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y

DHCP中继服务原理及实验

本秂侑毒 提交于 2020-08-11 16:51:07
目录 1.DHCP的原理 2.DHCP作用 3.DHCP 的租约过程的四个步骤 4,实验步骤 1.设置交换机 -创建vlan,配置acess口,配置trunk口 2.配置路由器AR1-接口配置地址,静态路由,DHCP中继分配 3.设置路由器AR3-接口配置地址,DHCP中继分配 4.配置AR2-配置DHCP,接口配置地址,默认路由 5.测试 - 五台PC依次测试 实验成功 1.DHCP的原理 集中的管理、分配IP地址,使client动态的获得IP地址、Gateway地址、DNS服务器地址等信息,并能够提升地址的使用率。简单来说,DHCP就是一个不需要账号密码登录的、自动给内网机器分配IP地址等信息的协议。 2.DHCP作用 使用 DHCP 可以减少管理员的工作量,避免 IP 地址冲突,当网络更改 IP 地址网段时不 需要再重新配置每个用户的 IP 地址,提高了 IP 地址的利用率,方便客户端的配置。 3.DHCP 的租约过程的四个步骤 (1)客户机请求IP(客户机发DHCP Discover广播包) (2)服务器响应(服务器发DHCP Offer⼴播包) (3)客户机选择IP(客户机发DHCP Request⼴播包) (4)服务器确定租约(服务器发DHCP ACK广播包) 4,实验步骤 1.设置交换机 -创建vlan,配置acess口,配置trunk口 <Huawei>system

利用XtraBackup和MySQL主从复制来转移Zabbix数据库

霸气de小男生 提交于 2020-08-11 14:31:39
一 应用场景描述 目前Zabbix监控系统的Server端和Web端以及MySQL运行在同一台虚拟机上,最近这台虚拟机运行不是很稳定,MySQL频繁被OOM杀掉。故需要及时迁移Zabbix数据库到另外一台大内存的物理机。 二 迁移步骤 迁移的思路是搭建MySQL主从复制,把现有的MySQL实例作为Master,把新的MySQL实例作为Slave,现DUMP一份现有的数据迁移到新的MySQL实例,然后设置主从同步,最后再关闭主从同步。 这里我们使用XtraBackup来备份Master的数据,而不使用mysqldump来备份数据,因为mysqldump备份的时候会锁表,并且备份时间较长。 1.更改Master的my.cnf log-bin=mysql-bin log-bin-index=mysql-bin.index server-id=1 binlog_format=mixed 2.更改Slave的my.cnf server-id = 2 relay-log-index = slave-relay-bin.index relay-log = slave-relay-bin replicate-ignore-db=mysql 3.使用xtrabackup开始备份 ./innobackupex --user=xxxxx --password=xxxxx /backup/

细述!!DHCP中继服务配置!!

Deadly 提交于 2020-08-11 09:33:54
目录 DHCP中继的应用场合 DHCP的工作原理 实验设计 设计方案 拓扑图 配置方法 【对R1配置】 【对R2配置】 【对交换机配置】 DHCP中继的应用场合 当一个网络中的主机数目较大时,手工分配IP不仅麻烦而且容易出错,DHCP服务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主机IP的地址分配。现在的企业组网时,会根据实际需求来划分vlan,成立必不可少的步骤。DHCP客户使用ip广播来寻找统一网段上的DHCP服务器,当服务器和客户机处于不同网段时,路由时不会转发广播的。因此可能需要在每个网段上设置DHCP服务器,这样会占用CPU资源,降低路由性能。如何让一个DHCP服务器为多个网段提供服务并减轻路由的CPU压力就是我们DHCP中继服务要解决的问题。 DHCP的工作原理 专门配置一个设备用于DHCP中继服务,给不同网段DHCP分组,单独配置。在不同网段上宣告DHCP服务在DHCP中继服务器上,IP地址到DHCP中继服务器上请求。这样就使地址分配功能集中到中继设备上了。 实验设计 设计方案 打开gns模拟器 设计拓扑图 做好标记 进行配置 拓扑图 这里我配置了两台路由器,R1作为中继设备,R2配置两个网段网关。 配置方法 【对R1配置】 1.dhcp enable 启动DHCP 2.int g0/0/2 3.ip add 14.0.0.2 24 4.dhcp select global 在全局模式下设置

