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四次挥手

计算机网络高频面试题解析(含书籍推荐)

三世轮回 提交于 2020-02-03 21:14:18
网络原理是工程师的必须了解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先推荐下两本好书,《图解HTTP》和《图解TCP/IP》。 《图解TCP/IP》讲解网络基础知识、TCP/IP基础知识、数据链路、IP协议、IP协议相关技术、TCP与UDP、路由协议、应用协议、网络安全等内容,《图解HTTP》对HTTP协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这两本书的特点都是在讲解的同时,配上了大量漫画通信图例,读起来比较轻松。 高频面试题解析 1、OSI七层网络模型的结构与功能 OSI是一个开放性的通信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七层模型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 OSI是一个定义得非常好的协议规范,但是比较复杂所以一般使用TCP/IP 的四层模型来描述。 就目前来说,TCP/IP 的四层模型更受广泛认可,在计算机网络中,大家更多喜欢使用 TCP/IP 模型来进行划分和理解。因为表示层、会话层以及应用层之间的界限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清晰,让人不好区分。 2、TCP/IP四层协议有哪些结构与功能 TCP/IP 参考模型是一个包含了不同网络层次的一系列网络协议的集合。一般 TCP/IP 参考考模型分为四层,从下到上分别是,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也有将它分为五层的,也就是加上物理层,不过对于大部分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工程师一般都是不关心物理层。 应用层提供了不同应用数据包的处理协议

第二十九篇 -- UDP和TCP

ぐ巨炮叔叔 提交于 2020-02-03 20:28:32
最近在写WIFI模块,所以就想明确一些TCP和UDP的区别,发现以前的理解还是有点误区。现在重新学习。 相同点 UDP协议和TCP协议都是传输层协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提供的是面向连接,可靠的字节流服务。即客户和服务器交换数据前,必须先在双方之间建立一个TCP连接,之后才能传输数据。并且提供超时重发,丢弃重复数据,检验数据,流量控制等功能,保证数据能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个简单的面向数据报的传输层协议。它不提供可靠性,只是把应用程序传给IP层的数据报发送出去,但是不能保证它们能到达目的地。由于UDP在传输数据报前不用再客户与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连接,且没有超时重发等机制,所以传输速度很快。 不同点 1、报头不同 2、特点不同 3、协议不同 UDP UDP数据报最大长度64K(包含UDP首部),如果数据长度超过64K就需要在应用层手动分包,UDP无法保证包序,需要在应用层进行编号。 特点 1、无连接:知道对端的IP和端口号就直接进行运输,不需要建立连接。 2、不可靠:没有确认机制,没有重传机制;如果因为网络故障该段无法发到对方,UDP协议层也不会给应用层返回任何错误信息。 3、面向数据报:不能够灵活的控制读写数据的次数和数量,应用层交给UDP多长的报文

TCP和UDP区别

跟風遠走 提交于 2020-02-03 20:26:21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TC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一对一的、面向有连接的通信协议,TCP主要通过下列几种方式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1)在使用TC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时,往往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先建立一个“通道“、且这个通道只能够被客户端和服务端使用,所以TCP传输协议只能面向一对一的连接。 (2)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无误,TCP传输协议将用于传输的数据包分为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大小根据当时的网络情况而定),然后在它们的首部添加一个检验字节。当数据的一个部分被接收完毕之后,服务端会对这一部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校验,校验之后如果数据的完整度和准确度都为100%,在服务端会要求客户端开始数据下一个部分的传输,如果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与原来不相符,那么服务端会要求客户端再次传输这个部分。 客户端与服务端在使用TCP传输协议时要先建立一个“通道”,在传输完毕之后又要关闭这“通道”,前者可以被形象地成为“三次握手”,而后者则可以被称为“四次挥手”。 通道的建立——三次握手: (1)在建立通道时,客户端首先要向服务端发送一个SYN同步信号。 (2)服务端在接收到这个信号之后会向客户端发出SYN同步信号和ACK确认信号。 (3)当服务端的ACK和SYN到达客户端后,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这个“通道”就会被建立起来。 通道的关闭—

