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m

java中对于浮点型数据操作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53:32
java的基本数据类型-浮点型:单精度(float)和双精度(double)。   float:单精度浮点数在机内占 4 个字节、有效数字 8 位、表示范围: -3.40E+38 ~ +3.40E+38;   double:双精度浮点数在机内占 8 个字节、有效数字 16 位、表示范围: -1.79E+308 ~ +1.79E+308 浮点型计算速度快,但是精度低,float和double只能用来进行科学计算或工程计算,在大多数的商业计算中,一般采用java.math.BigDecimal类来进行精确计算,但是BigDecimal是引用类型,不是基本类型。  通过float、double来构建BigDecimal对象; BigDecimal的方法: public BigDecimal add(BigDecimal value); //加法 public BigDecimal subtract(BigDecimal value); //减法 public BigDecimal multiply(BigDecimal value); //乘法 public BigDecimal divide(BigDecimal value); //除法 BigDecimal的工具类MathOperation /** * 由于Java的简单类型不能够精确的对浮点数进行运算

Java Applet 基础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53:32
Applet 是一种 Java 程序。它一般运行在支持 Java 的 Web 浏览器内。因为它有完整的 Java API支持,所以Applet 是一个全功能的 Java 应用程序。 如下所示是独立的 Java 应用程序和 applet 程序之间重要的不同: Java 中 Applet 类继承了 java.applet.Applet 类。 Applet 类没有定义 main(),所以一个 Applet 程序不会调用 main() 方法。 Applet 被设计为嵌入在一个 HTML 页面。 当用户浏览包含 Applet 的 HTML 页面,Applet 的代码就被下载到用户的机器上。 要查看一个 Applet 需要 JVM。 JVM 可以是 Web 浏览器的一个插件,或一个独立的运行时环境。 用户机器上的 JVM 创建一个 Applet 类的实例,并调用 Applet 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各种方法。 Applet 有 Web 浏览器强制执行的严格的安全规则,Applet 的安全机制被称为沙箱安全。 Applet 需要的其他类可以用 Java 归档(JAR)文件的形式下载下来。 Applet的生命周期 Applet 类中的四个方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你可以在该框架上开发小程序: 该方法的目的是为你的 Applet 提供所需的任何初始化。在 Applet 标记内的 param

Java 文档注释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53:32
// /* */ /** */ 结束。 说明注释允许你在程序中嵌入关于程序的信息。你可以使用 javadoc 工具软件来生成信息,并输出到HTML文件中。 说明注释,使你更加方便的记录你的程序信息。 javadoc 标签 javadoc 工具软件识别以下标签: 标签 描述 示例 @author 标识一个类的作者 @author description @deprecated 指名一个过期的类或成员 @deprecated description {@docRoot} 指明当前文档根目录的路径 Directory Path @exception 标志一个类抛出的异常 @exception exception-name explanation {@inheritDoc} 从直接父类继承的注释 Inherits a comment from the immediate surperclass. {@link} 插入一个到另一个主题的链接 {@link name text} {@linkplain} 插入一个到另一个主题的链接,但是该链接显示纯文本字体 Inserts an in-line link to another topic. @param 说明一个方法的参数 @param parameter-name explanation @return 说明返回值类型 @return

JAVA 用数组实现 ArrayList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52:03
 我们知道 ArrayList 是一个集合,它能存放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而且其容量是自动增长的。那么它是怎么实现的呢?   其实 ArrayList 的底层是用 数组实现的。我们查看 JDK 源码也可以发现。而用数组实现集合的原理有两点:   1、能自动扩容   2、能存放不同类型的数据 这两点我们是这样解决的:   1、当一个数据存放满了,我们就将这个数据复制到一个新的数组中,而这个新的数组容量要比原数组大。通过这样不断的扩大数组长度,也就是集合的容量。那么这里我们用到了这个方法 System.arraycopy 完整的写法为:public static void arraycopy(Object src, int srcPos, Object dest, int destPos, int length) 参数 @ src -- 这是源数组 @ srcPos -- 这是源数组中的起始位置 @dest -- 这是目标数组 @ destPos -- 这是目标数据中的起始位置 @ length -- 这是一个要复制的数组元素的数目 int arr1 [] = { 0 , 1 , 2 , 3 , 4 , 5 }; int arr2 [] =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System . arraycopy ( arr1 , 0 , arr2 , 1 ,

mybatis-sql执行流程源码分析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52:03
1. SqlSessionFactory 与 SqlSession.   通过前面的章节对于mybatis 的介绍及使用,大家都能体会到SqlSession的重要性了吧, 没错,从表面上来看,咱们都是通过SqlSession去执行sql语句(注意:是从表面看,实际的待会儿就会讲)。那么咱们就先看看是怎么获取SqlSession的吧: (1)首先,SqlSessionFactoryBuilder去读取mybatis的配置文件,然后build一个DefaultSqlSessionFactory。源码如下: /** * 一系列的构造方法最终都会调用本方法(配置文件为Reader时会调用本方法,还有一个InputStream方法与此对应) * @param reader * @param environment * @param properties * @return */ public SqlSessionFactory build ( Reader reader , String environment , Properties properties ) { try { //通过XMLConfigBuilder解析配置文件,解析的配置相关信息都会封装为一个Configuration对象 XMLConfigBuilder parser = new XMLConfigBuilder (

