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对象

以及Hibernate和Mybatis区别

帅比萌擦擦* 提交于 2019-11-30 14:40:14
ORM框架? 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对象-关系映射。 项目中的业务实体有两种表现形式:对象和关系数据,即在内存中表现为对象,在数据库中表现为关系数据。 为什么需要ORM框架? ORM框架是对象关系映射,那为什么要映射mapping? 因为对象之间可以存在关联和继承关系,但是在数据库中,关系数据无法表达多对多关联和继承关系。(ps:在数据库原理中,会把逻辑上的多对多转换为多个一对关系才能实现)因此,对象和关系(业务实体的两种表现形式)想要映射正确,项目系统一般以中间件的形式,即持久层框架。 Hibernate? Hibernate是一个开源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 它对jdbc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将pojo(普通的Java对象)与数据库表建立映射关系,是一个全自动的ORM框架,甚至自动生成SQL语句,自动执行。 因此,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有地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 Hibernate特点: Hibernate通过修改一个“持久化”对象的属性,从而修改数据库表中对应的记录数据 提供线程和进程两个级别的缓存提升应用程序性能 有丰富的映射方式将 Java对象之间的关系(POJO) 转换为 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 屏蔽不同数据库实现之间的差异。在Hibernate中只需通过“方言”的形式指定当前使用的数据库,就可以根据底层数据库的实际情况生成适合的SQL语句

初始MyBatis

萝らか妹 提交于 2019-11-30 14:35:36
初始MyBatis 什么是 MyBatis? MyBatis是支持定制化SQL,存储过程以及高级映射的优秀的持久层框架.MyBatis避免了几乎所有的JDBC代码和手动设置参数以及获取结果集.MyBatis可以对配置和原生Map使用简单的XMl或注解,将接口和Java的POJO(Plain Old java Objects,普通的Java对象)映射成数据库中的记录. *** MyBatis如何安装? jar包下载地址 要使用MyBatis,只需要mybatis-x.x.x.jar文件置于classpath中即可,web项目把jar包放到WEB-INF下的lib包中 如果使用Maven来构建项目,则需将下面dependency代码置于pom.xml文件中: <dependency> <groupId>org.mybatis</groupId> <artifactId>mybatis</artifacId> <version>x.x.x</version> //版本号 </dependency> MyBatis的功能架构 我们把Mybatis的功能架构分为三层 API接口层:提供给外部使用的接口API,开发人员通过这些本地API来操纵数据库.接口层一接受调用请求就会调用数据处理层来完成具体的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层:负责具体的SQL查找.SQL解析.SQL执行和执行结果映射处理等

ASP.NET Core中的缓存[1]:如何在一个ASP.NET Core应用中使用缓存

别来无恙 提交于 2019-11-30 12:59:11
.NET Core针对缓存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我们不仅可以选择将数据缓存在应用进程自身的内存中,还可以采用分布式的形式将缓存数据存储在一个“中心数据库”中。对于分布式缓存,.NET Core提供了针对Redis和SQL Server的原生支持。除了这个独立的缓存系统之外,ASP.NET Core还借助一个中间件实现了“响应缓存”,它会按照HTTP缓存规范对整个响应实施缓存。不过按照惯例,在对缓存进行系统介绍之前,我们还是先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演示感知一下如果在一个ASP.NET Core应用中如何使用缓存。 目录 一、将数据缓存在内存中 二、基于Redis的分布式缓存 三、基于SQL Server的分布式缓存 四、缓存整个HTTP响应 一、将数据缓存在内存中 与针对数据库和远程服务调用这种IO操作来说,应用针对内存的访问性能将提供不止一个数量级的提升,所以将数据直接缓存在应用进程的内容中自然具有最佳的性能优势。与基于内存的缓存相关的应用编程接口定义在NuGet包“Microsoft.Extensions.Caching.Memory”中,具体的缓存实现在一个名为MemoryCache的服务对象中,后者是我们对所有实现了IMemoryCache接口的所有类型以及对应对象的统称。由于是将缓存对象直接置于内存之中,中间并不涉及持久化存储的问题,自然也就无需考虑针对缓存对象的序列化问题

