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是应对复杂性世界唯一有效的方法。

杀马特。学长 韩版系。学妹 提交于 2020-03-16 14:26:03
小陈新入职一家公司,工作兢兢业业。没几天,订单量猛涨,导致工作量翻倍,小陈为了保持业绩,主动加班,前两天超额完成任务。随着订单越来越多,小陈加班也越来越多。加了一周班后,小陈身体垮了,白天无精打采效率低下,连正常的工作量都完不成了。 小张以为多工作就能多完成任务,这是线性思维,他只看到事物之间单向的、直线的关系,他的策略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如果小陈继续加班,身体越来越差,未完成的工作会越做越多,形成了恶性循环。 小陈该如何跳出这个困境呢,这个问题中涉及到“客户增长”、“工作量”、“加班”、“效率”等多个因素,使用线性思维简单的变换其中某个因素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与线性思维相对应的是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从更多维度、更长远的视角看问题。从整体看局部问题,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从长远看现在问题,透过现象看到趋势。 使用系统思维看小陈的问题,小陈可以暂停目前工作,花时间提升工作技能,技能提升工作效率自然上来了,工作完成后剩余的时间可以继续提升能力,工作能力提升又会提升工作效率,这样正向循环让小张的能力越来越强。 这个案例是我们一个典型的成长上限的基模,在成长环路越努力,越有可能开启恶性循环。 对于上述这个案例,我们有时候不愿意去面对现实成长的因素,影响效率的是自身的技能,只有破除抑制成长的因素,才能让这个增强环路更快的转动以及良性循环。 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中小企业主

以结构性思维进行项目测试工作交接

牧云@^-^@ 提交于 2020-02-24 14:13:58
测试工作中,很难遇到一个全新的项目,从立项持续到项目完结;通常都是接手一个进行中的项目,从对项目一无所知或者略知一二,到快速上手并能管理和执行此项目的所有测试活动;笔者以近期接手的项目为例,采用结构性思维方式,从项目测试负责人的视角,阐述如何进行项目测试工作交接活动? 开始着手一件事情,需要先整理出大致的思路,并用熟悉的方式列举出来,excel表格或者思维导图都可以;列举的方向如下: 项目人员名单(特别关注项目经理和各端负责人) 申请项目权限(配置管理系统账号和地址、日报等) 测试相关系统的地址和权限(测试用例设计系统、缺陷管理系统), 也可以把其他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列出来,例如组织结构图等,结合各公司的实际情况即可。 接下来可以开始交接活动,根据已列的交接清单与原项目测试负责人进行项目情况的初步沟通,沟通项目大体进展、测试基本情况、测试负责人日常的工作项及汇报关系(周报和日报的编写要求等)、当前项目内其他测试人员的任务分工等,明确如何申请各系统账号和权限,需要首先开通项目配置管理权限,方便主动查看项目文档;请原测试负责人输出一份书面的项目交接工作清单,包含项目各系统地址、未配置的测试相关文档及模板等。 初步沟通之后,对项目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进入具体事务的熟悉阶段;此阶段分成两个部分,对事务的熟悉和对干系人的熟悉,笔者结合自身经历重点聊聊如何逐步熟悉项目事务

科研中的思维误区

♀尐吖头ヾ 提交于 2020-02-15 03:53:10
科研随笔——走出科研中的思维困境 我发现,我在学习的时候,常常陷入这样的误区:一开始就 急于 寻找技术上的解决方案,或者沉迷于从理论上把一件事彻底解释清楚,这样就把目光局限在了一个小的区域(太过于具体的小问题)从而无法把握大局。然而,以当前的认知,甚至连这个小的区域都是有难度的,这时候如果一只死磕,不跳出这个小区域,可能就会失去了更加广阔的世界,失去了更多可能的解,因此算是一个思维误区; 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从现有的技术储备出发,而不去探寻更能专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能抽象化、模块化思维,从而使一个复杂问题无从下手; 无视理论基础,肆意蛮干。一个拿得出手的成就,往往是基于知识系统而产生的(相对于纯经验产生)。知识系统决定了一个人看待问题的宏观格局,这个系统越庞大越调理,遇到问题也就能更快找到可行路线。 来源: CSDN 作者: LuckyANTenna 链接: https://blog.csdn.net/m0_38139098/article/details/104317042