python网络编程

谁说我不能喝 提交于 2020-02-03 15:17:27
一:进程间的通信   1.本地进程间的通信   消息传递(管道,FIFO,消息队列)   同步(互斥量,条件变量,读写锁,文件和写记录锁,信号量)   共享内存(匿名的和具名的) 远程过程调用      2.网络进程间的通信   网络上的进程对得唯一区分,这样才能进行网络间的通信,比如QQ,微信聊天等等。而可以唯一区分的是进程的ip地址(互联网协议地址),协议,端口(设备与外界通讯的出口)。Python进行网络编程,就是在Python程序本身这个进程内,连接别的服务器进程的通信端口进行通信。 二:软件开发的架构   1.B/S架构(浏览器端、服务器端)   2.C/S架构(客户端、服务器端)   2.1 socket套接字就是,应用程序通过套接字向网络发出请求或者应答网络请求,使主机间或者计算机间的程序可以相互通信。 应用层与 TCP/IP协议族通信的中间软件抽象层,它是一组接口。在设计模式中, Socket其实就是一个门面模式,它把复杂的 TCP/IP协议族隐藏在 Socket接口后面,对用户来说,一组简单的接口就是全部,让 Socket去组织数据,以符合指定的协议。 所以,我们无需深入理解tcp/udp协议,socket已经为我们封装好了,我们只需要遵循socket的规定去编程,写出的程序自然就是遵循tcp/udp标准的。   2.2 socket()函数     socket

前端需要了解的http知识

谁说我不能喝 提交于 2020-02-02 05:07:13
一、五层协议 1.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开放式系统互联)七层协议 1)应用层 2)表示层 3)会话层 4)传输层 5)网络层 6)数据链接层 7)物理层 2. TCP/IP四层网络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1)应用层 2)运输层 3)网络层 4)网络接口层 3. 折中后的五层协议 1)应用层(dns,http) DNS解析成IP并发送http请求 2)传输层(tcp,udp) 建立tcp连接(三次握手) 3)网络层(IP,ARP) IP寻址 4)数据链路层(PPP) 封装成帧 5)物理层(利用物理介质传输比特流) 物理传输(然后传输的时候通过双绞线,电磁波等各种介质) 简括: 从应用层的发送http请求,到传输层通过三次握手建立tcp/ip连接,再到网络层的ip寻址,再到数据链路层的封装成帧,最后到物理层的利用物理介质传输。 二、HTTP状态码 1XX 用于指定客户端相应的某些动作 2XX 用于表示成功 3XX 用于已经移动的文件并且被包含在定位头信息中指定心的地址信息(重定向,为了完成请求,必须进一步执行的动作) 4XX 用于指出客户端错误 5XX 用于支持服务器错误 100 继续;101 分组交换协议 200 ok;201 被创建;202 被采纳;203 非授权信息;204

从tcp到netty(一)

亡梦爱人 提交于 2020-01-30 14:25:39
  发现自己近一年有些毛病,自己也算是研习了不少的源代码,看了不少的技术书籍,但是自己就是记忆力不行,总是过段时间就会忘记,忘记之后还得从头开始啃源码、啃书籍。而且有些重要技术点也会遗忘,导致再学习的时候发现自己又回到了起点!我总结为,就是自己近一年期间犯懒,没有再写一下博客,技能点不能很好的再回顾!   趁着发现自己的问题,同时自己也在做前后端 rpc分离实践,现在将之前研习netty的结果再总结出来,写到博客上!   首先,我们要确定 java中的netty用来做什么的?具体的工作模式优势不解释,网上能找一大堆,主要讲它通信这块的rpc,高效稳定的协议栈绕不开 tcp/ip 协议!    本来是不想记录 tcp/ip的,这个实在是没有太多好说的,但是也发现虽然自己明白,有时候却也是会遗漏要点知识,所以也还是记录一下吧!   似乎作为上层程序员只需要了解 tcp的握手与挥手情况即可!   首先要了解 tcp/ip的头部结构 16位源端端口 | 16位目标端端口 32位序列号(发送端确认信息) 32位确认序号(服务端确认) 4位偏移量(每个数字表示1个4字节,所以最大表示15个4字节,也就是60字节)---- 6位保留位(记不太清了) | 标志位:包括 6种报文段 urg、ack、rst、syn、fin、psh 16位校验和 | 16位紧急指针 16位窗口大小

