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

PV/UV/IP、QPS/TPS、Throughput

混江龙づ霸主 提交于 2019-12-02 19:18:28
一、PV/UV/IP 1.1 名词解释 PV (Page View) 页面浏览量 用户每一次对网站中的每个页面访问均被记录1次。 用户对同一页面的多次刷新,访问量累计。 UV (Unique Visitor) 独立访客 通过访问电脑的cookies实现。 IP 通过访问电脑的ip实现。 1.2 UV、IP的区别 1. 比如你是ADSL拨号上网,拨一次号自动分配一个IP,进入了网站,就算一个IP;断线了而没清理Cookies,又拨号一次自动分配一个IP,又进入了同一个网站,又统计到一个IP,这时统计数据里IP就显示统计了2次。UV没有变,是1次。 2. 同一个局域网内2个人,在2台电脑上访问同一个网站,他们的公网IP是相同的。IP就是1,但UV是2。 二、QPS/TPS QPS:Queries Per Second意思是“每秒查询率”,是一台服务器每秒能够相应的查询次数,是对一个特定的查询服务器在规定时间内所处理流量多少的衡量标准。 TPS:TransactionsPerSecond的缩写,也就是事务数/秒。它是软件测试结果的测量单位。 一个事务是指一个客户机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服务器做出反应的过程。客户机在发送请求时开始计时,收到服务器响应后结束计时,以此来计算使用的时间和完成的事务个数,最终利用这些信息来估计得分。客户机使用加权协函数平均方法来计算客户机的得分

高并发web网站架构设计

谁说我不能喝 提交于 2019-12-02 17:55:31
千万级 PV 规模高性能高并发网站架构 高并发访问的核心原则其实就一句话“把所有的用户访问请求都尽量往前推”。 如果把来访用户比作来犯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把他们挡在 800 里地以外,即不能让他们的 请求一下打到我们的指挥部(指挥部就是数据库及分布式存储)。 如:能缓存在用户电脑本地的,就不要让他去访问 CDN/cache。能缓存 CDN/cache 服务器上 的,就不要让 CDN/cache 去访问源(静态 web 服务器)了。能访问静态 web 服务器的,就 不要去访问动态服务器。以此类推:能不访问数据库和存储就一定不要去访问数据库和存储。 高性能高并发高可扩展网站架构访问的几个层次: 第一层: 首先在用户浏览器端,使用 Apache 的 mod_deflate 压缩传输,再比如: expires 功 能,deflate 和 expires 功能利用的好,就会大大提升用户体验效果及减少网站带宽,减少后端 服务器的压力。 提示:有关压缩传输及 expires 功能 nginx/lighttpd 等软件同样也有。 第二层: 静态页面内容缓存,如图片/js/css 等或静态数据 html,这个层面是网页缓存层,比 如 CDN(效果比公司自己部署 squid/nginx/varnish 要好,他们更专业,价格低廉,比如快网 /CC 等,而且覆盖的城市节点更多)。 自己架设 squid

Spark _10_统计网站pv和uv

你离开我真会死。 提交于 2019-12-02 12:55:01
统计网站pv和uv PV是网站分析的一个术语,用以衡量网站用户访问的网页的数量。对于广告主,PV值可预期它可以带来多少广告收入。一般来说,PV与来访者的数量成正比,但是PV并不直接决定页面的真实来访者数量,如同一个来访者通过不断的刷新页面,也可以制造出非常高的PV。 1、什么是PV值 PV(page view)即页面浏览量或点击量,是衡量一个网站或网页用户访问量。 具体的说,PV值就是所有访问者在24小时(0点到24点)内看了某个网站多少个页面或某个网页多少次。PV是指页面刷新的次数,每一次页面刷新,就算做一次PV流量。 度量方法就是从浏览器发出一个对网络服务器的请求(Request),网络服务器接到这个请求后,会将该请求对应的一个网页(Page)发送给浏览器,从而产生了一个PV。那么在这里只要是这个请求发送给了浏览器,无论这个页面是否完全打开(下载完成),那么都是应当计为1个PV。 2、什么是UV值 UV(unique visitor)即独立访客数,指访问某个站点或点击某个网页的不同IP地址的人数。在同一天内,UV只记录第一次进入网站的具有独立IP的访问者,在同一天内再次访问该网站则不计数。 UV提供了一定时间内不同观众数量的统计指标,而没有反应出网站的全面活动。 数据信息: 实例1: 访问pv package ddd.henu.pvuv ​ import org.apache