优秀架构师必须掌握的架构思维

﹥>﹥吖頭↗ 提交于 2020-02-07 08:19:16
如果说架构的本质是管理复杂性,那么抽象、分层、分治和演化思维是我们工程师/架构师应对和管理复杂性的四种最基本武器。 1、抽象思维 抽象其实是这样定义的: 对某种事物进行简化表示或描述的过程,抽象让我们关注要素,隐藏额外细节。 在系统架构和设计中,抽象帮助我们从大处着眼(get our mind about big picture),隐藏细节(temporarily hide details)。抽象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我们所能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和规模大小。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和小朋友搭积木无本质差异,只是解决的问题域和规模不同罢了。架构师先要在大脑中形成抽象概念,然后是子模块分解,然后是依次实现子模块,最后将子模块拼装组合起来,形成最后系统。所以我常说编程和架构设计就是搭积木,优秀的架构师受职业习惯影响,眼睛里看到的世界都是模块化拼装组合式的。 2、分层思维 除了抽象,分层也是我们应对和管理复杂性的基本思维武器,如下图,为了构建一套复杂系统,我们把整个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层次,每一层专注解决某个领域的问题,并向上提供服务。有些层次是纵向的,它贯穿所有其它层次,称为共享层。分层也可以认为是抽象的一种方式,将系统抽象分解成若干层次化的模块。 3、分治思维 分而治之(divide and combine或者split and merge)也是应对和管理复杂性的一般性方法,下图展示一个分治的思维流程

思维方法

放肆的年华 提交于 2019-12-25 01:09:35
一、基础逻辑思维: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对比(求同、求异),原因与结果(正推:原因推理结果,逆推:结果推理原因,因果链:原因产生结果,结果作为原因产生下一个结果。) 二、系统:上下层次的事物是归属关系,同一层次的事物是并列关系(通常相互合作),系统是变化的,系统接口和漏洞。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相互补充或相互消减。 四、静止与运动(不变与变化):增、删、改(变化类型),量变与质变(变化类型),相对与绝对(变化类型),现象与本质(变化类型),内因与外因(变化原因),偶然与必然(变化原因)。 五、结构:一对一(线状结构、环状结构),一对多(一分为多的事物彼此并列,树状结构,星状结构),多对一(并列的事物结合为一),多对多(网状结构)。 六、判定与筛选:是否的判定、条件的判定,判定起到了筛选作用。 七、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八、假设法、排除法、反证法。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feng9exe/p/7358546.html

三种方法,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 大脑不单是用来记忆的,更是用来思考的

China☆狼群 提交于 2019-12-04 01:30:14
1.掌握20%的核心 —— 一个领域20%的核心内容,能够解决这个领域80%的问题 比如我们经常说一个人思维混乱,然后觉得思维混乱是个很大的事情,感觉一辈子都提升不了。但实际上,大部分的思维混乱,都是因为缺乏结构化思维,而结构化思维只要掌握三个特征就可以,包括 主题鲜明、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不管写作、演讲还是会议发言,做到这三点就可以显得思路很清晰。因为结构化思维属于思维的20%核心,而这3个特征,又是结构化思维的20%核心。 但是,每个领域里面,哪些是那20%的核心,其实是需要这个领域的专家来指点的,因为在你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你没有方向,绕一大圈也不知道门在哪里,等终于入门了才发现走了不少弯路。所以大多数的成功人士,都很擅长找“师傅”,他们会告诉你,一个领域里面最核心的是什么,从而让你快速入门。至于入门之后他是否需要或者愿意深度提升,那是他自己的选择。 2.知识和问题互相靠 知识向问题靠 : 每看到一个知识的时候,就去思考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问题向知识靠 : 就是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抛弃第一反应,不要先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式来解决,而要去想有什么方法论模型可以用。 为什么不能按照第一反应的方式解决呢?因为在我们碰到问题的时候,我们的下意识第一反应,是未经思考的,是在遵循我们过去的模式,但如果我们处理所有问题都靠过去的模式,那么刚刚学习的新知识、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