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

x86\x64\ia64的区别

蓝咒 提交于 2019-11-26 17:34:23
这几天做MDT时,总是会遇到x86\x64\ia64这几个文件夹。前两者很常见,自从Win7系统出现之后,经常会遇到。于是猜想ia64应该也是CPU的某种架构或版本。现对三者做了下总结。 x86或80x86是英特尔Intel首先开发制造的一种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的泛称。该系列较早期的处理器名称是以数字来表示,并以“86”作为结尾,包括Intel 8086、80186、80286、80386以及80486,因此其架构被称为“x86”。x86架构于1978年推出的Intel 8086中央处理器中首度出现,它是从Intel 8008处理器中发展而来的,而8008则是发展自Intel 4004的。8086在三年后为IBM PC所选用,之后x86便成为了个人计算机的标准平台,成为了历来最成功的CPU架构,如Pentium、Athlon。现在,Intel把x86-32称为IA-32,全名为“Intel Architecture, 32-bit”。 x86-64架构诞生颇有时代意义。当时了,处理器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内存寻址空间由于受到32位CPU的限制而只能最大到约4G。AMD主动把32位x86(或称为IA-32)扩充为64位。它以一个称为AMD64的架构出现(在重命名前也称为x86-64),且以这个技术为基础的第一个产品是单内核的Opteron和Athlon 64处理器家族

英特尔vPro博锐技术激活

余生长醉 提交于 2019-11-26 16:19:24
英特尔vPro博锐技术激活 参考: Intel官方Management Engine BIOS Extension (Intel®MEBX)手册: http://www.intel.com/content/dam ... ide_for_7series.pdf Intel官方AMT快速指南: https://communities.intel.com/ex ... yment_Guide_1.1.pdf 软件环境: 个人玩玩,不需要下述正规白皮中提及的软件,这些是给企业级部属用的,个人用太折腾,不好用: Intel® Setup and Configuration Software (Intel® SCS), VNC Viewer Plus。 个人玩,用下两个述软件足以。这两个都是完全免费的软件,无需破解,也没有功能限制: Open MDTK(Manageability Developer Tool Kit) - 支持Intel AMT技术的开源免费工具集;下载地址 http://www.meshcommander.com/open-manageability ,下载Open MDTK installer。 UltraVNC - 配合MDTK,实现KVM功能,下载地址 http://www.uvnc.com/downloads/ultravnc.html 。

最新!!Intel首发UP SQUARED* GROVE物联网开发套件

浪尽此生 提交于 2019-11-26 10:36:20
Intel 官方网站正式推出 UP SQUARED* GROVE 物联网开发套件。 https://software.intel.com/zh-cn/iot/hardware/up-squared-grove-dev-kit UP Squared* Grove 物联网开发套件利用包括集成软件和端对端工具的套件,从而缩短计算密集型应用程序的开发时间。此款套件可以为计算机视觉、媒体编码和解码、信号和数字处理及机器学习等类型的应用程序快速制作开发平台原型的开发人员提供服务,在零售显示器、智能视频及工业自动化等市场领域崭露头角。 高性能特性 快速 CPU 和显卡能力 支持多个显示器 多种 I/O 扩展选项 集成的软件 预装 Ubuntu* 16.04 操作系统 400 多个传感器库 为主要的第三方云供应商集成 C++ 集成开发环境支持 使用 Arduino Create* ,开发更简便 利用英特尔 ® System Studio 优化及测评代码 作为套件的核心 -UP ² (UP Squared) 来自于工业自动化和智能控制解决方案的主要开发商 — 研扬科技。 UP ² - UP Squared UP ² ( UP Squared ) 搭载拥有高性能和低功耗特点的英特尔 ® 赛扬™ , 奔腾™ 和凌动™处理器(代号 ApolloLake ),是世界上最快速的创客板。 内置 GPU 为新款第

深入iOS系统底层之指令集介绍

蹲街弑〆低调 提交于 2019-11-26 03:32:5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说到指令集以及CPU架构体系,大家就会想到计算机专业课程里面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方面的内容。既然课程中已经有了的内容我就不想那么枯燥的去复述一遍,而是先看一个类的定义: //定义寄存器编号 typedef enum : int { Reg0, Reg1, Reg2, Reg3 } RegNum; //定义系统调用编号 typedef enum : int { Int3 //设备输出,将寄存器Reg0中的内容输出到屏幕 } Interrupt; //定义指令索引 typedef int Instruct; /** 虚拟CPU类,模拟CPU所提供的指令。 虚拟CPU由4个寄存器和运算部件组成。四个寄存器的编号分别定义在RegNum中;运算部件提供了赋值、加减、比较、跳转9个指令。 */ @interface VCPU : NSObject //将一个常量值赋值给编号为reg的寄存器中。 -(void)moveFromConst:(int)val toReg:(RegNum)reg; //将编号为reg1的寄存器中的值赋值给编号为reg2的寄存器中。 -(void)moveFromReg:(RegNum)reg1 toReg:(RegNum)reg2; //将编号为reg的寄存器中的值赋值给地址为addr的内存中。 -(void