gevent协程之猴子补丁带来的坑

岁酱吖の 提交于 2019-12-02 02:05:41
我们都知道使用gevent协程时,经常会看见在导入包的时候看见这样的代码 from gevent import monkey; monkey.patch_all() monkey.patch_all()作用呢,就是将阻塞的改成非阻塞 具体有哪些呢。 Example: 执行发现报错了。loop_exit,线程异常退出。线程改成非阻塞失败。(__此问题摘自遇到此问题的一个微友) import random, datetime, time, json import gevent from gevent.pool import Pool from gevent import monkey; monkey.patch_all() import requests ywdata = [(0, '20191022', 0, 0, '1068', 1, 1, 0, 0), (1, '20181022', 0, 0, '1068', 1, 1, 0, 0), (2, '20171022', 0, 0, '1068', 1, 1, 0, 0), (3, '20161022', 0, 0, '1068', 1, 1, 0, 0), (4, '20151022', 0, 0, '1068', 1, 1, 0, 0), (5, '20141022', 0, 0, '738', 1, 1, 0, 0), (6,

网格简化

蓝咒 提交于 2019-12-01 10:00:43
原文链接 网格简化可以减少网格的三角片数量,同时尽量保持住网格的几何信息或其它属性(如纹理)。它是网格处理里的经典问题,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游戏领域:游戏场景里的网格都很简单,适合快速渲染;简单的模型也适合快速的物理碰撞检测 多分辨率加载模型(Level of Detail) 三维模型的网页展示 通常情况下,我们讲的网格简化,需要保持住网格的拓扑结构,它区别于下图的Wrap操作。同时,它也区别于 Remesh ,虽然都能达到网格简化的目的。它一般经过一系列局部的简化操作(比如顶点删除,边塌陷),来达到网格简化目的。 顶点简化 基于顶点的简化分为两步: 移除顶点和顶点的邻接三角片,产生一个洞 把洞补上 边简化 基于边的简化分为两步: 移除边以及边相邻的三角片 把边的两个端点合并为一个顶点 简化误差度量 基于局部操作的误差度量:每次误差计算,都是与上次迭代的局部面片做比较。它的特点: 操作简单,计算速度快 局部迭代有累计误差 基于全局操作的误差度量:每次误差计算,都是与原始网格做比较。它的特点: 计算速度相对较慢 对整体误差的控制优于局部操作 带纹理坐标的网格简化 单纯的网格简化和带纹理坐标的网格简化是有区别的,前者的简化的对象是下面左图所示的网格,后者的简化对象是UV域的网格(下面右图所示)。 带纹理坐标的网格简化,不仅要尽量保持住网格的几何特征,而且还要保持住UV域网格的边界几何

PV UV IP 的区别

≯℡__Kan透↙ 提交于 2019-12-01 05:07:20
作为大部分开发程序员,日常交流或者面试的时候,很多小伙伴会问你现在负责的项目 PV 是多少啊?UV 是多少啊?IP 是多少的?有些人或许知道这三者的区别,根本接触不到,有些新手可能根本就不了解这个感念,下边分别阐述一下三个关键词的释义和区别。 PV (page view,页面浏览量) PV(page view) 即页面浏览量;用户每1次对网站中的每个网页访问均被记录1次。用户对同一页面的多次访问,访问量累计。 UV (Unique Visitor,独立访客) UV (unique visitor) ,指某站点被多少台电脑访问过,以用户电脑的Cookie作为统计依据。 IP (Internet Protocol,独立IP数) IP (Internet Protocol) 访问过某站点的IP总数,以用户的IP地址作为统计依据。 PV UV IP 区别 PV即页面访问量,每打开一次页面PV计数+1,刷新页面也是。 UV即独立访客量,一台电脑终端为一个访客。 IP即独立 IP 访问量,计算是以一个独立的IP在一个计算时段内访问网站计算为1次IP访问数。在同一个计算时段内不管这个IP访问多少次均计算为1次。计算段自己定义,不过多追究。 场景理解 场景一 ADSL(宽带)上网的用户 一个用户有可能在一天之内重复访问某站点,如果他在同一台电脑上,并且IP没有变化的情况下

