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过程

Linux进阶之软件管理

会有一股神秘感。 提交于 2020-01-06 01:20:47
本节内容 一、 rpm :管理 linux 软件程序的 特点:安装方便 不能解决依赖关系 1 、安装软件: -i : -v : -h : rpm -ivh 包名 2 、卸载软件 -e: 清楚 rpm -e 程序名 3 、查询 -q: 查询 -l: 查询软件生成的相关文件 -i: 软件信息 -a: 查询所有已经安装的程序 -f: 查找文件所依赖的包 -c: -d: rpm -q 程序名 -- 》查询该程序是否已经安装 rpm -ql 程序名 -- 》查询该程序生成的文件 rpm -qf `which command` --> 查看文件所依赖的包 rpm -qa --> 查询所有已经安装和未安装的包 4 、升级 -U :安装并升级 -F :只升级 二、 yum 安装方便,可以自动解决依赖关系。 1 、 yum 工作原理 2 、 yum 仓库配置 3 、 yum 配置文件 主配置文件: /etc/yum.conf 子配置文件: /etc/yum.repos.d/*.repo 4 、 yum 仓库配置 本地 yum 仓库: cd /etc/yum.repos.d mkdir ken mv C* ken touch local.repo [repoid] name=reponame enabled=1 gpgcheck=0 baseurl=file:///mnt 网络仓库 cd /etc

完整的IT项目开发流程

萝らか妹 提交于 2020-01-05 10:13:22
一般情况下,企业开发软件时会按照基线和定制两块并行方式执行项目开发工作。无论什么公司,都需要遵从一套成熟的产品研发过程体系,才能做出质量较好的产品。因此,如果出现项目较多的情况,应该合理地安排基线和定制之前的里程碑,让基线产品能够尽量多地收集用户的通用型需求,为定制项目进度实现技术支撑,减少定制项目中大量更改代码、需要新增模块情况发生。此外,产品研发过程体系也需要按照业务实际时间要求变化,不要拘泥于一定要按照瀑布方式,或是敏捷方式进行管理,凡事都需要找到契合自己的方式。 【这里以一个基线产品开发过程作为流程解释基础,需要注意的是,以下说描述的各个阶段,在项目执行前要明确各个阶段的目标、指定计划、及时沟通,并确保各个时期所有成员对项目理解一致】 项目启动会 项目启动会的目标是明确该产品开发项目的目标。目标不是孤立存在的,目标与计划相辅相成,目标指导计划,计划的有效性影响着目标的达成。所以在执行目标的时候,考虑清楚自己的行动计划,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地完成目标,是每个人都要详情清楚的问题,否则,目标越是不清晰或是过高,都会影响项目的实际结果。 项目启动会需要说明项目目标、阶段划分、组织结构、管理流程等关键事项,并将这些内容写入 PPT(最好是有固定格式和范文,让团队内部或者公司内部共同遵守规范),需要大家达成一致。对于关键角色任命,事前也需要听取相关领导和项目主要干系人的意见。 用户需求

一个完整的信号采集系统项目开发流程

社会主义新天地 提交于 2020-01-04 03:26:22
一. 摘要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一个“多路信号采集系统”的开发过程。“多路信号采集系统”是一个可伸缩的信号采集系统,通道可以选择从0~100路不同的信号源。单个采集板都能够采集10路数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方便地扩展或者收缩信号通道数。本系统可以用于常见的民用或者工业现场监控、仪器仪表等数据采集场合。该系统基于Arm Context M3内核处理器实现,有基板和采集板两大部分组成,基板主要负责整个采集时序的控制,而采集板则完成真是的数据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数据总线,进而传输到主机端。数据传输采用了串口通信的方式(RS485),并采用Modbus协议实现,从而方便地实现了采集板地址的检索、数据量控制、以及CRC校验值确定等功能。软件系统则采用了固件库编程的方式,全程开发均使用C语言完成,从而为以后升级做好准备。开发使用了今日标企业工作平台以及Github代码托管平台相结合完成开发的方式,使用今日标企业工作平台管理项目开发流程,而使用Github则方便地实现了不同地区开发者协作开发的目的。而系统调试则选择了传统的调试方式,先进行单个功能模块测试,再测试系统功能,进而Burning实验。 二. 本文提纲 1. 摘要 2. 本文提纲 3. 项目起始 4. 开发方式选择 5. 系统构架 6. 硬件设计 7. 软件设计 8. 系统调试 9. 总结 三. 项目起始

