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输

18-Linux网络协议和管理

老子叫甜甜 提交于 2019-12-02 06:07:47
网络协议和管理 计算机网络 :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分类 : 局域网 (Local Area Network;LAN) 通常我们常见的“LAN”就是指局域网,这是我们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网络。 城域网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这种网络一般来说是在一个城市,但不在同一地理小区范围内的计算机互联。 广域网 (Wide Area Network,WAN) 这种网络也称为远程网,所覆盖的范围比城域网(MAN)更广,它一般是在不同城市之间的LAN或者MAN网络互联,地理范围可从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 无线网 (Wireless network)指任何型式的无线电计算机网络,普遍和电信网络结合在一起,不需电缆即可在节点之间相互链接。无线电信网络一般被应用在使用电磁波的摇控信息传输系统,像是无线电波作为载波和物理层的网络。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 速率 :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它也称为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速率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是bit/s(比特每秒)(即bit per second)。 带宽 :

SD-WAN基础---SD-WAN简单了解

为君一笑 提交于 2019-12-02 04:42:41
一:推文(摘录、转载自) 关于SD-WAN,你不得不了解的10个常识 那些让人怦然心动的SD-WAN功能 (上) 那些让人怦然心动的SD-WAN功能(中) 二:SD-WAN是什么 SD-WAN,即软件定义广域网络,是将SDN技术应用到广域网场景中所形成的一种服务。这种服务用于连接广阔地理范围的企业网络、数据中心、互联网应用及云服务,旨在帮助用户降低广域网的开支和提高网络连接灵活性。 SD-WAN是一种应用于WAN传输连接的基于软件的网络应用技术,它可以使得企业将广域网连接和功能整合并虚拟化成集中式的策略,以简化复杂WAN拓扑的部署和管理。——SDNlab 三:SD-WAN出现的原因 在云计算、移动应用、企业全球化成为大背景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实时应用(异地办公、视频会议、远程桌面、支付交易系统、远程医疗)要在多个节点间传递,断线、访问慢等问题将会放大用户的不满,造成交易流失。而SD-WAN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互联网不稳定、专线造价昂贵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能够极大程度上满足这些应用即时性和实时性的要求。 四:SD-WAN解决方案的基本功能 统一管理与监控:SD-WAN整合了路由器、防火墙、DPI检测、广域网加速等功能,确保企业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应用的管理与监控。 安全性:可通过使用IPSec或TLS/DTLS加密来保护传输中的数据,确保数据安全。 智能路径控制:当一条链路发生故障

网络通信,告诉你移动端如何与后端服务器完成交流

戏子无情 提交于 2019-12-01 21:13:24
在做移动端开发时,感觉iOS对网络层的封装其实已经做到非常便利于开发者使用。不管使用iOS原生做网络请求还是第三方框架里的AFN或ASI,都是基本让开发者不需要理会太多的网络通信的理论性知识。鉴于最近想做OA项目移动端开发,还是好好整理下这方面的理论为接下来的即时通讯做准备。-- linweida 了解一下服务端与移动客户端之间的交互的方式 第一种是基于原生开发的交互过程: (1)移动客户端通过协议(http、https称为协议)调用API访问接口页面,比如通过url为http://localhost:8080/api/login.sap?name=123&password=123。 (2)编译器通过API命令调用服务器的webservice访问数据库。 (3)服务器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语句处理数据并返回结果给webservice。 (4)服务器的webservice把数据库的数据转换为JSON或XML格式的数据文本传给移动客户端。 (3)移动客户端得到数据文本后,经过反序列化后处理内容。 第二种是基于手机浏览器开发的交互过程是: (1)移动客户端使用浏览器调用服务器的webservice接口访问数据。 (2)服务器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语句处理数据并返回结果给webservice。 (3)服务器的webservice把数据库的数据转换为JSON或XML格式的数据文本传给移动客户端。

