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erless

云原生已来,只是分布不均

百般思念 提交于 2020-08-06 04:45:14
前言 Internet 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的方式。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云计算市场风起“云”涌,从最初的物理机到虚拟机(裸金属) ,再到容器(Container),而互联网架构也从集中式架构到分布式架构 ,再到云原生架构。如今 “云原生” 被企业和开发者奉为一种标准,并被认为是云计算的未来,让我想到一句话:“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 伴随着 “云原生” 技术(架构)越来越火,火得一塌糊涂,每个人对它的理解都各不相同,网上和阿里内部关于 Cloud Native 的相关文章和讨论也非常多。不过,我发现大家对于云原生的定义、理解及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或者顶层设计的标准化定义。 最近参与了一个上云项目,里面用到很多云原生的技术,借此机会结合大家的各种讨论,以及项目中的实践,聊一下个人对于云原生的一些粗浅思考。 追本溯源 在正式讨论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几位网红主播是怎么定义云原生的。 Pivotal 的定义 Pivotal 公司是敏捷开发领域的领导者(曾经 Google 也是其客户),出生名门(EMC、VMware等投资),是标准的富二代。它推出了 Pivotal Cloud Foundry(2011 ~ 2013 PAAS 界网红) 和 Spring 生态系列框架,也是云原生的先驱者和探路者(开山鼻祖)。云原生具体定义如下图: Pivotal 公司的

使用Istio进行多集群部署管理:单控制平面 Gateway 连接拓扑

只愿长相守 提交于 2020-08-06 04:12:37
作者 | 王夕宁 阿里巴巴高级技术专家 导读: 本文摘自于由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王夕宁撰写的《Istio 服务网格技术解析与实践》一书,讲述了如何使用 Istio 进行多集群部署管理来阐述服务网格对多云环境、多集群即混合部署的支持能力。 前文详情: 如何使用 Istio 进行多集群部署管理:单控制平面 VPN 连接拓扑 单控制平面拓扑下,多个 Kubernetes 集群共同使用在其中一个集群上运行的单个 Istio 控制平面。控制平面的 Pilot 管理本地和远程集群上的服务,并为所有集群配置 Envoy Sidecar 代理。 集群感知的服务路由 Istio 1.1 中引入了集群感知的服务路由能力,在单一控制平面拓扑配置下,使用 Istio 的 Split-horizon EDS(水平分割端点发现服务)功能可以通过其入口网关将服务请求路由到其他集群。基于请求源的位置,Istio 能够将请求路由到不同的端点。 在该配置中,从一个集群中的 Sidecar 代理到同一集群中的服务的请求仍然被转发到本地服务 IP。如果目标工作负载在其他集群中运行,则使用远程集群的网关 IP 来连接到该服务。 (集群感知的服务路由) 如图所示,主集群 cluster1 运行全套的 Istio 控制平面组件,同时集群 cluster2 仅运行 Istio Citadel、Sidecar Injector 和

SpringCloud 应用在 Kubernetes 上的最佳实践 — 线上发布(可灰度)

送分小仙女□ 提交于 2020-08-05 18:17:30
简介: 前三篇文章我们介绍了应用的开发和部署,那么在应用成功上云后,我就要面对应用的管理话题了,这一篇我们来看看如何做线上发布,并且是可灰度的。 作者 | 白寂 阿里云开发工程师 导读 :前三篇文章我们介绍了应用的开发和部署,那么在应用成功上云后,我就要面对应用的管理话题了,这一篇我们来看看如何做线上发布,并且是可灰度的。 相关文章推荐: 《SpringCloud 应用在 Kubernetes 上的最佳实践 —— 开发篇》 《SpringCloud 应用在 Kubernetes 上的最佳实践 — 部署篇(开发部署)》 《SpringCloud 应用在 Kubernetes 上的最佳实践 — 部署篇(工具部署)》 前言 在新版本上线时,无论是从产品稳定性还是用户对新版本的接受程度上考虑,直接将老应用升级到新版本应用都有很大风险的。我们一般的做法是,保证新老版本同时在线,并且先将少部分流量切换到新版本应用上,同时在此期间对新版本的应用请求进行观察。在确认新版本没有问题后,再逐步将更大比例的流量切换到新版本上。这个过程的核心是可以对流量的流入转发规则进行配置,EDAS 的金丝雀发布能力,提供了多个版本同时在线的能力,并且提供了灵活的配置规则来给不同的版本进行流量分配。 部署在 EDAS Kubernetes 集群中的 Spring Cloud 微服务应用

