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文件

Oracle超详细笔记2--体系结构

吃可爱长大的小学妹 提交于 2019-12-25 03:07:42
一、Oracle数据库系统结构 二、物理存储结构 含义:物理操作系统文件的集合,主要包括构成数据库的各种物理文件,包括数据文件、控制文件、日志文件、参数文件(parameter file)、口令文件(password file)、跟踪文件(trace file)、警告日志文件(alert file)等,其中数据文件的扩展名为.DBF,控制文件的扩展名为.CTL,日志文件的扩展名为.LOG。 1.数据文件 数据文件包含内容: 表数据 索引数据 数据字典定义回滚事务所需的信息 存储过程 函数和数据包的代码 用来排序的临时数据等 特点 一个数据文件 只能与一个数据库 相关联。输入到 表中的数据可能包含在一个数据文件中,也可能包含在多个数据文件中。 可以对数据文件设置一些特性,在数据库空间用完的情况下可以自动扩展。 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构成了一个数据库存储的逻辑单元——表空间(table space)。 数据会汇集在内存里,由数据库的书写进程(DBWR)决定。 数据库字典 DBA_DATA_FILES 描述了数据文件的 名称、标识、大小以及对应的表空间信息 等,而数据字典 V$DATAFILE 则描述数据文件的同步信息。 例:查询数据文件的名称和存放路径、数据文件的标识和大小、数据文件对应的表空间名、数据文件的大小和数据文件占用的数据块数。 SELECT file_name, file_id

mysql日志

半腔热情 提交于 2019-12-24 19:04:52
错误日志 log_error log_warnings 一般查询日志: general_log general_log_file log log_output 慢查询日志 long_query_time 超过这个时间的查询都是慢查询 log_slow_queries={YES|NO} slow_query_log slow_query_log_file 二进制日志:任何引起或可能引起数据库变化的操作; 复制、即时点恢复; mysqlbinlog 二进制日志的格式: 基于语句: statement 基于行: row 混合方式: mixed 二进制日志事件: 产生的时间 相对位置 二进制日志文件: 索引文件 二进制日志文件 mysql> SHOW MASTER STATUS; 查看当前正在使用的二进制日志文件 mysql> SHOW BINARY LOGS; 查看当前拥有的二进制文件 mysql> SHOW BINLOG EVENTS IN '二进制日志文件名' [FROM pos];查看二进制文件记录的事件 mysql> PURGE BINARY LOGS TO '某二进制日志文件' 删除此文件之前的所有二进制文件,本文件不删除 mysql > flush logs 手动实现主服务器二进制日志滚动,从服务器会滚动中继日志 mysqlbinlog --start-datetime -

mysql日志类型

陌路散爱 提交于 2019-12-24 17:55:23
1、【错误日志 Error Log】---记录启动、运行或停止mysqld时出现的问题 可以用--log-error[=file_name]选项来指定mysqld保存错误日志文件的位置。如果没有给定file_name值,mysqld使用错误日志名host_name.err 并在数据目录中写入日志文件。如果你执行FLUSH LOGS,错误日志用-old重新命名后缀并且mysqld创建一个新的空日志文件(如果未给出--log-error选项,则不会重新命名)。 2、【慢日志Slow Log】---记录所有执行时间超过long_query_time秒的所有查询或不使用索引的查询,mysql5.1版本之后可动态开启和关闭记录 用--log-slow-queries[=file_name]选项启动时,mysqld写一个包含所有执行时间超过long_query_time秒的SQL语句的日志文件。获得初使表锁定的时间不算作执行时间。如果没有给出file_name值, 默认未主机名,后缀为-slow.log。如果给出了文件名,但不是绝对路径名,文件则写入数据目录。语句执行完并且所有锁释放后记入慢查询日志,记录顺序可以与执行顺序不相同。 慢查询日志可以用来找到执行时间长的查询,可以用于优化。但是,检查又长又慢的查询日志会很困难。要想容易些

