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Linux samba服务器的搭建

坚强是说给别人听的谎言 提交于 2020-12-22 10:47:09
目录 1. 安装samba 2. 配置smb.conf 3. 创建samba登陆用户 4. 创建samba共享文件夹 5. 重启samba服务 6. 访问samba共享文件夹 7. 参考资料 <h2 id="install">1. 安装samba</h2> * Ubuntu/Debian: sudo apt-get install samba CentOS: sudo yum install samba <h2 id="configuration">2. 配置smb.conf</h2> 首先备份smb.cof sudo cp /etc/samba/smb.conf /etc/samba/smb.conf.backup 然后修改smb.conf,在最后面添加如下内容: [smbshare] comment = smbshare home directory path = /extdisk/disk1/smbshare browseable = yes public = no writeable = yes valid users = usmb create mask = 0664 directory mask = 0775 force user = usmb force group = usmb available = yes unix charset = UTF-8 dos

安装驱动

放肆的年华 提交于 2020-12-22 08:55:29
先在windows 设备管理器中找到要安装驱动的设备的设备型号。例如要安装wifi驱动就需要找出无线网卡型号,然后到上网搜索该设备的驱动下载安装就行。 例如: ubuntu 无法连接wifi,网络下拉菜单中 enable wifi 按钮消失, 原因是没有安装驱动/驱动被卸载了/内核被卸载了。 解决方案: 下载无线网卡ubuntu版本驱动并安装。 例如下图所示,无线网卡型号为intel wireless ac 9560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4329631/blog/4821256

OpenCV 3.4.2 环境搭建(适用于Ubuntu 一键安装)

核能气质少年 提交于 2020-12-22 07:11:13
前面的话 最近决定要好好地学习一下OpenCV,Ubuntu系统上简单地搭建了OpenCV环境, (Windows的搭建方法移步到 window10的搭建方法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这里记录一下搭建过程,顺便整理了自动安装的脚本,以备下次环境自动化搭建,有部分依赖可能没有涵盖,有需要的可以直接坐飞机到文件结尾下载脚本,在此与各位看官共勉。以下是本文的大致流程。 Start安装依赖下载源码编译安装编写测试代码End 安装依赖 opencv源码配置构建需要cmake,通过cmake生成makefile,同样,也需要安装GNU make工具,当然如果要使用别的构建工具也是同样可行的。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y build-essential sudo apt-get install -y cmake sudo apt-get install -y cmake-qt-gui sudo apt-get install -y libgtk2.0-dev pkg-config sudo apt-get install -y libavcodec-dev libavformat-dev libswscale-dev sudo apt-get install -y libjpeg-dev libpng-dev

Linux学习笔记(一) 文件系统

浪子不回头ぞ 提交于 2020-12-22 06:18:02
对于每一个 Linux 学习者来说,了解 Linux 文件系统的结构是十分有必要的 因为在 Linux 中一切皆文件,可以说只有深入了解 Linux 的文件系统,才会对 Linux 有更深刻的理解 Linux 文件系统采用 树状结构 ,由 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 (FHS) 确定文件目录的命名规范以及存放标准 另外,在 Linux 中 没有文件拓展名的概念 ,但是可以使用 file 文件名称 命令确认文件类型 换句话说,在 Linux 下命名为 test.txt 的文件不一定是文本文件,它也可以是其他各种类型的文件 Ext3 是当前 Ubuntu 系统默认的文件系统,当 Linux 将硬盘格式化为 Ext3 后会将硬盘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 Boot Block:包含系统启动程序 Super Block:记录文件系统的配置格式 Data Block:数据的实际保存区 (文件由串连的 Data Block 组成,每个 Block 的大小在安装文件系统时决定) i-node:每一个 i-node 用来记录一个文件 一般情况下, Linux 的默认目录结构 如下(以 Ubuntu 系统为例): /:位于最上层的根目录 /boot:包含系统启动时所需的核心文件 /bin:包含一般用户常用的系统命令,如 cat、date、echo 等 /sbin

ubuntu16.04下安装mysql详细步骤

孤者浪人 提交于 2020-12-21 20:25:02
1、如果要搭建服务器先去购买一个云主机,比如阿里云、京东云、新网等等都有卖。这里推荐使用京东云服务器,因为最近在搞活动。一元可体验两个月(可能现在活动已经过了,但在京东云里有免费领一个月的,学生机也有88元一年)。 具体如何购买和简单配置服务器(静态网页)请看郭神公众号,手机扫描或者点击进去 第二步:在服务器里安装mysql(先弄完郭神里的步骤再看这里) 通过郭神那里的简单介绍,你最少能成功搭建出一个静态页的显示。这里我只要接着记录一下如何在我们的云主机里安装mysql。因为一个服务器如果没有mysql,我感觉是没用的。不扯了,继续往看。。。 来、我们打开Xshell,通过如入命令安装mysql 依次输入这三条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mysql-server sudo apt install mysql-client sudo apt install libmysqlclient-dev 弄完一条再弄一条。如下所示:如入命令后再输入Y 然后回车就自动安装 第二条和第三条类似这样输入看提示进行安装。在安装过程需要设置数据库密码(在键盘输入数字时不要在右边的1234567890上按数字,那里的0代表ins,要在键盘上面按1234567890,这是我家小辉经历过的) 输入如下命令进行检验是否安装mysql成功。 sudo netstat -tap | grep

