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模式

linux每日命令(37):top命令

情到浓时终转凉″ 提交于 2020-02-16 10:57:26
top命令是Linux下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够实时显示系统中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状况,类似于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下面详细介绍它的使用方法。top是一个动态显示过程,即可以通过用户按键来不断刷新当前状态.如果在前台执行该命令,它将独占前台,直到用户终止该程序为止.比较准确的说,top命令提供了实时的对系统处理器的状态监视.它将显示系统中CPU最“敏感”的任务列表.该命令可以按CPU使用.内存使用和执行时间对任务进行排序;而且该命令的很多特性都可以通过交互式命令或者在个人定制文件中进行设定. 一.命令格式 top [参数] 二.命令功能 显示当前系统正在执行的进程的相关信息,包括进程ID、内存占用率、CPU占用率等 三.命令参数 参数 描述 -b 批处理 -c 显示完整的治命令 -I 忽略失效过程 -s 保密模式 -S 累积模式 -i 设置间隔时间 -u 指定用户名 -p 指定进程 -n 循环显示的次数 四. 使用实例 1.显示进程信息 命令: top 输出: [hc@localhost ~]$ top top - 09:22:56 up 6 days, 1:40, 3 users, load average: 0.22, 0.31, 0.71 Tasks: 231 total, 1 running, 230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

第一章 内网渗透测试基础

感情迁移 提交于 2020-02-16 10:40:49
本文章大部分内容来自于 <内网安全攻防:渗透测试实战指南>: https://item.jd.com/12743210.html 0x00 内网基础知识 内网也指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 , 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组 在局域网中, 可以实现文件管理, 应用软件共享, 打印机共享, 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 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器等 工作组 将不同的计算机按功能(或部门)分别列入不同的 工作组(Work Group) 加入/创建工作组的方法 : 右键桌面 计算机 -> 属性 -> 更改设置 -> 更改 , 然后输入计算机名和想要加入的工作组名称即可 如果输入的工作组在网络中不存在, , 就相当于新建了一个工作组 设置完后重启电脑, 进入 网络 就可以看到加入工作组的成员了, 也可以 退出工作组, 修改工作组的名称即可 此时在网络中, 我们可以随时访问别人的共享资源, 别人也可以访问我们的共享资源 所以工作组并不存在真正的集中管理作用, 工作组里的所有计算机都是对等的,也就是没有服务器和客户机之分的。 域 域(Domain) : 一个具有安全边界的计算机集合(安全边界: 在两个域中, 一个域的用户无法访问另一个域中的资源). 用户想要访问域内的资源, 必须以合法的身份登录域, 而用户对域内的资源拥有什么样的权限,

16 个 Linux 服务器监控命令和watch

若如初见. 提交于 2020-02-16 10:04:38
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服务器正在做干什么,你就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命令,一旦你精通了这些命令,那你就是一个 专业的 Linux 系统管理员。 有些 Linux 发行版会提供 GUI 程序来进行系统的监控,例如 SUSE Linux 就有一个非常棒而且专业的工具 YaST,KDE 的 KDE System Guard 同样很出色。当然,要使用这些工具,你必须在服务器跟前进行操作,而且这些 GUI 的程序占用了很多系统资源,所以说,尽管 GUI 用来做基本的服务器健康状态监测挺好,但如果你想知道真正发生什么,请关掉 GUI 开始命令行之旅吧。 你应该只在需要的时候去启动 GUI ,不用的时候关掉它。如果要让服务器保持最佳性能,你应该将 Linux 服务器的运行级别 runlevel 设置为 3 ,就是控制台模式,当你需要图形化桌面的时候使用 startx 命令来启动它。 如果你的服务器启动后就直接进入图形界面,你需要修改配置 /etc/inittab 找到 initdefault 一样,将 id:5:initdefault 修改为 id:3:initdefault。 如果你没找到 /etc/inittab 文件,那就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内容增加 id:3 这么一行。这样下次服务器启动的时候就不会进入图形界面。如果你不想等到服务器重启的时候才生效,你可以执行 init 3 这个命令。

