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ul

基于SpringBoot、SpringCloud、Docker微服务架构实战,资源分享

孤街醉人 提交于 2020-08-15 14:09:15
前言 近年来,微服务架构( 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 )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软件开发方法论,它把一种特定的软件应用设计方法描述为能够独立部署的服务套件。所谓微服务( Microservices ),就是一些具有足够小的力度、能够相互协作且自治的服务体系。每个微服务都比较简单 仅关注于完成一个功能并能很好地完成该功能,而这里的功能代表的是一种业务能力。构建微服务体系需要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和工程实践,而微服务架构的提出代表的就是实现微服务体系的架构模式,即为我们提供了这些方法论和工程实践 从这个角度讲 微服务架构需要我们理解、学习并应用到日常开发过程中去。 成为一名架构师几乎是每个程序员的梦想。而微服务架构则是当今架构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掌握微服务架构技术栈相关技能,是从一名普通程序员到资深架构师的必经之路。 今天楼主给大家带来的一篇关于微服务相关的电子书资源,介绍了关于微服务架构、Spring Boot、Spring Cloud、Docker方面的内容。 1.根据Spring Boot、Spring Cloud、Docker等技术性搭建微保障体系。 2.精简而详细的经典案例展现保持分布式架构的详细宏伟蓝图。 3.融合业务流程情景,根据全方位实例得出专用工具在搭建分布式架构中的工程项目实战演练。

领课教育系统,在线教育(录播+直播)技术解决方案

青春壹個敷衍的年華 提交于 2020-08-14 13:51:38
线下培训机构如何低成本实现在线知识付费,并拥有自主 独立域名的在线教育系统网站 ,领课在线教育系统支持PC端和移动端小程序播放,可满足各类在线教学需求。 领课教育系统 - 技术说明文档 1. 技术架构图 后台技术说明: 分布式微服务架构 注册中心: Netflix Eureka 配置中心: Spring Cloud Config 服务网关: Netflix Zuul 客服端负载均: Netflix Ribbon 数据库连接池: Alibaba Druid 链路追踪: Spring Cloud Sleuth + Zipkin 应用管理: Spring Boot Admin 文档框架: Swagger 持久层框架: Mybatis 模板引擎: Freemarker 注:列出主要组件,其他组件因太多,不一一列出 前台技术说明: 前后端分离架构 Vue.js: 渐进式技术栈,足以应付任何规模的应用。 Nuxt.js: 服务端渲染,有效地解决单页面应用的 SEO 的问题。 2. 应用架构图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4386758/blog/4277191

OAuth2.0协议专区-SpringCloud微服务实战-基于OAUTH2.0统一认证授权的微服务基础架构

£可爱£侵袭症+ 提交于 2020-08-14 02:42:10
1.架构图   技术团队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我们打算对往后的一些新项目采用Spring Cloud技术栈来实现。大概微服务的架构如下: Euraka注册中心集群 Zuul网关集群 各模块微服务集群 Nginx实现负载均衡 Spring Cloud Config 统一配置中心 Monitor微服务监控 2.注册中心   注册中心很简单,这里主要说一下注册中心的高可用配置‘ 这里看到我设置了node-1,node-2两个配置文件,就是在启动应用的时候,分别启动不同的配置。 node-1的端口为9010,并向node-2注册,配置如下: server:   port: 9010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register ##name必须一样,不然高可用会导致unavailable-replicas eureka:   instance:     hostname: register1   client:     register-with-eureka: true     fetch-registry: true     service-url:       defaultZone: http://register2:9011/eureka/ node-2的端口为9011,并向node-1注册,配置如下: server:   port:

使用Gateway自定义负载均衡过滤器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20-08-13 19:48:44
背景 最近项目中需要上传视频文件,由于视频文件可能会比较大,但是我们应用服务器tomcat设置单次只支持的100M,因此决定开发一个分片上传接口。 把大文件分成若干个小文件上传。所有文件上传完成后通过唯一标示进行合并文件。 我们的开发人员很快完成了开发,并在单元测试中表现无误。上传代码到测试环境,喔嚯!!!出错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排查终于发现问题,测试环境多实例,分片上传的接口会被路由到不同的实例,导致上传后的分片文件在不同的机器,那么也就无法被合并。 知道了原因就好解决,经过一系列的过程最终决定修改网关把uuid相同的请求路由到相同的实例上,这样就不会出错了! 准备 由于是公司代码不方便透露,现使用本地测试代码。 准备:Eureka注册中心,Gateway网关,测试微服务 启动后服务如下两个测试的微服务,一个网关服务 gateway版本 < spring-cloud.version > Greenwich.SR2 </ spring-cloud.version > < spring-boot.version > 2.1.6.RELEASE </ spring-boot.version > 此处就说下我网关的配置。 #网关名 spring.cloud.gateway.routes [ 0 ] .id = route-my-service-id #网关uri,lb代表负载均衡

