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一张图秒懂微服务网络架构

自古美人都是妖i 提交于 2019-12-04 15:05:49
一张图秒懂微服务网络架构 https://www.cnblogs.com/yuesf/p/11831234.html   最近参与了 公有云微服务项目 ,已经有一段时间未公开发表。通过这次改造公有云微服务项目的实践过程,分享一下公有云微服务网络架构,及服务部署方案。 每个平台的网络架构图都类似,但细节根据自有服务有组件又各不一样,别人的架构拿过来不一致适合你的架构,那么首先要了解每层架构及每个服务的职责,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的交互逻辑。我们根据私有云的架构迁移过来,保持了部分架构,补充了原来在私有云部署中公共组件部分。迁移到公有云后,一些公共组件由我们自己搭建并运维。整理总览图请看下图: 网络架构总览图 一、互联网层   外网层也是网络架构中最上一层,是指服务报露在互联网中使用的,通过IP或域名的方式访问服务。访问的域名通过解析服务器,解析到指定的互联网机器。 互联网机器一般是使用云服务的方式构建。 二、云服务平台层 云计算按照服务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 将平台作为服务PaaS 将软件作为服务SaaS 按照云计算服务的部署方式和服务对象的范围可以将云计算分为三类,即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公共云:是由云服务提供商运营,为最终用户提供从应用程序、软件运行环境,到物理基础设施等各种各样的IT资源。在该方式下

每日经济新闻:腾讯云单季增速超阿里云 仍“前有狼后有虎”

假装没事ソ 提交于 2019-12-04 14:07:06
每经记者:宗旭,每经编辑:文多 腾讯资料图。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建摄(资料图) 11月13日傍晚,腾讯公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数据。不出意外,在游戏版号的影响消除之后,游戏业务再次成为拉动腾讯业绩增长的发动机,网络游戏收入同比增长11%至286亿元。 数字内容、广告等等业务也表现不错。其中,受视频及音乐服务订购账户数增加的带动,腾讯收费增值服务订购账户数同比增长11%至1.706亿;同时,网络广告收入也同比增长13%至184亿元。 当然,最受瞩目的还是腾讯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板块的业务收入,自从去年腾讯进行“930”改革之后,产业互联网就被视为公司的未来。总体来看,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为268亿元,同比增长36%。表现不错,约占腾讯第三季度整体收入的28%。此外,腾讯公布了云收入的具体数据——第三季度收入为47亿元,同比增长80%。而腾讯上一次公布该数据,还是在2018年第四季度。 腾讯云同比增长80% 在腾讯公布财报之前,阿里巴巴已经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的经营数据,其中阿里云三季度营收92.91亿元,同比增长64%。同期,亚马逊、微软的云计算营收增幅则分别为35%和59%。 从增速来看,腾讯云80%的增速超过了阿里云、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但是从市场体量来看,腾讯云的增速并不能说明腾讯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比阿里云、亚马逊AWS

喜讯:凯特伟业CEO云凤程荣获2019中国数字中台年度创新人物

别来无恙 提交于 2019-12-04 13:24:11
11月14日,由中国软件网主办,海比研究、光明网联合主办的“洞见2020中国企业服务年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成功举行。作为中国领先的实干型数字化中台工具和SaaS快速开发领导者的JEPaaS云平台圆满出席本届大会。 本届大会主题为“拐点已至”,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发展,企业运营模式、组织结构、资源配置也随之变化的当下,企业数字化技术与实践两方面拐点都已经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勇于创新才能赢得先机,围绕自身特点推动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的变革,才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 JEPaaS云平台在十多年来服务于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在内的国企、央企及大型集团性企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并凭借与对客户业务流程以及应用管理难点的深刻理解,构建了一套专业的数字化开发体系,在企业级用户核心业务生产率的提高上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而作为JEPaaS的创始人的凯特伟业CEO云凤程先生在本届大会荣获的“2019中国数字中台年度创新人物”大奖! 在大会的颁奖辞中这样写道“在变化的市场中始终坚持创新,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自有产品JEPaaS云平台、企业数字化中台、SaaS快速开发平台。除此之外,他还带领团队向SaaS级产品进军,开创了“PaaS+SaaS”的产品模式,且各产品间数据相互打通,响应速度极快

