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

不做背锅侠,运维工作要点指南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1:01
随着数据中心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新技术迭代更新,承载数据中心业务的网络变得异常复杂。为了适应数据中心业务的发展,数据中心网络也在不断更新与变化,给运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随着数据中心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新技术迭代更新,承载数据中心业务的网络变得异常复杂。为了适应数据中心业务的发展,数据中心网络也在不断更新与变化,给运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数据中心宕机事故也难免发生,这不仅增加了数据中心运维人员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给数据中心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就连全球知名的互联网巨头也经常享受这般“待遇”。 互联网巨头宕机不断,运维工作成难题 3月3日凌晨,阿里云出现宕机故障,导致购买阿里云服务的企业网站或互联网公司APP无法正常使用。一大波程序员、运营和运维不得不从被窝里爬起来干活。针对阿里云此次宕机,58高级架构师沈剑称,事故持续了3个小时左右,事后观察了2个小时。 5月3日凌晨3点43分开始,微软Azure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面积宕机,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2个小时,直到5点30分才完全恢复。受Azure宕机影响,包括Microsoft 365,Dynamics和DevOps在内的微软主要服务均出现使用问题。 6月3日凌晨2点58分开始,谷歌在全球范围内遭遇了大规模中断,包括Gmail、YouTube和Google Drive在内基于谷歌云架构服务的诸多谷歌服务均受到影响

(数据中心)-传统数据中心机房与微模块机房建设的比较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49:02
模块化数据中心是一套完整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集机柜、配电、制冷、监控、综合布线、消防等系统于一体,实现了供电、制冷和管理组件的无缝集成。使模块化数据中心实现智能、高效的运行,让客户花费最少的投资,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而降低运营费用。   模块化数据中心可应用于面积50平方米~100平方米的中小型数据中心机房内,支持水泥地面安装和架空地板安装。模块化数据中心组建快速灵活,可按需部署,建设周期比传统机房缩短50%,模块化数据中心主要应用于传统数据中心机房的局部高密部署和中小型机房的快速建设。 传统数据中心面临的问题   传统数据中心建设周期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通常将数据中心的基本建设周期细分为决策阶段、实施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投产竣工阶段,整个建设周期大概在400天左右。   2、扩展性差   扩展能力对于适应性就十分重要了,基于对未来业务需求的分析,根据最坏的情况来规划系统容量,然而他们却无力预见3到4年以后的情形,因此造成了过度建设。   3、能耗高   巨大的电力损耗数据中心的运行需要大量的电力,传统建设没有很好地考虑用电、制冷、气流管理的问题,很多数据中心的数据中心能源效率指标)偏高,采用常规意义下的可靠性较高的环境动力设备,但这些设备往往效率较低,数据中心的PUE都在2.0以上甚至更高,这意味着数据中心所使用的能源约有一半消耗在IT负载上,另一半消耗在包括电源设备

Twitter分布式自增ID算法snowflake原理解析(Long类型)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47:01
Twitter分布式自增ID算法snowflake,生成的是Long类型的id,一个Long类型占8个字节,每个字节占8比特,也就是说一个Long类型占64个比特(0和1)。 那么一个Long类型的64个比特, twitter是这样分配的:正数位(占1比特)+时间戳(占41比特)+机械id(占5比特)+数据中心(占5比特)+自增值(占12比特),总共64比特组成的一个Long类型。 时间戳(占41个比特):毫秒数,大约可以使使用69年 机械id(占5个比特):即2的5次方等于32个机器 数据中心id(占5个比特):即2的5次方等于32个数据中心 自增值(占12比特):2的12次方等于4096。也就是说每毫秒最多可以生成4096个id,如果cpu生产id的速度大于每毫秒4096个,那么需要使线程进行等待到下一毫秒,重新计数获取自增值。 snowflake算法的好处:     # 生成的id是一个数字的Long类型     # 无需链接数据库或者redis,超高性能。 snowflake算法的弊端:     # 每毫秒只能生成4096个id。随着cpu不断的进步,每毫秒4096个id将不能满足。可以不用担心,即便cpu性能超过了这个值,那么只需等待到下一个毫秒     # 只能使用69年     #每毫秒重新计数,空闲时间会浪费很多id空间。     #系统时间不可回退