掌门教育微服务体系Solar第3弹:Nacos企业级落地下篇

泪湿孤枕 提交于 2020-08-12 08:59:40
联席作者:谢璐 谢庆芳 伊安娜 任浩军<br />郑重鸣谢:Nacos - 彦林,Spring Cloud Alibaba - 小马哥、洛夜,Nacos 社区 - 张龙(pader)、春少(chuntaojun) 相关文章推荐: 掌门教育微服务体系 Solar | 阿里巴巴 Nacos 企业级落地上篇 掌门教育微服务体系 Solar | 阿里巴巴 Nacos 企业级落地中篇 前言 在高速发展的时候,公司规模越来越大,老师人数越来越多,这时候公司不能铺太多人去做运营与服务,必须提高每个人效,这就需要技术驱动。因此掌门教育转变成一家技术驱动型的公司,如果被迫成为一家靠资金驱动的公司就活不下去了。 -- 张翼(掌门教育创始人兼CEO) 掌门教育自2014年正式转型在线教育以来,秉承“让教育共享智能,让学习高效快乐”的宗旨和愿景,经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 AR / VR / MR 以及现今最火的 5G ,一直坚持用科技赋能教育。掌门教育的业务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今年的疫情,使在线教育成为了新的风口,也给掌门教育新的机遇。 随着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流量进一步暴增,微服务数目进一步增长,使老的微服务体系所采用的注册中心 Eureka 不堪重负,同时 Spring Cloud 体系已经演进到第二代,第一代的 Eureka 注册中心已经不大适合现在的业务逻辑和规模,同时它目前被

7张图了解 Spring Cloud 的整体构架!

 ̄綄美尐妖づ 提交于 2020-08-12 05:40:37
Spring Cloud整体核心架构只有一点:Rest服务,也就是说在整个Spring Cloud配置过程之中,所有的配置处理都是围绕着Rest完成的,在这个Rest处理之中,一定要有两个端:服务的提供者(Provider)、服务的消费者(Consumer),所以对于整个Spring Cloud基础的结构就如下所示。 SpringCloud基础架构 既然Spring Cloud的核心是Restful结构,那么如果要想更好的去使用Rest这些微服务还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所有的微服务地址一定会非常的多,所以为了统一管理这些地址信息,也为了可以及时的告诉用户哪些服务不可用,所以应该准备一个分布式的注册中心,并且该注册中心应该支持有HA机制,为了高速并且方便进行所有服务的注册操作,在Spring Cloud里面提供有一个Eureka的注册中心。 微服务结构图 2、对于整个的WEB端的构架(SpringBoot实现)可以轻松方便的进行WEB程序的编写,而后利用Nginx或Apache实现负载均衡处理,但是你WEB端出现了负载均衡,那么业务端呢?应该也提供有多个业务端进行负载均衡。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将所有需要参与到负载均衡的业务端在Eureka之中进行注册。 多业务端-负载均衡 在进行客户端使用Rest架构调用的时候,往往都需要一个调用地址,即使现在使用了Eureka作为注册中心

基于SpringBoot、SpringCloud、Docker微服务架构实战,资源分享

六月ゝ 毕业季﹏ 提交于 2020-08-10 23:32:31
前言 近年来,微服务架构( 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 )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软件开发方法论,它把一种特定的软件应用设计方法描述为能够独立部署的服务套件。所谓微服务( Microservices ),就是一些具有足够小的力度、能够相互协作且自治的服务体系。每个微服务都比较简单 仅关注于完成一个功能并能很好地完成该功能,而这里的功能代表的是一种业务能力。构建微服务体系需要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和工程实践,而微服务架构的提出代表的就是实现微服务体系的架构模式,即为我们提供了这些方法论和工程实践 从这个角度讲 微服务架构需要我们理解、学习并应用到日常开发过程中去。 成为一名架构师几乎是每个程序员的梦想。而微服务架构则是当今架构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掌握微服务架构技术栈相关技能,是从一名普通程序员到资深架构师的必经之路。 今天楼主给大家带来的一篇关于微服务相关的电子书资源,介绍了关于微服务架构、Spring Boot、Spring Cloud、Docker方面的内容。 1.根据Spring Boot、Spring Cloud、Docker等技术性搭建微保障体系。 2.精简而详细的经典案例展现保持分布式架构的详细宏伟蓝图。 3.融合业务流程情景,根据全方位实例得出专用工具在搭建分布式架构中的工程项目实战演练。

