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模式

Redis 持久化

限于喜欢 提交于 2020-02-13 00:30:13
Redis的强劲性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将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了内存中,为了使Redis在重启之后仍能保证数据不丢失,例如: (1) 将Redis作为数据库使用(存储历史数据)。 (2) 将Redis作为缓存服务器使用,如果缓存被穿透后会对性能造成很大影响,所有缓存同时失效会导致缓存雪崩,从而使服务器无法响应。 这时,我们希望Redis能将数据从内存中以某种方式同步到硬盘中,当服务器重启后可以根据硬盘中的记录恢复数据,这一过程就是持久化。 写操作的流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数据库在进行写操作时到底做了哪些事,主要有下面五个过程。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写操作(数据在客户端的内存中) 2.数据库服务端接收到写请求的数据(数据在服务端的内存中) 3.服务端调用write(2) 这个系统调用,将数据往磁盘上写(数据在系统内存的缓冲区中) 4.操作系统将缓冲区中的数据转移到磁盘控制器上(数据在磁盘缓存中) 5.磁盘控制器将数据写到磁盘的物理介质中(数据真正落到磁盘上) 写操作大致有上面5个流程,下面我们结合上面的5个流程看一下各种级别的故障。 •当数据库系统故障时,这时候系统内核还是OK的,那么此时只要我们执行完了第3步,那么数据就是安全的,因为后续操作系统会来完成后面几步,保证数据最终会落到磁盘上。 •当系统断电,这时候上面5项中提到的所有缓存都会失效,并且数据库和操作系统都会停止工作

vim笔记

半腔热情 提交于 2020-02-12 20:23:25
三种模式: 1.命令模式(打开vi即进入命令模式)(入口) 作用:定位,翻页,复制,粘贴,删除等 快捷键: 移动光标:h,j,k,l 行内移动光标 向后移动一个单词:w 向前移动一个单词:b 行首:0 行首,第一个不是空白的字符位置:^ 行尾:$ 行数移动 文件顶部:gg 文件末尾:G 数字对应行数:数字gg==数字G 屏幕移动 向上翻页:ctrl+b 向下翻页:ctrl+f 屏幕顶部:H 屏幕中间:M 屏幕底部:L 段落移动 上一段:{ 下一段:} 标记 添加标记:m字母 (字母可以时a-Z之间任意一个) 返回定位:'字母 三种可视模式:(按 esc 返回命令模式) 可视模式:v (从光标开始按照正常模式选择文本) 可视行模式:V (选中光标经过的完整行) 可视块模式:ctrl+v (垂直方向选中文本) 可视模式下,可以和移动命令连用,如 ggVG 可以选中所有内容 撤销和回复撤销 撤销上次命令:u (可以一直撤销到文件打开) 恢复撤销的命令:ctrl+r 删除文本 删除光标所在字符或删除选中文本:x 删除移动命令对应的内容:d(移动命令) 删除光标所在的行:dd 删除光标位置到行尾:D 删除命令可以和移动命令连用,常见命令组合: dw : 从光标位置删除到单词末尾 d0 : 从光标位置删除到行首 d} : 从光标位置删除到段落结尾 ndd : 从光标位置向下连续删除n行

Redis系列(三):Redis的持久化机制(RDB、AOF)

拜拜、爱过 提交于 2020-02-12 16:26:40
原文: Redis系列(三):Redis的持久化机制(RDB、AOF) 本篇博客是Redis系列的第3篇,主要讲解下Redis的2种持久化机制:RDB和AOF。 本系列的前2篇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查看: Redis系列(一):Redis简介及环境安装 。 Redis系列(二):Redis的5种数据结构及其常用命令 1. 为什么需要持久化? 因为Redis是内存数据库,它将自己的数据存储在内存里面,一旦Redis服务器进程退出或者运行Redis服务器的计算机停机,Redis服务器中的数据就会丢失。 为了避免数据丢失,所以Redis提供了持久化机制,将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到磁盘中,用于在Redis服务器进程退出或者运行Redis服务器的计算机停机导致数据丢失时,快速的恢复之前Redis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 Redis提供了2种持久化方式,分别为: RDB持久化 AOF持久化 接下来,我们一一详解。 2. RDB持久化 RDB持久化是将某个时间点上Redis中的数据保存到一个RDB文件中,如下所示: 基于RDB持久化的上述性质,所以RDB持久化也叫做快照持久化。 该文件是一个经过压缩的二进制文件,通过该文件可以还原生成RDB文件时Redis中的数据,如下所示: 2.1 创建RDB文件 Redis提供了2个命令来创建RDB文件,一个是SAVE,另一个是BGSAVE。