云原生产业井喷,腾讯云在云计算拐点处乘风破浪

强颜欢笑 提交于 2020-08-05 16:52:23
2019 年我国云原生产业市场规模已达350.22亿元,这是中国信通院最新的《云原生发展白皮书(2020)》披露的数据。同时,2019年我国PaaS产业同比增速高达92.4%,云原生则是PaaS产业的重要支点。2020年在应对疫情、复产复工以及新基建万亿投资等刺激下,我国云原生产业市场规模呈现井喷效应。 云原生技术极大释放了云计算的红利,成为下一代云计算的技术“内核”,大幅提升用云效能。中国信通院判断:云计算的拐点已至,云原生成为驱动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特别是伴随全行业上云的逐步深化,企业云原生化转型进程将进一步加速。而在疫情期间,云原生技术让小程序和SaaS应用快速上线,让更多的政府机构和企业体验到了云原生技术的价值。 2020年7月31日,腾讯云副总裁刘煜宏在2020云原生技术大会上表示:“腾讯云原生产品API每日调用量已经超过100亿次,拥有超过100万的开发者,同时服务超过50万的客户,腾讯云实际上已经成为国内服务开发者最多的云原生平台。”腾讯云容器产品总经理邹辉表示,今年相比去年同期,腾讯云的容器增长率为300%左右,实现了3倍增长。 在云计算产业拐点期,腾讯云在井喷的云原生应用中乘风破浪。 云原生PaaS大发展 什么是云原生PaaS?简单理解,云原生技术包括云原生iPaaS和云原生aPaaS

云原生时代消息中间件的演进路线

痴心易碎 提交于 2020-08-05 16:11:36
引言 本文以一张云进化历史图开场,来谈谈云原生时代消息中间件的演进路线,但本文绝对不是“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从虚拟化技术诞生以来,IaaS/PaaS/SaaS概念陆续被提了出来,各种容器技术层出不穷。到2015年,Cloud Native概念应运而生,一时间,各种云厂商,云服务以及云应用都加上了“云原生”前缀。 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传统的消息中间件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加上云原生这个修饰词,这也是本文探讨的主题:传统的消息中间件如何持续进化为云原生的消息服务。 云原生消息服务 什么是云原生 首先来谈谈什么是云原生,云原生是一个天然适用于云计算的架构理念,实践云原生技术理念的应用可以最大化享受云计算的技术红利,包括弹性伸缩、按量付费、无厂商绑定、高SLA等。 应用在实践云原生技术理念时一般会遵循四个要素: 采取DevOps领域的最佳实践来管理研发和运维流程。 通过CICD工具链做到应用的快速迭代和持续交付。 采取微服务架构。 采取容器及相关技术进行应用的托管。 消息服务作为应用的通信基础设施,是微服务架构应用的核心依赖,也是实践云原生的核心设计理念的关键技术,通过消息服务能够让用户很容易架构出分布式的、高性能的、弹性的、鲁棒的应用程序。消息服务在云原生的重要性也导致其极可能成为应用实践云原生的阻塞点,所以消息服务的云原生化是至关重要的。 什么是云原生消息服务 先说结论

阿里云引领云原生进化,智能、互联、可信三位一体

冷暖自知 提交于 2020-08-05 11:14:29
云原生技术不但可以最大化云的弹性,帮助企业实现降本提效,而且还有着更多创新的想象空间。云原生将和 AI、边缘计算、机密计算等新技术相结合,进入新的进化阶段,为数字经济构建智能、互联、信任三位一体的创新基础设施。 首届 KubeCon 2020 线上峰会圆满结束,阿里云作为 CNCF 最重要的云原生布道伙伴,此次携 37 位云原生专家与广大开发者分享了 27 场演讲,云原生话题丰富度在本场活动中位居首位。作为峰会的压轴主题演讲, CNCF 理事会成员、阿里云容器服务负责人易立发表演讲《云原生,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基石》 ,重点介绍了阿里云如何通过开源云原生技术与开放云原生产品,帮助企业提升面向疫情的应变能力,拥抱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与此同时,与大家分享了阿里云对云原生技术普惠和云原生操作系统的思考,并详解阿里云 ACK Pro、ASM、ACR EE、ACK@Edge 等四款企业级容器新品。 相关文章推荐: 提前剧透|KubeCon 2020 峰会上阿里云要展示什么大杀器? 疫情当前,云原生为数字经济按下快进键 2020 年,疫情突发之后,政府、企业和学校对在线协作的需求猛增。 “ 上班用钉钉,上学云课堂,出门健康码,订菜送到家” 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数字经济发展势头空前高涨。这背后是一系列云计算、云原生技术支撑的业务创新, 云原生正在打通数字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

从部署和运维说说DLI(1)

