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

评估BETADINE®消毒产品对SARS-CoV-2的功效

混江龙づ霸主 提交于 2020-04-23 09:22:19
新加坡--(美国商业资讯)--Mundipharma今天宣布,它将开展一系列雄心勃勃的体内外研究,以评估其BETADINE®消毒产品抗击导致COVID-19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功效。测试工作将与BLS3实验室以及亚洲、欧洲和美国的专家合作启动。 BETADINE®消毒系列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需求旺盛,其中包含抗击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高度有效的聚维酮碘(PVP-I);这也是人们常会在大多数医院中看到上述产品的原因。 既往研究表明,BETADINE®消毒产品系列抗击多种病毒高度有效,包括冠状病毒,例如MERS-CoV和SARS-CoV,这些病毒已导致大规模的爆发,例如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若干体外研究显示,PVP-1同时对埃博拉病毒、诺如病毒和流感病毒具有广泛的杀病毒有效性。 Mundipharma首席执行官Raman Singh表示:“一系列研究表明,BETADINE®消毒产品可有效抗击SARS和MERS冠状病毒。我们注意到,最新的出版物和医治方案鼓励使用PVP-I溶液,因此,我们与专家合作启动体外和临床研究是有意义的。” Singh 补充道:“我希望,一旦我们恢复较为正常的商业和社区生活,BETADINE®消毒产品能够在保持曲线平缓方面发挥长期作用。作为一家公司

诺奖得主称新冠病毒包含HIV序列,蒙塔尼“失足”伪科学

一个人想着一个人 提交于 2020-04-22 01:53:29
  新冠病毒来源是哪里?这是一个引起多方论战、至今众说纷纭未有清晰定论的问题。   4 月 16 日,法国病毒学家吕克 · 蒙塔尼(Luc Montagnier)在一次电视节目中再出争议言论: 新冠病毒含艾滋病毒的核酸序列,而病毒在人群中传播则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泄漏所致 。   蒙塔尼曾在 2008 年获得诺贝尔奖,在病毒学研究领域已经是全球顶尖的学者,但这一背景也并没有让他的争议言论在学界获得广泛的支持。   中国知名生物学家、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发表文章《对某校引进诺贝尔奖得主的意见》批驳了 “病毒来源实验室” 的说法,称以蒙塔尼的身份,他的这番言论有很强的欺骗性。   蒙塔尼错在了哪里?作为 HIV 病毒发现者,他为何会迷信人工合成新冠病毒的说法?    图|现年 87 岁的蒙塔尼再次对新冠病毒发表了争议性言论,他认为这是人为操纵的产物(来源:APF)    比对新冠病毒和 HIV   蒙塔尼的原话是,他们得出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有人工操作的痕迹,有人添加了 HIV 的序列片段,“这是非自然的病毒,是分子生物学家的工作”。他还将并将矛头指向了武汉病毒所的 P4 实验室,认为新冠病毒是实验室中被人为造出,最终病毒意外泄漏导致了后来在人群中广泛传播。   事实上这并不是新观点。1 月份的一篇预印本网站 BioRxiv 论文就提出, 新冠病毒中特有的基因片段和 HIV 很像

研究新证据:N95口罩可以被净化10次,仍能保持有效性能

╄→尐↘猪︶ㄣ 提交于 2020-04-20 18:08:19
  什么时候才能摘下口罩?这个问题没人敢给出一个确切的回答,可能我们在今后数月里仍需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为了保障卫生,口罩应该保持一天一换甚至佩戴七八个小时就换。这样一来,确实造成大量的口罩消耗。   这对于很多正值疫情暴发高峰期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有点“奢侈”,由于病患激增导致各种医疗物资十分紧缺,N95 口罩就如同保命用具一般,不够用了只能想办法消消毒重复使用。   此前,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已于 3 月授权,一次性 N95 口罩可以在紧急时期重复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本周三宣布, 研究人员已经确认,有几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对卫生专业人员佩戴的 N95 口罩进行净化处理,以便可以多次使用。 最近几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陆续紧急批准了几种口罩净化方案,但给出的参考建议是,每个口罩最多可进行 2 个净化周期。      图|FDA 发布的医疗设备紧急使用授权(来源:FDA)   那么,口罩能不能经过消毒,重复利用呢?   一项在美国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落基山实验室进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活的新型冠状病毒,来测试口罩材料,该研究确定了哪种去污程序最有效,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口罩的完整性。   2020 年 4 月 15 日,这项研究论文发表在 MedRxiv 网站上,虽未经过同行评议,但是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NIH)还是快速公开了这项研究

