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段

Linux路由器及交换机工作原理

折月煮酒 提交于 2019-11-27 20:52:59
IP包头中TTL字段的含义是什么?它用来做什么? T TL (t ime to live ):该字段用于表示I P 数据包的生命周期, 作用: 限制 一个数据在网络中无限循环的转发下去。 简述arp缓存表的建立过程 : Pc1 发送数据给p c2, 查看缓存 表中 没有p c2 的 M ac 地址,便向所有的主机发送 ARP 请求。 Pc2 收到后回复 ARP 应答。 P c 1 知道pc2的Mac地址后 将p c2 的m ac 地址保存的缓存中,发送数据。 arp缓存表中记录了什么字段信息 : Internet 地址 物理地址 类型 简述网络通信中数据封装解封过程? 一个 用户跟另一个用户发 信息 ,首先 经过 应用层 以邮件的形式 封装 传送给 传输层 , 然后传输层以TCP协议封装 传送给 网络层 , 网络层再进行 最后一次 封装 ,通过 比特流 传到另一个用户 的 网络层,进行 解封, 再根据 TCP 协议传送给 传输层 ,进行 解封 ,然后根据里面是以邮件的形式, 再 传送给 应用层 ,再一次 解封 ,最后才把消息的内容传送给另一个用户。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交换机是处于初始状态,对外界一无所知,然后 PCA 目标是P CB, 所以P CA 发送数据帧传给交换机,交换机记录下来P CA 的M AC 地址,然后交换机又对其他 pc机 进行广播,P CB 接受并回应交换机

冲突域和广播域

痞子三分冷 提交于 2019-11-27 19:04:33
一、概念理解 1、冲突域(物理分段)   连接在同一导线上的所有工作站的集合,或者说是同一物理网段上所有节点的集合或以太网上竞争同一带宽的节点集合。这个域代表了冲突在其中发生并传播的区域,这个区域可以被认为是共享段。 在OSI模型中,冲突域被看作是第一层的概念 ,连接同一冲突域的设备有Hub,Reperter或者其他进行简单复制信号的设备。 也就是说,用Hub或者Repeater连接的所有节点可以被认为是在同一个冲突域内,它不会划分冲突域。而第二层设备(网桥,交换机)第三层设备(路由器)都可以划分冲突域的,当然也可以连接不同的冲突域。简单的说,可以将Repeater等看成是一根电缆,而将网桥等看成是一束电缆。 2、广播域   接收同样广播消息的节点的集合。如:在该集合中的任何一个节点传输一个广播帧,则所有其他能收到这个帧的节点都被认为是该广播帧的一部分。由于许多设备都极易产生广播,所以如果不维护,就会消耗大量的带宽,降低网络的效率。由于 广播域被认为是OSI中的第二层概念 , 所以像Hub,交换机等第一,第二层设备连接的节点被认为都是在同一个广播域。而路由器,第三层交换机则可以划分广播域,即可以连接不同的广播域。 二、冲突域和广播域在网络互连设备上的特点 1、传统以太网操作   传统共享式以太网的典型代表是总线型以太网。在这种类型的以太网中,通信信道只有一个,采用介质共享(介质争用

冲突域和广播域

空扰寡人 提交于 2019-11-27 19:04:20
1、传统以太网   传统共享式以太网的典型代表是总线型以太网。在这种类型的以太网中,通信信道只有一个,采用介质共享(介质争用)的访问方法(第1章中介绍的CSMA/CD介质访问方法)。每个站点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要侦听网络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就发送数据。否则,继续侦听直到网络空闲。如果两个站点同时检测到介质空闲并同时发送出一帧数据,则会导致数据帧的冲突,双方的数据帧均被破坏。这时,两个站点将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的方法各自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再侦听、发送。      在图1中,主机A只是想要发送一个单播数据包给主机B。但由于传统共享式以太网的广播性质,接入到总线上的所有主机都将收到此单播数据包。同时,此时如果任何第二方,包括主机B也要发送数据到总线上都将冲突,导致双方数据发送失败。我们称连接在总线上的所有主机共同构成了一个冲突域。      当主机A发送一个目标是所有主机的广播类型数据包时,总线上的所有主机都要接收该广播数据包,并检查广播数据包的内容,如果需要的话加以进一步的处理。我们称连接在总线上的所有主机共同构成了一个广播域。 图1  传统以太网 2、中继器(Repeater)   中继器(Repeater)作为一个实际产品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扩展网络距离,将衰减信号经过再生。   第二,实现粗同轴电缆以太网和细同轴电缆以太网的互连。  