SpringBoot中使用dubbo实现RPC调用

房东的猫 提交于 2020-08-10 16:38:48
Dubbo(来自于阿里巴巴) Dubbo是一个分布式服务框架,致力于提供高性能和透明化的PRC远程调用服务调用方案。 Dubbo的的特点 通过spring配置的方式即可完成服务化,对于应用无入侵。(SpringCloud有一定的入侵) 通过maven的install &deploy命令把interface和Model层发布到仓库中,服务调用方只需要依赖interface和model层即可。 通过zookeeper设置达到注册服务和心跳检测,通过gateWay前置网关(Clound使用Zuul实现负载均衡将请求转向Eureka服务器)隔绝外部直接调用原子服务的风险 SpringBoot中使用Dubbo 引入依赖 < ! -- dubbo依赖 -- > < dependency > < groupId > com . alibaba < / groupId > < artifactId > dubbo < / artifactId > < version > 2.6 .6 < / version > < / dependency > < dependency > < groupId > org . apache . curator < / groupId > < artifactId > curator - framework < / artifactId > < version >

SpringCloud:Spring Cloud 之 okhttp

孤者浪人 提交于 2020-08-10 07:10:07
1. 什么是 okhttp ? okhttp 是由 square 公司开源的一个 http 客户端。在 Java 平台上,Java 标准库提供了 HttpURLConnection 类来支持 HTTP 通讯。不过 HttpURLConnection 本身的 API 不够友好,所提供的功能也有限。大部分 Java 程序都选择使用 Apache 的开源项目 HttpClient 作为 HTTP 客户端。Apache HttpClient 库的功能强大,使用率也很高。 2. 为什么要使用 okhttp ? okhttp 的设计初衷就是简单和高效,这也是我们选择它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的优势如下:(了解源码可+求求: 1791743380) 支持 HTTP/2 协议。 允许连接到同一个主机地址的所有请求,提高请求效率。 共享Socket,减少对服务器的请求次数。 通过连接池,减少了请求延迟。 缓存响应数据来减少重复的网络请求。 减少了对数据流量的消耗。 自动处理GZip压缩。 3. 实战目标 Feign 中使用 okhttp 替代 httpclient Zuul 中使用 okhttp 替代 httpclient 4. 在 Feign 中使用 okhttp 首先介绍一下工程结构,本演示工程包含 provider-server、consumer-server、eureka-server 和

为什么微服务一定要有网关?

人走茶凉 提交于 2020-08-10 06:41:20
作者:赵计刚 https://www.cnblogs.com/java-zhao/p/6716059.html 1、什么是服务网关 服务网关 = 路由转发 + 过滤器 1、路由转发:接收一切外界请求,转发到后端的微服务上去; 2、过滤器:在服务网关中可以完成一系列的横切功能,例如权限校验、限流以及监控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过滤器完成(其实路由转发也是通过过滤器实现的)。 2、为什么需要服务网关 上述所说的横切功能(以权限校验为例)可以写在三个位置: 每个服务自己实现一遍 写到一个公共的服务中,然后其他所有服务都依赖这个服务 写到服务网关的前置过滤器中,所有请求过来进行权限校验 第一种,缺点太明显,基本不用; 第二种,相较于第一点好很多,代码开发不会冗余,但是有两个缺点: 由于每个服务引入了这个公共服务,那么相当于在每个服务中都引入了相同的权限校验的代码,使得每个服务的jar包大小无故增加了一些,尤其是对于使用docker镜像进行部署的场景,jar越小越好; 由于每个服务都引入了这个公共服务,那么我们后续升级这个服务可能就比较困难,而且公共服务的功能越多,升级就越难,而且假设我们改变了公共服务中的权限校验的方式,想让所有的服务都去使用新的权限校验方式,我们就需要将之前所有的服务都重新引包,编译部署。 而服务网关恰好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将权限校验的逻辑写在网关的过滤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