缅甸蝙蝠最新研究:科学家发现了6种新的冠状病毒

倾然丶 夕夏残阳落幕 提交于 2020-04-15 16:08:31
【推荐阅读】微服务还能火多久?>>>   自 SARS 暴发侵扰人类社会以来,人类专家一直在寻找冠状病毒,自然界中的蝙蝠物种成为一个关键的研究对象。    日前,一项关于缅甸蝙蝠的研究再次发现了三种新的 α 属冠状病毒、三种新的 β 属冠状病毒。 α 属冠状病毒和 β 属冠状病毒对人类健康影响重大,其中 SARS-CoV、SARS-CoV-2 和 MERS-CoV 等迄今为止人类最严重的传染疾病,都属于后者。研究人员指出,持续的土地利用变化使人类与野生动物的接触更加密切,这仍然是出现人畜共患疾病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并证明了在大范围内继续进行监测和保持警惕是有道理的,该研究论文发表在 《PLOS ONE》 期刊上。   该项目的研究人员来自美国史密森国家动物公园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研究所,并与缅甸政府三个部委进行了深入合作,包括:畜牧、农业和灌溉部;卫生和体育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部等。   在 2016 年 5 月至 2018 年 8 月期间,团队在缅甸的三个选定地点进行了样本和数据收集,涉足仰光地区北部地区、克伦邦的帕安市地区、实皆省的瑞波镇地区。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增加了人类与野生动物的距离,并通过生计、娱乐、商业和宗教或文化活动等,增加了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潜在接触,这些地点被定为潜在的高风险区域,其中两个地点以洞穴游览为特色旅游项目,人们通过鸟粪采集

阿里云推出高效病毒基因序列检索功能,它的底层逻辑原来是这样的

穿精又带淫゛_ 提交于 2020-04-14 12:10:52
【推荐阅读】微服务还能火多久?>>> 1.背景介绍 2019年年底,中国的新兴的商业中心武汉,爆发了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在流行的两个多月中,在中国造成了3300多人死亡,8万2千多人感染。随着疫情的进一步蔓延,目前已经横跨了109个国家,造成了80多万人感染,4万多人失去了生命。到目前为止,疫情使得50多个国家停摆,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阿里云提供高效基因序列检索助力冠状病毒序列分析用于疫情防治。 对于当下疫情,基因序列分析技术主要用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用在新冠状病毒的溯源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找到病毒宿主,做好有效的防范。通过基因匹配技术,我们可以发现,蝙蝠和穿山甲身上的冠状病毒的RNA序列匹配度达到到了96%和99.7%,因此穿山甲和蝙蝠很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 第二,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对基因序列进行功能区域划分,了解各个模块的功能,从而更好地分析出病毒的复制,传播的过程。找到关键节点,设计出相关的药物和疫苗。 第三,同时也可以检索到与冠状病毒相似的病毒基因序列,比方说SARS,MERS等病毒。从而可以借鉴相关的药物靶点的设计机制,更快更高效的设计出来相关的检测试剂盒,疫苗,以及相关的治疗药物。 但是,当前的的基因匹配算法太慢,因而迫切的需要高效的匹配算法来进行基因序列分析。阿里云AnalyticDB团队将基因序列片段转化成对应的1024维的向量特征

实锤证据!港大学者证明,戴口罩可减少病毒传播,但为何美国人依旧抗拒?

我只是一个虾纸丫 提交于 2020-04-09 19:12:34
疫情蔓延中,美国人群终于打算戴上口罩了。 但是,他们依旧是不愿意戴口罩的。甚至在一开始,他们不仅仅是不愿意,而是从根本上就是抗拒戴口罩,甚至不相信戴口罩是有用的。更加魔幻的是,他们的政府、媒体等也在宣传健康人不必戴口罩,原因是没有理由证明口罩可以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 如今,口罩对于新冠病毒传播的减少,有了实锤的、可以量化的科学证据。 实锤证据:外科口罩可显著减少新冠病毒传播 4 月 3 日,Nature Medicine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Respiratory virus shedding in exhaled breath and efficacy of face masks 的文章,这篇文章就呼出气体中的病毒防护和口罩的防护效率问题进行了量化研究。 这篇文章由来自香港大学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的本杰明•考林(Benjamin Cowling)和他的同事完成,第一作者为 Nancy H. L. Leung (N. H. L. Leung et al. Nat. Med.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0-0843-2; 2020)。 具体来说,该研究量化了呼吸道病毒(季节性冠状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在患者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明确了外科口罩可以有效阻止呼吸道飞沫中季节性冠状病毒的传播,为口罩防止SARS

还在重复使用口罩?《柳叶刀》报告:新冠病毒可在口罩上存活7天

淺唱寂寞╮ 提交于 2020-04-09 00:51:53
      疫情期间,所有人都全副武装抵挡病毒。然而,戴好口罩和手套,就能将病毒拒之千里之外了吗?香港大学研究团队在《柳叶刀》上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表明,新冠病毒在口罩外部可存活达到 7 天,并着重强调病毒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那么,新冠病毒在一些常见物品上究竟能存活多长时间呢?    撰文 | 逸楠    编辑 | 四月   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越长,通过接触感染疾病的风险就越大。此前,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可在气溶胶中和不同物体表面上保持稳定数小时至数天的时间,其中新冠病毒最长可在塑料和不锈钢物体表面存活 2~3 天。这些结果提供了有关 SARS-CoV-2 稳定性的关键信息,并提示着人们可以通过空气和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而感染这种病毒。近日,全球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微生物》(The Lancet Microbe)的报道更新了这项信息,香港大学 Alex W H Chin 等团队发现,新冠病毒至少可以在医用外科口罩外表面存活 7 天,在钞票上的存活时间也长达 4 天,并在有利的环境中可以保持高度稳定。       一 口罩外材质有利于病毒存活 3 月 18 日,这篇由香港大学的研究团队制作的《Stability of SARS-CoV-2 in