Linux进击(07)日常命令:用linux tail命令查看实时日志文件

巧了我就是萌 提交于 2019-12-23 22:04:56
楔子:作为一名经常开车的老司机,查看日志文件是一种家常便饭。Linux tail 命令就是这样一道非常下饭的菜,学会用它查看日志文件,也许会让很多问题及时被发现和定位。 Linux tail 命令 Linux tail 命令 可用于查看文件的内容,有一个常用的参数 -f 常用于查阅正在改变的日志文件,它会把查看的文件里的最尾部的内容显示在屏幕上,并且不断刷新,只要文件更新就可以看到最新的文件内容,直到按下( Ctrl+C )组合键停止显示。 语法格式 tail [-选参] [文件] 选参说明 可选参数 含义 -f 循环读取 -q 不显示处理信息 -v 显示详细的处理信息 -c 显示的字节数 -n 显示文件的尾部 n 行内容 --pid 与-f合用,表示在进程ID,PID死掉之后结束 参考示例 01) 实时跟踪、刷新文件的增长情况 tail -f dubbo-log.20190829 02) 从指定行开始显示文件的内容(至文件末尾) tail -f -n 100 dubbo-log.20190829 或者: tail -n 100 dubbo-log.20190829 03) 从指定行的下一行开始显示文件的内容(不包含指定行至文件末尾) tail -f -100 dubbo-log.20190829 04) 显示文件最后 N 个字符 tail -c 100 dubbo-log

springboot学习(四) 日志管理

馋奶兔 提交于 2019-12-23 21:43:01
1、简介   Spring Boot内部日志系统使用的是Commons Logging,但开放底层的日志实现。默认为会Java Util Logging, Log4J, Log4J2和Logback提供配置。每种情况下都会预先配置使用控制台输出,也可以使用可选的文件输出。 2、日志格式   默认的日志输出格式为: 1 2018-01-20 19:31:23.317 INFO 93864 --- [ main] TestProperties : Starting TestProperties on ith PID 93864 (started by Administrator in 2 2018-01-20 19:31:23.318 INFO 93864 --- [ main] TestProperties : The following profiles are active: dev 3 2018-01-20 19:31:23.429 INFO 93864 --- [ main] o.s.w.c.s.GenericWebApplicationContext : Refreshing 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support.GenericWebApplicationContext@368f2016: startup date [Sat Jan

Spring Boot(十)Logback和Log4j2集成与日志发展史

ぐ巨炮叔叔 提交于 2019-12-23 21:14:14
一、简介 Java知名的日志有很多,比如:JUL、Log4j、JCL、SLF4J、Logback、Log4j2,那么这些日志框架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诞生的原因又是解决什么问题?下面一起来看。 1.1 JUL Java有自己的日志框架JUL(Java Util Logging)在java.util.logging下,因为对开发者不友好,使用成本太高和日志级别分类不清晰的问题,所有很少有开发者用。 1.2 Log4j 因为JUL的缺陷问题,这就给了Log4j机会,所有Log4j一经推出就迅速风靡全球。 1.3 JCL JCL是Jakarta Commons-Logging的缩写,Jakarta在这里指的是一个组织,而不是印度的首都雅加达,Jakarta,一个早期的Apache开源项目,用于管理各个Java子项目,诸如Tomcat, Ant, Maven, Struts, JMeter, Velocity, JMeter, Commons等。2011年12月,在所有子项目都被迁移为独立项目后,Jakarta名称就不再使用了。 JCL诞生的初衷是因为Java自身的一些包用了JUL,而Log4j用户使用的有很多,那么JCL就是提供一套API来实现不同Logger之间的切换。 1.4 SLF4J SLF4J(Simple Logging Facade For Java)简单日志门面

重做日志

纵饮孤独 提交于 2019-12-23 20:51:47
在默认情况下,在innodb存储引擎的数据目录下会有两个名为ib_logfile0和ib_logfile1的文件。在MYSQL官方手册中将其称为innodb存储引擎的日志文件,不过准确的定义应该是重做日志文件(redo log file). 当实例或介质失败时,重做日志文件就能派上用场。例如,数据库由于所在主机掉电导致实例失败,innodb存储引擎会使用重做日志回复到掉电前的时刻,以此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每个innodb存储引擎至少有一个重做日志文件组(group),每个文件组下至少有两个重做日志文件,如默认的ib_logfile0和ib_logfile1.为了得到更高的可靠性,用户可以设置多个的镜像日志组(mirrored log groups)将不同的文件组放在不同的磁盘上,以此提高重做日志的高可用性。在日志组中每个重做日志文件的大小一致,并以循环写入的方式运行。innodb存储引擎先写重做日志文件1,当达到文件的最后时,会切换至重做日志文件2,再当冲走日志文件2也被写满时,会再切换到重做日志文件1中。如图: 下列参数影响着重做日志文件的属性: innodb_log_file_size ---每个重做日志文件的大小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日志组中重做日志文件的数量 innodb_mirrored_log_groups ----5

