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物流技术圈|2020薪资排名第一的专业公布

不打扰是莪最后的温柔 提交于 2021-01-13 20:00:00
导语 大家好,我是 智能仓储物流技术研习社 的社长, 老K。 社区加入|原创12万字书等你领 2020-12-14 ^^ 可上下滑动查看 ^^ 2020年的全国毕业生薪资报告中显示,去年 本科毕业生月入5440元,本科计算机类、高职铁道运输类专业领跑薪酬榜。 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外, 与2015届相比,五年来本科生起薪涨幅为23.6%。 大学毕业生升学比例持续上升。 本科 生国内读研 比例从2015届的13.5%上升至2019届的15.2% 。 具体来说,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本科专业毕业生薪资较高,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6858元、6145元、5899元。 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排行名单 月收入前10专业类 标红的 为与 物流技术 相关的专业: 其中 本科、高职“绿牌”专业,如下: 绿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行业需求增长是造就绿牌专业的主要因素,连续绿牌说明相关专业就业优势具有持续性。 从事物流技术的同仁们 的专业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机械、软件工程、计算机、物流工程管理等。 从上边也可以间接判断到, 物流技术行业 中从事与“ 软 ”相关的专业更加有优势持续性,比如 软件工程、计算机、物联网 等专业。 软件定义物流并非空穴来风,以后的市场需求会逐步加大。 本科、高职“红牌”专业( 失业量较大,就业率

AI:互联网程序设计竞赛之蓝桥杯大赛的简介、奖项设置、大赛内容以及蓝桥杯与ACM(ICPC)的四个维度对比之详细攻略

左心房为你撑大大i 提交于 2021-01-13 11:48:08
AI:互联网程序设计竞赛之蓝桥杯大赛的简介、奖项设置、大赛内容以及蓝桥杯与ACM(ICPC)的四个维度对比之详细攻略 导读 : 蓝桥杯属于互联网程序设计竞赛的一种,除了它之外,类似的比赛还有ICPC(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等。其实,从考题难度来说,蓝桥杯比ACM低一点,但是,最近几年,随着影响力的变大,难度也一直在提高。在国内,名气是比较响的,毕竟 蓝桥杯有着工信部的背景 。 近些年,蓝桥杯的主题越来越跟进时代,所以,越来越多的内容涉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专业知识。蓝桥杯在国内学校中,大部分都是公费支持学生参加的,更重要的是,个人一旦获奖, 对保研和奖学金评选非常有用 。因为蓝桥杯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所以,该竞赛的软件知识点涉及到Java、C/C++、Python等编程语言(适合擅长数据结构和算法专业的学生);硬件知识点涉及到单片机、物联网设计、EDA设计等(适合擅长硬件专业的学生)。从往年经验来看,至少要掌握好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因为省赛国赛题目难度梯度都很大,小题简单但分值低,大题难分值极高,所以,蓝桥杯竞赛同时兼顾了广大普通学生和有算法功底的学生。 有网友经常私信博主: 蓝桥杯和ICPC到底应该选择哪个? 此处,请允许博主来个凡尔赛文:小孩子才做选择,而我,全都要。原因很简单,博主认为蓝桥杯和ICPC本质上都属于算法竞赛

特斯联:打造智慧城市,要“聚沙成塔” | 北京软件新派力量系列报道

这一生的挚爱 提交于 2021-01-13 11:24:15
作者 | 中国软件网 麒麟 编者按: 软件定义世界。“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软件云化、服务化……这是软件产业最重要的发展趋势。 这些趋势也反映了两个根本问题:一是软件在现代社会的运行中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核心,离开软件,整个社会将无法正常运行; 二是未来软件产业的生态将会面临重构,现在生态中的很多角色都会全面更新自己的发展战略,未来软件版图中的主力军将会和现在有着巨大的不同。 未来十年,作为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的核心引擎、发动机,软件产业的核心优势与竞争力在哪里?谁来承担数智时代“北京软件”发展的光荣使命? 为此,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和中国软件网、海比研究联合发起“走进2020北京软件新派力量”系列活动。本活动和毕马威2020年发布的《中国领先消费科技50企业报告》相结合,挑选有代表性的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新锐公司与领军企业进行上门走访,一同探讨数智时代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未来之路。 智慧城市的概念从十年前开始热起来,2008年时任IBM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彭明盛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随着“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各种细分的智慧应用场景被提出构想,其中包括智慧城市。全球掀起了一场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大潮。 然而时至今日,在全球范围内有系统性落地者仍旧寥寥。原因是智慧城市的概念,仍旧太大了,以IBM当年的理论基础来做综述