基础、数据、开发、部署,AI 时代企业的全方位升级

廉价感情. 提交于 2019-11-26 02:28:47
当“AI+”的趋势无可回避,企业领导者们需要比过往更认真地思考,如何适应全新的AI时代和其所代表的未来发展趋势。 头图来源 | 视觉中国 当AI成为基础设施 眼下,已经没有企业的领导者会将AI排除在企业未来长期的发展规划之外。 要求快速接纳创新技术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运营逻辑的根本变化,在数据重要性显著提升的当下,数据可收集、可寻址与可分析的现状让企业的所有部门都成为了效率部门,背负在各大部门上的ROI压力使它们必须密切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经过数十年的稳健发展后,人工智能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大部分的商业实务场景,落地决策场景带来的显著效率提升,也让企业高层们难以回避“AI+”的趋势。当然,除了这些核心因素之外,政府、新闻媒体与社会舆论对人工智能的追捧也成为了这一进程的催化剂。 AI成为了引导整个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设施,这句话可能是形容当前情况的合适注脚。但是,人工智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也让企业不能只限于喊喊口号这么简单,让人工智能真正赋能公司的全链实际上关乎着企业的未来想象空间。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要想实现“AI+”的远景大概能够分出四个步骤:基础、数据、开发与部署。首先,在基础层面要确保企业的整体文化足以接纳AI的技术演进理念,并在人才团队组建等方面为后续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其次,对于数据这一信息时代的石油来说,它的获取、存储、处理和管理成为公司眼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并发那些事】可见性问题的万恶之源

时光总嘲笑我的痴心妄想 提交于 2019-11-25 21:59:15
【并发那些事】可见性问题的万恶之源 硬件工程师为均衡 CPU 与 缓存之间的速度差异,特意加的 CPU 缓存,竟然在多核的场景下阴差阳错的成为了并发可见性问题的万恶之源!( 本文过长,如果不是特别无聊,看到这里就可以了 ) 前言 还记得那些年,你写的那些多线程 BUG 吗?明明只想得到个 1 + 1 = 2 的预期,结果他有时候得到 1,有时候得到 3,但偏偏有时候他也会返回正确的 2。明明在本地运行的好好的,一上线一堆诡异的 BUG。你一遍一遍的检查代码,一行一行 debug,结果无功而返。 变量为何突然变异?代码为何乱序运行?条件为何形同虚设?欢迎收看今天的《走进科学》之半夜。。。哦,不对,欢迎阅读今天的《并发那些事》之可见性问题的万恶之源。就像上面说的,我们在写并发程序时,经常会出现超出我们认识与直觉的问题,而按我们的以往的经验,很难去察觉到他的问题所在。而又因为我们不了解他发生的诱因,即使我们按照书上的方案解决了,但是下次还是会出现。所以本文的主旨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术,而是解决问题的道。一起来探究多线程问题的根源。 首先揭开谜底,大多数并发问题的发生都是这三个问题导致的, 可见性问题、原子性问题、有序性问题 。那么又是什么导致这三个问题的出现呢?本文将一步步解析可见性问题出现的原因。 核心矛盾 众所周知,电脑由很多的部件组成。其中最最最重要的有三个,它们分别是 CPU 、内存

800万神经元模拟人脑,学了不会忘,英特尔开发超级神经拟态系统

自闭症网瘾萝莉.ら 提交于 2019-11-25 21:18:17
大数据文摘出品 编译: 黎枫、 林安安、Aileen 看过《三体》的小伙伴或许都知道,4位面壁人作为人类最后的希望,苦苦寻找对抗三体世界的方法。 其中一位面壁人比尔·西恩斯试图以计算机模拟人脑的运行来提高人类智力,但是因为知晓基础科学被锁死,模拟人脑无法实现,最后实际是想给地球人打上“思想钢印”,从而让人类逃出地球,保留火种。 然而,现实世界中,用计算机模拟人脑的尝试,并没有被“锁死”,反而一直在进行。 最近,英特尔计划推出一款代号为“Pohoiki Beach”的全新神经拟态系统,该系统具有800万个神经元,由64个Loihi研究芯片组成,采用一种与人脑工作方式十分接近的设计架构。 Pohoiki Beach处理算法的速度是普通CPU的1000倍,效率是普通CPU的10000倍。接下来,英特尔计划于2019年底推出含768颗芯片、1亿个神经元的系统。 英特尔神经科学研究主管Mike Davies说:“英特尔及其研究合作伙伴菜刚刚开始测试像Pohoiki Beach这样的大型神经系统可以做什么,目前为止,所有的实验证据都表明Pohoiki Beach将具有强大的性能,能更大地提高算法效率。” 英特尔Nahuku基板的特写镜头,每块基板包含8到32个英特尔Loihi神经拟态芯片。英特尔最新的神经拟态系统Pohoiki Beach由多块Nahuku基板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