协同办公软件竞品分析

三世轮回 提交于 2020-04-07 09:33:20
概述 由于去年底新型冠状病毒病事件,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中小企业,餐饮购物旅游等第三服务业受到冲击,从另一方面看,远程协同办公类的办公方式也并将迎来一个小高潮,阿里的钉钉被全国小学生diss成1.4分,企业微信和腾讯会议成为过去四个月很多办公人士在家上班的标配工具。 其实协同办公软件主要是针对现在我国中小企业信息管理困境、经营管理瓶颈而产生的一款产品,主要包括即时通讯、视频会议、智能日历、云盘存储、定制化开发等功能。系统采用打包方式,为支持第三方开发者扩展聊天功能而设计的一个聊天插件编程框架,并且提供简单、高效的应用开发框架和丰富的组件及API,能够快速完成皮肤定制化制作,同时兼容不同风格,提供技术方案给第三方网站,将帐号密码保存至网站帐号中进行管理或扫码快速登录。 疫情期间会议软件的应援清单 社会各界对疫情期间远程办公的应援清单如下: 1、字节跳动旗下办公套件飞书:助力远程办公,商业版限时免费 2、腾讯旗下音视频协同服务腾讯会议:全国用户免费升级,开放300人会议协同 3、在线视频会议工具Zoom:疫情期间,服务免费,不限时长 4、国内老牌团队任务协作工具Tower:所有高级功能免费开放使用 5、全方位云视频会议服务商瞩目:取消时长限制,免费100天 6、苏宁旗下协同办公服务苏宁豆芽:免费开放至2020年底前 7、阿里旗下钉钉:视频会议免费升级,发布“员工健康”模块 8

新冠病毒药物研发分秒必争,阿里高性能计算如何出力?

早过忘川 提交于 2020-03-25 07:20:21
3 月,跳不动了?>>> 阿里妹导读: 新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为了帮助抗攻击疫情,阿里云免费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提供高性能计算、SCC超级计算集群和>CPU/GPU机器、云超算及AI等技术。 近期,不少研究机构和高校在阿里云上E-HPC云超算上进行药物研发相关的数值计算,阿里云超算团队提供了技术支持与跟进。 本文主要介绍药物筛选阶段,E-HPC云超算如何帮助研发人员实现大量小分子库的快速并发处理。同时,介绍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算>力和成果共享开放平台的阿里云解决方案。 病毒、药物研发和高性能计算 一款药物的诞生周期极其漫长,从最早的新药研发到上市,至少要经历10年。 在疫情这般分秒必争的背景下,时间尤为珍贵。因此在本次过程中,许多科学家会尝试从已有的药物里面,找到能治疗新冠的药,免去了后续大量审批上市等步骤。 化合物发现阶段,以往的方法是通过大量实验做筛选,发现可能适合的化合物。如今,科学家尝试通过机器模拟分子化合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从而筛选出可能有效的化合物做实验。 在此过程中,高性能计算(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简称HPC),常被称为“超算”,是现代药物研发必不可少的支持。 云计算的兴起更是改变了科学家获取算力、享受超算服务的方式。比如阿里云E-HPC 云超算产品,能够让科学家自助在云上搭建高性能集群系统,满足药物研发人员对计算平台的需求。

2019-nCoV 正确应对姿势:0

ε祈祈猫儿з 提交于 2020-02-27 13:35:18
> 一名程序猿的思考 背景 大家好象都清楚了... 各种报道/传闻/纪实/转述/分析/... 每天刷到凌晨停都停不下来 ... 现象 严重越来越严重.. 在家越来越无聊... 外面越来越乱... ... 但是, 心情越来越焦虑/烦燥/恼怒/忿恨/... 万般情绪在升腾郁结, 无处渲泄... 问题 在线教育的好象在狂飙 中小企业好象都在死亡 超级平台好象都在爆涨 ... 各种专家都出来在各种宏观战略上分析/预言/分享/提醒... 但, 就是没人, 就普通人如何应对来思考? 分析 > 应用普通人的普通逻辑能力, 结合可以收集到的信息, 认真应对这次 2019-nCoV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人, 家里没矿没山没田, 至今还有很多年房/车贷, 而且刚刚被离职, 只能 SOHO 在家尝试各种可能性, 收入缩小了3倍... 只是,和多数普通人相比,俺只多了一点儿优势: 20年编程经历 17年技术社区经历 一些国外会议/旅行经历 以及40年以上阅读体验...偏重 科学幻想 作品的阅读 可能, 令俺习惯逻辑思维, 并能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 所以, 想以一名普通人的身份, 认真分析 2019-nCoV 如何应对, 并公开分享这一分析过程, 以便帮助大家, 找到各自出口. 限定: > 任何思考都有背景/前提条件的约束, 否则, 太容易弥散为空谈了.. 以下讨论出发点, 都是这种普通人: 地域: 无论几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