docker入门

删除回忆录丶 提交于 2020-12-21 16:46:37
最近刚接触docker这块知识,也对这块知识,结合自己的实践做个汇总。docker和传统的虚拟化不同,docker是在操作系统层面上实现虚拟化,直接复用本地主机的操作系统,而传统方式则是在硬件层面实现。 我们学习docker,需要了解docker的3个概念,镜像,容器,仓库。 Docker 镜像就是一个只读的模板。例如:一个镜像可以包含一个完整的 ubuntu 操作系统环境,里面仅安装了 Apache 或用户需要的其它应用程序。Docker 提供了一个很简单的机制来创建镜像或者更新现有的镜像,用户甚至可以直接从其他人那里下载一个已经做好的镜像来直接使用。 容器是从镜像创建的运行实例。它可以被启动、开始、停止、 删除。每个容器都是相互隔离的、保证安全的平台。可以把容器看做是一个简易版的 Linux 环境(包括root用户权限、 进程空间、用户空间和网络空间等)和运行在其中的应用程序。镜像是只读的,容器在启动的时候创建一层可写层作为最上层。 仓库是集中存放镜像文件的场所。 docker安装: 1. 如果Ubuntu里apt官方库里的docker版本比较低,先用下面的命令行卸载旧版本(如果有的话) sudo apt-get remove docker docker-engine docker-ce docker.io 更新apt包索引: sudo apt-get update

GitHub Action

自古美人都是妖i 提交于 2020-12-21 07:49:55
使用 GitHub Action 发布版本时, 获取触发的 tag 作为发布的版本号. 方式一 通过 step 获取 tag , 在需要使用的地方使用 steps.get_version.outputs.VERSION , 其中 get_version 是 step 的 id . name: Release on: push: tags: - 'v*' jobs: release: name: Release runs-on: ubuntu-latest steps: - name: Get version id: get_version run: echo ::set-output name=VERSION::${GITHUB_REF/refs\/tags\//} - name: Create Release uses: actions/create-release@v1 env: GITHUB_TOKEN: ${{ secrets.GITHUB_TOKEN }} with: tag_name: ${{ steps.get_version.outputs.VERSION }} release_name: ${{ steps.get_version.outputs.VERSION }} draft: false prerelease: false 方式二 直接使用 github

ubuntu13.04下小米真机调试

时间秒杀一切 提交于 2020-12-20 23:05:38
电脑换成了ubunutu系统,需要进行android开发,真机挂载了半天,总算搞定了。果断分享之。 1、进入shell,在shell命令行中输入 root@bigtiger02:lsusb 输出如下: root@bigtiger02:/home/bigtiger02/dev/android/sdk/platform-tools# lsusb Bus 001 Device 001: ID 1d6b:0002 Linux Foundation 2.0 root hub Bus 002 Device 001: ID 1d6b:0002 Linux Foundation 2.0 root hub Bus 003 Device 001: ID 1d6b:0001 Linux Foundation 1.1 root hub Bus 004 Device 001: ID 1d6b:0001 Linux Foundation 1.1 root hub Bus 005 Device 001: ID 1d6b:0001 Linux Foundation 1.1 root hub Bus 006 Device 001: ID 1d6b:0001 Linux Foundation 1.1 root hub Bus 007 Device 001: ID 1d6b:0001 Linux Foundation

linux下串口调试工具/串口终端推荐: picocom(转)

半腔热情 提交于 2020-12-20 04:18:38
对于picocom, kermit, minicom, picocom 最简单易用,也完全符合我的使用需求。 安装 (mint / ubuntu): $ sudo apt-get install picocom 使用 : $ picocom -b 115200 /dev/ttyUSB0 (/dev/ttyUSB0 为串口设备文件,如果用的不是USB转串口,则为 /dev/ttyS*) (可以设置一个别名,如 alias pc='picocom -b 115200 /dev/ttyUSB0',这样在终端输入 sudo pc 就可以打开终端了) 退出 : Ctrl-a 是转义键,按 Ctrl-a Ctrl-q 就可以退出终端。 效果 : 对比 : picocom : 优点:简单,文字可以有颜色,不会改变终端的背景(我喜欢半透明的) 缺点:启动和关闭的速度较慢 minicom : 优点:启动速度快 缺点:当设置有颜色时(minicom -c on),背景不能设置透明, 比较蛋疼,另外中文显示有问题(加 -R utf-8 也不行),再另外,串口数据不断输出到终端的时候,不好复制已有的数据(会动)。 kermit : 优点:功能强大,有自己的脚本语言和命令行 缺点:我暂时不需要这些功能,如果想搞一搞,看这个网页吧: http://m.blog.chinaunix.net/u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