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后感作文5000字

牧云@^-^@ 提交于 2019-12-26 23:38:21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后感作文5000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出版于1934年,号称影响一代人还是两代人,不记得了。对于天天说要影响我一辈子的,我向来都不感冒。上学时要求读这本书,始终很抗拒。我不是天天哭着喊着逼着一群无知小孩归纳文章中心,归纳段落大意的老女人,不会在每一篇课文后面狗尾续貂,逼着大家去背“保尔虽然死了,但是保尔的精神会永存。”客观点吧。
毕竟这本书太过于高大上了,所以文章我写得很慎重,不敢不字斟句酌。它主要写从十月革命到苏联内战、“新经济政策”再到斯大林时期,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全面展现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一起看看钢铁到底是怎样炼成的吧。
第一部分这本书讲什么
小说主人公名叫保尔·柯察金(以下简称保尔),这本书讲的是他短暂一生的故事。
故事开始于十月革命之前。保尔出生在一个乌克兰的俄罗斯家庭,父亲早亡,与母亲和哥哥相依为命。保尔调皮,读书时不好好读,考试不及格,还偷偷的把烟灰洒在神父老师的蛋糕上。他读了两年书,就辍学去车站食堂做帮工,后来哥哥帮他在发电厂找了个差事。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后来他的工作,也一直和铁路和发电厂有关了。可怜的理工男。在发电厂,保尔认识了他的人生导师,一个地下工作者朱赫来。朱赫来被抓后,保尔在街上碰到了他,下了决心救了他,自己却被认出来后关进了监狱,受到了拷打,也受到了诱惑。他没有出卖朱赫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后感作文5000字

我初中时读了一会这本书,主要是看里面谈恋爱的内容。保尔的初恋是冬妮娅。冬妮娅是有钱人家的小姐,却和保尔一见钟情,甚至在保尔入狱的关键时刻,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他。
为了逃避追捕,保尔远走他乡。后来,保尔加入了共青团,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在部队里,保尔永远冲在最前面,但是他并不恐惧,因为他现在已经是一个标准的战士了,有崇高的理想,他相信真理在自己这边。勇敢的保尔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在一次战役中,他受了重伤,一只眼睛失明,不能再打仗了,不得不转到后方工作。
这个时候,他以为和冬妮娅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了。但这时候两个人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了。一个是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一个是饱读诗书的资产阶级思想的女生。他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追求美追求爱情的人了,不是那个为了冬妮娅不说他“终于不是一个野人模样”,就去买衬衣买裤子洗澡的人了。
几年后两人再次相遇,冬妮娅已经嫁给了一个军官。在车站时,保尔作为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要求大家都过来推车,这个军官昂首阔步,指责说工人们太懒惰了。读后感的写作技巧(http://www.simayi.net/zenmexie/7494.html)冬妮娅问保尔,你为什么不当干部呢?为什么还在做铁路工人?保尔觉得冬妮娅变了。不是说工作没有贵贱吗?不是说劳动光荣吗?不是要当劳模吗?一天到晚的被打脸,这日子过不下去啊。
童话说,王子和公主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王子和灰姑娘却未必。举个例子,我也不知道灰姑娘是不是天天洗澡,但是王子一般都是一天到晚香喷喷的,毕竟,他们受的教育不一样。《亮剑》里面李云龙和他老婆不也经常为要不要洗脚吵架吗?爱情是一瞬间,婚姻那可是柴米油盐。
后来,革命已经获得胜利,苏联进入了新经济政策时期。白俄军队依然活跃。所谓的白俄,指的是那些支持沙皇和封建政权的人,与苏联红军相对应,他们组成的军队就叫“白军”。苏联内战后,红军取得胜利,许多白俄流亡海外,很大一部分在我国哈尔滨地区安家落户,我们都亲切的称呼他们为“老毛子”。
意志坚强的人总是幸运的。在爱情方面也是如此。失去了初恋情人冬妮娅,保尔并没有因“碌碌无为而悔恨”,在无产阶段队伍中他又有了奋斗的目标,那就是他的指导员,他的同志兼老师丽塔。琼瑶阿姨的小说《窗外》,写的也是“师生恋”(我是不是不应该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书),看来这种题材也是传统小说套路。保尔和丽塔一起加班,并肩作战,渡过了无数难关,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冬天来了,保尔带领党员和团员用血肉之躯抵抗风雪和敌人的枪炮,拼命抢修铁路。恶劣的天气和工作环境,让保尔患上了严重的伤寒病,但是他没有退缩,依旧拼命地工作,最终铁路顺利完工,但保尔重病缠身,几乎危及生命。所以,有着革命热情的人,总是容易让人感动的。更何况这个劳模,我们是不是非常熟悉啊。
保尔没有天天学奥数、上课外培训班,没有期中期末考试,也没有月考和单元测试,也没有天天把体育音乐画画课都改成语文数学课,更没有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的压力。他从小就调皮捣蛋,所以有一个强壮的身体,好的身体帮助他战胜了死亡。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丽塔与保尔失去了联络,她以为保尔已经死了。多年后两人在全俄共青团代表大会上再次相遇,丽塔早已嫁人,并且生了一个女儿。两人相对无言,“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我们看着,既想点头微笑,又感觉非常的心酸和遗憾。这个就叫做真正的造化弄人吧。看得我这个小心脏啊,扑通扑通真受不了。