关于VIM统计命令

人盡茶涼 提交于 2020-02-16 06:17:48
命令模式: 进入:其他模式都可以直接转换到命令模式,按Esc即可。如果一次不行就多按几次。 主要用来浏览和操作文件,可以使用相关的快捷键,例如: gg:跳到文件首 ngg:跳到文件n行 shitf + g:跳到行文件尾 yy: 复制光标所在的一行 yny:复制光标处起的n行 p:粘贴 16进制查看 gvim -b binaryfile :%!xxd -g 1 :%!xxd -g 2 :%!xxd -g 3 插入模式: 进入:按Esc进入命令常模式,然后: 按 i 在光标前插入 按 I 在行首插入 按 a 在光标后插入 按 s 删除光标所在的字符再插入 按 A 在行末插入 按 o 在当前行之下新建行 按 O 在当前行之上新建行 按 S 删除光标所在行再插入 插入模式就是用来修改文件内容的。 CTRL-o -> 回到上一次的jump (go back) CTRL-i -> 跳回下一个 (go forward) g-f: 打开光标所在词的文件 (go file) 查找单词:/+查找的单词 g-d :直接按下g后d,光标就直接定位到了这个单词在文本中的第一个地方,然后你就可以使用 'n'来顺序查找了 统计匹配 %s///gn 居中光标所在行 zz 居中光标所在行 zb zoom base/将光标所在的行跳转到当前页面的最底部 zt top/将光标所在的行跳转到当前页面的最顶部 ctrl+b

每天一个linux命令(13):less 命令

自作多情 提交于 2020-02-16 06:11:45
less 工具也是对文件或其它输出进行分页显示的工具,应该说是linux正统查看文件内容的工具,功能极其强大。less 的用法比起 more 更加的有弹性。在 more 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办法向前面翻, 只能往后面看,但若使用了 less 时,就可以使用 [pageup] [pagedown] 等按键的功能来往前往后翻看文件,更容易用来查看一个文件的内容!除此之外,在 less 里头可以拥有更多的搜索功能,不止可以向下搜,也可以向上搜。 1.命令格式: less [参数] 文件 2.命令功能: less 与 more 类似,但使用 less 可以随意浏览文件,而 more 仅能向前移动,却不能向后移动,而且 less 在查看之前不会加载整个文件。 3.命令参数: -b <缓冲区大小> 设置缓冲区的大小 -e 当文件显示结束后,自动离开 -f 强迫打开特殊文件,例如外围设备代号、目录和二进制文件 -g 只标志最后搜索的关键词 -i 忽略搜索时的大小写 -m 显示类似more命令的百分比 -N 显示每行的行号 -o <文件名> 将less 输出的内容在指定文件中保存起来 -Q 不使用警告音 -s 显示连续空行为一行 -S 行过长时间将超出部分舍弃 -x <数字> 将“tab”键显示为规定的数字空格 /字符串:向下搜索“字符串”的功能 ?字符串:向上搜索“字符串”的功能 n

the-art-of-command-line 2019-02-15

末鹿安然 提交于 2020-02-15 18:38:02
命令行的艺术 前言 基础 日常使用 文件及数据处理 系统调试 单行脚本 冷门但有用 仅限 OS X 系统 仅限 Windows 系统 更多资源 免责声明 熟练使用命令行是一种常常被忽视,或被认为难以掌握的技能,但实际上,它会提高你作为工程师的灵活性以及生产力。本文是一份我在 Linux 上工作时,发现的一些命令行使用技巧的摘要。有些技巧非常基础,而另一些则相当复杂,甚至晦涩难懂。这篇文章并不长,但当你能够熟练掌握这里列出的所有技巧时,你就学会了很多关于命令行的东西了。 这篇文章是 许多作者和译者 共同的成果。 这里的部分内容 首次 出现 于 Quora , 但已经迁移到了 Github,并由众多高手做出了许多改进。 如果你在本文中发现了错误或者存在可以改善的地方,请 贡献你的一份力量 。 前言 涵盖范围: 这篇文章不仅能帮助刚接触命令行的新手,而且对具有经验的人也大有裨益。本文致力于做到 覆盖面广 (涉及所有重要的内容), 具体 (给出具体的最常用的例子),以及 简洁 (避免冗余的内容,或是可以在其他地方轻松查到的细枝末节)。在特定应用场景下,本文的内容属于基本功或者能帮助您节约大量的时间。 本文主要为 Linux 所写,但在 仅限 OS X 系统 章节和 仅限 Windows 系统 章节中也包含有对应操作系统的内容。除去这两个章节外,其它的内容大部分均可在其他类 Unix 系统或

