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EL

Oracle 12C Data Gurad RAC TO RAC

本小妞迷上赌 提交于 2021-01-05 11:29:53
Oracle 12C RAC TO RAC Data Guard on RHEL7 0.环境说明 primary db physical standby 操作系统 rhel7 x86_64 rhel7 x86_64 数据库版本 12.2.0.1 12.2.0.1 IP 10.150.10.134/136 10.150.10.139/141 主机名称 vm-oradb1-N1/N2 vm-oradb2-N1/N2 数据库名称 albin albin db_unique_name albin albindg 实例名称 albin1/albin2 albin1/albin2 tnsnames tns_albin tns_albindg dg监听 lsnr_dg:1625 lsnr_dg:1625 1. 创建primary容器库 1)dbca建库 dbca -ignorePreReqs -ignorePrereqFailure -silent - createDatabase \ - gdbName albin \ - sid albin \ - templateName General_Purpose.dbc \ - characterSet AL32UTF8 \ -createAsContainerDatabase true \ -numberOfPDBs 1 \ - pdbName

CentOS7环境下搭建基于chrony的NTP服务器

﹥>﹥吖頭↗ 提交于 2021-01-05 07:31:57
1、 NTP 网络时间协议: 它是通过网络在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时钟同步的网络协议。换言之,它可以让那些通过 NTP 或者 Chrony 客户端连接到 NTP 服务器的系统保持时间上的一致(它能保持一个精确的时间)。 NTP 在公共互联网上通常能够保持时间延迟在几十毫秒以内的精度,并在理想条件下,它能在局域网下达到低于一毫秒的延迟精度。它使用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在端口 123 上发送和接受时间戳。它是个 C/S 架构的应用程序 2、chrony是一个开源的自由软件,像CentOS 7或基于RHEL 7操作系统,已经是默认服务,默认配置文件/etc/chrony.conf 它能保持系统时间与时间服务器(NTP)同步,让时间始终保持同步。相对于NTP时间同步软件,占据很大优势,其用法也很简单。 3、Chrony有两个核心组件,分别是: chronyd:是守护进程,主要用于调整内核中运行的系统时间和时间服务器同步。它确定计算机增减时间的比率,并对此进行调整补偿。 chronyc:提供一个用户界面,用于监控性能并进行多样化的配置。它可以在chronyd实例控制的计算机上工作,也可以在一台不同的远程计算机上工作。 下面CentOS7环境下搭建基于chrony的NTP服务器 CentOS7 10.20.10.93 chrony服务器 CentOS7 10.20.10.158

如何在CDH6.0中启用Kerberos

柔情痞子 提交于 2021-01-05 03:00:41
温馨提示:如果使用电脑查看图片不清晰,可以使用手机打开文章单击文中的图片放大查看高清原图。 Fayson的github: https://github.com/fayson/cdhproject 提示:代码块部分可以左右滑动查看噢 1.文档编写目的 在前面的文章中,Fayson介绍了《 如何在Redhat7.4安装CDH6.0 》,这里我们基于这个环境开始安装Kerberos。关于CDH启用Kerberos的文章,前面Fayson也介绍过《 如何在CDH集群启用Kerberos 》、《 如何在Redhat7.3的CDH5.14中启用Kerberos 》、《 如何在Redhat7.4的CDH5.15中启用Kerberos 》和《 如何在CDH6.0.0-beta1中启用Kerberos 》,通过本文,我们也可以来看看CDH6启用Kerberos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内容概述: 1.如何安装及配置KDC服务 2.如何通过CDH启用Kerberos 3.如何登录Kerberos并访问Hadoop相关服务 4.总结 测试环境: 1.操作系统:Redhat7.4 2.CDH6.0 3.采用root用户进行操作 2.KDC服务安装及配置 本文档中将KDC服务安装在Cloudera Manager Server所在服务器上(KDC服务可根据自己需要安装在其他服务器) 1.在Cloudera

Redhat's RHEL8 equivalent of “apk add --no-cache gcc musl-dev linux-headers”