网络编程——TCP状态转换图详解

孤街醉人 提交于 2020-01-30 01:39:51
在前面, 已经介绍了TCP协议的三路握手和四次挥手。如下图所示,TCP通信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建立TCP连接通道(三次握手)、数据传输、断开TCP连接通道(四次挥手)。 这里进一步探究TCP三路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中的状态变迁以及数据传输过程。先看TCP状态状态转换图。 上半部分是TCP三路握手过程的状态变迁,下半部分是TCP四次挥手过程的状态变迁。 CLOSED:起始点,在超时或者连接关闭时候进入此状态,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状态,而是这个状态图的假想起点和终点。 LISTEN:服务器端等待连接的状态。服务器经过 socket,bind,listen 函数之后进入此状态,开始监听客户端发过来的连接请求。此称为应用程序被动打开(等到客户端连接请求)。 SYN_SENT:第一次握手发生阶段,客户端发起连接。客户端调用 connect,发送 SYN 给服务器端,然后进入 SYN_SENT 状态,等待服务器端确认(三次握手中的第二个报文)。如果服务器端不能连接,则直接进入CLOSED状态。 SYN_RCVD:第二次握手发生阶段,跟 3 对应,这里是服务器端接收到了客户端的 SYN,此时服务器由 LISTEN 进入 SYN_RCVD状态,同时服务器端回应一个 ACK,然后再发送一个 SYN 即 SYN+ACK 给客户端。状态图中还描绘了这样一种情况,当客户端在发送 SYN 的同时也收到服务器端的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简答

孤人 提交于 2020-01-29 22:30:13
Http和Https的区别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运行在TCP之上,明文传输,无状态,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都无法验证对方的身份;Https是由SSL协议和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二者之间存在如下不同: 端口不同:Http与Http使用不同的连接方式,用的端口也不一样,前者是80,后者是443; 资源消耗:和HTTP通信相比,Https通信会由于加减密处理消耗更多的CPU和内存资源; 开销:Https通信需要证书,而证书一般需要向认证机构购买; Https的加密机制是一种共享密钥加密和公开密钥加密并用的混合加密机制。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我要和你建立链接,你真的要和我建立链接么,我真的要和你建立链接,成功) 对称密钥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个密钥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密钥发送问题,即如何安全地将密钥发给对方;而非对称加密是指使用一对非对称密钥,即公钥和私钥,公钥可以随意发布,但私钥只有自己知道。发送密文的一方使用对方的公钥进行加密处理,对方接收到加密信息后,使用自己的私钥进行解密。 由于非对称加密的方式不需要发送用来解密的私钥,所以可以保证安全性;但是和对称加密比起来,它非常的慢,所以我们还是要用对称加密来传送消息,但对称加密所使用的密钥我们可以通过非对称加密的方式发送出去。 三次握手过程(我要和你建立链接,你真的要和我建立链接么

TCP三次握手建立过程

我的梦境 提交于 2020-01-29 16:09:11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与网络设备要相互通信,双方就必须基于相同的方法,不同的硬件、操作系统间的通信,这一切都需要一种规则。我们把这种规则称为协议。 TCP/IP是互联网中相关各类协议族的总称。TCP/IP是指TCP和IP这两种协议。TCP/IP是在IP协议的通信过程中使用到的协议族的统称。 附:计算机访问互联网的过程 可以看到,在利用TCP/IP协议族访问网络时,会通过分层的顺序与对方进行通信。 顺序: 发送端:应用层(HTTP客户端)→传输层(TCP)→网络层(IP)→数据链路层 服务器端:数据链路层→网络层(IP)→传输层(TCP)→应用层(HTTP服务器端)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 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 好了,现在我们回归正题,TCP三次握手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 由于 TCP 只存在请求和响应,请求和响应都是数据包。为了更好的理解TCP三次握手的过程,我们需要先了解TCP的报文 其中比较重要的字段有: 序号(sequence number):Seq 序号,占 32 位,用来标识从 TCP 源端向目的端发送的字节流,发起方发送数据时对此进行标记。 确认号(acknowledgement number):Ack 序号,占 32 位,只有 ACK 标志位为 1 时,确认序号字段才有效

Java - 网络编程完全总结

雨燕双飞 提交于 2020-01-29 05:37:33
本文主要是自己在网络编程方面的学习总结,先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相关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OSI参考模型,TCP/IP协议簇,常见的网络协议等等,在此基础上,介绍Java中的网络编程。 一、概述 二、计算机网络 1.网络协议 2.网络体系结构 三、OSI参考模型 四、TCP/IP参考模型 五、常见网络协议 1.TCP协议 2.UDP协议 3.HTTP协议 六、计网常见问题 七、Java网络编程 一、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传输介质、通信设施和网络通信协议,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设备互连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传输的系统。网络编程就就是编写程序使联网的两个(或多个)设备(例如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Java语言对网络编程提供了良好的支持,通过其提供的接口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网络编程。下面先对网络编程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介绍,最后给出使用Java语言进行网络编程的实例。 二、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出现,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深入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 网络协议 如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一样,计算机之间能够进行相互通信是因为它们都共同遵守一定的规则,即网络协议。 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是个复杂的系统,按照人们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