计通智能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37:01
计通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是一款高安全、稳定可靠的满足大数据要求的数据中心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系统与前端各智能环境设备进行实时通讯交互,通过智能监控、分析、控制,并以多样化的报警处理机制和友好的展现方式,使数据中心运维人员及时了解数据中心资产设备运行状况,大大降低管理人员负担,提高运维效率。   一、机房环境监控功能模块   1.数据存储   系统具有超大容量的数据存储空间,支持报警数据存储、按时间点存储、按时间间隔存储、按数据变化幅度存储等多样化的存储方式,满足不同客户不同需求。   2.权限管理   强大的交互性权限分配功能: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设备在不同时间段的可由具有不同权限的不同管理员进行管理,保证用户多系统交叉管理的稳步进行。   3.故障预警   故障预警机制可在故障产生前给管理人员发送通知,使得故障能免于产生或迅速解决,提前预防故障产生,减少财产损失。   4.报警管理   多样化的报警组、报警方式分配原则让您随时随地接收到报警,包括按时段分配,按设备分配等方式;报警方式包括短信、电话、邮件、声光、多媒体语音、APP推送等方式,保证及时发送,精确通知告警。   5.能耗管理   能耗管理功能实时展示机房各大/小区域、设备的电量、PUE、CUE等参数值,使管理人员实时了解机房能源消耗情况,是否达到建设标准,为节能减排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6.报表输出  

云数据中心架构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35:02
云数据中心架构 最近一次更新博客是去年5月份,到现在已经8个月了,不找借口了就是懒。我一直认为只有 能够分享出来的知识才真正属于自己,分享出去的才是自己的。最近在学华为数据中心认证课程 ,之前也有拜读过《银行信息系统架构》和《商业银行私有云设计与实现》系列丛书, 对于现代 云数据中心架构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在不断探索,学习的过程就是在不 断刷新自己的认知域,也许在某一天或豁然开朗,也希望这次分享能够对学习感兴趣的兄产生一 些启发。 数据中心分为传统数据中心IDC和现代数据中心CDC(云数据中心),现在绝大多数数据中心 已经由IDC向CDC转变。这些转变在底层的基础设施部分并没有太多体现,不同的是CDC是将底 层的计算、网络、存储等各类资源用软件纳管起来,之后纳入同一个云资源池。说白了把各类资 源聚集到一起从而形成了云。(目前纳管CDC各类资源的系统软件是openstack,由于代码开源 故各个厂商都在openstack的基础上更新优化出符合自家产品特性的云管软件,如华为的“Fusion Sphere OpenStack”。) 传统数据中心遇到了很多问题,如“资源利用率下降、设备种类多且分 散各地难以管理、业务上线速度慢等特点。而云数据中心引入了“资源池化“和”自动化”2个概念, 将各类资源先资源池化,再在次基础上做资源自动化。自动化从本质上提升了新业务上线速度

山东枣庄鲁南数据中心,骨干节点网络,山东三线BGP大带宽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32:01
山东亿信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鲁班故里、墨子之乡的山东省滕州市 ,注册资本1000万,旗下运营亿信通IDC(原畅捷IDC),亿信通科技多年专注IDC行业,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高效专业的营销和技术团队,为企业用户、个人用户提供多样化服务器租用、服务器托管、机柜租用、带宽租用、网络安全等服务。 山东bgp|移动大带宽|联通大带宽|bgp大带宽|服务器托管|机柜租用| 山东移动150G带宽,万M、机柜 、服务器租用、托管各项IDC业务,山东亿信通科技诚邀与您洽谈合作。 IP段:119.188.247. 119.188.246. 103.91.208. 103.91.209. 103.91.210. 150.138.92. 120.220.19.* 山东联通适用于电商网站、政企商用、视频直播、游戏等需要山东节点、联通带宽、高防的客户使用。 适合用于做游戏、下载、微端、挂站等业务类型。 联通大带宽、bgp大带宽,服务器托管,机柜租用。 服务器租用、服务器托管、机柜租用、大带宽租用等业务,联通总带宽出口达到600G,并增加万M级电信接入口,线路类型为单IP双线,IP段为:119.188.247.1――119.188.247.255,提供多种国际品牌服务器硬件以及企业级G换机,使用T级傲盾DDoS防御系统以及傲盾抗拒绝服务系统,确保客户业务的安全稳定。7×24小时网络工程师值守,快速响应服务

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56:40
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的核心是网络电信设备,数据中心通过一个主要入口和外部网络运营商相连。 数据中心网络布局主要分为 主要分布区:路由器,中心局域网开关,中心存储区域网络等位于主要分布区 水平分布区:水平线缆在同层内电信间延伸,直至各个机架和服务器 设备分布区 数据中心基本构成 网络电信设备 服务器的类型 根据服务器的架构可以分为:CISC架构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和VLIW架构服务器三种 根据应用层次:入门级服务器,工作组服务器,部门级服务器,企业级服务器 根据机箱结构:塔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机柜式服务器 塔式服务器:普通台式机尺寸相当的机箱,构建小型台式工作站,独立性强,不适合多机协作成集群 机架式服务器:有固定标准(宽度19英寸,厚度依据机架单位:IU=1.75英寸,且服务器通常为123457U几种)看上去更像是网络交换机,能够满足企业对密集部署的要求,散热是主要问题,需配合机柜(固定大小为12,22,42U)使用。 刀片式服务器:每一块刀片实际上是一块系统主板,适合集群模式,在集群中插入刀片可以提高整体性能。支持热插拔。 机柜式服务器:高档服务器部署在机柜里,一般应用于证券银行等对数据可用性和安全性非常高的企业。 电力系统设备 电源系统:一个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可以为一个一般的城镇用电量。常用电网供电+本地备电系统(几十台柴油发电机) 储能系统