验收测试

爷,独闯天下 提交于 2020-01-04 02:47:45
验收测试 是部署 软件 之前的最后一个测试操作。验收测试的目的是确保软件准备就绪,并且可以让最终用户将其用于执行软件的既定功能和任务。 验收测试是向未来的用户表明系统能够像预定要求那样工作。经 集成测试 后,已经按照设计把所有的模块组装成一个完整的 软件系统 ,接口错误也已经基本排除了,接着就应该进一步验证软件的有效性,这就是验收测试的任务,即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如同用户所合理期待的那样。 通过综合测试之后,软件已完全组装起来,接口方面的错误也已排除, 软件测试 的最后一步——验收测试即可开始。验收测试应检查软件能否按合同要求进行工作,即是否满足 软件需求 说明书中的确认标准。 1.验收测试标准 实现软件确认要通过一系列墨盒测试。验收测试同样需要制订测试计划和过程,测试计划应规定测试的种 类 和测试进度,测试过程则定义一些特殊的 测试用例 ,旨在说明软件与 需求 是否一致。无是计划还是过程,都应该着重考虑软件是否满足合同规定的所有功能和性能,文档资料是否完整、准确人机界面和其他方面(例如,可移植性、兼容性、错误恢复能力和可维护性等)是否令用户满意。 验收测试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功能和性能指标满足软件需求说明的要求,用户可以接受;另一种是软件不满足软件需求说明的要求,用户无法接受。项目进行到这个阶段才发现严重错误和偏差一般很难在预定的工期内改正,因此必须与用户协商

软件交付的特点与分析

我只是一个虾纸丫 提交于 2020-01-04 02:07:56
DevOps时代下工作整合问题 什么样的工作需要整合,什么样的工作不应该整合? 在软件交付领域,分角色的精细分工是不利于整体交付效率的,那为什么在DevOps倡导下的全栈工程师、开发运维一体化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呢?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呢? 也许,我们需要认真思考, 在整个软件交付过程中,什么样的工作需要整合,什么样的工作不应该整合。 在前DevOps时代,分角色分工的思路其实是来源于工业时代的。做过手工的都知道,如果要手工做100只灯笼,一开始会做得很慢,做了几只后,会越做越快,所谓熟能生巧。 再进一步,把做灯笼的过程拆解一下,比如拆解成搭骨架、糊纸、上色等工序,然后多找几个人来,每人负责其中一道工序,经过几番磨合,由于每个人要做的事情比较单一,很容易上手和熟练,效率将会大大提升。灯笼的成品和质量也会越来稳定。 把这个过程放大,就是一个工厂的模式。 所有工厂都是通过拆解和精细分工获得极高的效率的,而且,分工越精细,效率越高。而 生产最大的特点是在不断地做重复的事情, 产出是同样的产品,而且产品间的差异越小越好,最好趋近于零。 对于重复的事情,就应该通过拆解、精细分工、标准化和自动化来提升效率。 但是软件交付过程则完全不一样, 和生产最大的区别就是“不重样”。 每一个软件需求都是不一样的,用户想要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这导致需求分析、开发、测试面对每个需求

如何在linux中获取ACPI表

拥有回忆 提交于 2020-01-01 13:00:49
ACPI, 全称又叫 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Management Interface, 高级配置和电源管理接口。BIOS过程中就会生成这些表格,然后Linux系统中很多时候需要访问ACPI表格来获得一些硬件的内存地址。 所有的ACPI表位于目录“/sys/firmware/acpi/tables” 1. 复制 表到 *.aml sudo cat /sys/firmware/acpi/tables/DSDT > DSDT.aml 2. 安装软件 iasl sudo apt-get install iasl 3. 进行转换 iasl -d DSDT.aml 这样你就可以在当前目录下发现你所要的ACPI表文件 DSDT.dsl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yantech/p/10311738.html

Ubuntu系统的安装与配置过程

≡放荡痞女 提交于 2019-12-30 11:58:17
前言 从Win8RC、Win8RP一直用到RTM企业试用版,原以为到期后会停止自动更新、停止打补丁,结果90天试用结束后居然是每开机用一个小时就自动强制关机,而且事先没有任何提示会变成这样。一直对Linux世界有种好奇,不妨乘此机会测验一下转到Linux之后能不能同等地满足使用需求和高效地完成工作。从安装系统到配置成可日常使用整整花了两三天的时间,有必要把中间不断Google和百度搜到的方法,验证可行的记录下来。 一、选择版本 众多Linux发行版里,Ubuntu和Fedora名气最大,Ubuntu安装更容易一些,Fedora以后再试吧。新机器选64位,老机器选32位,注重稳定性选12.04LTS,注重新功能选12.10,我选了12.10 64位版。 二、安装系统 先下载好iso安装文件,然后用优盘启动WinPE,把装Win8的C盘中有用的文件拷出来,再把C盘删掉,建立两个分区,每个60G,这样可以做双系统,也可以不分两个区,只装一个系统。我是通过Grub4Dos启动Ubuntu安装的,安装时还需要卸载isodevice,后来发现最简单的方法是用UNetbootin软件把优盘做成Ubuntu启动盘,把新建的分区挂载到根目录,不需要建Swap分区。 三、设置双拼输入法 ibus-pinyin输入法自带双拼模式,设置方法如下: “输入法”-“首选项”-“显示语言栏”-“总是”

