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太阳的形成

|▌冷眼眸甩不掉的悲伤 提交于 2020-04-05 19:16:06
  和所有的恒星一样,我们的太阳也是在物质星云受引力作用发生塌陷的过程中形成的。也许是邻近的一颗超新星引发了这次塌陷。这场巨大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穿越了距银河系中心大约2.7万光年即位于星系中心至星系边缘40%处螺旋臂区域的气态星云。当冲击波穿越星云之际,星云中的物质就好像撒在振动的鼓面上的沙子开始重新排列。一个由数百颗恒星组成的星群部落就此诞生。   它们都可以算作第二代或第三代恒星,因为形成它们的材料中除氢、氦以外,还包含许多别的元素。在形成太阳的星云中,原始气体占98%(大约72%为氢气,27%为氦气)。但其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元素,包括碳、氮、氧(这些元素占宇宙所有物质的1.4%),以及铁、镁、硅、硫和氖(这些元素占据剩下的0.5%)。这10种元素,有的形成于大爆炸之际,有的形成于大型恒星内部,它们只占我们所在的星系区域原子物质质量的0.03%,而其余的元素则形成于超新星。比氢和氦更重的元素,以及许多由这些元素形成的简单化学物质的存在,说明为什么我们的太阳(或许还有与它相似的恒星)与第一代恒星不同,它是伴随着一群卫星一起诞生的。这些卫星就是组成太阳系的行星。   像所有的恒星一样,太阳的许多特征是由它的体积决定的。它是一颗黄色的恒星(光谱类型为G2),这意味着太阳属于中等亮度的恒星。然而,绝大部分恒星(大约95%)体积比太阳小,温度也比太阳低。对于地球而言,太阳是个庞然大物

我国大部分地区今晚将上演红色月全食美景[2007-8-28]

橙三吉。 提交于 2020-03-30 14:20:03
转自北京晨报: 今晚能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能观看到 月全食 美景。 月全食傍晚发生:市民只能看“尾巴” 天刚刚擦黑,古铜色的月亮“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渐渐隐去——如果今晚天气晴朗,我国大部分地区将上演红色月全食的奇妙美景。遗憾的是,由于这次月全食16时51分就开始,本市只能赶上个“月食尾巴”。 过程:只能看到结束前1小时 据北京天文台工程师寇文介绍说,月全食发生时月亮还没有升起来,加上天还没黑透,“本市真正能看到"带食月出"的时间实际上就从晚上7时30分到8时20分月食结束这一小时左右。” 根据天文测算,今天发生的月全食的整个过程是:16时51分月亮开始进入地球本影,17时52分整个月亮被地球本影吞没。由于此时的太阳还 未落山,这段月食过程是无法看到的。此后,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已淹没在地球本影中的月亮从东方升起,即带食月出,太阳则从西方落下。18时37分 月亮进入地球本影的最深处,即月亮中心离地球本影中心最近。19时23分月亮开始离开地球本影,月亮逐渐开始露出亮光,随着时间的推移,亮光面慢慢由小变 大,20时24分月亮完全离开地球本影,即复圆,此次月食宣告结束。 观测:挑选东边无遮挡山头 寇文建议,天文爱好者可选择东边无遮挡的郊区山头进行观测,可以准备小双筒望远镜和长焦照相机欣赏留念。据了解,下次再想观赏月全食就得等到2011年的6月16日了。晨报记者姜葳 新闻背景

做一张图

痴心易碎 提交于 2020-03-29 06:55:42
<!DOCTYPE html><html><head lang="en">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 <style> .head{ background-color: #000000; width: 1001px; overflow:hidden } .zhengwen{ font-size:11px ; margin-left: 8px; color: #cccccc; width: 987px; } .head3 { float: left;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50px; } .head2{ float: right; border: 1px dashed #cccccc; } h1{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huixing{ float: left; border: 1px dashed #cccccc; } .shuixing1{ text-align: left; } .jinxing{ float: right; border: 1px dashed #cccccc; } .jinxing1{ text-align: right; } .diqiu{ float: left; border: 1px dashed #cccccc; }

