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管式反渗透应用于垃圾渗滤液

假如想象 提交于 2019-12-09 15:45:08

碟管式反渗透膜工艺,两级DTRO工艺的核心为DTRO成套设备。该成套设备采用碟片竖向挤压形式组成膜柱,不同于目前的螺旋卷式膜组件。特殊的工艺设计,使得该膜组件进水流道宽度达到1mm,能够承受较高的悬浮物浓度。该工艺具有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施工周期短和不需要太多调控的优点。

DTRO系统主要存在系统回收率低和化学清洗频繁的问题。通常两级DTRO系统设计回收率在70%~75%,由于水质的波动及结垢的影响,系统产水率会逐步下降,实际回收率在50%~60%,产生约40%的浓缩液无法及时处理。DTRO成套设备分为酸洗和碱洗两种工况,通常碱洗4~7d,酸洗8~14d/次,频繁清洗需要消耗大量的药剂以及影响设备的连续运行。

 膜处理浓缩液减量化工艺途径

由于渗滤液膜处理浓缩液含有大量易结垢离子,且很难提取利用,本着减量化、再处理的原则,从整个工艺入手减少浓缩液的产量,再考虑处理问题。

1、提高系统回收率,降低浓缩液的产率

目前,整个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回收率理论上在63.75%~68%,实际运行在60%左右。系统回收率低已成为制约渗滤液处理工艺发展的瓶颈问题。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膜处理工艺的串联,逐级浓缩确保了水质的稳定、可靠,但造成了浓缩液的逐级产生。由此可见,通过降低膜工艺串联的数量或改变膜工艺形式来提高系统的回收率,具有可行性。推荐的膜工艺形式主要有MBR+RO和MBR+DTRO两种工艺形式。MBR+RO工艺系统回收率可达75%左右,但由于反渗透缺少了纳滤预处理,且MBR出水中含有大量的易结垢物质,因此后续反渗透极易污染,需频繁清洗,造成设备开机率低。MBR+DTRO工艺由于DTRO的特殊构造和高压,因此回收率更高,稳定在80%左右,水质较好时可达85%。但DTRO设备造价昂贵,且运行阻垢剂、清洗剂的专一性导致难以广泛应用。

2、采用非膜工艺,从源头避免浓缩液的产生

从工艺源头入手,生化后端采用非膜工艺可避免浓缩液的产生。具有可实施的工艺为高级氧化处理与生化处理的高效集成处理技术,典型应用为“AT-BC系统+二级Fenton(芬顿)+二级BAF(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这一工艺最主要的特点是不采用膜工艺,因此无浓缩液产生。由于渗滤液水质的复杂多变,加之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这一工艺能否大面积推广还需要时间的观察和考验。

另一方面,由于AT-BC系统为专有技术,且需培养专门的Bacillus菌群和专一的营养液,使得该技术不具备大面积推广空间。根据这一特性,结合目前具有广泛工艺基础的MBR工艺,建议将工艺优化为MBR+NF+ 高级氧化组合工艺。NF浓缩液采用絮凝沉淀后回流至调节池的工艺形式。这样就从源头避免了RO浓缩液的产生,唯一的浓缩液为NF浓缩液。NF浓缩液通过絮凝沉淀将腐殖质去除,可有效解决盐分的累积问题。这一修正工艺相对于原工艺系统更加稳定、可靠,也更具可行性。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