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t

CentOS 6忘记密码解决办法,root和普通用户均可

自闭症网瘾萝莉.ら 提交于 2020-04-02 01:08:05
转自 nui111 的文章:http://blog.csdn.net/nui111/article/details/28007357 说明 操作系统:CentOS 6.0 遇到问题:忘记管理员账号root的密码,进不了系统 解决办法:重置root密码为123456 操作: 开机启动系统,在进入系统之前按键盘上面的Esc键,会进入下面的界面 按键盘上的e键,出现下面界面 用键盘上的方向键移动光标到第二项,然后再按键盘上面的e,会出现下面的界面 输入一个空格键,然后在输入数字1,回车之后,会出现下面的界面 这个时候光标还是定位在第二项,继续按键盘上面的b键,系统会自动重启,进入下面的界面 现在重置root密码 输入passwd root,回车 要求输入新密码,这里输入123456 回车 再次输入123456 回车 看到passwd:all authentication tokens updated successfully.一行 说明密码修改成功 现在重启系统,输入shutdown -r now 回车 系统自动重启之后,输入root回车,再输入密码123456,系统登录成功。 普通用户忘记密码 1.使用root用户登录系统,找到/etc/shadow文件。 2.找到用户名开头的那一行,例如我的用户名为pds,,以冒号为分割符,红色部分是密码加密部分 pds:$1$CivopRgF

104.二叉树的最大深度

霸气de小男生 提交于 2020-04-01 22:08:33
给定一个二叉树,找出其最大深度。 二叉树的深度为根节点到最远叶子节点的最长路径上的节点数。 说明: 叶子节点是指没有子节点的节点。 示例: 给定二叉树 [3,9,20,null,null,15,7], 3 / \ 9 20 / \ 15 7 返回它的最大深度 3 来源:力扣(LeetCode) 链接:https://leetcode-cn.com/problems/maximum-depth-of-binary-tree 1 public class MaximumDepthofBinaryTree { 2 public class TreeNode { 3 int val; 4 TreeNode left; 5 TreeNode right; 6 TreeNode(int x) { 7 val = x; 8 } 9 } 10 //方法一:递归 从root节点开始,比较的是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以左结点为一棵树,也是比较其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以此类推 11 public int maxDepth(TreeNode root) { 12 if(root == null) { 13 return 0; 14 } 15 int left = maxDepth(root.left); 16 int right = maxDepth(root.right); 17 return Math

Linux后门***检测工具

廉价感情. 提交于 2020-04-01 16:50:04
特别申明本文是高俊峰著作的《高性能Linux架构实战》中的一小段拿来与各位同僚分享。 rootkit是Linux平台下最常见的一种 后门工具,他主要通过替换系统文件来达到 和隐蔽的目的,这种 比普通 后门更加危险和隐蔽,普通的检测工具和检查手段很难发现这种 。rootkit 能力极强,对系统的危害很大,它通过一套工具来建立后门和隐藏,从而人让***者保住权限 ,以使它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是用root权限登陆系统。 rookkit主要有两种类型:文件级别和内核级别 1、文件级别rootkit 文件级别的rootkit一般通过程序漏洞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系统后,通过修改系统重要文件来达到隐藏自己的目的。在系统遭受rootkit***后,合法的文件被***程序代替,变成了外壳程序,而其内部是隐藏者的后门程序。通常容易被rootkit替换的系统程序有login、ls、ps、ifconfig、du、find、netstat等,其中login程序是最经常被替换的,因为当访问Linux是,无论是通过本地登录还是远程登录,/bin/login/程序都会运行,系统将通过/bin/login来收集并核对 用户的账号和密码,而rootkit就是利用这个程序的特点,使用一个带有权限后门密码的/bin/login/来替换系统的/bin/login/,这样的***通过输入设定好的密码就能轻松进入系统

