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

ionic报错: Failed to load resource

此生再无相见时 提交于 2019-12-24 02:43:05
隔了一天,才发现是代码写错了 出错的原因是在ts 文件中使用这样的定义 data: [] = ['高新区', '经开区', '其他园区']; 错误在于这个定义的类型,不能是 [],修改成 any就没有问题了 data: any = ['高新区', '经开区', '其他园区']; 醉了 不知道怎么搞的,突然ionic报错: Failed to load resource 导致项目启动不起来 该问题的最终解决办法是, 把git项目重新克隆了一遍 。所以今天并没有找到错误的原因 记录解决过程 发现这些丢失的文件都是在build目录下的 所以执行build命令,但是报错如下: 这个错误搞不懂,没搜到解决办法,于是想先删除了node_modules,在安装 重新运行npm install命令 安装 结果报错:从github下载超时 Downloading binary from https://github.com/sass/node-sass/releases/download/v4.5.3/win32-x64-57_binding.node Cannot download "https://github.com/sass/node-sass/releases/download/v4.5.3/win32-x64-57_binding.node": connect ETIMEDOUT 54

Kubernetes核心原理(一)之API Server

天涯浪子 提交于 2019-12-24 01:40:28
1. API Server简介 k8s API Server提供了k8s各类资源对象(pod,RC,Service等)的增删改查及watch等HTTP Rest接口,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总线和数据中心。 kubernetes API Server的功能: 提供了集群管理的REST API接口(包括认证授权、数据校验以及集群状态变更); 提供其他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和通信的枢纽(其他模块通过API Server查询或修改数据,只有API Server才直接操作etcd); 是资源配额控制的入口; 拥有完备的集群安全机制. kube-apiserver工作原理图 2. 如何访问kubernetes API k8s通过kube-apiserver这个进程提供服务,该进程运行在单个k8s-master节点上。默认有两个端口。 2.1. 本地端口 该端口用于接收HTTP请求; 该端口默认值为8080,可以通过API Server的启动参数“–insecure-port”的值来修改默认值; 默认的IP地址为“localhost”,可以通过启动参数“–insecure-bind-address”的值来修改该IP地址; 非认证或授权的HTTP请求通过该端口访问API Server。 2.2. 安全端口 该端口默认值为6443,可通过启动参数“–secure-port”的值来修改默认值;

CentOS7.6部署k8s环境

荒凉一梦 提交于 2019-12-24 01:40:01
CentOS7.6 部署k8s环境 测试环境: 节点名称 节点IP 节点功能 K8s-master 10.10.1.10/24 Master、etcd、registry K8s-node-1 10.10.1.20/24 node-1 K8s-node-2 10.10.1.30/24 node-2 步骤: 修改hosts文件 [root@Node-1 ~]# hostnamectl --static set-hostname k8s-master [root@Node-1 ~]# vi /etc/hosts 10.10.1.10 k8s-master 10.10.1.10 etcd 10.10.1.10 registry 10.10.1.20 k8s-node-1 10.10.1.30 k8s-node-2 部署etcd(注:本次只master节点安装etcd) [root@node-1 ~]# yum install etcd –y [root@node-1 ~]# vi /etc/etcd/etcd.conf #[Member] #ETCD_CORS="" ETCD_DATA_DIR="/var/lib/etcd/default.etcd" #ETCD_WAL_DIR="" #ETCD_LISTEN_PEER_URLS="http://localhost:2380" ETCD

Node之什么是node.js是什么?

泄露秘密 提交于 2019-12-24 00:16:47
Node是什么? Node.js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也不是一个JavaScript的框架,Node.js只是一个让JavaScript运行在浏览器之外的平台。它采用事件驱动、异步编程、为网络服务而设计,实现了诸如文件系统、模块、包、操作系统 API、网络通信等 Core JavaScript 没有或者不完善的功能。 Node能做什么? 具有复杂逻辑的网站 基于社交网络的大规模web应用 web Socket网站 TCP\UDP套接字应用程序 命令行工具 交互式终端程序 带有图形用户界面的本地应用程序 单元测试工具 客户端Javascript编译器 Node的特点 node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异步式I\O与事件驱动 异步式 I/O 与事件驱动 Node.js 使用的是单线程模型,对于所有I/O都采用异步式的请求方式,避免了频繁的上下文切换。Node.js 在执行的过程中会维护一个事件队列,程序在执行时进入事件循环等待下一个事件到来,每个异步式 I/O 请求完成后会被推送到事件队列,等待程序进程进行处理。 Node的异步机制是基于事件的,所有的磁盘I/O,网络通信,数据库差选都是以非阻塞的的方式来请求,返回的结果有事件循环来处理,如图所示 Node.js 进程在同一时刻只会处理一个事件,完成后立即进入事件循环检查并处理后面的事件。这样做的好处是,CPU和内存在同一时间集中处理一件事

NodeJs之调试

风格不统一 提交于 2019-12-23 23:44:24
关于调试 当我们只专注于前端的时候,我们习惯性F12,这会给我们带来安全与舒心的感觉。 但是当我们使用NodeJs来开发后台的时候,我想噩梦来了。 但是也别泰国担心,NodeJs的调试是很不方便!这是肯定的。 但是还好,我们有## node-inspector ##来帮助我们解决一部分的调试问题,但是对于异步能力很强的NodeJs它还是有点力不从心。 node-inspector 安装node-inspector 依旧是通过npm来全局安装node-inspector npm install -g node-inspector 测试代码 //event.js var events = require('events'); var util = require('util'); function tianxiasan(name){ this.name = name; events.EventEmitter.call(this); } util.inherits(Restaurant, events.EventEmitter); //定义角色 var restaurant = new tianxiasan('奕剑'); 这就是我们要调试的代码 启动node-inspector 先启动node-inspector C:\Users\Administrator>node-inspector