冷暖自知 提交于 2020-08-05 05:10:41
DLI是支持多模引擎的Serverless大数据计算服务,其很好的实现了Serverless的特性: 1. 弱化了存储和计算之间的联系; 2. 代码的执行不再需要手动分配资源; 3. 按使用量计费。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实现Serverless化的服务,同时又避免成为传统单体分布式的应用? 微服务架构无疑是最优的选择。DLI基于微服务架构模式下的整体部署架构如下: 即对外以纯API形式提供服务,通过以APIGateway作为应用的入口,基于领域模型按子域进行微服务划分,从而实现Serverless化的大数据计算服务。 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基于微服务架构实现的Serverless服务,我们是如何在生产环境来部署与运维,从而在保证服务SLA的前提下实现快速迭代上线的呢? 随着技术的发展,部署的流程和架构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今已经走入了轻量级、短生命周期的技术时代。 从最初部署在物理机上的大数据计算平台,到基于公有云的弹性计算云服务器部署大数据平台,再到DLI这样的Serverless服务,其很好展现了大数据计算服务的演变。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实现Serverless化的大数据计算服务的部署呢,DLI的答案就是基于Kubernetes+Docker来部署各微服务。 Kubernetes部署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部署服务的好方法,但是如何应对在接收生产流量后出现的错误,使新版本的服务更可靠呢

助力每个企业拥有属于自己的云原生数据仓库!

ぃ、小莉子 提交于 2020-08-05 04:50:34
6月9日,阿里云数据库负责人李飞飞在阿里云峰会上发布了颠覆传统数据仓库的新一代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经过一个多月的打磨,阿里云又隆重推出了“万仓上云”计划,阿里云新一代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即将迎来全新升级。 7月23日,达摩院数据库首席科学家、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事业部总负责人李飞飞(飞刀)和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产品事业部OLAP产品部研究员占超群(离哲)即将重磅发布新一代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产品的最新趋势和技术解读。 点这里立即预约观看 本次升级发布会都有哪些亮点可寻呢? 小编先来剧透一波 议题一 议题:《“万仓计划” 重磅发布——助力每个企业拥有属于自己的云原生数据仓库》 嘉宾:达摩院数据库首席科学家、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事业部总负责人李飞飞(飞刀) 时间:14:00-14:15 议题简介: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数据驱动业务增长、流程优化及更多的业务创新。当前企业数据朝着海量、实时化、多样化的趋势演进,对企业数据仓库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演进诉求。本次分享深度揭秘数字经济时代下,新一代云原生数据仓库的演进趋势、阿里云的产品布局及产品进展。 议题二 议题:《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深度揭秘》 嘉宾: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产品事业部OLAP产品部研究员占超群(离哲) 时间:14:15-14:30 议题介绍: 数据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云原生存储系列文章:云原生应用的基石

别等时光非礼了梦想. 提交于 2020-08-05 04:37:23
作者| 郡宝 阿里云技术专家 参与文末留言互动,即有机会获得赠书福利! 导读:存储服务支撑了应用的状态、数据的持久化,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所有应用得以运行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存储服务演进过程中,每一种业务类型、新技术方向都会对存储的架构、性能、可用性、稳定性等提出新的要求,而在当今技术浪潮走到云原生技术普及的时代,存储服务需要哪些特性来支持应用呢? 从本文开始,我们将用一个系列文章对云原生存储进行方方面面的探析,该系列文章将从云原生存储服务的概念、特点、需求、原理、使用、案例等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讨云原生存储技术新的机遇与挑战,欢迎大家讨论: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stateless' architecture" - Jonas Boner 云原生存储系列文章(一):云原生应用的基石 云原生存储系列文章(二):容器存储与K8S存储卷 云原生存储系列文章(三):Kubernetes存储架构 云原生存储系列文章(四):K8S存储实践-Flexvolume 云原生存储系列文章(五):K8S存储实践-CSI 云原生存储系列文章(六):存储卷高可用方案 云原生存储系列文章(七):存储调度与容量感知 云原生存储系列文章(八):数据卷扩缩容能力 云原生存储系列文章(九):云原生存储安全 云原生存储系列文章(十):高性能计算场景的存储优化

Knative详解

感情迁移 提交于 2020-08-05 02:43:50
serverless 无服务器架构(serverless),则表示代码可以只在需要时运行,在不需要时就停止,从而让你的基础设施能在其他方面自由使用计算资源。 Kaniko Kaniko 是 Google 造的轮子之一,用于在 Kubernetes 上无需特权的构建 docker image,在 github(https://github.com/GoogleContainerTools/kaniko) 中,是这样介绍的。 工作原理 传统的 Docker build 是 Docker daemon 根据 Dockerfile,使用特权用户(root)在宿主机依次执行,并生成镜像的每一层: 而 Kaniko 工作原理和此类似,也是按顺序执行每条命令,每条命令执行完毕后为文件系统做快照(snapshot)。并与上一个快照进行对比,如果发现任何不一致,变回创建一个新的层级,并将任何修改都写入镜像的元数据中。 参考:https://blog.ihypo.net/15487483292659.html 什么是 Knative Knative 的目标是在基于 Kubernetes 之上为整个开发生命周期提供帮助。它的具体实现方式是:首先使你作为开发人员能够以你想要的语言和以你想要的方式来编写代码,其次帮助你构建和打包应用程序,最后帮助你运行和伸缩应用程序。 Knative 主要由 Bu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