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明教的潜流:张无忌始终未能解决的重大问题

≯℡__Kan透↙ 提交于 2020-03-09 22:49:26
一 熟悉《倚天屠龙》结尾的就知道,张无忌退位之后,明教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 整个光明顶的高层集团很快失势倒台,朱元璋等地方上的大区域老总上了位,掌控了明教。金庸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杨逍“年老德薄”,万万不能再和朱元璋相争。 不少读者问我,杨逍怎么就“年老德薄”了?堂堂光明左使,武功资历均高,又有偶像气质,怎么会不能和朱元璋等一帮人相争呢? 这话说来就长了,涉及到明教长期隐伏着的一个重大危机,或者说是一股暗中的潜流。 教主张无忌始终没能很好地处理这个危机。或许他注意到了,但没来得及处置,给明教埋下了致命的隐患。 二 话说当初,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之时。 少林峨眉等来势汹汹,倚天长剑飞寒芒,明教却几乎只有五行旗与之血战。 你仅从六大派之间的战报、谈话上就可知端倪,能看出五行旗抵抗之烈、奋战之勇: “殷梨亭道:‘曾和魔教的木、火两旗交战三次……” “江西鄱阳帮全军覆没,是给魔教巨水旗歼灭的。” “敌方是锐金、洪水、烈火三旗……我方三派会斗敌方三旗。” 当时明教四分五裂,已如一盘散沙,只有五行旗保存了完整的建制,尚有较强战斗力。说是五行旗一个部门抵挡六大门派也不为过。 这一役,五行旗也是牺牲最惨重的,尤其锐金旗,几遭全歼,伤重残疾者无算。掌旗使庄铮壮烈战死,被倚天剑断首。副掌旗使吴劲草遭断臂。 如非张无忌挺身救人,锐金一旗的番号都可以撤销了。 这些弟兄们忠诚,甘愿护教牺牲

十分钟漫谈东周至元朝大事记

独自空忆成欢 提交于 2020-03-01 19:23:47
大家好,我是不一样的程序员,最近在读史书,总结了从东周到元朝的历史演变,带领大家穿越历史的画廊,做一个时空旅人,let's go 东周—>元朝大事记 1.东周列国一个班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2.七雄争霸 韩赵魏楚燕齐秦(喊赵薇去演齐秦) 3.大秦帝国修长城,统一货币度量衡 4.楚汉之争(刘邦项羽) 张良,萧何,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5.大汉王朝(刘邦) #西汉: 文景之治-汉文帝与汉景帝猥琐发育 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战匈奴 #新朝:王莽改革过于超前 #东汉:刘秀 汉和帝转折点:党锢之争 黄巾起义 班超战西域 豆豆组合:窦顾窦宪灭匈奴 #东汉末年分三国 袁绍何进杀宦官 董卓貂蝉吕布三角恋,王允坐享其成 王允又被董卓手下李郭二人复仇 6.三国(曹操,孙权,刘备)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 夷陵之战:孙权打败刘备,刘备退守白帝城,郁郁而终 曹刘孙整的轰轰烈烈,最后为司马家族做了嫁衣 7.两晋南北朝 西晋司马家族内斗:八王之乱 西晋分裂为南北两条线,南线为司马家的东晋,北线分裂为五胡入华,前秦,北魏等 东晋亡南朝立,北魏统一北方立北朝 8.隋朝(杨家二人转) 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开皇之治) 隋炀帝:杨广(立科举制,修运河) 隋唐英雄传:窦建德、李密,王世充、李渊、宇文化及(杀了杨广) 隋煬亡,李渊立唐 9.唐朝 唐高祖:李渊(隋炀帝大表哥)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之治:三省六部