宇宙起源

徘徊边缘 提交于 2020-03-14 16:48:40
宇宙起源于距今100多亿年前的大爆炸,起初不仅没有任何天体,也没有粒子和辐射,只有一种单纯而对称的真空状态以指数方式膨胀着(这种膨胀比后来弗里德曼模型中的膨胀剧烈得多,称为暴胀)。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即引力、强力、弱力、和电磁力,那时是不可区分的。随着宇宙的膨胀和降温,真空发生一系列相变(如同水在降到零摄氏度时变成冰那样):在大爆炸后10 -44 秒,发生超统一相变,引力作用首先分化出来,但强、弱、电三种作用任不可区分,夸克和轻子可以互相转变;到大爆炸后10 -36 秒,大统一相变发生,强作用同电、弱作用分离,物质和反物质之间的不对称性(即质子、电子等这类物质多于反质子、正电子之类反物质的现象)开始出现;10 -10 秒以后,弱电相变发生,弱作用和电磁作用分离,完成了四种相互作用逐一分化出来的历史。 从3分钟以后经过约70万年,宇宙的温度降到3000K,电子与原子核结合成稳定的原子(这个过程称复合),光子不再被自由电子散射,从此宇宙变得透明。又过了几十亿年,中性原子在引力作用下逐渐凝聚为原星系,原星系聚在一起形成等级式结构的星系集团。与此同时,原星系本身又分裂形成千千万万的恒星。恒星的光和热是靠燃烧自己的核燃料提供的。其后果是合成碳、氧、硅、铁这些早期宇宙条件下不能产生的重元素。在恒星生命即将结束时,它将通过爆发形式抛出富含重元素的气体和尘粒

PAT乙级-1044 火星数字 (20分)

纵饮孤独 提交于 2020-03-12 09:04:09
题目: 火星人是以 13 进制计数的: 地球人的 0 被火星人称为 tret。 地球人数字 1 到 12 的火星文分别为: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ly, aug, sep, oct, nov, dec。 火星人将进位以后的 12 个高位数字分别称为:tam, hel, maa, huh, tou, kes, hei, elo, syy, lok, mer, jou。 例如地球人的数字 29 翻译成火星文就是 hel mar;而火星文 elo nov 对应地球数字 115。为了方便交流,请你编写程序实现地球和火星数字之间的互译。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给出一个正整数 N(<100),随后 N 行,每行给出一个 [0, 169) 区间内的数字 —— 或者是地球文,或者是火星文。 输出格式: 对应输入的每一行,在一行中输出翻译后的另一种语言的数字。 输入样例: 4 29 5 elo nov tam 输出样例: hel mar may 115 13 我的代码: # include <iostream> # include <cstdio> # include <vector> # include <string> # include <set> # include <map> # include <algorithm> # include <cmath

zt科学家发现自转最快中子星 比地球快1亿倍

♀尐吖头ヾ 提交于 2020-03-07 10:34:36
 欧洲空间局的科学家最近宣布,他们借助强大的“Integral”天文望远镜,发现了迄今转速最快的中子星,每秒旋转1122圈,比地球自转快1亿倍。   最先观测到这颗星的西班牙天文学家库克勒说,早在1999年便已发现了这颗代号为J1739-285的中子星,但不久前才通过望远镜算出它的转速。   这颗中子星的直径约10公里,但质量却与太阳相近,其密度惊人,高达每立方厘米1亿吨。其巨大引力从临近恒星不断夺取大量炙热气体,并不断诱发热核爆炸。   天文学家正是通过这种现象发现了它。此前的中子星自转纪录是每秒716圈,恒星转速一般在每秒270-715圈。700圈曾被认为是天体旋转极限,按目前的物理学理论,转速超过此极限,恒星将被强大离心力摧毁或化为黑洞。但最新发现否定了这一看法。   理论上,每秒1122转并不是旋转极限,大型中子星转速有可能高达3000转。令天文学家困惑的是,为什么天体在高速旋转的强大离心力下,却依然会不断收缩,而且不损失自身物质。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telephoner/archive/2007/03/22/683441.html

灵感:科学幻想,宇宙一统

你。 提交于 2020-03-06 17:29:33
1、我心中理想未来科学技术的样子: 机器通过引力,磁场力,来控制量子合成我们需要的“粒子”,再通过“粒子”合成我们需要的“原子”,最后合成化学物质,为人类服务。即所谓的“一生万物”。 试想,人类控制宇宙最小的粒子,合成任何想要的物质,那世界上的一切将全部解决。 试想,一个中子被粉碎成若干最小粒子,然后合成若干电子,中子—粉碎—合成—>电子,无穷无尽的电量。 再试想,粒子—粉碎—合成—淀粉—米饭,万物皆可合成,万物皆可粉碎。一切都将得到解决 2、关于概率的本质: 能够理解以下内容者,那恭喜你,你距离宇宙的大统一理论,已经非常接近,就差一个实验证明了。 P为概率,0<P宇宙<=1,其中有几点要注意: 当T宇宙=0时,整个宇宙所有的粒子暂停(保持原向量),虽然时间静止,但一切空间规则依然存在。 只是时间静止,空间所有粒子也静止而已。 ①研究指定空间、时间范围内所有粒子向量,各物质间联系越弱,预测该范围未来整体变化精度越高,且概率永远小于1。 ②设宇宙空间大小为L,指定研究的宇宙空间为S<L的所有粒子向量,预测S的未来整体变化精度为S/L,且永远小于1 。 ③若研究包含了整个宇宙空间的所有粒子向量,则预测任何事物的精度永远等于1 也就是说, 研究小于宇宙范围内的所有粒子向量,一切事物都是偶然。 研究等于宇宙范围内的所有粒子向量,一切事物都是必然。 但是,当前科学技术有限

瘟疫期间整理出万有引力的牛顿都做了哪些贡献?