【知识强化】第二章 物理层 2.3 物理层设备

假装没事ソ 提交于 2019-11-27 16:03:30
这节课呢我们将来学习物理层的两大非常重要的设备,一个是中继器,另一个就是集线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继器。因为我们知道在这个信道上进行传输的时候,信号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衰减,会受到噪声的干扰。所以说衰减到一定程度时候呢,这个信号就可能会产生失真。失真的话,接收端就没有办法正确地接收到数据,没有办法从这个失真的信号当中还原出数据。所以就会导致接收错误。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呢,我们就需要有一些设备,那这些设备可以实现把原来这个损耗的信号再次还原的一个功能。那中继器的功能就是对于信号进行再生和还原,对衰减的信号进行放大,保持呢它与原数据相同或者非常接近,从而增加信号传输的距离,延长网络的长度和覆盖范围。 中继器的长相呢通常是这样子。这是有两个端口,它的主要功能,大家记住这6个字,再生数字信号。首先,我们用的是再生,而不是普通的放大。因为它要把这个信号进行一个重新的整形,然后再还原出来,实现一个放大的效果,但是它的这个原理是再生数字信号。那为什么用的是数字信号呢?因为对于模拟信号它也有单独的这样一个可以放大信号的设备叫做放大器,但是这个不做重点考查。我们只需要知道中继器它是用来再生数字信号的。那中继器有两个端口,它们的功能呢其实就是再生、还原。比如说我从这个端口输入了原始的信号,但是这个信号它已经被衰减的很很微弱了,已经很难识别了。所以,我们就需要经过这个中继器

RIP 动态路由

自作多情 提交于 2019-11-27 15:50:21
实验性质: 操作 实验类别: 必做 实验学时: 2 个 实验目的: 通过实现子网划分、路由配置、路由学习和数据包跟踪,掌握网络路由基本原理,学会使用路由技术组建大型网络的基本方法。 实验准备: 路由( routing)就是通过互联的网络把信息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的活动。路由发生在 OSI 网络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即网络层。 路由引导数据包转送,经过一些中间的节点后,到它们最后的目的地。作成硬件的话,则称为路由器。路由通常根据路由表——一个储存到各个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的表——来引导数据包转送。因此为了有效率的转送数据包,建立储存在路由器内存内的路由表是非常重要的。 较小的网络通常可以手动设定路由表,但较大且拥有复杂拓扑的网络可能常常变化,若要手动建立路由表是不切实际的。动态路由使用按照由路由协议所携带的信息来自动建立路由表以解决这个问题,也让网络能够近自主地避免网络断线或失败。动态路由目前主宰了整个互联网。然而,设定路由协议常须要经验与技术;目前的网络技术还没有发展到能够全自动地设定路由。 路由是我们学习网络层必须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实验要求: ( 1)掌握网段划分的方法;(2)掌握路由器配置方法;(3)掌握路由学习算法基本原理;(4)掌握数据包跟踪技术。 实验内容: ( 1)实现路由器配置、模块 WIC-1ENET 添加; ( 2)实现子网划分; ( 3)使用 route rip

BGP2

荒凉一梦 提交于 2019-11-27 15:16:26
某公司网络如实验拓扑所示, R4、 R5、 R6、 R7为公司总部路由器, R1与 R3分别为公司两个不同分支机构路由器, R2为运营商的网络设备,在 R1与 R3上分别设有不同的业务网段,其中 192.168.10.0/24与 172.16.10.0/24为业务 A所用网段, 192.168.20.0/24与 172.16.20.0/24为业务 B所用网段。两个不同分支机构与总部间都设有专线,使得两分支机构上的业务网段既可以通过运营商的设备实现访问,也可以通过专线,经由总部设备实现访问。请根据如下需求对网络进行部署: 1. 按照拓扑搭建网络,在所有AS间使用直连接口建立EBGP邻居关系 R1多加两个环回口 interface LoopBack2 ip address 192.168.10.1 255.255.255.0 # interface LoopBack3 ip address 192.168.20.1 255.255.255.0 R3多加两个环回口 interface LoopBack1 ip address 172.16.10.3 255.255.255.0 # interface LoopBack2 ip address 172.16.20.3 255.255.255.0 R1<=>R2 /R1<=>R4/R2<=>R3/R3<=>R6 (都做) 以R1<=>R2为例