百般思念 提交于 2021-01-04 07:52:47
问题 I am trying this sample code from "https://docs.docker.com/compose/gettingstarted on Python installed on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7 / 8 image. Getting error 127 on this line RUN apk add --no-cache git gcc musl-dev linux-headers Thanks 回答1: On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installing the gcc package installs both the system C compiler and the C library development files, including the required UAPI kernel headers. So this command is sufficient to install a 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yum install gcc

CentOS 已死!用哪个?Ubuntu or Debian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21-01-02 12:09:50
点击上方“ 民工哥技术之路 ”,选择“设为星标” 回复“ 1024 ”获取独家整理的学习资料! 前言 前几天,红帽官方宣布CentOS 8于2021年年底结束维护。 CentOS 已死!"免费"的 RHEL 没了... 而CentOS 7也在其生命周期结束后停止更新与维护,一时间,网友们炸开了锅。 有网友说: Redhat杀死了CentOS ,活生生的把一个生产级系统搞死了。 所以,对于我们一直使用CentOS系统的开发人员、维护人员来说,这样的结果无疑会影响到后续的工作,因此, 后面到底是付费购买?还是接着使用官方的现在开源版本?还是说迁移到其它操作系统? Linux发行版本 大家都知道。Linux系统的发行版本非常多,大体上可以 分为两类 : 1、商业版本,需要用户付费订阅官方的服务支持。 2、开放源代码的社区版本,可以用于企业生产环境,也可以理解为由开源社区来维护。 Linux主要发行版:Fedora Core、Debian、Mandrake、Ubuntu、Red Hat Linux、SuSE、Linux Mint、Gentoo、CentOS。 CentOS、Ubuntu、Debian介绍 Centos 社区企业操作系统(CentOS),官网:http://www.centos.org/。 这个操作系统也我用过最多的操作系统,大家也很容易看到

CentOS 已死!用哪个?Ubuntu or Debian

孤人 提交于 2021-01-02 10:27:25
前言 前几天,红帽官方宣布CentOS 8于2021年年底结束维护。 CentOS 已死!"免费"的 RHEL 没了... 而CentOS 7也在其生命周期结束后停止更新与维护,一时间,网友们炸开了锅。 有网友说: Redhat杀死了CentOS ,活生生的把一个生产级系统搞死了。 所以,对于我们一直使用CentOS系统的开发人员、维护人员来说,这样的结果无疑会影响到后续的工作,因此, 后面到底是付费购买?还是接着使用官方的现在开源版本?还是说迁移到其它操作系统? Linux发行版本 大家都知道。Linux系统的发行版本非常多,大体上可以 分为两类 : 1、商业版本,需要用户付费订阅官方的服务支持。 2、开放源代码的社区版本,可以用于企业生产环境,也可以理解为由开源社区来维护。 Linux主要发行版:Fedora Core、Debian、Mandrake、Ubuntu、Red Hat Linux、SuSE、Linux Mint、Gentoo、CentOS。 CentOS、Ubuntu、Debian介绍 Centos 社区企业操作系统(CentOS),官网:http://www.centos.org/。 这个操作系统也我用过最多的操作系统,大家也很容易看到,国内很多的大型商业公司也是在使用这个系统。 CentOS是基于Redhat源代码重新编译重构的社区开源版本

Openshift与Kubernetes的区别

谁说我不能喝 提交于 2021-01-01 16:03:37
OpenShift被其供应商——Red Hat称为“ Enterprise Kubernetes”。在本文中,我将描述OpenShift和Kubernetes之间的真正差异。由于Red Hat倾向于将其描述为PaaS,因此常常令人困惑,有时掩盖了 Kubernetes是OpenShift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并围绕它构建了更多功能这一事实。让我们深入研究一下两者之间的真正区别。 1. OpenShift产品与Kubernetes项目 Kubernetes是一个开源的项目(甚至框架),而OpenShift是一个产品是有多种版本。其中一个称为OKD的OpenShift开源版本。以前它被称为OpenShift Origin,但是Red Hat的一些“聪明”的人想出了这个新名称,它的意思是“推动Red Hat OpenShift的Kubernetes的Origin社区发行版”(?)。但是,让我们暂时忘掉名称,只关注其含义。 有几个: OpenShift Container Platform是一种产品,您可以将其安装在基础设施上,该产品包含订阅附带的付费支持 您需要为集群续订OpenShift订阅,并且随着集群的增长需要支付更多费用 Kubernetes有很多发行版,但这是一个项目,如果出现了故障,您可以主要依靠社区或外部专家(在某些情况下,它们有时可能比Red Hat支持的要好)