20170907_我是如何讲清楚TCP协议是如何保证可靠传输的

我怕爱的太早我们不能终老 提交于 2019-12-01 19:50:31
20170907_我是如何讲清楚TCP协议是如何保证可靠传输的 题外话: 1、UDP: (1)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 ,不提供复杂的控制机制, 利用IP提供面向无连接的通信服务,并且它是将应用程序发送过来的数据包在收到的那一刻,立即按照原样发送到上的一种机制。 (2)即使在网络拥堵的情况下,UDP也无法进行流量控制等避免网络拥塞的行为。此外,在传输过程中如果出现丢包,UDP也不负责重发,甚至当数据包的到达顺序乱掉之后也没有纠正顺序的功能。因此, 如果需要这些细节控制的话,就需要在采用UDP协议的应用层去作出处理。 (3)由于UDP面向无连接,所以它可以随时向对端发送数据包,再加上UDP本身的处理既简单右高效, 所以UDP经常用于如下几个方面: 数据包总量比较少的通信,比如DNS、SNMP。 视频、音频等对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多媒体通信。 广播通信、多播通信。 2、TCP: (1) TCP,控制传输协议 ,和UDP的差别很大, 它充分实现了数据传输时的各种控制功能 : 针对发送端发出的数据包的确认应答信号ACK、、、针对数据包丢失或者出现定时器超时的重发机制、、、针对数据包到达接收端主机顺序乱掉的顺序控制、针对高效传输数据包的流动窗口控制、、、针对避免网络拥堵时候的流量控制、、

后端开发工程师面试题汇总 | 网络知识

本秂侑毒 提交于 2019-12-01 18:13:01
无论做前端开发还是后端开发,网络知识是必备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是基础中的基础,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内容。网络相关的问题也是在面试过程中经常被问到的内容。本文主要梳理了一下网络相关的主要知识点及面试中经常被问到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OSI有哪几层,会画出来,知道主要几层的各自作用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联,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连模型。其一共有7层: 1. 应用层(数据):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需要以及提供网络与用户应用 2. 表示层(数据):主要解决拥护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如加密解密 3. 会话层(数据):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4. 运输层(段):实现网络不同主机上用户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可靠 与不可靠的传输,传输层的错误检测,流量控制等 5. 网络层(包):提供逻辑地址(IP)、选路,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的 传输 6. 数据链路层(帧):将上层数据封装成帧,用MAC地址访问媒介,错误检测与修正 7. 物理层(比特流):设备之间比特流的传输,物理接口,电气特性等* TCP/IP有哪几层,会画出来,知道所有层数的作用,会列举各层主要的协议名称 TCP/IP分层模型(TCP/IP Layening Model

公司局域网搭建

孤者浪人 提交于 2019-12-01 10:08:00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用于将有限范围内(例如一个实验室、一层办公楼或者校园)的各种计算机、终端与外部设备互联成网。公司局域网怎么建立?首先来了解下不同规模企业网络组建方式。 10人以下企业网络组建 10人以下,规模比较小的公司一般对网络应用需求较低,由于人数少,基本也不存在划分VLAN(虚拟局域网)的需求,所以,选择一个多口的交换机就足够了。 10人-100人规模的企业,需要路由功能和子网划分 满足这类需求,一般比较合适的是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路由器提供内网和外网的链接和VLAN(虚拟局域网)的划分,以及各种防火墙和路由功能的配置。而交换机一头连到路由器上,作为一个子网,另一头链接子网中的各台终端。划分几个子网,则从路由连出几台交换机即可。组建构结构如下图:现在比较流行的公司局域网一般选择树形拓扑结构进行组建(星型拓扑的延伸)。树形拓扑结构有以下优点:1、易于故障的诊断; 2、易于网络的升级。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 传输速度 路由器比交换机慢,同一网线上网相互影响 交换机比较路由器快,同一网线各自上网互不受影响 使用范围 路由器是必需的网络设备,在路由器无法全部连接电脑的情况下,再加交换机。 单独交换机无法实现上互联网功能,交换机在局域网中起到拓展的作用 网络地址 路由器可以把一个IP分配给很多个主机使用,但IP都是相同的

CSP2019初赛知识点梳理

烈酒焚心 提交于 2019-12-01 08:40:39
知识点 小 汇总 Catalan数 公式1: \(f(n)=\sum_{i=0}^{n-1}f(i)\times f(n-1-i)\) ,其中 \(f(0)=1\) 如何去理解这个公式? 我们可以 感性地 把这个化为一个二叉树状态方案问题。 当n=1的时候显然方案数为1,即f(1)=1 当n=2的时候,有以下情况 左边sz 右边sz 总方案 1 0 \(f(1)\times f(0)=1\) 0 1 \(f(0)\times f(1)=1\) 所以f(2)=5 当n=3的时候,有以下情况 左边sz 右边sz 总方案 2 0 \(f(2)\times f(0)=5\) 1 1 \(f(1)\times f(1)=1\) 0 2 \(f(0)\times f(2)=5\) 所以f(3)=11 那么我们这样往下推,就得到了 左边sz 右边sz 总方案 n-1 0 \(f(n-1)\times f(0)\) n-2 1 \(f(n-2)\times f(1)\) n-3 2 \(f(n-3)\times f(2)\) …… …… …… 2 n-3 \(f(2)\times f(n-3)\) 1 n-2 \(f(1)\times f(n-2)\) 0 n-1 \(f(0)\times f(n-1)\) 故得到上述式子。 公式2: \(f(n)=\frac{1}{n+1}C^n_{2n}\)

