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云原生生态周报 Vol. 21 | Traefik 2.0 正式发布

妖精的绣舞 提交于 2020-03-30 14:41:11
作者 | 浔鸣、心水、元毅、源三、衷源 业界要闻 CNCF 计划将 TOC 升至 11 人 技术监督委员会(TOC)是 CNCF 的三大核心管理机构之一,从 2020 年 1 月起,TOC 将从 9 个成员扩展到 11 个,新增的两个职位分别负责最终用户和项目维护。 NASA 开发团队拥抱 K8s 出于对云原生、零信任和开源的严格要求,开发团队最后选择构建一个 Kubernetes 平台,以实现开发人员与非开发人员的轻松协作,无需借助任何复杂工具。 Traefik 2.0 正式发布 Træfik 是一个新型的 http 反向代理、负载均衡软件,能轻易的部署微服务。它支持多种后端 (Docker, Mesos/Marathon, Etcd, BoltDB...) ,可以对配置进行自动化、动态的管理。此次大版本的更新添加了许多功能,比如备受期待的支持 TCP 、使用中间件自定义路由、全新的 Dashboard、金丝雀发布、流量复制等。Traefik 2.0 有了这么多的新功能和增强功能,为了帮助用户可以从 1.x 版本过渡到新版本,官方提供了一个 迁移指南 。 Harbor 1.9 发布 在这个新版本中,增加了一些有趣的特性,比如允许系统管理员限制项目资源配额、可以自行定制 Tag 的保留策略、支持 Webhook 以便于和 CI/CD 集成、复制功能有所增强、安全漏洞白名单;

华为联手永洪科技推出数仓+BI严选解决方案,助力政企云上数据价值分析

空扰寡人 提交于 2020-03-30 13:43:48
从2018年初华为云推出严选商城后,严选模式吸引了大批优质合作伙伴加入,共建云上生态。现已拥有包括工业互联网、容灾备份、智慧城市、视频云等多个解决方案。 在助力企业云上数据分析,华为联合永洪科技推出数仓+BI严选解决方案,搭配永洪科技一站式大数据分析平台,打通企业整体数据流程,提升数据分析的能力和效率,提高上下游协同效率,让数据成为生产力,直触需求,让企业无忧上云。 华为云&永洪科技大数据BI严选解决方案三大优势 1、企业级大数据平台: 极致易用、自服务、高性能、稳定安全、开放灵活、报表调度全程监控 2、解决方案配套能力: 华为云DWS数仓服务、CDM数据迁移服务 3、提供驻场咨询、培训指导服务: 帮助企业成功培养数据分析师 永洪科技大数据BI严选解决方案,将BI、云主机、以及MRS/DWS,按照用户不同的数据量及用户量需求场景进行不同梯度的套餐包进行打包。由华为云平台对客户提供MLS服务,包括数据批量接入、流处理、大容量的数据存储和分析服务,而永洪BI则基于存储在华为云平台上的数据提供可视化展现服务,让企业实现云上数据分析与数据价值挖掘。 该解决方案已在多个大数据场景应用,针对此次疫情,永洪科技联合华为推出的疫情监控大数据分析平台就是其中之一。该解决方案也获得企业客户的青睐,如在电动车行业中,首批以某知名公司作为行业标杆,通过华为云平台的助力

测试需要了解哪些非测试知识

我怕爱的太早我们不能终老 提交于 2020-03-29 15:52:25
标签(空格分隔): 非测试知识 测试需要了解哪些非测试知识 小到 Linux/Unix/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Oracle/MySQL 等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技术,NoSQL 非关系型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Shell/Python 脚本开发,版本管理工具与策略,CI/CD 流水线设计,F5 负载均衡技术,Fiddler/Wireshark/Tcpdump 等抓包工具,浏览器 Developer Tool 等; 大到网站架构设计,容器技术,微服务架构,服务网格(Service Mesh),DevOps,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等。 可以说,测试工程师需要掌握的这些技术,几乎涵盖了当今主流软件技术的方方面面。当然,你也不可能一口气吃成胖子,所以我就挑选了几个我认为比较重要,又符合当前技术趋势的关键知识点,和你分享。 网站架构的核心知识 如果你想要做好互联网产品功能测试以外的其他测试,比如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全链路压测、故障切换(Failover)测试、动态集群容量伸缩测试、服务降级测试和安全渗透测试等,就要掌握网站的架构知识。否则,面对这类测试时,你将束手无策。 比如,如果你不清楚 Memcached 这类分布式缓存集群的应用场景和基本原理,如果你不清楚缓存击穿、缓存雪崩、缓存预热、缓存集群扩容局限性等问题,你就设计不出针对缓存系统特有问题的测试用例; 再比如

了解一下项目中所用到的开发工具(扫盲篇)