回溯法数独求解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45:52
public class SoduTest { private int[][] sodu = { // 最难的 // {0,0,5,3,0,0,0,0,0}, // {8,0,0,0,0,0,0,2,0}, // {0,7,0,0,1,0,5,0,0}, // {4,0,0,0,0,5,3,0,0}, // {0,1,0,0,7,0,0,0,6}, // {0,0,3,2,0,0,0,8,0}, // {0,6,0,5,0,0,0,0,9}, // {0,0,4,0,0,0,0,3,0}, // {0,0,0,0,0,9,7,0,0} // 包含两个解的 {7,6,1,2,4,5,8,3,9}, {3,2,8,1,7,9,4,5,6}, {0,0,4,8,3,6,7,2,1}, {8,7,5,9,6,4,2,1,3}, {2,3,9,7,5,1,6,4,8}, {1,4,6,2,8,3,9,7,5}, {4,1,7,3,9,8,5,6,2}, {0,0,3,4,2,6,1,8,7}, {6,8,2,5,1,7,3,9,4}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ong time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new SoduTest().getSoduAnswer(0, 0); long

java 传入多个参数时报\"Parameter 'XXX' not found. Available parameters are [arg1, arg0, param1,...\" 解决方案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40:30
@Select ( "SELECT id FROM ae_post ORDER BY id DESC LIMIT #{page},#{size}" ) List < Post > getAllForPage ( @Param ( "page" ) int page , @Param ( "size" ) int size ); dao层写入,解决方法如上 注:多参数需要添加 @Param("参数名") int 参数名 转载请标明出处: java 传入多个参数时报\"Parameter 'XXX' not found. Available parameters are [arg1, arg0, param1,...\" 解决方案 文章来源: java 传入多个参数时报"Parameter 'XXX' not found. Available parameters are [arg1, arg0, param1,..." 解决方案

eclipse修改默认注释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40:30
一、背景简介 丰富的注释和良好的代码规范,对于代码的阅读性和可维护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几乎每个公司对这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往往会形成自己的一套编码规范。但是再实施过程中,如果全靠手动完成,不仅效率低下,还难以保证真正的符合规范。所以结合IDE环境,自动生成注释,还是很有必要的。今天我们就说一下,如何使用Eclipse给我们提供的自定义代码模版的功能来作业。 二、设置注释模板 设置注释模板的入口:Window->Preference-> Java ->Code Style->Code Template 然后展开Comments节点就是所有需设置注释的元素了! 三、详细介绍 1、文件(Files)注释标签 Files标签是对新建的文件的说明,出现在文件最上面 推荐注释风格: 2、类型(Types)注释标签(类的注释) Types标签是对类Class的一个说明,出现在类上面 推荐注释风格: /** * Copyright: Copyright (c) ${year} LanRu-Caifu * * @ClassName: ${file_name} * @Description: 该类的功能描述 * * @version: v1.0.0 * @author: ${user} * @date: ${date} ${time} * * Modification History: *

线性渐变LinearGradient的使用

只谈情不闲聊 提交于 2019-12-02 21:35:50
如下图所示是产品设计出来的自定义view,风险等级的;其中的一部分就是中间的那个渐变的bar;这里就讲解下LinearGradient 整个自定义view可以拆分成几部分: 绘制: - 中间的条形bar - 上下的刻度线和刻度值 - 下面的圆圈 - 滑块 - 左下角和右下角的文字(整个可以忽略) 事件: - 滑块的滚动 - 刻度值的放大 - 滑块的矫正(只能滑到刻度值上,其他地方做判断,离哪个近就跳到哪一个) 这节主要来将中间的条形bar的渐变色 首先我把中间的条目定义出来 package com.newtouch.levelbar; import android.content.Context; import android.content.res.TypedArray; import android.graphics.Canvas; import android.graphics.Color; import android.graphics.LinearGradient; import android.graphics.Paint; import android.graphics.RectF; import android.graphics.drawable.BitmapDrawable; import android.util.AttributeSet; import

微信小程序授权 获取用户的openid和session_key【后端使用java语言编写】,我写的是get方式,目的是测试能否获取到微信服务器中的数据,后期我会写上post请求方式。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35:18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下我的心得,1.写代码前一定要对整个流程有个了解。我就是因为在先不了解整个过程中去ctrl+c+v他人的博客代码,花费很多无用的时间去处理还不知道能不能跑的起来的代码。               2.本人比较喜欢手画图理解,本人亲测,印象很深刻。                在此声明因为是后端所以前端的代码就不写在上面了,有疑问留言,能帮我会帮。 谢谢这个博主:(解密+post大家可以看这个博主的代码) https://blog.csdn.net/guochanof/article/details/80189935 微信服务端api: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miniprogram/dev/api-backend/auth.code2Session.html 请求微信api接口: GET https://api.weixin.qq.com/sns/jscode2session?appid=APPID&secret=SECRET&js_code=JSCODE&grant_type=authorization_code 1.根据前端用户授权即会产生一个code用户登陆时获取的标识(这个code的声明周期是存活5分钟,5分钟过后就没用了)。 2.开发者服务器即我获取到前端传过来的code,另外还有3个固定的一个是app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