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口映射 在之前的博客搭建私有仓库时用到这样一句:docker run -d -p 5000:5000 -v /opt/data/registry:/tmp/registry registry来run一个仓库,其中可以看到-p 5000:5000,它的作用就是用来进行端口映射。那为什么需要端口映射呢?其实在启动容器时,如果不配置宿主机器与虚拟机的端口映射,外部程序是无法访问虚拟机的,因为没有端口,所以需要进行端口映射。 端口映射有两个关键词-P -p,一个是大写一个是小写,通过run --help也可以看到。大写的P是随机映射一个49000-49900的端口到内部容器开放的网络端口。小写p可以指定要映射的端口,并且在一个指定端口上只可以绑定一个容器。 支持的格式有三种:比较常用的是第三种,因为这样没有对ip进行限制,移植也方便。 ip:hostPort:containerPort:映射指定地址的指定端口到虚拟机的指定端口(不常用) 如:127.0.0.1:5000:5000,映射本机的5000端口到虚拟机的5000端口。 ip::containerPort:映射指定地址的任意端口到虚拟机的指定端口。(不常用) 如:127.0.0.1::5000,映射本机的5000端口到虚拟机的5000端口。 hostPort:containerPort:映射本机的指定端口到虚拟机的指定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