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032-葛根

↘锁芯ラ 提交于 2019-12-03 05:24:54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功效
 
1)《中药学》:主要功效为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主要应用:
    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无汗、项背强痛等证。本品解肌发汗。对风寒表证常与桂枝、麻黄、白芍等同用;若风热表证兼有内热则宜配伍黄芩、石膏、柴胡等药以解肌清热,如柴葛解肌汤。
    2.用于麻疹初起,发热、恶寒、疹出不畅之证。本品性能解肌发散,可助其透发。常与升麻同用,如升麻葛根汤。
    3.用于湿热泻痢及脾虚腹泻等证。本品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而奏止泻痢之效。湿热泻痢多与黄芩、黄连等配伍,如葛根芩连汤,治痢疾身热证;若脾虚气弱的腹泻,则多配伍党参、白术、木香等药,如七味白术散。
    4.用于热病烦渴及消渴证口渴多饮。本品有生津功效。可单用或配伍麦冬、天花粉、地黄等药,如玉泉散。 此外,现代用葛根治疗高血压脑病,对改善头痛、眩晕、项强、耳鸣、肢体麻木等症状有效。多与其他降压药配合应用。
    【用量用法】10〜20g,煎服或入丸散。止泻宜煨用。
 
2)《本草新编》:解酒毒卒中,却温疟往来寒热,散疮疹止疼,提气,除热蒸。虽君药而切戒过用,恐耗散人真气也。
    或问葛根解寒伤营之圣药,何以有时用之以解营中寒邪,而风邪不肯散,得毋葛根非解营之圣药耶?夫葛根实解寒伤营之圣药也。因人多用,反致伤营之正气,正气伤,而寒邪欺正气之弱,不肯外泄,反致无功。盖葛根轻浮,少用则浮而外散,多用则沉而内降矣。
    或问葛根解肌表之邪,何以仲景张公用之于葛根汤中,以入阳明耶?曰:葛根原是阳明之药,少用则散肌中之风,多用则解胃中之热,一物而可以两用也。况寒邪由营以入腑,邪入胃中,而未必尽入胃也,半入于胃,而半留于营。用葛根,则营卫不两解乎,此葛根汤所以用葛根也。
   或疑葛根散邪而不补正,今人用之者甚多矣,未见其害人也。曰:葛根耗人元气,原在无形。天下有形之损,其损小。无形之损,其损大,不可不知也。
    或问葛根轻清之味,耗人之元气,亦必不甚,安有损于无形者大乎?夫元气甚微,损伤于无形,从何而知其非大耶?大凡气之重者可防,味厚者可辨。葛根之味则淡也,气则微也,宜乎世不用信之,然药实闻诸异人之言,故告世共知之,诚以淡之中而有危,微微之内而有死法,杀人于气味之外耳。
3)《本草害利》:〔害〕伤寒头痛,兼项强腰脊痛,及遍身骨疼者,是太阳病也。邪未入阳明,故无渴症,不宜服。误服则邪气反引入阳明,为引盗入门也。斑疹已见红点,不宜用,恐表虚反增斑烂也。五劳七伤,上盛下虚之人,暑月虽有脾胃病,亦不宜服,当用亦宜少用,多则反伤胃气,以其升散太过也。夏月表虚汗多尤忌。
    葛根风药也。风药皆燥,本经言其生津止渴,生乃升字笔误,非葛根独能止渴,以其升胃气入肺,能生津尔。设非清阳下陷,而火炎津耗之渴,误服此药,则火借风威,燎原莫遏。即非阴虚火炎之证,凡胃津不足而渴者,亦当忌之。
    张司农《治暑全书》序云: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二语可谓开千古之群蒙也。故凡汗多勿用,前人已论及之。无汗亦勿用。
    愚谓阳明胃经多血之所,火病燥热,无汗烦渴,胃液已伤,汗乃血液所化,夺汗则无血之戒,用者审之。

标签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