MySQL 8.0 主从同步

本小妞迷上赌 提交于 2020-08-10 23:46:57
一.简介 一台服务器充当主数据库服务器,另一台或多台服务器充当从数据库服务器,主服务器中的数据自动复制到从服务器之中。MySQL主从复制的基础是主服务器对数据库修改记录二进制日志,从服务器通过主服务器的二进制日志自动执行更新。 环境:   主库主机(master): 172.17.7.21   从库主机(slave): 172.17.7.20 二.步骤   1.mysql 配置文件 (1)、打开master的配置文件my.cnf 1 [mysqld] 2 server-id = 1 # 节点ID,确保唯一 3 4 # log config 5 log-bin = mysql- bin #开启mysql的binlog日志功能 6 sync_binlog = 1 #控制数据库的binlog刷到磁盘上去 , 0 不控制,性能最好,1每次事物提交都会刷到日志文件中,性能最差,最安全 7 binlog_format = mixed #binlog日志格式,mysql默认采用statement,建议使用mixed 8 expire_logs_days = 7 #binlog过期清理时间 9 max_binlog_size = 100m #binlog每个日志文件大小 10 binlog_cache_size = 4m #binlog缓存大小 11 max_binlog_cache_size=

IPV6核心技术(干货)

核能气质少年 提交于 2020-08-10 18:35:41
ipv6地址结构: 因此前缀最小长度为48,子网ID最大为64 ipv6 ipv4地址对比 IPV6接口ID生成算法 IPV6地址配置 Linux内核双栈架构 Linux内核中,IPv6协议栈与IPv4协议栈并行关系。IPv6和IPv4完全是两套不一样的代码实现。IPv6完整的协议栈逻辑模块包括: 1、网络层IPv6,核心逻辑:IPv6路由子系统 2、传输层TCP/UDP实现:TCPv6、UDPv6 3、控制报文协议ICMPv6,这里值得一提的是ICMPv6在IPv6协议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ICMPv6不仅提供了与ICMPv4相同的服务诊断功能,例如报告数据包的错误和提供简单的echo服务,ICMPv6是IPv6中邻居发现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管理链路上的点到点的通信。 4、邻居子系统的实现:邻居发现协议NDP(对应于IPv4里面的ARP协议) 5、其他高级实现(IPv6 NAT、IPv6隧道、iPv6 IPSec等) 由于我们平时的开发工作在应用层,以上1-4是将会接触得最多。 IPV6地址获取: 无状态地址获取: 无状态自动配置过程: 解释一: 解释二: 1、由链路上的主机向链路发起“路由请求”报文,这个报文是以组播协议发送,寻找链路上最合适的路由器。 2、路由器收到请求会返回“路由通告”报文,报文里面带着本链路的地址前缀信息主机将接收到的前缀和自身的接口ID

华为交换机——DHCP中继实验。超详细,0基础都能看得懂!

旧街凉风 提交于 2020-08-10 18:14:26
文章目录 前言: 一、DHCP中继原理 1、DHCP中继应用场景 2、DHCP中继原理 1、实验括扑图 2、设备配置 2.1、交换机配置 2.2、路由器R1配置 2.3、路由器R2配置 2.4、路由器R3配置 2.5、五台PC配置 三、进行试验验证 1、获取地址 2、验证互通 3、可能出现的小问题 前言: ​ DHCP Relay(DHCPR)DHCP中继(也叫做DHCP中继代理)是一个小程序,其可以实现在不同子网和物理网段之间处理和转发dhcp信息的功能。 ​ 如果DHCP客户机与DHCP服务器在同一个物理网段,则客户机可以正确地获得动态分配的ip地址。如果不在同一个物理网段,则需要DHCP Relay Agent(中继代理) 一、DHCP中继原理 1、DHCP中继应用场景 通常在DHCP分配网段过多的情况下,网关路由器上配置DHCP服务,压力过大, 一般我们用第二路由器,或则第二台DHCP服务器来分担业务 2、DHCP中继原理 ① 当dhcp client 启动并进行dhcp 初始化时,它会在本地网络广播配置请求报文。 ② 如果本地网络存在dhcp server,则可以直接进行dhcp 配置,不需要dhcp relay。 ③ 如果本地网络没有dhcp server,则与本地网络相连的具有dhcprelay 功能的网络设备收到该广播报文后

MySQL高可用篇之MHA集群

佐手、 提交于 2020-08-10 17:45:17
1 准备工作 1.1 修改主机名 vim /etc/ hosts # 添加对应主机 192.168 . 28.128 mha1 192.168 . 28.131 mha2 192.168 . 28.132 mha3 1.2 关闭防火墙及修改selinux # 关闭防火墙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 关闭自启动 # 修改selinux vim /etc/sysconfig/ selinux SELINUX =disabled # 设置为disabled 1.3 部署一套1主2从的MySQL集群 创建主从可以参考 MySQL主从搭建 注意必须有如下参数 server- id = 1 # 每个节点不能相同 log -bin=/data/mysql3306/logs/mysql- bin relay -log=/data/mysql3306/logs/relay- log skip -name- resolve # 建议加上 非必须项 #read_only = ON # 从库开启,主库关闭只读 relay_log_purge = 0 # 关闭自动清理中继日志 log_slave_updates = 1 # 从库通过binlog更新的数据写进从库二进制日志中,必加,否则切换后可能丢失数据 创建mha管理账号 #