React 框架的设计思想及源码结构

£可爱£侵袭症+ 提交于 2020-04-01 10:45:12
当前前端三大框架(vue、react和angular),除了vue之外,国内用得最多的就是react了,之前一直对其实现原理比较好奇,在花了很多时间深入研究了其源码实现后,本篇开始记录一下 同样的功能,用vue和react都能实现,相比较vue,react的学习门槛比较高,但是好处是它非常灵活,执行的效率更高(用到了很多新的技术),我个人觉得react的代码和vue的代码就像linux和windows,前者很注重javascript功底(类似linux的shell命令),后者有很多现成的html扩展标签指令( v-for、v-if等,类似windows的图形界面),所以如果一个人的js语言研究得比较深入,和一个刚刚入门js语言的程序员来说,用React实现了同样的需求,敲出来的代码质量会差很多的 react更加的纯粹,这里的纯粹指的是什么的,在react内部,jsx模板经babel转化后是一个对象,所有的操作都是基于这个对象和其对应的fiber结构来操作的。 vue和react有许多共同点,比如: 都使用了虚拟DOM 更新时都使用了diff算法进行了优化 react和vue的不同之处如下 writer by:大沙漠 QQ:22969969 vue框架 react框架 实现原理 将模板转化成一个render函数来执行 将每个节点转化为fiber对象,最终形成一个fiber树结构

shelve模块和xml模块

拥有回忆 提交于 2020-04-01 06:03:37
shelve模块和xml模块 一 shelve模块 shelve模块比pickle模块简单,只有一个open函数,返回类似字典的对象,可读可写;key必须为字符串,而值可以是python所支持的数据类型 [ ](javascript:void(0)😉 import shelve f=shelve.open(r'sheve.txt') # f['stu1_info']={'name':'egon','age':18,'hobby':['piao','smoking','drinking']} # f['stu2_info']={'name':'gangdan','age':53} # f['school_info']={'website':'http://www.pypy.org','city':'beijing'} print(f['stu1_info']['hobby']) f.close() [ ](javascript:void(0)😉 二 xml模块 xml是实现不同语言或程序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协议,跟json差不多,但json使用起来更简单,不过,古时候,在json还没诞生的黑暗年代,大家只能选择用xml呀,至今很多传统公司如金融行业的很多系统的接口还主要是xml。 xml的格式如下,就是通过<>节点来区别数据结构的: [ ](javascript:void(0)😉 <

Ubuntu 16.04执行基本命令失败,恢复Python版本后正常

吃可爱长大的小学妹 提交于 2020-03-31 14:45:03
正常使用的Ubuntu 16.04,执行一些基本命令,比如ufw,lsb_release,突然出现失败。 root# lsb_release -a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usr/bin/lsb_release", line 25, in <module> import lsb_release ModuleNotFoundError: No module named 'lsb_release' 在网络搜索“No module named 'lsb_release'”,发现有论坛帖子描述安装新的Python后,也出现lsb_release不能使用的情况。 检查电脑的Python版本,发现已经是3.7。后来沟通,发现有同事根据文章 ubuntu安装python3.7 从源代码安装了Python 3.7。 root:/usr/bin# ls -l | grep python lrwxrwxrwx 1 root root 26 Aug 16 2019 dh_pypy -> ../share/dh-python/dh_pypy -rwxr-xr-x 1 root root 1056 Nov 24 2017 dh_python2 lrwxrwxrwx 1 root root 29 Aug 16 2019 dh_python3 -> .

