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风格和主题Applying Styles and Themes
当设计应用程序时,你可以用风格和主题来统一格式化各种屏幕和UI元素。
l 风格是一个包含一种或者多种格式化属性的集合,你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单位用在布局XML单个元素当中。比如,你可以定义一种风格来定义文本的字号大小和颜色,然后将其应用于视图元素的一个特定实例。
l 主题是一个包含一种或者多种格式化属性的集合,你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单位用在应用程序所有的活动当中或者某个活动当中。比如,你可以定义一个主题,它为窗口框架和面板的前景和背景设置了特定的颜色,并为菜单定义文字的大小和颜色属性,然后将这个主题应用到你的应用程序的活动中。
风格和主题都是资源。你可以用Android提供的一些默认的风格和主题资源,也可以自定义你自己的主题和风格资源。
要创建自定义的风格和主题:
1.在应用程序res/values目录下新建一个名为styles.xml的文件。增加一个
2.对每一个风格和主题,添加一个
3.在
4.然后你可以在其他XML资源,manifest或应用程序代码中引用这些自定义资源。
风格Styles
下边是一个声明风格的实例:
如上所示,你可以用
注意在
在这个例子当中的EditText元素,演示了如何引用一个XML布局文件当中定义的风格:
style="@style/SpecialText" android:layout_width="fill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android:text="Hello, World!" /> 现在这个EditText部件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将是我们在上边的XML文件中所定义的那样。 主题Themes 就像风格一样,主题依然在 下边是声明主题的一个例子: 注意我们用了@符号和?符号来引用资源。地址符@表明我们引用的资源是其它地方定义过的(也许在这个项目中或者在Android框架中)。问号符?表明我们引用的资源的值在当前加载的主题中。这通过以名字引用特定的
在manifest中设置主题Set the theme in the manifest 为了给应用程序所有的活动设置主题,你可以打开清单文件AndroidManifest.xml,编辑
如果你只是想让你程序当中的某个Activity拥有这个主题,那么你可以修改
就像Android提供的其他内置资源一样,有好几种主题你可以切换而不用自己写。比如你可以用对话框主题来让你的活动看起来像一个对话框。在manifest中,像下面这样引用一个Android主题:
如果你喜欢一个主题,但是想做一些轻微的调整,你只需要将这个主题添加为父主题。比如,我们将修改Theme.Dialog主题。为此,创建一个风格以Theme.Dialog为父主题: 就这样,我们已经继承了Android对话框主题,因此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调整主题。这样,对于这个对话框主题中每个我们想要改变的item,我们可以在这里重新定义它的值然后在Android Manifest 文件中使用CustomDialogTheme而不是Theme.Dialog。 在程序当中设置主题Set the theme from the application 如果需要的话,你还可以以编程的方式来给一个活动加载主题。为此,要使用setTheme()方法。注意,这样做,你应该在初始化任何上下文中的视图之前设置主题。比如,在调用setContentView(View)或者inflate(int, ViewGroup)方法前。这确保系统将当前主题应用在你所有的用户界面屏幕上。例子如下: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 setTheme(android.R.style.Theme_Light); setContentView(R.layout.linear_layout_3); } 如果你打算在程序代码中来加载主界面的主题,那么需要注意这个主题将不能应用于任何系统用来启动这个活动的动画,这些动画将在应用程序启动前发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想将主题应用到你的主界面,在XML中定义是一个更好的办法。 要想了解关于自定义风格和主题以及如何在应用程序中引用它们的详细信息,请参见可用资源类型:风格和主题Available Resource Types: Style and Themes。 要想了解关于缺省可用的主题和风格的信息,请参见R.style。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iefreer/archive/2009/09/25/4595533.aspx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16/blog/3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