垂直行业与政企云--政务云

 ̄綄美尐妖づ 提交于 2019-12-04 12:26:47
一、政务云的概念和发展趋势 政务云:政府信息化部门主导建设,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系列服务集合。 电子政务以应用为中心到以数据为中心统一服务管理、决策。---公共服务、智慧管理、智慧决策 驱动因素:1、业务发展要求。2、数据共享。3、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成熟。 政务云数据中心构成:服务22%、硬件40%、软件38% 政务云4个角色:1、建设者:政府人员、云服务提供商。2、使用者:政府部门、企业、公众。3、方案提供者:云计算技术厂家。4、监管者:政府部门 二、国内政务云发展趋势 起步阶段:1980-1992,以办公OA自动化为主。 推进阶段:1993-1998,三金工程,金桥、金关、金卡 发展阶段:1999-2005,政府上网工程、金字工程、数字城市。 深化阶段:2006-2017,2网、5库、15金、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两化融合、云平台。以服务为主、以数据为中心。 智慧阶段:2018-,智慧应用、全民创新。 2014年,加速云计算发展--2015.1 政府租用云服务--2015.3互联网+ --2015.7制定云服务采购政策。 政务云建设原则 趋势:平台化、共享化、集约化 三个阶段:业务上云、数据共享、智慧政务(目标) 社会民生、市政管理、公共安全、资源环境、经济产业 三、政企云的价值和运营商做政企云 1、政企云带来的价值 政府收益:通过运营商云数据中心带来IT安全、降低成本

ICT技术基础--大数据

柔情痞子 提交于 2019-12-04 12:25:31
一、大数据产生背景 一个公司、企业创造的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下载到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分析时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和金钱。 大数据常和云计算联合在一起,实时的大数据分析需要向大量主机分配工作。 1996年SCI提出大数据,2001年gartner在评论中首先定义了大数据三个维度3v(数据容量、速度、种类),业界把3v扩展到11v主要包括volunme、velocity、variety、value等。 ———————————————— 大数据特性: 1、3V 2001年麦塔集团(META Group)分析师莱尼在一份报告中对大数据提出了“3D数据管理”的观点,即认为大数据将往高速、多样、海量3个方向发展,提出了3个特性:高速性(Velocity)、 多样化(Variety)、规模化(Volume),统称3V。 3V特性是大数据最具代表性的特性,被麦肯锡、IBM、微软等多家公司所认可并不断在大数据报告中提及。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国际数据公司)在给大数据下定义时便 是引用了3V的特性:“大数据技术是新一代的技术与架构,它被设计用于在成本可承受的条件下,通过非常快速(velocity)的采集、发现和分析,从大体量(volumes)、多类别 (variety)的数据中提取价值”。 2、4V 4V也是广受认可的大数据特性

ICT技术基础--企业架构概述

醉酒当歌 提交于 2019-12-04 12:25:21
一、企业架构的概念 IT战略无法匹配业务战略、IT与业务流程脱节、企业架构的前瞻性与实操性冲突、IT新技术如何引领业务创新、IT价值如何显性化、IT系统管理不规范安全性低 企业架构: 总体规划--功能规划设计--工程局部设计 IT建设--系统规划--系统解决方案 架构:3原则 实用坚固美观 architecture 首要的技艺 企业架构定义EA: 企业-公司等。架构-系统的基本结构由多个组件组成有一定关系并在一定的环境下有相应的原则进行设计和演变。 业务架构+IT架构 企业IT的总体规划和设计 内容:业务架构。业务流程、组织、人员 技术架构:应用架构(B/s,c/s),数据架构(数据,信息) 价值:战略落地、共同愿景、统一语言、有序演进、构建资产 二、企业架构发展史 zachman1987 FEA(F)美国联邦。系统分析业务流程、组织构建、服务能力、技术基础 1999 TOGAF主流:1995 DODAF:2003 特点:高层认可是前提、内容描述是核心、创建和治理是主线 1、TOGAF介绍 关注的5个重点:架构技术是否业务导向、开放性、实施可能性、成功案例、是否支持SOI。 组成部分:架构开发方法(ADM)、ADM指导和技术、架构内容框架、企业连续系列、参考模型、架构能力框架 ADM构架开发方法论:预备阶段-架构愿景、业务架构、信息系统架构、技术架构、机会及解决方案、迁移规划

ICT技术基础--云数据中心概述

匆匆过客 提交于 2019-12-04 12:25:16
一、云数据中心代替传统数据中心 2013年IBM与AWS CIA项目案例 1、技术展现。2、技术解决方案。3、服务水平保障。4、公司管理。 纵向拓展向快速水平扩展演进。 二、传统数据中心组成 结构:基础设施层、机房配套层、平台软件层、应用软件层 特点:垂直化(业务增加时需要不断扩充机房位置及增加新的硬件设施,存在业务割接风险)、初基础设施层为共享外,其他层均为各 自供给各自业务使用,平台不能共享。 提供硬件服务 三、云数据中心组成 AWS云数据中心组成:大型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互联 提供的IT服务: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管理等服务。 水平扩展含义:1、技术上的平滑扩展(降低风险)。2、水平扩展设备低成本。3、资源的弹性使用。 水平扩展特点:高可靠、资源共享、高效、低成本、弹性 云数据中心核心:云操作系统。即:传统DC+OS=云DC 核心能力:水平扩展能力。 云数据中心建设模式:软件与平台解耦,统一的云基础设施不再只为一个应用提供IT支撑。 Saas发展最早、Pass最慢、LaaS最成熟。 四、传统DC与云DC区别、、、价值问题? 云数据中心:X86架构 特点:资源供给速度:分钟级。使用率:资源使用率达60%。扩容模式:垂直扩容至水平扩容。成本:小型X86化。维护效率:提升3倍以上。 价值:云数据中心可以提供企业级的资源共享。可以把闲置的、被浪费的