.NET Core采用的全新配置系统[7]: 将配置保存在数据库中

丶灬走出姿态 提交于 2019-11-30 12:57:39
我们在《 聊聊默认支持的各种配置源 》和《 深入了解三种针对文件(JSON、XML与INI)的配置源 》对配置模型中默认提供的各种ConfigurationSource进行了深入详尽的介绍,如果它们依然不能满足项目中的配置需求,我们可以还可以通过自定义ConfigurationProvider来支持我们希望的配置来源。就配置数据的持久化方式来说,将培植存储在数据库中应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方式,接下来我们就是创建一个针对数据库的ConfigurationSource,它采用最新的Entity Framework Core来完成数据库的存取操作。篇幅所限,我们不可能对Entity Framework Core相关的编程作单独介绍,如果读者朋友们对此不太熟悉,可以查阅Entity Framework Core在线文档。 [ 本文已经同步到《 ASP.NET Core框架揭秘 》之中] 目录 一、在应用中使用自定义的DbConfigurationSource 二、ApplicationSetting & ApplicationSettingsContext 三、DbConfigurationSource 四、DbConfigurationProvider 五、扩展方法AddDatabase 一、在应用中使用自定义的DbConfigurationSource

Jdbc连接数据库

匆匆过客 提交于 2019-11-30 12:51:45
要取得数据库连接,必须有几个操作: 注册 Driver 实现对象 取得 Connection 实现对象 关闭 Connection 实现对象 注册 Driver 实现对象 下面看一下 Driver 接口文档说明: 每个驱动程序类必须实现的接口。 Java SQL 框架允许多个数据库驱动程序。每个驱动程序都应该提供一个实现 Driver 接口的类。 DriverManager 会试着加载尽可能多的它可以找到的驱动程序,然后,对于任何给定连接请求,它会让每个驱动程序依次试着连接到目标 URL。 强烈建议每个 Driver 类应该是小型的并且是单独的,这样就可以在不必引入大量支持代码的情况下加载和查询 Driver 类。 在加载某一 Driver 类时,它应该创建自己的实例并向 DriverManager 注册该实例。 这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调用以下程序加载和注册一个驱动程序 Class.forName(“foo.bah.Driver”)。 这意味着当加载了实现 Driver 接口的类的时候,它将会自动调用 DriverManager. registerDriver() 方法,将该驱动注册到驱动管理器当中去。下面是 mysql 驱动实现类的部分代码: 123456789 public class extends NonRegisteringDriver implements java

基于MysqlConnector/C++的数据库连接池的实现

筅森魡賤 提交于 2019-11-30 12:18:09
1. 连接池的介绍: 1.1 应用背景: 一般的应用 程序 都会访问到数据库,在程序访问数据库的时候,每一次数据访问请求都必须经过 下面几个步骤: 建立数据库连接,打开数据库,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关闭数据库连接。而建立数据库连接和打开数据库是一件很消耗资源并且费时的工作,如果在系统中很频繁的发生这种数据库连接,必然会影响到系统的性能,甚至会导致系统的崩溃。 1.2 技术思想: 在 系统 初始化阶段,建立一定数量的数据库连接对象 ( C onnection) ,并将其存储在连接池 中定义的 容器中。当有数据库访问请求时,就从连接池中的这个容器中拿出一个连接;当容器中的连接已经用完,并且还没有达到系统定义的最大连接数时,可以再创建一个新的连接 , 当当前使用的连接数达到最大连接数时,就要等待其他访问请求将连接放回容器后才能使用。当使用完连接的时候, 必须 将连接放回容器中,这样不同的数据库访问请求就可以共享这些连接,通过 重复使用 这些已经建立的数据库连接,可以解决上节中说到的频繁 建立连接 的缺点,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经过上述描述,我们可以归纳出数据库连接池的主要操作: (1) 首先建立一个数据库连接池对象 (2) 初始化 一定数量的数据库连接,放入连接池对象的容器中 (3) 当有数据库访问请求时,直接从连接池的容器中得到一个连接,这里出现三种情况: (a)