什么是CMMI

痞子三分冷 提交于 2019-12-29 01:18:06
什么是CMMI?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 ,简称SW-CMM/CMMI),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U SEI)研究出的一种用于评价软件承包商能力并帮助改善软件质量的方法,其目的是帮助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过程进行管理和改进,增强开发与改进能力,从而能按时地、不超预算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其所依据的想法是:只要集中精力持续努力去建立有效的软件工程过程的基础结构,不断进行管理的实践和过程的改进,就可以克服软件开发中的困难。CMM/CMMI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最实用的一种软件生产过程标准,已经得到了国际软件产业界的认可,成为当今(企业)从事规模软件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CMM CMMI CMM 与 CMMI 区别 1. 需求管理 RM Requirements Management 需求管理 RM Requirements Management · 要与需求开发 Requirement Development 并行工作 · 明确要求需求的可追溯性 2. 软件项目策划 SPP Software Project Planning 项目策划 PP Project Planning · 强调相关人员的参与 · 要有具体的任务分解表 WBS · 关注项目技巧的获得 · 项目数据的数据管理 3.

软件需求分析与管理的十个问题

余生长醉 提交于 2019-12-28 16:33:40
软件需求分析与管理的十个问题 1.需求工作涉及到哪些内容 首先需求包括了产品需求,用户需求,软件需求。产品需求关注的是产品的标准化和通用化,会对收集到的用户需求进行分类和优化,结合业界标准系统模型进行抽象并通用化。用户需求反映的是用户面临的问题域,根据问题域用户期望的能够达到的解决效果;而对于软件需求则是用软件工程的语言结构化和文档化的对用户需求和产品需求的描述。 需求工作涉及到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需求开发涉及到需求调研,需求收集,需求分析,需求开发等工作,其中的重点有业务流程,数据字典,业务规则,界面原型。对于基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则涉及到业务用例,系统用例(涉众,基本流,扩展流,业务规则,界面,操作)等诸多内容。需求管理工作涉及到需求的状态管理,变更管理,需求的跟踪,需求的验证和确认等重要内容。 在我们需求分析和开发中,最容易忽视的主要有两点,一个就是缺乏需求分析和开发的过程,把用户需求直接作为了软件需求,没有需求建模和抽象的过程。另外一点就是对于性能,安全,易用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等非功能性需求没有考虑,导致开发出来的系统是一个不好用的半成品。CMMI把需求管理放到2级,需求开发放到3级,实际上真正的提高需求人员的需求分析和开发能力才是解决需求问题之道。需求分析开发做不好,需求变更或追踪管的再好也没有用处,在这点上一定不能本末倒置。 2.做好需求分析需要具备哪些知识

系分考试论文实例12篇

五迷三道 提交于 2019-12-27 14:40:00
系分论文1 企业人事信息系统的应用 【摘要】 本文讨论《企业人事信息系统》项目的需求分析方法与工具的选用。该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帮助该企业管理好企业内部的人员和人员的活动,人事信息管理指的是企业员工从招聘面试到离职退休的全过程,涉及的主要活动包括面试、报到、培训、升职、离职或其他的人事变动,也包括电子化考勤、工资性收入的计算与分发、使用其他公司资源的有关记录(如宿舍、保险、证件办理等等)。此外,本系统也涉及到企业在全国各地的人事信息管理,企业的组织架构的设置,级别与职务管理,人力申请直至人力需求报表,从而形成一个对企业真正有用的人事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在本文中首先讨论了选用面向对象方法与工具的主要理由与策略,进一步通过一个简例说明该方法与工具使用的效果,也讨论了使用多种工具与方法在需求分析中的必要性,最后简要小结了选用正确工具与方法的意义和作用。 在项目开展期间,我担任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数据库管理等大量工作。 【正文】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有着广泛应用面的实用性系统,但是,我国各个企业有着自身的体制、机制、特点与不同的要求;在开发这类系统时,系统需求分析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我们都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这是因为我们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已坚信这种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表达和描述现实世界。软件要具有适用性和扩展性,就必须更接近于现实世界本身的发展规律。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