╄→尐↘猪︶ㄣ 提交于 2020-03-28 18:20:15
最近做的系统中有运用到类似这些页面化的工具kibana、rocketmq,swagger,quickBI,ES,Flowable,Dubbo admin,Rancher,xxjob,有很多新奇的东西不清楚怎么办,当然问度娘 --kibana   我在运用kibana过程中最多的是查报错日志,通过env,project,x_path和crid进行查询,定位报错日志。 实际百度到的作用不仅仅我所了解的功能 Kibana 是为 Elasticsearch设计的开源分析和可视化平台。你可以使用 Kibana 来搜索,查看存储在 Elasticsearch 索引中的数据并与之交互。你可以很容易实现高级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以图标的形式展现出来。 Kibana 的使用场景,应该集中在两方面: 实时监控 通过 histogram 面板,配合不同条件的多个 queries 可以对一个事件走很多个维度组合出不同的时间序列走势。时间序列数据是最常见的监控报警了。 问题分析 关于 elk 的用途,可以参照其对应的商业产品 splunk 的场景:使用 Splunk 的意义在于使信息收集和处理智能化。而其操作智能化表现在: 搜索,通过下钻数据排查问题,通过分析根本原因来解决问题; 实时可见性,可以将对系统的检测和警报结合在一起,便于跟踪 SLA 和性能问题; 历史分析,可以从中找出趋势和历史模式

微软商业智能BI解决方案

∥☆過路亽.° 提交于 2020-03-28 11:12:42
明智决策,创造价值   随着企业各种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企业所拥有的数据越来越多。决策者面对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缺少信息,而是如何得到正确的信息以帮助制定决策。典型的公司拥有数十乃至上百个应用,但是却难于从中提取、综合、使用这些系统的数据,继而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发掘并提升数据的价值。   商业智能 (Business Intelligence ,简称 BI) 提供了提取数据、处理加工、信息访问的技术手段。经过多年发展,其运用范围逐渐由支撑特定业务过程的战术性决策发展到在企业范围内系统化地创造价值。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将其视为战略性的企业应用。   商业智能通过将分散在企业各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整合,使得繁琐的信息获取过程变得简便易行。而微软商业智能解决方案则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任何用户都能够容易的运用这些技术进行决策,业务执行、业务管理、企业管理各个层次上的用户都能够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技术做出明智的决策,全方位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商业智能系统建设的范畴包括:    •BI 基础平台 : 包括数据抽取、转化加载工具 (ETL) 、数据仓库、在线分析 (OLAP) 引擎、数据挖掘 (Data Mining) 引擎    •BI 用户工具 : 提供用户对 BI 数据进行分析的手段    •BI 门户 : 提供用户对大量 BI 信息的统一访问入口    •BI 应用

大咖说:如何借助腾讯云简单、高效移动开发

北城余情 提交于 2020-03-28 09:39:53
欢迎大家前往 腾讯云+社区 ,获取更多腾讯海量技术实践干货哦~ 一直以来,如何能够更快速地构建高性能,高扩展的移动应用一直是移动行业的热点。在传统模式下,开发者通过手动集成所需的各种移动服务,和后台紧密配合去打造精品移动应用。传统模式会造成一些问题:不同的集成和初始化方式,导致代码的散乱以及维护成本的提升,对后台服务的强依赖降低了移动开发者的单兵作战能力,让整个开发体验不闭环。 腾讯云,腾讯移动分析,腾讯移动推送信鸽,崩溃监控bugly,腾讯计费米大师联手推出移动开发平台,打造移动开发新模式: 移动开发即服务(mobile as a service),首创零代码集成,基于配置的云端一体化闭环开发体验。 然而,虽然很多开发童鞋也都接触过腾讯云的这些服务,但是对如何利用这些服务,在腾讯云平台上打造新的移动开发模式,更简单、高效、高质量的进行移动开发仍然不是特别清楚。 为此,5月28日,腾讯云举办云+社区沙龙,邀请到了五位腾讯云的技术大咖,为开发者详细讲解了在全新的腾讯云移动开发模式下,如何基于腾讯云为移动开发者提供众多基于云的移动服务,帮助开发者简单、高效、高质的完成移动开发工作。 移动开发即服务 传统模式下,移动开发者所能得到的服务通常会以单个产品或者能力的方式提供,比如推送就是提供推送的服务,分析提供的就是分析的服务。这种模式,也许在单个产品下,能做到极致,也能提供良好和方便的接入

