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模式

linux常用的命令语句

喜夏-厌秋 提交于 2020-03-17 03:49:49
Linux 下常用操作和命令 linux 目录架构 / 根目录 /bin 常用的命令 binary file 的目錄 /boot 存放系统启动时必须读取的档案,包括核心 (kernel) 在内 /boot/grub/menu.lst GRUB 设置 /boot/vmlinuz 内核 /boot/initrd 核心解壓縮所需 RAM Disk /dev 系统周边设备 /etc 系统相关设定文件 /etc/DIR_COLORS 设定颜色 /etc/HOSTNAME 设定用户的节点名 /etc/NETWORKING 只有 YES 标明网络存在 /etc/host.conf 文件说明用户的系统如何查询节点名 /etc/hosts 设定用户自已的 IP 与名字的对应表 /etc/hosts.allow 设置允许使用 inetd 的机器使用 /etc/hosts.deny 设置不允许使用 inetd 的机器使用 /etc/hosts.equiv 设置远端机不用密码 /etc/inetd.conf 设定系统网络守护进程 inetd 的配置 /etc/gateways 设定路由器 /etc/protocols 设定系统支持的协议 /etc/named.boot 设定本机为名字服务器的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设置 IP /etc

linux学习知识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20-03-17 03:16:30
1.挂载分区:挂载是将分区关联到某一目录的过程。 2.swap分区:交换分区,实现虚拟内存,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1-2倍。/boot分区:用来存放与linux系统启动有关的程序,最少200MB。/usr分区:存放应用程序。/var分区:用来存放经常变化的数据及日志文件。/分区:linux系统的根目录,所有的目录都挂在这个目录下面。 3.man 在线手册命令 4.大部分linux系统默认的shell类型为bash。bash的功能和易用性比dos命令提示符强得多。 5.使用which命令可以查看哪些命令是bash内置的,哪些是应用程序的。 6.shell特殊字符:#注释,&后台进程工作,$变量取值。 7.shell通配符:?任何单一字符,*任何字符,[a-z]小写字母,[!0-9]非数字。 8.使用;和&&区别:使用&&只有当签名命令正确执行才会执行后面的命令。 9.命令替换:shell命令的参数可以由另外一个命令的结果来代替。$()和``,命令1$(命令2)。 10.管道:管道符号“|” 例如 ls /etc|more 显示etc目录的内容,并且是分页显示内容。 11.vim编辑器:默认命令模式,按冒号键进入末行模式,按a/i键进入插入模式。进入末行模式或者插入模式,按Esc键回到命令模式。 12.xftp软件可以实现windows系统和linux系统之间上传和下载文件。 来源:

Linux常见问题、命令笔记

夙愿已清 提交于 2020-03-17 03:15:44
笔者刚接触Linux不久,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linux知识,在学习和折腾的过程中踩了很多坑,在此作一些记录,一是给自己备忘,二也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1.常见的几种linux系统: redhat系列:redhat,cenbtos,fedora ——安装软件用apt-get *(新版本可以直接用apt了) debian系列:debian,ubuntu ——安装软件用yum * 路由系列:openwrt,tomato…… 手机系列:Android,ios …… 2.进入linux系统输入ifconfig发现无此命令,因为我是centos,所以用yum -y install net-tools 3.vim常见操作命令: 3.1.进入编辑模式:打开文件后按i字母 3.2.退出编辑模式:esc键 3.3.保存退出::wq 3.4.不保存文件强制退出::q! 4.安装图形化界面:(以centos安装gnome为例) yum update yum groupinstall "X Window System" yum groupinstall -y "GNOME Desktop" 等待安装完成,出现Complete!后即可用如下命令打开图形界面: init 5 如果是debian,则用如下命令尝试: apt update apt install gnome apt install x

新手玩Linux ---- 从Linux From Scratch开始学习Linux (四)

☆樱花仙子☆ 提交于 2020-03-17 01:30:00
某厂面试归来,发现自己落伍了!>>> 为了让安装时软件包过程中方便访问,我们最好建立一个目录来解压和编译源码包。我们在我们的工作目录/mnt/lfs中建立一个名字为sources的目录 既可以用来存储软件包和补丁,也可以作为工作目录。使用这个目录的好处是,所有需要的部件都在 LFS 分区上,构建过程中的所有步骤都可以访问到。 要创建这个目录,在开始下载之前用 root 用户登录,并运行下面的命令: mkdir -v $LFS/sources 把目录设置为可写和 sticky 模式,这里" Sticky "的意思是虽然某个目录对于多个用户有写入的权限,但这个目录中的文件只有其所有者才能删除。请运行下面的命令使目录可写,并设置 sticky 模式: chmod -v a+wt $LFS/sources 下边编译的所有程序都将安装到 $LFS/tools 目录下,以便与后边教程中编译的程序隔离开来。这里编译的程序只是临时使用的工具,不是最终 LFS 系统的组成部分。把这些程序放到一个单独的目录下,在使用过之后简单的删除掉就可以了。这样做也可以防止这些程序与系统中相同的程序混淆(新手很容易出现这样的事情)。 相关知识点:chmod a+wt是将目录或文件的属性设置为1777,这样任何人都可以对其进行读写。 以 root 用户运行下面的命令来创建所需的目录: mkdir -v $LFS