我们读名著,除了学习那种崇高的革命理想之外,也要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保尔的人生经历,一直都在告诉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清华大学都喊出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保尔就是不听。后来,医生发现保尔之前在战场上伤到了脊柱,并且伤情严重,无法康复。这个晴天霹雳,对于一个工作狂人保尔来说,简直是无法原谅的。他不打游戏不刷抖音,一天不上班心里就难受。每次身体稍有好转,保尔就立刻返回工作岗位,“五加二”“白加黑”“996”,坚定地为共产主义添砖加瓦。加一下班就得病,一次比一次严重。相关部门扛不住了,为他开具了退休证明,工作狂人保尔觉得这不科学,于是愤怒地拒绝了。
身体恢复一点之后,保尔又去上班了。我反复说过,保尔同学是个意志很坚定的人。对爱情也是如此。病魔不仅阻止不了他工作,也阻止不了他对爱情的追求。在治病的那段时间里,他去看望了他母亲的一个老朋友,他母亲那个老朋友有个女儿叫塔娅,是个独身主义者,也就是不想结婚的那种单身狗。她曾经对保尔说过“就是死,我也不结婚”之类的话,但这难不倒保尔这种意志坚强的人。于是他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他一直住在塔娅家。
塔娅家里有一位非常专制的父亲和一个不学无术的弟弟,父亲经常粗暴干涉女儿的私生活,而母亲非常偏袒儿子,经常把女儿的工钱拿给儿子挥霍。保尔充分发扬了英雄主义的优良传统,积极帮助塔娅挣脱父亲专制的牢笼,同时成功说服塔娅嫁给了他这个眼睛即将失明、身体即将瘫痪的人(我恨自己太庸俗了,没完全理解这种高尚的情操,决定写完这篇稿子之后,回去再多读几遍党章,直到把自己感动为止)。至此,这个世间又多了一段伟大的爱情。
保尔说过“我发过誓,不把全球的敌人消灭净,我决不找对象娶媳妇。”霍去病也说过类似的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老霍是打匈奴,保尔同学那是要为全人类全世界的。从他结婚这件事看,这似乎违背了他的诺言。不过,英雄就是要有缺点才显得有血有肉,这样保尔的形象岂不更真实吗?再说了,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爱情的伟大:它居然能让保尔这种意志坚强的人违背自己的诺言。
伤病一直没有痊愈,工作又非常繁忙。不久,保尔的身体彻底垮掉了。灰心丧气的保尔觉得自己成了祖国和人民的累赘,他想一死了之。可掏出了手枪之后,他觉得自己还能抢救一下,他可以试着去战胜这种生活。然而,意志越坚强,上天就越喜欢和他开玩笑。多次治疗之后,保尔得到的是令人绝望的诊断:双目失明、下半身瘫痪。他想,我总得做点事情吧。于是他想到了写作。他的投稿收到了热情的回信,信上说:“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于是,保尔终于又在文学上找到寄托,拿起新的武器,开始新的生活。
让我们再回忆一遍从小背诵的那个著名段落吧。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给予人只有一次。应当这样度过人生:回首往事,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的时候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为解放全人类的事业奉献了短暂而宝贵的一生。我不喜欢什么事情都上纲上线,为什么没有那么容易被保尔感动,因为他好像是一个圣徒,为理想拼命的圣徒,几乎没有瑕疵的圣徒,一个特别高大上的角色。他不是我们身边的人,不像一个活人。
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肖洛霍夫的那本《静静的顿河》,写的是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苦难历程。主人公格里高利,就是生长在顿河岸边的哥萨克,他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阿克西妮亚之间,徘徊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他既是英雄,又是受难者,他有着哥萨克的一切美好品质——勇敢、正直、不畏强暴,而同时,格里高利身上又带有哥萨克的种种偏见和局限,在历史急变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格里高利他不是个工作狂,也不那么高大上,但是有血有肉,也不是一个标准化的圣徒形象,更像一个我们身边的人。这个人,和保尔不一样。
强调一遍,以前没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因为我自己思想不过关。现在我已经改造好了,可以读了。只是,毕竟这本书走上神坛太久,容不下一丁点异议了。虽然大多数人没有看过,但也得装出很受刺激很受鼓舞很振奋人心的样子。好多话好多事都不能写,不敢写了。
第二部分聊聊这本书
地球人都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由于战争,奥斯特洛夫斯基并没有受过良好的系统教育,所以从思想性和文学性来讲,《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都很难和历史上的俄罗斯文学名著相提并论,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在特殊时期产生强大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在那些特殊时期特殊年代,我们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比如白洋淀派和山药蛋派,也都出了些很厉害的人物。而这本书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书的自传性质,能唤起读者的共鸣。也就是说,保尔的原型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本尊。