CentOS系统下各文件夹的作用

拈花ヽ惹草 提交于 2020-02-12 15:37:05
linux 目录结构 /: 根目录,一般根目录下只存放目录,不要存放文件,/etc、/bin、/dev、/lib、/sbin应该和根目录放置在一个分区中 /bin:/usr/bin: 可执行二进制文件的目录,如常用的命令ls、tar、mv、cat等。 /boot: 放置linux系统启动时用到的一些文件。/boot/vmlinuz为linux的内核文件,以及/boot/gurb。建议单独分区,分区大小100M即可 /dev: 存放linux系统下的设备文件,访问该目录下某个文件,相当于访问某个设备,常用的是挂载光驱mount /dev/cdrom /mnt。 /etc: 系统配置文件存放的目录,不建议在此目录下存放可执行文件,重要的配置文件有/etc/inittab、/etc/fstab、/etc/init.d、/etc/X11、/etc/sysconfig、/etc/xinetd.d修改配置文件之前记得备份。注:/etc/X11存放与x windows有关的设置。 /home: 系统默认的用户家目录,新增用户账号时,用户的家目录都存放在此目录下,~表示当前用户的家目录,~test表示用户test的家目录。建议单独分区,并设置较大的磁盘空间,方便用户存放数据 /lib:/usr/lib:/usr/local/lib: 系统使用的函数库的目录,程序在执行过程中

缓存技术-Redis

时光毁灭记忆、已成空白 提交于 2020-02-12 12:29:58
1. Redis的了解 1.1 NoSQL 答:NoSQL(Not Only SQL),泛指非关系型的数据库,目的是解决高并发、高拓展和大数据储存问题。细分为:键值型(Redis),列存储(HBase),文档型(MongoDB),图形(Neo4j)。 1.2 Redis 答:Redis(Remote Dictionary Server远程字典服务)是一款 高性能、高并发 的key-value型分布式内存数据库,基于内存运行且支持 持久化 的NoSQL数据库。常被用于缓存和消息队列。 高性能:用户第一次访问数据后,数据存储在缓存中,之后再访问直接从缓存中获得,相当于直接操作内存。数据库数据改变后,同步改变缓存数据。 高并发:直接操作缓存能承受的请求远大于直接访问数据库,将部分数据放在33 redis中,让用户请求直接到缓存中寻找,不用访问数据库。 1.3 Redis和map区别 答:缓存分为本地缓存和分布式缓存。map是本地缓存,优点是轻量快速,缺点是多实例情况下,每个实例都有一个缓存。Redis是分布式缓存,多实例情况下,每个实例共用一个缓存,具有一致性,缺点是架构复杂。 1.4 Redis和memcached区别 答:主要是四点: Redis有更丰富的类型,memcached只支持String类型; Redis支持数据持久化,将内存数据保存到磁盘,memcached全部存在内存;

vim的使用

假装没事ソ 提交于 2020-02-12 12:21:48
1. 关于Vim vim是我最喜欢的编辑器,也是linux下第二强大的编辑器。虽然emacs是公认的世界第一,我认为使用emacs并没有使用vi进行编辑来得高效。如果是初学vi,运行一下vimtutor是个聪明的决定。(如果你的系统环境不是中文,而你想使用中文的vimtutor,就运行vimtutor zh) 1.1 Vim的几种模式 .正常模式:可以使用快捷键命令,或按:输入命令行。 .插入模式:可以输入文本,在正常模式下,按i、a、o等都可以进入插入模式。 .可视模式:正常模式下按v可以进入可视模式,在可视模式下,移动光标可以选择文本。按V进入可视行模式,总是整行整行的选中。ctrl+v进入可视块模式。 .替换模式:正常模式下,按R进入。 2. 启动Vim .vim -c cmd file: 在打开文件前,先执行指定的命令; .vim -r file: 恢复上次异常退出的文件; .vim -R file: 以只读的方式打开文件,但可以强制保存; .vim -M file: 以只读的方式打开文件,不可以强制保存; .vim -y num file: 将编辑窗口的大小设为num行; .vim + file: 从文件的末尾开始; .vim +num file: 从第num行开始; .vim +/string file: 打开file,并将光标停留在第一个找到的string上。