#Linux学习# 帮助命令

狂风中的少年 提交于 2020-03-16 20:26:20
一些获取帮助的命令 man 命令名称:man 命令英文原意:manual 命令所在路径:/usr/bin/man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功能描述:获取命令或配置文件的帮助信息 语法:man [1或5] [命令或配置文件(配置文件名不是绝对路径)] 注:如果一个名字即是命令又是配置文件,则1表示命令的帮助,5表示配置文件的帮助,默认显示命令的帮助 whatis 语法:whatis command 直接得到命令的简短帮助信息 apropos 语法:apropos 配置文件 直接得到配置文件的简短帮助信息 info 与man的用途其实差不多,都是用来查询命令的用户或文件的格式。但是与man page一口气输出一堆信息不同的是,info page则是将文件数据 拆成一个一个的段落,每个段落用自己的页面来编写,并且在各个页面中还要类似网页的超链接来跳到各不同的页面中,每个独立的页面被称为一个节点(node)。所以,你可以将info page想成是命令行模式的网页显示数据。不过你要查询的目标数据的说明文件必须要以info的格式来写成才能够使用info的特殊功能(例如超链接)。 help 命令名称:help 命令所在路径:Shell内置命令(shell内置命令找不到命令所在路径)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功能描述:获取Shell内置命令的帮助信息 语法:help 命令 其它 --help——命令的选项

ping指定IP的指定端口号

六月ゝ 毕业季﹏ 提交于 2020-03-16 15:34:53
ping是简单的测试网络连接情况的小工具,对于一般用户很实用,但是ping有个缺点就是,不能指定端口   tcping命令是针对tcp监控的,也可以看到ping值,即使源地址禁ping也可以通过tcping来监控服务器网络状态,除了简单的ping之外,tcping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指定监控的端口。tcping命令使用方法很简单 将下载的tcping.exe 或tcping64.exe保存到地址 C:\Windows\System32                                  下载 tcping.exe 和tcping64.exe ping一个服务器的某一个端口号 常用命令参数   -4/-6 优先使用IPv4/IPv6地址   -d 发送命令的时间   -t -t是让命令持续运行,知道使用ctrl + c指令退出   -h 使用http模式   -u 与-h命令连用,输出目标的url   -n 发送命令的次数,默认4次   -i 发送命令的间隔时间,默认1s,可以为小数)   -w 等待响应的间隔时间,默认2s,可以为小数 使用范例 来源: CSDN 作者: 挺住我先走 链接: https://blog.csdn.net/xiaoxinshuaiga/article/details/104829166

设计模式学习记录

你说的曾经没有我的故事 提交于 2020-03-16 12:00:18
最近一段时间学习了设计模式,在此记录一下自己对于设计模式的理解。 一 设计模式的原则 1、单一职责原则 一个类或者方法只做一件事情,或者说只有一个角色。例如一个短信工具类,只负责和短信有关的。 (扩展一下,一个类或方法,在写代码的时候每个模块做的事应该是一个水平的,就是说一件事 1,2,3三个步骤,每个步骤有诺干小步骤,小步骤应该放到子方法或子类中,当前模块就负责1,2,3步骤的整合。ps: 代码整洁之道里面的,这里记录一下) 2、接口隔离原则 一个类继承一个接口,接口的方法都应该是子类中能用的着的 ,不然的话用不着的部分可以 拆分成另外的接口 3、依赖倒转原则 new一个类的时候尽量用这个类的父级去接收,一个系统中,一个类的成员不要是同级别类的子类。 4、里氏替换原则 规范是子类不能改变覆盖父类的非抽象方法,重载父类方法时,入参可以更宽松(一开始没明白过来,后来反应过来,就是参数使用父类叫重载,是另外一个方法,相当于子类有两个方法,参数小于等于子类,那就是覆盖父类方法了,违反历史转换原则了)。目的就是在所有父类能用的地方替换成任何子类都能用 5、开闭原则 扩展了功能,对原有的功能不影响 6、迪米特法则 只与直接的朋友发生通信,直接的朋友指的是成员变量,方法参数,返回类型中的是成员参数,如果方法中出现有类型不是该类所有成员变量,方法参数,返回类型中的任何一个,都违反了迪米特法则