PV、UV、VV、IP的区别

自作多情 提交于 2019-12-01 02:25:45
PV、UV、VV、IP的区别 PV即Page View,网站浏览量 指页面的浏览次数,用于衡量网站用户访问的网页数量。用户每次打开一个页面便记录1次PV,多次打开同一页面则浏览量累计。一般来说,PV与来访者的数量成正比,但是PV并不直接决定页面的真实来访者数量,如同一个来访者通过不断的刷新页面,也可以制造出非常高的PV。具体的说,PV值就是所有访问者在24小时(0点到24点)内看了某个网站多少个页面或某个网页多少次。PV是指页面刷新的次数,每一次页面刷新,就算做一次PV流量。 度量方法就是从浏览器发出一个对网络服务器的请(Request),网络服务器接到这个请求后,会将该请求对应的一个网页(Page)发送给浏览器,从而产生了一个PV。那么在这里只要是这个请求发送给了浏览器,无论这个页面是否完全打开(下载完成),那么都是应当计为1个PV。 UV即Unique Visitor。独立访客数 指一天内访问某站点的人数,以cookie为依据。1天内同一访客的多次访问只记录为一个访客。通过IP和cookie是判断UV值的两种方式。 当客户端第一次访问某个网站服务器的时候,网站服务器会给这个客户端的电脑发出一个Cookie,通常放在这个客户端电脑的C盘当中。在这个Cookie中会分配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这其中会记录一些访问服务器的信息,如访问时间,访问了哪些页面等等

QPS、TPS、PV、UV、IP

泪湿孤枕 提交于 2019-11-30 17:56:24
QPS TPS PV UV IP GMV RPS QPS、TPS、PV、UV、GMV、IP、RPS等各种名词,外行看起来很牛X,实际上每个程序员都是必懂知识点。下面我来一一解释一下。 QPS Queries Per Second,每秒查询数。每秒能够响应的查询次数。 QPS是对一个特定的查询服务器在规定时间内所处理流量多少的衡量标准,在因特网上,作为域名系统服务器的机器的性能经常用每秒查询率来衡量。每秒的响应请求数,也即是最大 吞吐能力 。 TPS Transactions Per Second 的缩写,每秒处理的事务数目。一个事务是指一个客户机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服务器做出反应的过程。客户机在发送请求时开始计时,收到服务器响应后结束计时,以此来计算使用的时间和完成的事务个数,最终利用这些信息作出的评估分。 TPS 的过程包括: 客户端请求服务端、服务端内部处理、服务端返回客户端。 例如,访问一个 Index 页面会请求服务器 3 次,包括一次 html,一次 css,一次 js,那么访问这一个页面就会产生一个“T”,产生三个“Q”。 PV PV (page view)即页面浏览量,通常是衡量一个网络新闻频道或网站甚至一条网络新闻的主要指标。 PV 即 page view,页面浏览量。用户每一次对网站中的每个页面访问均被记录 1 次。用户对同一页面的多次刷新,访问量累计。

非主流node.js异步转同步

浪尽此生 提交于 2019-11-30 11:08:34
异步转同步方案分类 说起nodejs的异步转同步,估计大家不陌生。因为nodejs回调实在太多了,稍微复杂一点的程序就会有很多层的回调嵌套。为了处理这些令人抓狂的回调,我们一般需要使用一些框架或工具将这些异步过程转换成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同步过程,也就是我们本文所说的异步转同步。而完成这种转换的工具或库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1. 回调链管理类 2. 编译工具类 3. 底层实现修改类。 第一类是最工具常见的,以Promise、async为代表。这类工具一般需要调用一个方法将我们 的处理函数包裹然后进行链式调用,比如如下使用Promise的代码 function readJSON (filename)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fulfill, reject){ readFile(filename, 'utf8' ).done(function (res){ try { fulfill(JSON.parse(res)); } catch (ex) { reject(ex); } }, reject); }); } readJSON.then(doOthers); 因为nodejs是一个以回调来驱动的编程框架,回调是框架中的主旋律。而第一类工具也是使用回调来处理问题的,因此我们暂且称第一类工具属于“nodejs异步转同步的主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