Redis学习笔记六:独立功能之 Lua 脚本

丶灬走出姿态 提交于 2020-02-12 09:23:30
Redis 2.6 开始支持 Lua 脚本,通过在服务器环境嵌入 Lua 环境,Redis 客户端中可以原子地执行多个 Redis 命令。 使用 eval 命令可以直接对输入的脚本求值: 127.0.0.1:6379> eval 'return "liushijie"' 0 "liushijie" 使用 evalsha 命令则可以根据脚本的 sha1 校验和对脚本进行求值,但是这个命令至少被 eval 命令执行过一次或被 script load 命令载入过。 创建并载入 Lua 环境 为了在 Redis 服务器中执行 Lua 脚本,Redis 在服务器内嵌了一个 Lua 环境,并对这个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从而确保 Lua 环境可以满足 Redis 服务器的需要。这个过程由以下步骤组成: 创建一个基础的 Lua 环境。 载入多个函数库到 Lua 环境里。让 Lua 脚本可以使用这些函数库来进行数据操作。 创建全局表格 redis,这个表格包含了对 Redis 进行操作的函数,从而避免在脚本中引入副作用。 使用 Redis 自带的随机函数来替换 Lua 原有的带有副作用的随机函数。 创建排序辅助函数,Lua 环境使用这个辅助函数来对一部分 Redis 命令的结果进行排序,从而消除这些命令的不确定性。 创建 redis.pcall 函数的错误报告辅助函数

Redis系列(三):Redis的持久化机制(RDB、AOF)

北城余情 提交于 2020-02-12 08:38:33
本篇博客是Redis系列的第3篇,主要讲解下Redis的2种持久化机制:RDB和AOF。 本系列的前2篇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查看: Redis系列(一):Redis简介及环境安装 。 Redis系列(二):Redis的5种数据结构及其常用命令 1. 为什么需要持久化? 因为Redis是内存数据库,它将自己的数据存储在内存里面,一旦Redis服务器进程退出或者运行Redis服务器的计算机停机,Redis服务器中的数据就会丢失。 为了避免数据丢失,所以Redis提供了持久化机制,将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到磁盘中,用于在Redis服务器进程退出或者运行Redis服务器的计算机停机导致数据丢失时,快速的恢复之前Redis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 Redis提供了2种持久化方式,分别为: RDB持久化 AOF持久化 接下来,我们一一详解。 2. RDB持久化 RDB持久化是将某个时间点上Redis中的数据保存到一个RDB文件中,如下所示: 基于RDB持久化的上述性质,所以RDB持久化也叫做快照持久化。 该文件是一个经过压缩的二进制文件,通过该文件可以还原生成RDB文件时Redis中的数据,如下所示: 2.1 创建RDB文件 Redis提供了2个命令来创建RDB文件,一个是SAVE,另一个是BGSAVE。 SAVE命令会阻塞Redis服务器进程,直到RDB文件创建完毕为止,在服务器进程阻塞期间

ssh 代理详细解释

♀尐吖头ヾ 提交于 2020-02-12 08:23:25
Original url: http://www.cnblogs.com/wangkangluo1/archive/2011/06/29/2093727.html ssh -qTfnN -D 7070 ape@192.168.1.35 ssh -CfNg -R 1521:127.0.0.1:80 ape@192.168.1.35 参考地址: http://hi.baidu.com/edeed/item/e393cf34a76eb8f3e7bb7ab8 http://hi.baidu.com/step_1/blog/item/271f831bfbc198f1ae5133b7.html http://hi.baidu.com/deyu260/blog/item/3be433093e5779a12eddd418.html http://hi.baidu.com/laowuuser/blog/item/317647c7992a65de38db4946.html 参考文档: 1. SSH: Port Forwarding 1.正向隧道-隧道监听本地port,为普通活动提供安全连接 ssh -qTfnN -L port:host:hostport -l user remote_ip 2.反向隧道----隧道监听远程port,突破防火墙提供服务 ssh -qTfnN -R port:host

readhat6.5下安装weblogic10.3.6

烈酒焚心 提交于 2020-02-12 05:19:08
转载自: http://www.mianhuage.com/752.html 1.安装前准备 1.1.准备安装包generic.jar 1.2.创建weblogic用户及用户组 创建组命令:groupadd weblogic 创建用户命令:useradd -g weblogic weblogic 修改用户密码命令:passwd weblogic 输入新密码确定就可以 1.3.创建文件目录 创建安装文件存放目录:mkdir /opt/software 将weblogic安装文件用工具上传至software下 1.4.赋权 将安装文件的执行权限赋给weblogic用户 命令为:chmod a+x /opt/software/wls1036_generic.jar (wls1036_generic.jar为weblogic安装文件名) 2.安装 安装的时候注意将root的用户切换到weblogic用户,命令为: su – weblogic 进入weblogic安装文件所在目录,即:/opt/software下,命令为: cd /opt/software 执行安装命令:java –jar wls1036_generic.jar (wls1036_generic.jar为weblogic安装文件名) 2.1.安装步骤一 输入中文:下一步 因为命令窗口使用的是中文,这里不要输入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