【linux】vim常用命令

萝らか妹 提交于 2020-03-16 07:19:18
转自: https://www.runoob.com/linux/linux-vim.html vi/vim 的使用 基本上 vi/vim 共分为三种模式,分别是 命令模式(Command mode) , 输入模式(Insert mode) 和 底线命令模式(Last line mode) 。 这三种模式的作用分别是: 命令模式: 用户刚刚启动 vi/vim,便进入了命令模式。 此状态下敲击键盘动作会被Vim识别为命令,而非输入字符。比如我们此时按下i,并不会输入一个字符,i被当作了一个命令。 以下是常用的几个命令: i 切换到输入模式,以输入字符。 x 删除当前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 切换到底线命令模式,以在最底一行输入命令。 若想要编辑文本:启动Vim,进入了命令模式,按下i,切换到输入模式。 命令模式只有一些最基本的命令,因此仍要依靠底线命令模式输入更多命令。 输入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i就进入了输入模式。 在输入模式中,可以使用以下按键: 字符按键以及Shift组合 ,输入字符 ENTER ,回车键,换行 BACK SPACE ,退格键,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 DEL ,删除键,删除光标后一个字符 方向键 ,在文本中移动光标 HOME / END ,移动光标到行首/行尾 Page Up / Page Down ,上/下翻页 Insert ,切换光标为输入/替换模式

磁盘配额

久未见 提交于 2020-03-16 04:29:43
概述 在本文中,了解如何管理用户的磁盘配额。学习: 设置一个文件系统的磁盘配额 设置配额限制 检查配额 生成配额报告 配额简介 配额必须由 root 用户或者有 root 权限的用户启用和管理。它们往往用于多用户系统,不常用于单一用户的工作站。配额允许您控制用户或者组织的磁盘使用。它能防止个体用户和组织使用文件系统中超过自己所允许的部分,或者造成系统完全拥堵。XFS 文件系统也支持项目配额,它限制了一个项目所能使用的空间大小,无论哪个用户在项目的目录树中创建文件。 有 3 种不同的配额支持: vfsold,或者版本 1 配额 vfsv0,或者版本 2 配额 xfs,XFS 文件系统上的配额 本文包括非 XFS 文件系统上的版本 2 配额和 XFS 文件系统上的 xfs 配额。请注意,LPI 101 考试以版本 2 配额为重点。 配额需要 2.4 内核之后引入的内核支持。2.6 内核也有您所需的支持。 XFS 配额往往是日志化的。内核 2.6.11 及以上版本支持日志化版本 2 配额。 测试设置 首先要说明本文使用的测试分区设置,这样您就能更好地理解部分例子。如果您已经理解了文件所有权和权限,也已经安装了配额包,那么您可以直接跳到 配额的启用 部分。参考 学习 Linux,101:LPIC-1 路线图 ,获得该系列提供更多命令详细信息的其他文章链接,本文此处只提供简单说明。

Docker for Java Developers

南楼画角 提交于 2020-03-16 00:13:41
1. 基本概念 1.1. 主要组件 Docker有三个主要组件: 镜像是Docker的构建组件,而且是定义应用程序操作系统的只读模板 容器是Docker的运行组件,它是从镜像创建的。容器可以运行、启动、停止、移动和删除 镜像在注册中心中存储、共享和管理,并且是Docker的分发组件。Docker Store 是一个公开可用的注册中心。 https://hub.docker.com/ 为了上这三个组件协同工作,Docker守护进程(或者叫Docker容器)运行在一个主机上,并负责构建、运行和分发Docker容器。此外,客户端是一个Docker二进制文件,它接受来自用户的命令并与引擎来回通信。 1.2. Docker Image Docker镜像是一个可以从其中启动Docker容器的只读模板。每个镜像又一系列的层组成。 (PS:现在发现,把“Image”翻译成专业术语“镜像”的话这里就感觉跟别扭。原文是“Each image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layers”,如果按“Image”本来的意思“图像”去理解就很好理解了,对PhotoShop有点儿了解的人都能理解这句话,“图像由一系列图层组成”,真是太形象了。) Docker如此轻量级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层(图层)。当你修改镜像(例如,将应用程序更新到新版本)时,将构建一个新的层。因此,只添加或更新该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