nginx +location + https

青春壹個敷衍的年華 提交于 2021-01-01 06:38:48
wget http://nginx.org/packages/rhel/6/x86_64/RPMS/nginx-1.14.0-1.el6.ngx.x86_64.rpm (下载nginxRPM管理包) rpm -ivh nginx-1.14.0-1.el6.ngx.x86_64.rpm (安装nginx) 开始实验: /etc/nginx/ ├── conf.d (拓展文件) │ ├── abc.conf │ ├── default.conf │ ├── efg.conf │ └── error.conf ├── fastcgi_params ├── koi-utf ├── koi-win ├── mime.types ├── modules -> ../../usr/lib64/nginx/modules ├── nginx.conf (主配文件) ├── scgi_params ├── uwsgi_params └── win-utf /usr/share/nginx/html/ (数据文件) ├── 50x.html ├── abc │ └── index.html ├── efg │ └── index.html ├── error │ └── index.html └── index.html **# 基于虚拟主机的两个网站** [root@localhost conf.d

linux 基础命令(七)

大憨熊 提交于 2021-01-01 06:34:03
硬盘管理(分区,swap,LVM) DPT:分区表(64) 分区方式:MBR,GPT MSDOS:硬盘总大小小于2T(15个分区) 1个分区占用16个字节,msdos最多可以分为4个分区。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 hd sd vd hd hd(IED) sda1 sd表示硬盘的接口类型(SATA,SAS,SCSI);a代表第一块硬盘 ;1代表第一个分区 sdb2 b代表第二块硬盘,2代表第二个分区 sda5 第5个分区(逻辑分区) 关于大小:B-KB-MB-GB-TB-PB-EB-ZB-YB 单位1024 磁盘分区 fdisk -l //查询所有的存储设备状态(包括分区表) df -h //查看挂载情况 fdisk 设备文件 //使用fdisk磁盘管理工具来管理磁盘 m 查看帮助 n 添加新的分区 p 显示分区表 d 删除分区 q 不保存并退出 w 保存并退出 t 更改分区的类型编号(type_ID),注意此功能没有实际作用只是区分分区的作用 例:fdisk /dev/vdb Command (m for help): n //创建新分区 Command action //创建新分区的类型 e extended //“e”代表扩展分区 p primary partition (1-4) //“p”代表主分区 范围(1-4) p //创建主分区 Partition number

红帽linux网络课程学习贴

自古美人都是妖i 提交于 2021-01-01 06:30:33
一、RAID磁盘冗余阵列 目前已有的RAID磁盘阵列的方案至少有十几种,而RAID 0、RAID 1、RAID 5与RAID 10这4种最常见的方案。 1. RAID 0 RAID 0技术把多块物理硬盘设备(至少两块)通过硬件或软件的方式串联在一起,组成一个大的卷组,并将数据依次写入到各个物理硬盘中。这样一来,在最理想的状态下,硬盘设备的读写性能会提升数倍,但是若任意一块硬盘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系统的数据都受到破坏。通俗来说,RAID 0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硬盘数据的吞吐速度,但是不具备数据备份和错误修复能力。如下图所示,数据被分别写入到不同的硬盘设备中,即disk1和disk2硬盘设备会分别保存数据资料,最终实现提升读取、写入速度的效果。 2. RAID 1 尽管RAID 0技术提升了硬盘设备的读写速度,但是它是将数据依次写入到各个物理硬盘中,也就是说,它的数据是分开存放的,其中任何一块硬盘发生故障都会损坏整个系统的数据。因此,如果生产环境对硬盘设备的读写速度没有要求,而是希望增加数据的安全性时,就需要用到RAID 1技术了。 在下图所示的RAID 1技术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它是把两块以上的硬盘设备进行绑定,在写入数据时,是将数据同时写入到多块硬盘设备上(可以将其视为数据的镜像或备份)。当其中某一块硬盘发生故障后,一般会立即自动以热交换的方式来恢复数据的正常使用。 RA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