MySQL常见故障汇总

谁都会走 提交于 2020-08-10 12:12:57
一、连接数过多 1.最直接的方法是,可以增加max_connections的大小,提高数据库最大连接数,但维持会话连接是需要占用内存的,连接数太多,占用大师内存,也是治标不治本。 2.Mysql数据库在处理完一条SQL后,会自动关闭空闲的会话连接,空闲会话关闭时间,取决于参数wait_timeout的数值(单位:秒),尽量不要调得太大,造成资源浪费。根据生产环境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为100-300秒。 3.如果在业务访问量非常大,但有时因故障需要重启的情况。重启后,内存缓存会被释放掉,这样大量用户访问时,首次查询数据因没有缓存,会比正常情况慢很多,短期内会有一个性能高峰,甚至导致连接数爆满。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否可以让mysql自动加载数据到内存?Mysql innodb提供了一个预热功能,提前加载数据到缓存中。my.cnf配置以下参数: # 在关机时导出内存缓存到磁盘 innodb_buffer_pool_dump_at_shutdown = 1 # 在启动时加载磁盘缓存到内存中 innodb_buffer_pool_dump_at_startup = 1 # 手动导出缓存到磁盘 innodb_buffer_pool_dump_now = 1 # 手动加载缓存到内存 innodb_buffer_pool_load_now = 1 注意:在使用Innodb引擎时

MongoDB与MySQL关于写确认的异同

末鹿安然 提交于 2020-08-09 16:34:45
云妹导读: 所谓写确认,是指用户将数据写入数据库之后,数据库告知用户写入成功的一个概念。根据数据库的特点和配置,可以在不同的写入程度上,返回给用户,而这其中,就涉及到了不同的性能、数据安全等级以及数据一致性的内容。 不同的写入确认级别或配置,是数据库提供给用户的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用户可以针对自身业务的特点、数据管理的需要、性能的考虑、数据一致性以及服务可用性各种因素进行考虑,选择适合的数据库配置,来实现自身的需要。 首先介绍几个重要的概念,这些概念也是数据库中常识性的知识了,不过是在不同数据库的不同表述。 这些概念主要涉及到写确认的两个重要考量点, 一个是本地数据库写操作的不丢失,一个是分布式环境下,数据冗余的一致性。 本地数据库写操作是指数据库在处理用户的写操作后,能够持续化,防止因为意外导致的数据丢失,这个主要涉及到日志,比如MySQL中的redo log和MongoDB中的journal日志。 数据冗余的一致性是指多副本的环境下,比如主从或复制集架构下,数据写入主节点后,如何实现从节点与主节点的数据一致,而主从之间是以另外一个日志实现数据同步的,比如MySQL的binlog和MongoDB中的oplog日志。 另外防止主节点崩溃,数据未能同步到从节点,导致从节点成为新的主节点后,未同步数据丢失,也是写确认中重要的内容,即不但同步数据,而且要让数据安全快速的同步。 redo

mha 搭建 及注意事项

妖精的绣舞 提交于 2020-08-09 11:05:54
简介: MHA(Master High Availability)目前在MySQL高可用方面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它由日本DeNA公司youshimaton(现就职于Facebook公司)开发,是一套优秀的作为MySQL高可用性环境下故障切换和主从提升的高可用软件。在MySQL故障切换过程中,MHA能做到在0~30秒之内自动完成数据库的故障切换操作,并且在进行故障切换的过程中,MHA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可用。 该软件由两部分组成:MHA Manager(管理节点)和MHA Node(数据节点) 。MHA Manager可以单独部署在一台独立的机器上管理多个master-slave集群,也可以部署在一台slave节点上。MHA Node运行在每台MySQL服务器上,MHA Manager会定时探测集群中的master节点,当master出现故障时,它可以自动将最新数据的slave提升为新的master,然后将所有其他的slave重新指向新的master。整个故障转移过程对应用程序完全透明。 在MHA自动故障切换过程中,MHA试图从宕机的主服务器上保存二进制日志,最大程度的保证数据的不丢失,但这并不总是可行的。例如,如果主服务器硬件故障或无法通过ssh访问,MHA没法保存二进制日志,只进行故障转移而丢失了最新的数据。使用MySQL 5.5的半同步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