数据库连接池

你说的曾经没有我的故事 提交于 2019-11-30 12:17:03
这两天公司的事情不忙,看了一下ssh的框架,在看spring框架的时候看到数据源这一块。就想知道数据源这一块是怎么实现的,以前也有学习过数据源,但感觉没那么系统。在网上看到一个详细介绍数据库连接池的,摘抄记录一下。 一、应用程序直接获取数据库连接的缺点   用户每次请求都需要向数据库获得链接,而数据库创建连接通常需要消耗相对较大的资源,创建时间也较长。假设网站一天10万访问量,数据库服务器就需要创建10万次连接,极大的浪费数据库的资源,并且极易造成数据库服务器内存溢出、拓机。如下图所示:    二、使用数据库连接池优化程序性能 2.1、数据库连接池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连接是一种关键的有限的昂贵的资源,这一点在多用户的网页应用程序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对数据库连接的管理能显著影响到整个应用程序的伸缩性和健壮性,影响到程序的性能指标.数据库连接池正式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来的. 数据库连接池负责分配,管理和释放数据库连接,它允许应用程序重复使用一个现有的数据库连接,而不是重新建立一个 。如下图所示:    数据库连接池在初始化时将创建一定数量的数据库连接放到连接池中, 这些数据库连接的数量是由最小数据库连接数来设定的.无论这些数据库连接是否被使用,连接池都将一直保证至少拥有这么多的连接数量.连接池的最大数据库连 接数量限定了这个连接池能占有的最大连接数

JDBC连接数据库

穿精又带淫゛_ 提交于 2019-11-30 10:14:20
创建一个以JDBC连接数据库的程序,包含7个步骤: 1、JDBC所需的四个参数(user,password,url,driverClass) user用户名 password密码 url定义了连接数据库时的协议、子协议、数据源标识。 书写形式:协议、子协议、数据源标识 。 协议:在JDBC中总是以jdbc开始 子协议:是桥连接的驱动程序或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名称。 数据源标识:标记找到数据库来源的地址与连接端口。 例如 (MySql的连接URL): jdbc:mysql://localhost:3306/test?useUnicode=true&characterEncoding=gbk; driverClass连接数据库所需的驱动。 2、加载JDBC驱动程序: 在连接数据库之前,首先要加载想要连接的数据库的驱动到JVM(Java虚拟机), 这通过java.lang.Class类的静态方法forName(String className)实现。 try{ //加载MySql的驱动类 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 ; }catch(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找不到驱动程序类 ,加载驱动失败!"); e.printStackTrace() ; } 成功加载后

IndexDB

旧街凉风 提交于 2019-11-30 09:44:11
参考: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8/07/indexeddb.html cookie localStorage IndexedDB 大小 不超过4KB 2.5MB-10MB 存储大量数据(不少于250MB) 区别 每次请求都会发送回服务器 不提供搜索功能,不能建立自定义的索引 提供查找接口,还能建立索引 同步 异步 特点: 1)IndexedDB 不属于关系型数据库(不支持 SQL 查询语句) 2) 键值对储存 所有类型的数据都可以直接存入,包括 JavaScript 对象。 3) 异步 防止大量数据的读写,拖慢网页的表现。 4) 支持事务 (transaction) 这意味着一系列操作步骤之中,只要有一步失败,整个事务就都取消,数据库回滚到事务发生之前的状态,不存在只改写一部分数据的情况。 5) 同源限制 IndexedDB 受到同源限制,每一个数据库对应创建它的域名。网页只能访问自身域名下的数据库,而不能访问跨域的数据库。 6) 支持二进制储存。 IndexedDB 不仅可以储存字符串,还可以储存二进制数据(ArrayBuffer 对象和 Blob 对象) 一、API(indexDB各种对象接口) 数据库:IDBDatabase 对象 对象仓库:IDBObjectStore 对象 索引: IDBIndex 对象 事务:

Android数据存储

为君一笑 提交于 2019-11-30 09:30:31
一、Android的数据存取技术分类 本地数据存取技术: 1.SharedPreferences存储 2.文件存储 3.SQLite轻量型数据库 远程数据存取技术: 1.ContentProvider 2.网络存储 二、本地数据存取的位置: 三、SharedPreferences存储: SharedPreferences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存储方式,可以将键/值对的数据,保存在Android的文件系统中,完全屏蔽了文件系统的操作过程。SharedPreferences支持整型、布尔型、浮点型、长整形、字符串数据类型,特别适合用于保存少量数据,更新不频繁且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场合,如:软件配置参数。 1.操作前,须获取SharedPreferences对象 1.1. Context.getSharedPreferences(String name, int mode): name为文件名称。 mode为操作模式,默认的模式为0或MODE_PRIVATE,还可以使用MODE_WORLD_READABLE 和MODE_WORLD_WRITEABLE。 1.2. Activity.getPreferences(int mode):只能在当前activity使用,一般不用: 使用当前不带包名的类名作为文件的名称。 mode为操作模式,默认的模式为0或MODE_PRIVATE,还可以使用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