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外观模式、适配器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详解
一. 外观模式 1. 背景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存在办事较复杂的例子,如办房产证或注册一家公司,有时要同多个部门联系,这时要是有一个综合部门能解决一切手续问题就好了。 软件设计也是这样,当一个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强,子系统会越来越多,客户对系统的访问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时如果系统内部发生改变,客户端也要跟着改变,这违背了“开闭原则”,也违背了“迪米特法则”,所以有必要为多个子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从而降低系统的耦合度,这就是外观模式的目标。 2. 定义和特点 (1). 定义 是一种通过为多个复杂的子系统提供一个一致的接口,而使这些子系统更加容易被访问的模式。该模式对外有一个统一接口,外部应用程序不用关心内部子系统的具体的细节,这样会大大降低应用程序的复杂度,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 (2). 优点 A. 降低了子系统与客户端之间的耦合度,使得子系统的变化不会影响调用它的客户类。 B. 对客户屏蔽了子系统组件,减少了客户处理的对象数目,并使得子系统使用起来更加容易。 C. 降低了大型软件系统中的编译依赖性,简化了系统在不同平台之间的移植过程,因为编译一个子系统不会影响其他的子系统,也不会影响外观对象。 (3). 缺点 A. 不能很好地限制客户使用子系统类。 B. 增加新的子系统可能需要修改外观类或客户端的源代码,违背了“开闭原则”。 3. 具体实现 (1). 模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