第6章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1)_静态路由

落爺英雄遲暮 提交于 2019-11-27 14:59:38
第6章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1)_静态路由 Posted on 2017-06-19 11:06 浅墨浓香 阅读( 760) 评论( 0) 编辑 收藏 1. 路由——网络层实现的功能 1.1 路由功能 (1)网络层的功能:给传输层协议 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 、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包服务。 (2)路由器为每一个数据包单独地选择转发路径, 网络层并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 也就是说路由器直接丢弃传输过程中出错的数据包 ,如果网络中待发的数据包太多,路由器处理不了也直接丢弃, 既不判断数据包重复,也不确保数据包按发送顺序到达终点 。 (3)路由就是路由器从一个网段到另一个网段转发数据包的过程。即在不同网段转发数据包就是路由。私网地址通过NAT技术将数据包发送到Internet,这也是路由,只不过在路由过程中修改了数据包的源IP地址和源端口。 (4)两种方式构建路由表   ① 静态路由 :在每个路由器上添加到各个网络的路由,适合规模较小的网络或网络不怎么变化的情况。   ② 动态路由 :配置路由器使用路由协议(RIP、EIGRP或OSPF等)自动构建路由表,适合规模较大的网络,能够针对网络的变化自动选择最佳路径。 1.2 网络畅通的条件:数据包能去能回。 (1)计算机A要想与B通信,沿途的所有路由器必须有到目标网络192.168.1.0/24的路由(即R1、R2和R3都必须知道到192

第6章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1)_静态路由

时光毁灭记忆、已成空白 提交于 2019-11-27 14:59:20
1. 路由——网络层实现的功能 1.1 路由功能 (1)网络层的功能:给传输层协议 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 、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包服务。 (2)路由器为每一个数据包单独地选择转发路径, 网络层并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 也就是说路由器直接丢弃传输过程中出错的数据包 ,如果网络中待发的数据包太多,路由器处理不了也直接丢弃, 既不判断数据包重复,也不确保数据包按发送顺序到达终点 。 (3)路由就是路由器从一个网段到另一个网段转发数据包的过程。即在不同网段转发数据包就是路由。私网地址通过NAT技术将数据包发送到Internet,这也是路由,只不过在路由过程中修改了数据包的源IP地址和源端口。 (4)两种方式构建路由表   ① 静态路由 :在每个路由器上添加到各个网络的路由,适合规模较小的网络或网络不怎么变化的情况。   ② 动态路由 :配置路由器使用路由协议(RIP、EIGRP或OSPF等)自动构建路由表,适合规模较大的网络,能够针对网络的变化自动选择最佳路径。 1.2 网络畅通的条件: 数据包能去能回 。 (1)计算机A要想与B通信,沿途的所有路由器必须有到目标网络192.168.1.0/24的路由(即R1、R2和R3都必须知道到192.168.1.0/24怎么走) (2)同时,计算机B到A沿途的路由器也必须知道到192.168.0.0/24的网段怎么走。 (3

静态路由

主宰稳场 提交于 2019-11-27 13:13:25
实验拓扑 需求1 PC1 ping PC3 可达 配置1 R1 : ip route 10.3.3.0 255.255.255.0 fa0/0 R2: ip route 10.3.3.0 255.255.255.0 fa0/0 ip route 10.1.1.0 255.255.255.0 fa0/0 R3: ip route 10.1.1.0 255.255.255.0 fa0/0 路由分析1 发包 PC1设置了网关,默认指向R1fa0/1 R1上有PC3 网段的路由 S 10.3.3.0 [1/0] via 12.12.12.2 R2上有PC3网段的路由 S 10.3.3.0 [1/0] via 23.23.23.2 R3上有PC3的直连路由: C 10.3.3.0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1 回包 PC3上有默认,默认指向了R3fa0/1接口 R3上有PC1网段路由 S 10.1.1.0 [1/0] via 23.23.23.1 R2上有PC1网段路由 S 10.1.1.0 [1/0] via 12.12.12.1 R1上有PC1网段路由 C 10.1.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1 抓包分析1 路由器拿到发过来的包后,查看三层的ip信息进行转发,期间会修改二层信息 PC1

静态路由

◇◆丶佛笑我妖孽 提交于 2019-11-27 13:12:48
静态路由 如下图的实验: IP分配如下(掩码假设全为24位),做实验的话使用iptables -F把所有的防火墙规则清空 1.1.1.0/24网段用vmnet1来模拟 2.2.2.0/24网段用vmnet2来模拟 3.3.3.0/24网段用vmnet3来模拟 4.4.4.0/24网段用vmnet4来模拟 vm1 vm2 vm3 vm4 eth1(vmnet2) eth0(vmnet2) eth1(vmnet4) 2.2.2.2 <------> 2.2.2.3 4.4.4.4 ip_forward ip_forward eth0(vmnet1) eth0(vmnet1) eth1(vmnet3) eth0(vnnet3) 1.1.1.1 ----> 1.1.1.2 3.3.3.3 <------ 3.3.3.4 sip:1.1.1.1 dip:4.4.4.4 返回 sip:4.4.4.4 dip:1.1.1.1 步骤一: 从1.1.1.1 ping 1.1.1.2 在宿主机上ping 1.1.1.2,能通 步骤二: ping 2.2.2.2 不能通 解决方法: 在vm1上加网关 route add default gw 1.1.1.2 步骤三: 在宿主机加了一个网关指向1.1.1.2的基础上,我再继续在宿主机上ping 2.2.2.3 不能通 解决方法: 在vm3上加网关指向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