数据中心资产管理功能与介绍!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56:4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但当其负责的工作不能拖延或推迟,否则将影响到企业的业务发展时,那么该如何应对?这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这适用于数据中心资产管理内的大多数任务。这些设施的关键业务性质意味着几乎所有的活动都需要尽快解决。   一、数据中心资产管理介绍   数据中心的资产管理工具,简单来说,就是解决数据中心里有什么,它们在哪里,以及如何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数据中心资产管理工具,可以帮助用户收集部署在数据中心内所有资产项的详细目录,并定位所有设备的摆放位置,同时准确了解已部署的资产、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资产的连接配置关系。此外,他们还需管理设备之间的关联性,以便在达到计划的设备阈值时进行维护和快速定位故障。合适的资产管理工具不但会提高工作人员效率及报表准确性,也会提高数据中心可用性,以及业务服务稳定性和服务质量。   数据中心的资产管理(DCIM)工具和一般的IT资产管理(ITAM)工具相比,既有共同性,也有不同点。ITAM领域的资产管理的相关工具业已成熟,但这些工具不是特定针对数据中心应用而设计的,其管理对象一般是企业IT设备以及软件资产。   IT资产管理工具主要管理IT资产的生命周期,从购买到中间的领用、维修、借用、调拨、退出、报废、处理等过程。说的简单点,就是IT资产的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中的费用、折旧、相关合同、供应商等

解密阿里巴巴高可用架构技术――“异地多活”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45:52
阿里巴巴技术保障部研究员毕玄是“异地多活”项目的发起人之一,让他来谈谈“异地多活”技术的诞生历程是最为合适不过的了。 毕玄同学,跟大家唠一唠“异地多活”技术。 以下为演讲实录: 在去年“双十一”之后,阿里巴巴就对外宣传了去年交易的“异地双活”,而今年则变成了“异地多活”,意味着从“双”走向了更多。 阿里巴巴高可用架构的演进史 对于阿里的交易以及支付来讲,我们 做 异地多活最重要的目的除了灾备之外,更重要的点是追求持续可用,整个支付交易的体量对于用户来讲是持续可用。 我们可以看一下业界比较主流的灾备是怎么做的,以及阿里在这方面整个的演进。业界最重要的很多人都知道,最主流的灾备技术是两地三中心,数据中心A和数据中心B在同城作为生产级的机房,当用户访问的时候随机访问到数据中心A或B。之所以随便访问,因为A和B会同步做数据复制,所以两边的数据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因为是同步复制的,所以只能在同城去做两个数据中心,否则太远的话同步复制的延时会太长。在两地三中心的概念里,一定会要求这两个生产级的数据中心是必须在同一个城市,或者在距离很近的另外一个城市也可以,但是距离是有要求的。 异地备份数据中心通过异步复制去走,但是两地三中心很明显的是异地备份的数据中心是不起用的,正常情况下不对外服务,所以用户不会访问到异地的点。原因是因为数据从生产级数据中心到异地的节点是异步去复制,所以整个有延时

数字化时代,云智能重新定义云的未来

旧街凉风 提交于 2019-12-02 13:52:28
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的火爆,加速了云计算市场的悸动,以AI代表的智能化技术被纳入到云服务的版图。全球范围内g歌和微软,这两个着重强调AI能力与技术的云厂商正在蚕食AWS的霸主地位;国内百度云和华为云这两家以AI为卖点的“后起之秀”上升速度也很快,而阿里云在去年11月升级为阿里云智能,百度云改名叫百度智能云,是这场变革另一角度的缩影。 云计算从诞生到现在,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正在AI的注入下迎来一场大变局。今天,让我们沿着主线从以下几个方面,梳理一下云与智能的结合究竟改变了什么。 1、 云的基础设施正在智能化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作为承载云的幕后功臣,它的智能化正悄然加速着这场云变革的进行。 以往数据中心的机房建设需要遵循很多规范和标准,建设要求包括数据中心机房分级与性能要求,机房位置选择及设备布置,环境要求,建筑与结构、空气调节、电气技术,电磁屏蔽、机房布线、机房监控与安全防范,给水排水、消防的技术要求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运营成本高、效率低。模块化数据中心是基于云计算和智能的新一代数据中心部署形式,为了应对机器学习、高性能计算、分布式、弹性扩展等新的发展趋势,其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基础设施对机房环境的耦合,集成了供配电、制冷、机柜、气流遏制、综合布线、动环监控等子系统,提高数据中心的整体运营效率,实现快速部署、弹性扩展和绿色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