k8s集群部署v1.15实践11:work节点配置kubelet

假装没事ソ 提交于 2019-12-23 19:49:21
work节点配置kubelet 注: 所有work节点都要部署kubelet. kublet 运行在每个 worker 节点上,接收 kube-apiserver 发送的请求,管理 Pod 容器,执行交互式命令,如 exec、run、logs 等. kublet 启动时自动向 kube-apiserver 注册节点信息,内置的 cadvisor 统计和监控节点的资源使用情况. 为确保安全,本文档只开启接收 https 请求的安全端口,对请求进行认证和授权,拒绝未授权的访问(如 apiserver、heapster). 1.把kubelet的二进制执行文件分发到节点 分发 [root@k8s-node1 bin]# cp kubelet kube-proxy /opt/k8s/bin/ [root@k8s-node1 bin]# scp kubelet kube-proxy root@k8s-node2:/opt/k8s/bin/ kubelet 100% 114MB 57.1MB/s 00:02 kube-proxy 100% 35MB 35.4MB/s 00:00 [root@k8s-node1 bin]# scp kubelet kube-proxy root@k8s-node3:/opt/k8s/bin/ kubelet 100% 114MB 57.1MB/s 00:02

kubernetes之Kubeadm快速安装v1.12.0版

你说的曾经没有我的故事 提交于 2019-12-23 19:37:06
通过Kubeadm只需几条命令即起一个单机版kubernetes集群系统,而后快速上手k8s。 在kubeadm中,需手动安装Docker和kubeket服务,Docker运行容器引擎,kubelet是启动Pod的核心组件,每一个节点都安装好kubelet和Docker,那么运行容器和Pod的环境就准备好了,在此基础之上,使用Kubeadm工具自动配置kubelet并启动kubelet服务,将Master所有组件和Node上剩余的kube-proxy组件都运行为Pod,托管在k8s之上。 服务器规划 三台机器:一台master、两个Node: k8s-master:10.3.1.20 k8s-node01:10.3.1.21 k8s-node02:10.3.1.25 OS:Ubuntu16.04 Docker:17.03.2-ce 安装前准备 1、master节点到各Node节点SSH免密登录。 2、时间同步。 3、各Node必须关闭swap:swapoff -a,否则kubelet启动失败。 4、各节点主机名和IP加入/etc/hosts解析 安装Docker 所有k8s节点安装Docker Daemon: apt-get update apt-get install \ apt-transport-https \ ca-certificates \ curl \

使用kubernetes 官网工具kubeadm部署kubernetes(使用阿里云镜像)

99封情书 提交于 2019-12-23 19:32:22
系列目录 kubernetes简介 Kubernetes节点架构图: kubernetes组件架构图: 准备基础环境 我们将使用kubeadm部署3个节点的 Kubernetes Cluster,整体结构图: 节点详细信息: 无特殊说明以下操作在所有节点执行: 修改主机名: #master节点: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k8s-master #node1节点: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k8s-node1 #node2节点: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k8s-node2 基本配置: #修改/etc/hosts文件 cat >> /etc/hosts << EOF 192.168.92.56 k8s-master 192.168.92.57 k8s-node1 192.168.92.58 k8s-node2 EOF #关闭防火墙和selinux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sed -i 's/^SELINUX=enforcing$/SELINUX=disabled/' /etc/selinux/config && setenforce 0 #关闭swap swapoff -a yes | cp /etc/fstab /etc

java 8 Hashmap深入解析 —— put get 方法源码

主宰稳场 提交于 2019-12-23 18:30:53
本文为原创博文,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每个java程序员都知道,HashMap是java中最重要的集合类之一,也是找工作面试中非常常见的考点,因为HashMap的实现本身确实蕴含了很多精妙的代码设计。   对于普通的程序员,可能仅仅能说出HashMap线程不安全,允许key、value为null,以及不要求线程安全时,效率上比HashTable要快一些。稍微好一些的,会对具体实现有过大概了解,能说出HashMap由数组+链表+RBT实现,并了解HashMap的扩容机制。但如果你真的有一个刨根问题的热情,那么你肯定会想知道具体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HashMap的源码一共2000多行,很难在这里每一句都说明,但这篇文章会让你透彻的理解到我们平时常用的几个操作下,HashMap是如何工作的。   要先提一下的是,我看过很多讲解HashMap原理的文章,有一些讲的非常好,但这些文章习惯于把源代码和逻辑分析分开,导致出现了大段的文字讲解代码,阅读起来有些吃力和枯燥。所以我想尝试另一种风格,将更多的内容写进注释里,可能看起来有些啰嗦,但对于一些新手的理解,应该会有好的效果。 HashMap结构   首先是了解HashMap的几个核心成员变量(以下均为jdk源码): 1   transient Node<K,V>[] table;        //HashMap的哈希桶数组

Appium客户端,命令行启动server

淺唱寂寞╮ 提交于 2019-12-23 17:44:49
目标: 通过命令行启动Appium的server 1.通过命令行安装的Appium 直接命令行输入appium即可启动服务 2.安装的Appium 客户端 可以查看客户端中打印的启动日志: Launching Appium with command: '/Applications/Appium.app/Contents/Resources/node/bin/node' appium/build/lib/main.js --address "127.0.0.1" --session-override --pre-launch --debug-log-spacing --automation-name "Appium" --platform-name "Android" --platform-version "4.4" --app-pkg "com.wuba.zhuanzhuan" --app-activity ".presentation.view.activity.LaunchActivity" --device-name "7N2SSE155G085507" 查看aunching Appium with command,实际就是启动server的命令 mac下的命令为:node /Applications/Appium.app/ Contents/Resources/n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