↘锁芯ラ 提交于 2020-03-03 17:34:17
万有引力定律已经存在牛顿脑海里很久了 1665 年,英国伦敦大瘟疫 当时牛顿正在剑桥就读 买不到口罩的他 被迫回家进行自我隔离 他亲戚不走,聚会也不参加 但就是这段时间 让他有机会思考如下的问题: 是什么力量 使得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转? 又是什么力量 让这些星体不互相碰撞? 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 而不是天上? 带着这些问题 牛顿进入了冥思苦想…… 后来他终于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看看当今吧 多数学科理论已经近百年毫无进展…… 而且近十四亿人都在家里自我隔离 也许你该出现了! 面对病毒 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不恐慌,不传谣,不造谣 相信你也会如牛顿一样横空出世! (近:好多高智商医生天使、后勤人员、政府领导还奋战在一线) 艾萨克·牛顿,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高等数学的奠基人,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经典力学的开创者。 他的研究涉及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哲学、经济和艺术,所学包括飞机制造、船舶设计、火箭导弹、现代建筑等众多领域,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百科全书 式天才。著有《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现常简称作《原理》)、《 光学 》。伟大的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写到:“《原理》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中最卓越的杰作。” 牛顿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天上的运动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

“宇宙时钟”脉冲星太空定位精度达5公里

旧时模样 提交于 2020-03-01 05:42:11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方网站近日消息称,该机构的科学家展示了用卫星定位原理为飞船导航的能力,并实现了精度5公里之内的定位。其所用的信号源不是通常的人造地球卫星,而是数千甚至数万光年外精准的脉冲星。 卫星定位导航为地球上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在深空航行中,飞船面临的是超长的距离、匮乏的地标以及无法与地球通信的困境,深空的复杂环境也让太空导航变得不可想象。于是NASA科学家们才想到利用脉冲星发出的X射线——以恒定速度旋转的脉冲星,信号极其稳定、误差很小,几乎可视作“宇宙时钟”。 脉冲星本就是科学家不会放过的“天然太空实验室”,它实际上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属于大质量恒星死亡后留下的残骸,也是宇宙中密度最高的天体之一。脉冲星如同飞轮般高速旋转,有的甚至可以达到每秒700多圈,旋转过程中,其磁场形成强烈的电波向外界辐射,对观测者来说,就像周期性的脉冲信号。 此次,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发布公告称,已利用国际空间站搭载的中子星观测设备对太空导航系统进行了测试。团队成员“借用”4颗毫秒脉冲星,由空间站的设备接收其信号,据此计算自身位置。在为期两天的实验中,该导航系统成功完成预定目标,显示出可全自动运作的能力,其精度达到16公里以内,最高精度达5公里左右。 团队将进一步优化系统,并于今年晚些时候再次实验,最终开发出高精度的全自动太空导航设备。其一旦投入使用

下一代太阳自适应光学技术让太空“天气预报”更精准

断了今生、忘了曾经 提交于 2020-03-01 04:53:52
从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获悉,由该所饶长辉研究员牵头的太阳高分辨力光学成像研究小组,日前成功突破“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MCAO)关键技术,实现对太阳活动区的大视场闭环校正成像观测。这是国内首次利用MCAO技术获取到太阳活动区大视场高分辨力实时图像,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太阳爆发性活动会给地球及行星际空间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对太阳活动进行准确预警和预报,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灾害性空间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此科学家需要获得太阳活动区的大视场高分辨力观测数据,以实现更准确的空间环境监测和天气预报。 饶长辉说,传统自适应光学系统受到大气非等晕性的限制,无法直接满足对整个太阳活动区进行高分辨力观测的需求。而MCAO技术则是通过对地球大气湍流引起的波前像差进行分层探测和校正,实现三维立体补偿,从而在大视场范围内消除大气湍流的影响,获得接近衍射极限的成像效果。 目前研究小组已利用自主研制的太阳MCAO系统原理样机与云南天文台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对接,于近日实现对太阳活动区NOAA12683的高分辨力观测,通过将观测结果与开环数据、地表层自适应光学技术(GLAO)系统闭环数据的对比后证实,在实现MCAO校正后望远镜能够获得太阳活动区更高分辨力的成像观测结果。 “MCAO的发展和运用,将帮助太阳物理学家看到更加精细、更加动态化的太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