windows下修改Mysql5.7.11初始密码的图文教程

一曲冷凌霜 提交于 2020-03-31 01:07:47
参考:http://www.jb51.net/article/98481.htm [摘要:1.my-default.ini 更名my.ini 正在解压的目次上面复造my-default.ini一份更名字为 my.ini。 2.翻开 Windows 情况变量设置, 新建变量名 MYSQL_HOME , 变量值为 MyS] 1.my-default.ini 改名my.ini 在解压的目录下面复制my-default.ini一份改名字为 my.ini。 当成功进入开启服务以后,用 mysql -u root -p 回车 输入密码 出现 ERROR 1045 (28000): Access denied for user 'root'@'localhost' (using password: NO) 关闭服务net stop MySQL 用安全模式打开,mysqld --skip-grant-tables 这个时候,光标会一直闪。注意,不要动,打开另一个命令行窗口。 (5.7.11)update user set authentication_string=password("123456") where user="root"; 最后,flush privileges;就OK了。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manmanlu/p/8028040.html

windows下mysql初始密码设置

筅森魡賤 提交于 2020-03-31 01:06:40
转载自:http://blog.csdn.net/ofreelander/article/details/50802780 1.my-default.ini 改名my.ini 在解压的目录下面复制my-default.ini一份改名字为 my.ini。 2.打开 Windows 环境变量设置, 新建变量名 MYSQL_HOME , 变量值为 MySQL 安装目录路径, 在 环境变量 的 Path 变量中添加 ;%MYSQL_HOME%\bin; 3.几个命令 安装 MySQL 服务: mysqld --install 启动: net start MySQL 停止: net stop MySQL 卸载: sc delete MySQL,mysqld -remove 命令行窗口一定要用管理员模式打开,来到%MYSQL_HOME%\bin;这个目录下, a.安装服务:mysqld --install。 b.启动服务 net start MySQL (可能遇到问题,MySQL 服务正在启动。MSQL服务无法启动。服务没有报告任何错误。请键入NET HELPMSG 3534 以获得更多的帮助。 把data文件夹删掉,用mysqld --initialize 初始化data目录即可。删不掉data的时候,把任务管理器打开kill掉mysqld进程,其他启动或者关闭服务失败的时候一样做法。)

Linux硬链接和软链接

Deadly 提交于 2020-03-30 21:56:13
硬链接和软连接 硬链接: 硬链接是指通过索引节点来进行转换,在Linux的文件系统中,保存在磁盘分区中的文件 不管是什么类型都会给它分配一个编号,这个编号被称为索引节点(Inode Index)或者成为Inode 在Linux系统中,多个文件中指向同一个索引节点(Inode)是正常允许的。一般这种链接就成为硬链接。硬链接的作用之一是允许一个多文件拥有多个 有效路径名,这样用户就可以建立硬链接到重要的文件,以防止“误删”源数据(很多硬件,如netapp存储中的快照功能就应用了这个原理,增加了一个快照就多了一个硬链接)。问什么文件建立了硬链接就会放置数据删除呢? 因为文件系统的原理是,只要文件名指向统一索引节点(Inode)还有一个以上的链接(仅仅删除了该文件指向)。只删除其中一个链接并不影响索引节点本身和其它的链接(既数据文件指向)。只删除一个链接并不影响索引节点本身和其它的链接(既数据文件实体并未被删除),只有当最后一个链接被删除后,此时如果有新数据要存储到硬盘时被删除文件的数据块及目录的链接才会被释放,空间被新数据占用覆盖。此时,数据就再也无法找回了。也就是说,在linux系统中,删除文件(其实目录也是文件)的添加是于之相关的所有硬链接文件均被删除。 软链接: 软链接有时也被称为符号链接(Symbolic Link)。软链接文件就类型与Windows系统中的快捷文件

rhql7.0中root密码忘记

孤街浪徒 提交于 2020-03-30 21:03:53
登录时在此界面输入e进入系统文件编辑界面 输入 rd.break,进入bash界面修改root密码 然后ctrl+x 继续启动 继续启动过后进入grub系统 mount -o remount,rw /sysroot #挂载/sysroot chroot /sysroot #切换系统 echo "redhat" |passwd --stdin root #更改密码 touch /.autorelabel #更新系统信息文件 exit reboot 修改后reboot重启进入密码是修改后的redhat 来源: 51CTO 作者: qq1282886418 链接: https://blog.51cto.com/7794482/248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