「移动开发云端新模式探索实践」征文活动

夙愿已清 提交于 2020-03-28 09:37:11
欢迎大家前往 腾讯云+社区 ,获取更多腾讯海量技术实践干货哦~ 移动应用开发下半场,效率就是生命,如何能够高效打造出精品移动应用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在传统模式下,开发者所需的各种移动服务要手动集成,和后台打好紧密配合。这会造成一些问题:不同的集成和初始化方式,导致代码的散乱以及维护成本的提升,对后台服务的强依赖降低了移动开发者的单兵作战能力,让整个开发体验不闭环。 术业有专攻,腾讯云认为:开发者应只关注如何使用移动服务,而非如何集成。基于此,腾讯云,腾讯移动分析,腾讯移动推送信鸽,崩溃监控bugly,腾讯计费米大师联手推出移动开发平台MobileLine,深度整合各种移动服务,首推零代码集成,基于配置的云端一体化闭环开发体验,打造移动开发新模式。 现腾讯云+社区联合移动开发团队举办征文活动,诚邀各位移动开发者在新模式下探索实践,反馈使用体验和心得。 只要与「腾讯云移动开发」相关的干货原创内容,都欢迎投稿。 分享你的干货,传递你的经验,大奖就在前方,期待你的参与。 【活动时间】 投稿截止时间:即日起至 2018年6月20日 评选颁奖时间:2018年6月27日 【参与方式】 1、 注册/登录 腾讯云账号; 2、进入腾讯云·云+社区,点击右上角 「写文章」 按钮:打开文章撰写界面; 3、在文章标题前加 【移动开发】 ,撰写并发表文章。 【奖项设置】 一等奖(1份) 总得分第1名

浅谈云计算

这一生的挚爱 提交于 2020-03-28 08:33:44
由于公司组织结构的调整,我们部门换了新的领导。本来临阵换帅是兵家大忌,我的士气也低落了好几天。不过生活就是如此, 瞬息万变。权力之争也好,个人恩怨也好,我也只好 既来之久则安之咯。看成败,人生豪迈。 早上新的领导来了一次动员大会,其实说白了就是摸我们的底吧。他叫我们各自谈谈我们对"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理解。虽然之前有一些浅浅的了解,被他这么一问,我倒是懵了。再加上这几个月我一直专注实现hive的分布式日志查询的功能实现。对这些概念性的东西很是陌生。糊里糊涂地说了一通,看得出领导也不是很满意,哈。所以我散会之后我就简单地整理了一些关于云计算的资料。与大家讨论讨论,分享一下。由于本人能力有限,请大家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云计算 概念: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 动态易扩展 且经常是 虚拟化 的资源(来自百度百科)。 目标:易扩展、易维护、按需分配。 本质:将旧的技术重新组合。其实组合就是一门技术。旧的技术有: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分布式存储、虚拟化和负载均衡等。 特点: 资源配置自动化。 需求服务自动化。 网络访问便捷化。 服务计量化。 资源虚拟化。 发展历程:云计算<——SOA<——WebService<——http协议<——ajax。规模产生标准化,这个过程也可以看作是标准化的过程。云计算是解决大计算能力与大存储能力之后的产物

深信服AF ipsec ikev2 新版本尝鲜(对接Azure)

好久不见. 提交于 2020-03-28 03:27:42
客户需求   1. 深信服AF 对接Azure 云端ipsec vpn 具体配置   Azure 云端配置不做阐述(因为我不会- - 哈哈)   1. Azure云端已完成的基础条件     1.1 基于路由的IKEV2   2. 深信服配置(必须8.0.23版本以后哟)     2.1 新建第三方对接配置                2.2 新增加密数据流          2.3 IKE配置          2.4 IPSEC配置,超时时间需要根据Azure资料修改,我此处使用27000          2.5 如果不出意外,IPSEC已经建立连接了,但是有可能在云端看到的还是未连接的状态,此时只要在本地触发下流量就行了,我使用ping云端地址的方式触发        3. 下面附上Azure建议的参数列表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kailsay/p/12585447.html

物联网正将数据中心推向边缘

怎甘沉沦 提交于 2020-03-28 03:16:03
  物联网正将数据中心推向边缘   在很久之前,IT 产业就已发现不断逼近的庞大资料冰山,随着物联网 (IoT, Internet of Things) 联机装置的迅速成长,两者已出现冲突的现象,现在,必须是采取行动的时刻了,而边缘运算可能是我们解决即将发生的数据超载危机的最佳机会。   仅是今天一天,全球已增加了2.5艾字节(EB,Exa Byte)的数据。此数据量十分惊人,但是相较于未来,仅是小巫见大巫。根据预测,至 2025 年,每一个月的车辆云端数据传输量,将达到 10 艾字节-仅是单一项应用程序的数据传输量,更不用说我们尚未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新应用程序。   那么,我们应如何避免数据中心被物联网这一座看不见的资料冰山压垮呢?请思考一下,云端联机不一定够快,即使够快,后端也不一定具有处理 IoT 规模数据的能力。于是,我们很快就能得知,在未来,我们将会被迫选择想要上传至云端的数据。如同思科的 Helder Antunes 曾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所有数据都将通过云端与边缘装置的强大稳定带宽上传至云端-此说法根本不切实际。”   边缘运算之始:内容传递网络 (CDN)   边缘运算是近期十分热门的话题,但是,如果我们将其定义稍微扩大一些,就会发现边缘运算其实不是新的科技,例如在 90 年代已存有如同 Akamai(阿卡迈)的内容传递网络 (CDN) 。C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