger(包括0和负数)。

1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2 c = Counter('abcajnckjscsaa') 3 print(c) # Counter({'a': 4, 'c': 3, 'j': 2, 's': 2, 'b': 1, 'n': 1, 'k': 1})
时间模块
# 常用模块
1. time.time() 获取当前的时间戳
2. time.sleep(secs) (线程)推迟指定的时间运行.单位是秒
表示时间的三种方式
在Python中,通常有这三种方式来表示时间:时间戳、元组(struct_time)、格式化的时间字符串:
(1)时间戳(timestamp) :通常来说,时间戳表示的是从1970年1月1日00:00:00开始按秒计算的偏移量。我们运行“type(time.time())”,返回的是float类型。
(2)格式化的时间字符串(Format String): ‘1999-12-06 给人看的

%y 两位数的年份表示(00-99) %Y 四位数的年份表示(000-9999) %m 月份(01-12) %d 月内中的一天(0-31) %H 24小时制小时数(0-23) %I 12小时制小时数(01-12) %M 分钟数(00=59) %S 秒(00-59) %a 本地简化星期名称 %A 本地完整星期名称 %b 本地简化的月份名称 %B 本地完整的月份名称 %c 本地相应的日期表示和时间表示 %j 年内的一天(001-366) %p 本地A.M.或P.M.的等价符 %U 一年中的星期数(00-53)星期天为星期的开始 %w 星期(0-6),星期天为星期的开始 %W 一年中的星期数(00-53)星期一为星期的开始 %x 本地相应的日期表示 %X 本地相应的时间表示 %Z 当前时区的名称 %% %号本身
(3)元组(struct_time) :struct_time元组共有9个元素共九个元素:(年,月,日,时,分,秒,一年中第几周,一年中第几天等) 结构化时间:计算用的
使用:

# 导入时间模块 import time # 时间戳 print(time.time()) # 1581041973.3598251 # 时间字符串 print(time.strftime('%Y-%m-%d %X')) # 2020-02-07 10:19:33 #时间元组:localtime将一个时间戳转换为当前时区的struct_time print(time.localtime()) print(time.localtime().tm_year # 2020 # 时间戳和结构化时间 t = time.time() print(time.localtime(t)) # Timestamp --> struct_time print(time.gmtime(t)) # Timestamp --> struct_time print(time.mktime(time.localtime())) # struct_time --> Timestamp print(time.strftime('%m/%d/%y %H:%M:%S', time.localtime(3000000000))) # struct_time --> Format string # time.asctime(结构化时间) 如果不传参数,直接返回当前时间的格式化串 print(time.asctime(time.localtime(15000000000))) # Mon May 1 10:40:00 2445 print(time.asctime()) # Fri Feb 7 10:19:33 2020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d = datetime.strptime('2019/9/30', '%Y/%m/%d') print(d) # 2019-09-30 00:00:00 e = datetime.strptime('2019年9月20日星期六', '%Y年%m月%d日星期六') print(e) # 2019-09-30 00:00:00 f = datetime.strptime('2019年9月20日星期六8时42分24秒', '%Y年%m月%d日星期六%H时%M分%S秒') print(f) # 2019-09-20 08:42:24
random模块

import random print(random.random()) # 大于0且小于1之间的小数 print(random.uniform(1, 3)) # 大于1小于3的小数 # 随机整数 print(random.randint(1, 5)) # 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5之间的整数 print(random.randrange(1, 10, 2)) # 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10之间的奇数 # 随机选一个返回 print(random.choice([1, '23', [4, 5]])) # 1或者23或者[4,5] # 随机选择多个返回,返回的个数为函数的第二个参数 print(random.sample([1, '23', [4, 5]], 2)) # 列表元素任意2个组合 # 打乱列表顺序 item = [1, 3, 5, 7, 9] random.shuffle(item) # 打乱次序 print(item)

1 import random 2 def s_code(): 3 code=' ' 4 for i in range(5): 5 6 num = random.randint(0, 9) # 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9 7 alf = chr(random.randint(65, 90)) 8 add = random.choice([num, alf]) 9 code = ' '.join([code, str(add)]) 10 11 return code 12 print(s_code)
os模块
import os print(os.getcwd()) # 获取当前工作目录 print(os.curdir) # 返回当前目录 print(os.pardir) # 返回当前目录的父目录字符串名 print(os.sep) print(os.environ) # 获取环境变量
sys模块
sys模块是与python解释器交互的一个接口 sys.argv 命令行参数List,第一个元素是程序本身路径 sys.exit(n) 退出程序,正常退出时exit(0),错误退出sys.exit(1) sys.version 获取Python解释程序的版本信息 sys.path 返回模块的搜索路径,初始化时使用PYTHONPATH环境变量的值 sys.platform 返回操作系统平台名称
序列化模块
什么叫序列化——将原本的字典、列表等内容转换成一个字符串的过程就叫做序列化。
str -> 数据结构 : 反序列化
数据结构 -> str :序列化
json
json模块提供了四个功能:dumps、dump、 loads、 load

import json dic = {'k1': 'v1', 'k2': 'v2', 'k3': 'v3'} str_dic = json.dumps(dic) # 序列化:将一个字典转换成一个字符串 print(type(str_dic),str_dic) #<class 'str'> {"k3": "v3", "k1": "v1", "k2": "v2"} #注意,json转换完的字符串类型的字典中的字符串是由""表示的 dic2 = json.loads(str_dic) #反序列化:将一个字符串格式的字典转换成一个字典 #注意,要用json的loads功能处理的字符串类型的字典中的字符串必须由""表示 print(type(dic2),dic2) #<class 'dict'> {'k1': 'v1', 'k2': 'v2', 'k3': 'v3' list_dic = [1,['a','b','c'],3,{'k1':'v1','k2':'v2'}] str_dic = json.dumps(list_dic) #也可以处理嵌套的数据类型 print(type(str_dic),str_dic) #<class 'str'> [1, ["a", "b", "c"], 3, {"k1": "v1", "k2": "v2"}] list_dic2 = json.loads(str_dic) print(type(list_dic2),list_dic2) #<class 'list'> [1, ['a', 'b', 'c'], 3, {'k1': 'v1', 'k2': 'v2'}]

import json f = open('json_file','w') dic = {'k1':'v1','k2':'v2','k3':'v3'} json.dump(dic,f) #dump方法接收一个文件句柄,直接将字典转换成json字符串写入文件 f.close() f = open('json_file') dic2 = json.load(f) #load方法接收一个文件句柄,直接将文件中的json字符串转换成数据结构返回 f.close() print(type(dic2),dic2)
pickle
1. 所有的python中的数据类型都可以转化成字符串形式
2. pickle序列化的内容只有python能理解
3. 且部分反序列化依赖代码
shelve
1. 序列化句柄
2. 使用句柄直接操作,操作简单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pythoncui/p/12272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