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于乌克兰小镇一个俄罗斯家庭中,小说也是从这里开始写起的。1919年奥斯特洛夫斯基15岁。他戴上了红领巾,加入了共青团,并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苏联内战期间,他在一次战役中负伤,转移到基辅治疗,伤愈后再转到铁路部门工作。第二年冬天,他患上了严重的伤寒病和风湿病,却依然坚守岗位,导致病情恶化几乎丧命。由于身体有病又疯狂加班,他23岁时病情严重恶化,导致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经过短暂的消沉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这个过程看起来和小说是重合的,但是老奥却总是强调:“这是小说,不是传记,这不是共青团员奥斯特洛夫斯基传。”他还说:“我的小说,首先便是艺术作品,其中我运用了想象的权利,在小说的基础上放了不少实际材料。”“想象的权利”究竟指什么,我们是不知道的。不过,从后来披露的很多史料看,书刊审查制度确实是个伟大的发明。这部书的出版确实受到干预,许多内容被迫进行了改写。
比如小说开头。历史上第一个罗斯国家发源于乌克兰,建立于基辅,史称基辅罗斯。随着俄国向东扩张,近代乌克兰成了俄国附庸。很长一段时间里,乌克兰人被蔑称为“小俄罗斯人”。斯大林的民族政策我们是知道的,还取了个名字叫做大国沙文主义。他想把所有的人都同化为俄罗斯人,引起了许多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反抗,最著名的就是苏联对格鲁吉亚的镇压。直到今天,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
小说把乌克兰地方武装领袖彼得留拉描写成十恶不赦的土匪,与德国侵略者和波兰白军同流合污,纵容手下大肆烧杀抢掠,屠杀犹太人。在乌克兰人眼里,曾担任乌克兰民族军领袖的彼得留拉,是乌克兰民族独立的英雄。
书里面,托洛茨基被描写成一个对革命毫无贡献、只会在党内争权夺势的机会主义者。托洛茨基是十月革命前为数不多的支持革命的领导人之一,并在十月革命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直到今天,他的很多理论在世界各地仍有数量众多的追随者。斯大林时期,所有宣传物都把托洛茨基歪曲成一个背叛革命的叛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也不例外。
这段历史相对复杂,也不能详细叙述。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话,建议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或者阅读我国公开出版的书籍《帝国的消亡》、观看警示专题片《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等。
其实,奥斯特洛夫斯基并没有出生在无产阶级家庭,他父亲曾参加巴尔干战争,战功卓著,他的母亲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知识分子;冬妮娅的人物原型,并没有成为一个满身酸臭的贵妇,她思想进步,十月革命后“拥护苏维埃政权,当了一名教师,丈夫遭到了镇压,再也没有嫁人”,并一生珍视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友谊;塔娅的人物原型,也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妻子,在结婚后不久便抛弃了病重的他。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个工作狂,是革命的“螺丝钉”,是“哪里需要哪里搬”的一块砖,但并非没有思想。没瘫痪的时候,他就曾拒绝参加对白军射击和反对肃反运动而被送上法庭。立过战功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战场上是不会拒绝向敌人开枪的。他反对的,应该是指在肃反运动中射杀白军俘虏。瘫痪之后,他也曾私下向朋友表示:“我们所建立的,与我们所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
历史是一面镜子。
我们不知道哪些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哪些是经过修改的。最初,他按照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写好初稿,向杂志社投稿后,回信说他的小说“内容缺少真实性”。后来,杂志社的两位总编决定对小说进行修改。奥斯特洛夫斯基只能选择妥协。一方面是由于疲倦,他已经瘫痪在床,写作已经成了他生命的唯一目标和意义,不发表的话就相当于失去了意义。二是他确实没钱过日子了。据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书出版时,共14人对书稿做出过修改。
书刚出版时并没有得到关注,直到一位记者在《真理报》(这个报纸是什么,感兴趣的可以网上查一下)上发表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平报道,这本书才成了家喻户晓的著作,激励无数人燃起生活和革命的斗志。但报道中,也抹去了一切被认定为消极的地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完已经一百多年了,它是一本走上神坛的书。走上神坛的意思就是,大家都知道他,但是很少有人去认真看他,去了解他,只管去给它烧香,膜拜,不管它原本是什么样子。我们崇拜他,但并不了解它。对我们这一代人,或者我们的后代来说,由于历史的隔膜,看书的态度可能会更客观。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中,我们都只是沧海一粟,都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朵小浪花。我们都是普通人。几千年了,英雄和神仙,都只是极个别。所以,不可说,不可说。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