GitHub的使用之新建与更新代码

别等时光非礼了梦想. 提交于 2020-02-15 17:56:59
一、新建仓储:注册GitHub后你就会有0.3G的免费空间,不过只能创建公开项目,这也满足代码分享的目的,我最喜欢的倒是它的代码展示方式,可以直接浏览你的代码,代码是经过高亮、添加行号处理过的,十分漂亮,体验一流,比如这个Webpy托管的地方。而作为想要了解你代码的人,可以选择直接在线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也可以直接下载压缩包,或者直接使用Git clone到本地。因为GitHub是基于Git版本控制系统,所以你上传修改代码什么的,都需要使用Git工具。我这里主要是用来分享和展示代码,所以不想在版本控制方面做过多的阐述,下面就简单讲解一下怎么在GitHub上新建一个项目,还有把自己的代码传上去。下面的前提是你已经注册了GitHub和下载安装了Git——Git下载、Windows版本下载。上传分享代码1.在GitHub上建立项目登录GitHub后,你可以在右边靠中那里找到一个按钮“New Repository”,点击过后,填入项目名称、说明和网址过后就可以创建了,然后会出现一个提示页面,记下类似git@github.com:XXX/XXX.git的地址,这个就是你这个项目的地址了。2.配置Git以及上传代码安装Git成功后,如果是Windows下,选择Git Bash,在命令行中完成一切,可能开始有点麻烦,不过就那几条命令行,用几次就记住啦。首先初始设置Git:1 git config

Linux SCP命令

萝らか妹 提交于 2020-02-15 10:02:38
Linux SCP命令 SCP 是secure copy的意思,用于Linux系统下基于ssh登陆进行安全的远程文件拷贝命令。 语法: scp [-1246BCpqrv] [-c cipher] [-F ssh_config] [-i identity_file] [-l limit] [-o ssh_option] [-P port] [-S program] [[user@]host1:]file1 [...] [[user@]host2:]file2 简写: scp [可选参数] file_source file_target 可选参数说明: -1: 强制scp命令使用协议ssh1 -2: 强制scp命令使用协议ssh2 -4: 强制scp命令只使用IPv4寻址 -6: 强制scp命令只使用IPv6寻址 -B: 使用批处理模式(传输过程中不询问传输口令或短语) -C: 允许压缩。(将-C标志传递给ssh,从而打开压缩功能) -p:保留原文件的修改时间,访问时间和访问权限。 -q: 不显示传输进度条。 -r: 递归复制整个目录。 -v:详细方式显示输出。scp和ssh(1)会显示出整个过程的调试信息。这些信息用于调试连接,验证和配置问题。 -c cipher: 以cipher将数据传输进行加密,这个选项将直接传递给ssh。 -F ssh_config:

Posgresql备份与恢复

浪尽此生 提交于 2020-02-15 07:57:45
PostgreSQL提供了三种备份和恢复的方式:SQL dump、文件系统复制和联机热备份。 每一种备份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下面将详细介绍。 9.1 SQL Dump 这种备份方式产生一个文本文件,里面包含创建各种数据库对象的SQL语句和每个表中的数据。另外,表上创建的索引中的数据不会被导出,只会导出索引的定义信息。在恢复数据库的时候,索引会被重建。可以使用数据库提供的工具pg_dumpall和pg_dump来进行备份。pg_dumpall会备份一个数据库集群中的所有信息和数据。pg_dump只备份数据库集群中的某个数据库的数据,它不会导出角色和表空间相关的信息,因为这些信息是整个数据库集群共用的,不属于某个单独的数据库。pg_dump的基本用法如下: pg_dump 数据库名 > 备份文件名 pg_dump将结果写到标准输出中,可以用操作系统的重定向命令将结果写到文件中。 可以在运行数据库的机器上执行pg_dump命令,也可以在其它的机器上执行pg_dump命令。 可以使用选项-h和-p来指定运行数据库的主机名和数据库监听的端口。例如: pg_dump -h db_server1 -p 5432 product > backup_file 该命令连接机器db_server1上在端口5432处监听的数据库,将数据库product的数据备份到文件backup_file中

Redis持久化RDB、AOF

…衆ロ難τιáo~ 提交于 2020-02-15 06:02:00
持久化的意思就是保存,保存到硬盘。第一次接触这个词是在几年前学习EF。 为什么要持久化 redis定义:Redis是一个开源(BSD许可),内存存储的数据结构服务器,可用作数据库,高速缓存和消息队列代理。它支持 字符串 、 哈希表 、 列表 、 集合 、 有序集合 , 位图 , hyperloglogs 等数据类型。内置复制、 Lua脚本 、LRU收回、 事务 以及不同级别磁盘持久化功能,同时通过Redis Sentinel提供高可用,通过Redis Cluster提供自动 分区 。 可以看出redis是一个内存的数据库,但是如果redis服务停止,不就数据丢失了,所以他需要一套把内存数据保存到硬盘上的机制,其实redis服务重启的时候,他也会重新把硬盘上的数据读取到内存中。redis提供了两种持久化机制,快照(因为后缀为rdb,所以快照也叫做rdb)和aof。 RDB 什么是RDB 就是SNAPSHOTTING快照模式,分时间间隔把内存中的数据以二进制的形式写入硬盘中的一个.rdb后缀名的文件中(point-in-time snapshot)。这是redis默认的持久化方式。(rdb英文是redis database 缩写) 配置RDB ################################ SNAPSHOT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