SQL Server 2005无日志文件附加数据库

最后都变了- 提交于 2019-12-22 18:44:07
公司网站运营两年多了,日志文件超级大,在重装系统的时候,为了省事,就没有备份 日志文件 ,而且是没有分离就把日志文件给删掉了(下次一定要记得先分离再删日志文件)。结果造成数据库怎么都附加不上。出现错误。 如果你看到这段文字,说明您正使用RSS阅读或转自《一棵树-博客园》,原文地址: http://www.cnblogs.com/atree/archive/2010/05/16/Sqlserver2005-mdf-ldf.html 解决办法: 1、新建一个同名数据库。 2、停止数据库服务,覆盖新建的数据库主文件(小技巧:最好放在同一个磁盘里面,把新建的数据库主文件删掉或移开,再把要恢复的数据库主文件剪切过去,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 3、启动数据库服务,数据库变为置疑或可疑状态。然后在查询分析器中运行: alter database 无日志文件的数据库名称 set emergency 设置为紧急状态。 4、再运行: alter database 无日志文件的数据库名称 set single_user 或者: Sp_dboption ' 无日志文件的数据库名称 ', 'single user', 'true' 设置为单用户模式。 5、检查并重建日志文件,运行: dbcc checkdb(' 无日志文件的数据库名称 ',REPAIR_ALLOW_DATA_LOSS) 这个时间比较长

nginx(四)初识nginx日志文件

做~自己de王妃 提交于 2019-12-21 03:52:14
nginx 日志相关指令主要有两条,一条是log_format,用来设置日志格式,另外一条是access_log,用来指定日志文件的存放路径、格式和缓存大小,通俗的理解就是先用log_format来定义自己想用的日志格式,然后在用zccess_log定义虚拟主机时或全局日志时 在把定义的log_format 跟在后面; 1、log_format 格式 log_format name( 格式名字) 格式样式(即想要得到什么样的日志内容) 默认的示例: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status $body_bytes_s ent "$http_referer"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注释: $remote_addr 与$ http_x_forwarded_for 用以记录客户端的ip地址; $remote_user : 用来记录客户端用户名称; $time_local : 用来记录访问时间与时区; $request : 用来记录请求的url与http协议; $status : 用来记录请求状态;成功是200, $body_bytes_s ent : 记录发送给客户端文件主体内容大小; $http

oracle运行机制

不问归期 提交于 2019-12-20 18:18:51
我们从一个用户请求开始讲,ORACLE的完整的工作机制是怎样的,首先一个用户进程发出一个连接请求,如果使用的是主机命名或者是本地服务命中的主机名使用的是机器名(非IP地址),那么这个请求都会通过DNS服务器或HOST文件的服务名解析然后传送到ORACLE监听进程,监听进程接收到用户请求后会采取两种方式来处理这个用户请求,下面我们分专用服务器和共享服务器分别采用这两种方式时的情况来讲: 专用服务器模式下: 一种方式是监听进程接收到用户进程请求后,产生一个新的专用服务器进程,并且将对用户进程的所有控制信息传给此服务器进程,也就是说新建的服务器进程继承了监听进程的信息,然后服务器进程给用户进程发一个RESEND包,通知用户进程可以开始给它发信息了,用户进程给这个新建的服务器进程发一个CONNECT包,服务器进程再以ACCEPT包回应用户进程,致此,用户进程正式与服务器进程确定连接。我们把这种连接叫做HAND-OFF连接,也叫转换连接。 另一种方式是监听进程接收到用户进程的请求后产生一个新的专用服务器进程,这个服务器进程选用一个TCP/IP端口来控制与用户进程的交互,然后将此信息回传给监听进程,监听进程再将此信息传给用户进程,用户进程使用这个端口给服务器进程发送一个CONNECT包,服务器进程再给用户进程发送一个ACCEPT包,致此,用户进程可以正式向服务器进程发送信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