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chronized底层实现原理
基于进入和退出管程(Monitor)对象实现,无论显式(Monitorenter Monitorexit)还是隐式都是如此。同步方法并不是由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指令来实现同步的,而是由方法调用指令读取运行时常量池中的ACC_SYNCHRONIZED标志来隐式实现的。 在JVM中,对象在内存中的布局分为三块区域:对象头、实例数据和对齐填充。 实例变量:存放类的属性数据信息,包括父类的属性信息,如果是数组的实例部分还包括数组的长度,这部分内存按4字节对齐。 填充数据:由于虚拟机要求对象起始地址必须是8字节的整数倍。填充数据不是必须存在的,仅仅是为了字节对齐,这点了解即可 而对于顶部,则是Java头对象,它实现synchronized的锁对象的基础,这点我们重点分析它,一般而言,synchronized使用的锁对象是存储在Java对象头里的,jvm中采用2个字来存储对象头(如果对象是数组则会分配3个字,多出来的1个字记录的是数组长度),其主要结构是由Mark Word 和 Class Metadata Address 组成 虚拟机位数 头对象结构 说明 32/64bit Mark Word 存储对象的hashCode、锁信息或分代年龄或GC标志等信息 32/64bit Class Metadata Address 类型指针指向对象的类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