ICT技术基础--云计算

淺唱寂寞╮ 提交于 2019-12-04 12:25:12
一、云计算概念 (一)云计算产生的背景 技术驱动:ICT技术融合推动ICT架构的升级,1988年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概率后云计算标准迅速发展。 需求驱动:各种海量数据给ICT带来巨大压力,也造成更高成本;云计算可充分将所有资源组合起来按需使用降低运营成本。 商业模式的转变:企业:商业者已开始计算服务的运营(AMS、goole)。个人:为减少陈本支出已有越来越多人采用云服务。 其他:数据流较过去三年提升了50倍,各种终端设备(PC、移动终端)每10年提示10倍。 传统计算复杂度:传输数据中心资源分散、资源利用率低。平均业务恢复时间长。工程师手动分配资源。需要多种运维工具。 商业迟缓:大数据处理能力差,不能有效提升商业嗅觉。资源需求无法弹性适配。不能有效支撑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多DC分散管理协同性差,商业注意力难以集中。 (二)云计算概念 商业视角:云计算==信息电厂 按需付费 传统数据中心计算和存储从局域网向互联网迁移,软件从终端向云端迁移,实现硬件共享。 技术视角:云计算==计算/存储的网络 多种应用软件通过云计算的云平台软件(虚拟化、资源管理、集群管理、分布式存储)建立在服务器和存储的网络之上,通过连接以太网交换机建立。 侠义 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包括基础架构、平台、软件。 广义 通过网络按需易扩展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 (三

阿里巴巴 Kubernetes 应用管理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

谁说我不能喝 提交于 2019-12-04 11:28:45
作者 | 孙健波(阿里巴巴技术专家)、赵钰莹 导读 :云原生时代,Kubernetes 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在 Kubernetes 上的探索并非想象中顺利,Kubernetes 自带的复杂性足以让一批开发者望而却步。本文中,阿里巴巴技术专家孙健波在接受采访时基于阿里巴巴 Kubernetes 应用管理实践过程提供了一些经验与建议,以期对开发者有所帮助。 在互联网时代,开发者更多是通过顶层架构设计,比如多集群部署和分布式架构的方式来实现出现资源相关问题时的快速切换,做了很多事情来让弹性变得更加简单,并通过混部计算任务来提高资源利用率,云计算的出现则解决了从 CAPEX 到 OPEX 的转变问题。 云计算时代让开发可以聚焦在应用价值本身,相较于以前开发者除了业务模块还要投入大量精力在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如今这些基础设施都已经像水电煤一样便捷易用。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具有稳定、高可用、弹性伸缩等一系列能力,除此之外还配套解决了一系列应用开发“最佳实践”的问题,比如监控、审计、日志分析、灰度发布等。原来,一个工程师需要非常全面才能做好一个高可靠的应用,现在只要了解足够多的基础设施产品,这些最佳实践就可以信手拈来了。但是,在面对天然复杂的 Kubernetes 时,很多开发者都无能为力。 作为 Jira 和代码库 Bitbucket 背后的公司,Atlassian 的

系列文章:云原生下日志方案的架构设计

狂风中的少年 提交于 2019-12-04 11:22:27
上一篇 中我们介绍了为什么需要一个日志系统、为什么云原生下的日志系统如此重要以及云原生下日志系统的建设难点,相信DevOps、SRE、运维等同学看了是深有体会的。本篇文章单刀直入,会直接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在云原生的场景下搭建一个灵活、功能强大、可靠、可扩容的日志系统。 需求驱动架构设计 技术架构,是将产品需求转变为技术实现的过程。对于所有的架构师而言,能够将产品需求分析透彻是非常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很多系统刚建成没多久就要被推翻,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解决好产品真正的需求。 我所在的日志服务团队在日志这块有近10年的经验,几乎服务阿里内部所有的团队,涉及电商、支付、物流、云计算、游戏、即时通讯、IoT等领域,多年来的产品功能的优化和迭代都是基于各个团队的日志需求变化。 有幸我们最近几年在阿里云上实现了产品化,服务了数以万计的企业用户,包括国内各大直播类、短视频、新闻媒体、游戏等行业Top1互联网客户。产品功能从服务一个公司到服务上万家公司会有质的差别,上云促使我们更加深入的去思考:究竟哪些功能是日志这个平台需要去为用户去解决的,日志最核心的诉求是什么,如何去满足各行各业、各种不同业务角色的需求... 需求分解与功能设计 上一节中我们分析了公司内各个不同角色对于日志的相关需求,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支持各种日志格式、数据源的采集,包括非K8s 能够快速的查找/定位问题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