计算机网络基础 【 重点】

微笑、不失礼 提交于 2019-12-01 04:29:44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111 OSI 参考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系统互联,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联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即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在这一框架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和应用的可移植性,接下来将整理一些常用功能的知识点. 物理层次 协议作用 应用层 为用户提供服务,给用户一个接口 表示层 为数据提供表示,加密与压缩 会话层 确定数据是否需要传输,建立管理与终止会话 传输层 可靠与不可靠的数据传输,以及后期的错误检测 网络层 进行逻辑地址编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由选择 数据链路层 进行硬件(MAC)地址编址有,差错的校验 物理层 电气特性,设备之间进行比特流的传输 以上的列表是一个通用的网络系统模型,并不是一个协议定义.实际上OSI模型从来没有被真正实现过,但是,出于其模型的广泛指导性,现在的网络协议都已经纳入了OSI参考模型的范围之内,OSI参考模型一共有7层,每层的作用在上面有说明,这也是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 ◆每层间作用◆ 物理层: 电器特性,设备之间比特流的传输,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主要设备: 中继器、集线器 主要功能:

OSI七层模型

你离开我真会死。 提交于 2019-11-30 18:10:19
OSI七层模型介绍 : OSI参考模型其实就是讨论通信问题,所不同其针对的是计算机通过网线或无线网去通信。为了容易理解,首先用一个例子来形容: 我写一封信给朋友,首先,是我写信,讲往事如风,说我们两个人之间的老故事,这些东西只要我两之间懂就OK了。好写完后,我就寄信去了。。具体的寄信跑腿等工作,则属于下一层了。那么下一层是谁呢?对,邮政局。邮政局把信纸装进固定格式的信封中,信封上有固定格式的要求。那么邮政局不需要知道信到底写了什么,他们不关心,只管捯饬信封就可以,让对方拿到信封后知道那是给我朋友的就OK了。好,这个层次结束。。那么是不是没其他层次了呢??错,还有一个层次,那就是最底层。邮递员层。。他们负责跑腿,例如骑马,骑车或者开火车开飞机,随便,反正是具体的跑腿工作。。。好,回过头来看,写一封信进行通信,分了三个层次:我和朋友,属于用户层,负责信内容的书写和阅读;邮政局,属于类似于OSI的运输层,负责信封的格式书写和阅读。。邮递员,最底层,类似于OSI的物理层,负责具体的传输方式。 好,回到OSI,这个以计算机为原始设备的通信模型,考虑的要复杂一些而已,分成了7个层次。最底层,物理层:负责具体的传输媒介以及其对应的传输方式,解决的问题是实现比特流的传输。数据链路层:负责相邻两个节点间比特流的识别,即以字节为单位去找出“每页信纸”。网络层:实现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间的连通和数据转发。

pytho——OSI七层模型

旧巷老猫 提交于 2019-11-30 18:04:12
OSI七层模型图 从图中我们已经了解到OSI七层分为:物理层;数据连接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OSI七层各层的讲解: 1.物理层: 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低层,也是OSI模型的第一层。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物理层的作用是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之间比特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使其上面的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网络的具体传输介质是什么。“透明传送比特流”表示经实际电路传送后的比特流没有发生变化,对传送的比特流来说,这个电路好像是看不见的。 设备:网卡,网线,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是OSI模型的第二层,负责建立和管理节点间的链路。该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控制协议,将有差错的物理信道变为无差错的、能可靠传输数据帧的数据链路。 在计算机网络中由于各种干扰的存在,物理链路是不可靠的。因此,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的基础上,通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即提供可靠的通过物理介质传输数据的方法。 该层通常又被分为介质访问控制(MAC)和逻辑链路控制(LLC)两个子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