物联网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帅比萌擦擦* 提交于 2021-01-13 05:51:09
导读 物联网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词汇。据数据统计,目前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已达到70亿,预计到2020年,活跃的物联网设备数量将增加到100亿。但因IoT漏洞产生的影响,超过三成的企业表示物联网系统正成企业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牵一发动全身” 智能设备的进入,便利了生活方方面面,但也增加了信息安全风险系数。安全风险占比类型较多的是拒绝服务、缓冲区溢出、内存破坏、权限提升等。利用这些已存在的IoT设备,数千万的IoT设备会受到影响,轻则正常功能被阻塞,重则将IoT设备变成公开的密码本和行走的感染源。 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 万物联网的时代,时刻采集的数据、高速流转的信息链、日益模糊的数据中心边界,都对网络安全防护带来了新的难题。借由一个物联网设备,黑客就可以通过蝴蝶效应扩展到物联网更多节点,影响范围将被迅速放大。在物联网环境下,个体间的联系越紧密,那么任何一个针对个体的网络攻击都有可能蔓延到更广的范围,攻击带来的损害程度也将远比对单独个人电脑端、移动端的攻击大得多,物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维护正在成为一盘需要统筹全局的“大棋”。 提升物联网设备防护能力及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成为必不可少的必备课。 从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而言,物联网除了面对传统TCP/IP网络、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等传统网络安全问题之外,还存在着大量自身的特殊安全问题

RT-Thread荣获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客大赛二等奖

不想你离开。 提交于 2021-01-13 05:40:26
12月14日,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客大赛总决赛在深圳完美收官,中国自主物联网操作系统 ——RT-Thread 荣获此次物联网组 二等奖 。 创客大赛是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科技部、财政部等指导、组织下为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举办的高规格、全国性比赛。本次大赛总计有200多支队伍参赛,最终60个团队进入半决赛。 (右二为上海睿赛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OO邹诚) 经过多轮比拼、激烈角逐后,上海睿赛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携RT-Thread 3.0物联网操作系统杀出重围,以优异的成绩力压群雄,在总决赛上获得大赛二等奖的好成绩及10万元人民币奖励! RT-Thread 3.0物联网操作系统,是针对各种物联网应用、处理内核及联网协议的新一代操作系统,它基于RT-Thread超十年的开源技术及应用经验积累,不仅高度成熟稳定、拥有完整丰富的中间层软件和IoT组件,而且具备资源占用低、高度可裁剪、二次开发便捷、商用支持所有主流芯片及CPU架构等特性。 RT-Thread 构筑物联网产业的基石,让物联网终端的开发变得简单、快速,芯片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RTThread物联网操作系统(RTThread)。 如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 OSC源创计划 ”

腾讯AI全景图首次曝光,解密腾讯的真正基因

浪尽此生 提交于 2021-01-13 02:02:56
数年前,AI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如今,AI已经成为各大科技公司的业务增长主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将达到68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四大科技公司BATH——百度、阿里、腾讯、华为都在争抢这块炙手可热的市场。 AI技术上,四家科技巨头公司你追我赶,难分输赢。但有意思的是,其中一家公司却另辟蹊径,从产业应用中率先破局,创造了领先业界的AI产业生态。这家公司正是腾讯。 “现在很多公司都在提all in AI。不过,腾讯的目标并不是all in AI,而是——AI in all。”2017年,腾讯COO任宇昕在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喊出腾讯AI的战略宣言。 2020年,这句宣言已落地为腾讯坚实的AI产业布局。经过3年潜行,腾讯的AI业务悄然生长,成为一片郁郁葱葱的技术森林。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各业务条线,结成了一张管道网络,持续为腾讯AI输送源源不断的营养。 AI对于腾讯不是一颗大树,而是一片森林,一种生态。 AI战场上,腾讯采取了它最擅长的打法,连接一切。通过“AI in all”战略,腾讯搭建了以两大科技实验室矩阵为“双引擎”驱动的AI战舰,为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赋能,连接游戏、社交、金融、医疗、教育等产业,形成一层紧密的AI产业生态网络。 AI并未成年。目前,全球各大科技公司的一些AI产品仍在初级阶段。但是AI迭代速度往往出人意料

用taosdump命令导入导出td数据库的数据

谁都会走 提交于 2021-01-12 22:59:14
tdengine是一个IoT数据库,自带导入导出工具taosdump,导入导出命令参考如下: 导出数据: taosdump -c /dump/cfg -o /dump/tddump -u root -p taosdata -A -t 1000 -N 80 -T 8 导入数据: taosdump -c /tmp/cfg -u root -p taosdata -i /dump/tddump -T 8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jingshishengxu/blog/4893439

传感器是未来世界的核心(上)

◇◆丶佛笑我妖孽 提交于 2021-01-12 20:05:30
未来5—10年,会对中国经济和GDP产生最大影响的一个市场就是物联网。 我们知道未来整个科技行业最大的主题是5G,5G是整个通信的基础设施,在5G之后主要是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如何输入数据,第二是如何处理数据,第三,如何输出转化数据。在输入数据中,最核心的是物联网,而物联网中最重中之重是传感器。所以整个传感器行业未来空间是比较大的。这里先介绍一下传感器,第一,市场需求、需求的空间;第二,介绍一下技术路线;第三,介绍一下目前的竞争格局。 如果看运动传感器,即IMU(加速度计和陀螺),在消费类市场全世界只有三家公司大量供货,一个是博世,一个是意法半导体,还有一个是Inven Sense,2017年给TDK收购的那一家。通过这些你可以知道传感器进入门槛是非常之高的。 未来5—10年,会对中国经济和GDP产生最大影响的一个市场就是物联网。物联网里面主要分三块,第一是数据采集,第二是算法,例如我们讲人工智能(AI)或者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等等的都是提高算力。第三是通讯,那就是5G。   数据的采集主要靠传感器,它是把物理世界的信号转化成数字世界信号的主要转换器。传感器类别非常广、非常多,从传统的气压、CIS图像、麦克风到运动传感器。   运动传感器历史较久,最早是从军工像火箭这些开始。德国二战时候,V2导弹火箭最早开始用加速度陀螺做成一个惯导系统

2G/3G终谢幕 一曲再见向未来

元气小坏坏 提交于 2021-01-12 20:03:36
再见,2G/3G要退休了 来源 | 网优雇佣军(ID:hr_opt) 作者 | 通信 随着5G时代到来,最近关于2G/3G退网的消息不少。 再见3G,再见UMTS 3G网速是4G的1/10! 3G能耗是4G的7倍! 5G时代已来,作为老旧制式,3G网络正在退出历史舞台! 日前,德国沃达丰宣布于2021年6月30日前彻底关闭3G(UMTS)网络,以腾退3G频率资源,重耕给更高效率的4G LTE使用。 沃达丰表示,3G(UMTS)技术标准大约在20年前推出,已经是老技术了,因此我们今天为它制定了退休计划,以给广大用户带来更快的网速。 原因如下: • 3G最高网速为42Mbps,而4G LTE最高网速达500Mbps。 • 目前沃达丰的移动网络中,只有5%的数据流量通过3G网络传输。 • 传输相同数量的数据时,3G网络消耗的电量是4G的7倍左右。 • 目前4G网络已覆盖了98.6%的德国家庭。 德国沃达丰的3G网络总计使用了15MHz带宽。几个月前,沃达丰已开始将其中的5MHz带宽腾出重耕用于4G LTE网络。该运营商计划在未来14个月内逐步分段将这15MHz带宽重耕为4G使用。 (图片来源:德国沃达丰) 在德国,不只是沃达丰,德国电信也在重耕3G频段,只不过,他们将腾出的3G频段不只用于4G,还要用于5G。 重耕3G频段,让4G和5G动态共享 2020年4月22日,德国电信宣布

Filecoin的时代已经到来,进入增长的快车道

十年热恋 提交于 2021-01-12 19:56:57
随着Filecoin主网上线,分布式存储技术内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与传统的Web2.0数字时代,Web3.0时代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分布式存储时代的到来将会给存储市场带来全新的格局以及全新的商业模式。V|jasonbody 但是对于分布式行业来说,打破传统存储的方式只是一个起点而已,而产生以及实现分布式的价值在于它的下一步发展。 IPFS/Filecoin的诞生,为存储市场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业态,但这只是一个重要起点,真正的价值还在后面。大数据等新科技的爆发带动存储数据的爆发才是Filecoin的主场。 数据想要有价值,必须体现在一定的量级和持续的增长上,然后对数据的利用从而产生价值。 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 随着5G、AI、物联网、短视频、社交媒体的发展推动万物互联时代到来,大量的个人、企业信息需要被记录并用数据表达。 届时数据将从单一内部小数据转向多元动态,大数据的转变。特别是工业互联网4.0以及无人驾驶、智慧城市、智能物家居等新型产业终端设备的接入,数据将会呈现出爆炸式增长。 据英特尔预测,全球数据总量在2020年将达到44ZB,而仅仅中国产生的数据量就达到了8ZB,这个数据量占到了全球总数据量的五分之一,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据。 目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数据流量增长速率正在不断加快,数据中心承载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以及日常生活中如社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