【转帖】河西走廊:另眼看中国两千年历史

依然范特西╮ 提交于 2020-02-14 08:03:39
河西走廊:另眼看中国两千年历史 http://www.sohu.com/a/362184560_758744?spm=smpc.author.fd-d.20.158159896406097GDSmi 当整整失联达13年之久的张骞重新出现在长安城时,汉武帝明白,属于大汉帝国的光辉时刻,即将徐徐展开了。 此前,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25岁的张骞带着汉帝国“断匈右臂”的使命,试图前往西域联合月氏部落抗击匈奴,在经历被匈奴长达十多年的软禁后,逃脱控制的张骞又继续西行,最终继续游历西部,在历经13年的旅程后,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历经千辛万险的张骞终于归来,并为大汉帝国带来了大量关于西域的第一手资料,史称“凿空”西域。 也就是在这时候,一个后来被称为“河西走廊”的地理区域,开始进入了汉民族的恢弘视野之中。当时,从汉帝国首都所处的关中盆地西行越过陇山(六盘山),如果要进入西域,就必须要经过一个夹在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的狭长走廊,由于这个走廊地处黄河以西,因此也被称为河西走廊。 从地理上看,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甘肃和新疆交界的星星峡、古玉门关一线,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是一个东西长约 1000 公里,南北宽几公里至百余公里不等的“大夹缝”。 ▲河西走廊示意图 张骞归来后五年,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历史著作《万历十五年》的优秀读后感范文3200字

半世苍凉 提交于 2019-12-03 23:42:12
历史著作《万历十五年》的优秀读后感范文3200字:“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是《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先生就这本书提出的大历史观。先生出生于1918年,1936年考入南开大学机电工程系,抗战爆发后辍学参军,1940年中央军校毕业,加入驻印远征军,后赴美求学,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以历史学家、中国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著称。多彩的人生经历,使得先生能够以广博的学识,娴熟的文字功底,在《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中,给我们展示了大明王朝的兴衰画卷。先生高屋建瓴,宏观的评价了这个王朝的兴衰历程。 经历了唐朝的藩镇割据后,统治者似乎觉得应该遏制武官权利,提倡文官精神。万历皇帝当政时,大明王朝已经运行了一百年,整个朝代文官制度成熟,政治组织基本上为一元化。这个王朝在体制上实施中央集权,其精神支柱为道德,管理方法依靠文牍。为人君者的施政目标,是使人民丰年得以温饱,凶年免于死亡。政府的职能是选贤任能,提倡诚信与和谐。在这样的治国纲领下,明朝政府出现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就今天看来,也是发人深思的。 以文官制度为例,到万历当政时,文官制度已经形成体制,对整个朝廷具有绝对的控制能力,以至于万历皇帝曾经有28年不上朝,而国家行政凭借惯性也照常运行。对明朝文官制度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首先是官员的发迹。文官踏入仕途,无一例外都是通过科考,在考取功名之前,都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人

《万历十五年》的读后感范文3380字

独自空忆成欢 提交于 2019-12-03 23:11:59
《万历十五年》的读后感范文3380字: 作者:周思妍;最初拿到《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时,不免感到疑惑,明朝万历皇帝统治明王朝长达48年之久,为明王朝统治时间最久的皇帝,为什么偏偏要选择万历十五年这一极其普通的年份。读罢,终于明白作者的意图,万历十五年虽然是平平淡淡的一年,但是它却是以前发生的大事的症结,且是将来掀起波澜难以逾越的机缘。它是前后的连结,是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 公元1587年,乃丁亥次年,表面上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内部已经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如同一平静的海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内部早已波涛汹涌,时机成熟,必将翻江倒海,引起巨大的浪潮。而我们的帝国早有这翻江倒海之势,江河日下必不可避免,日落西山定难以挽回,帝国已走上了路的尽头。 万历时代是一个矛盾的时代,皇帝是励精图治、兢兢业业或是耽于享乐、恣意放纵;首辅是努力调和、敬业为公或是独裁专制、控制王权;文官是清正廉洁、天下为公或是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将领或是追求现实、脚踏实地或是主张先进、富裕创造;通过道德才得以支撑的法律还在苟延残喘而儒家传统思想与先进思想正在做着你死我活的斗争。不论孰是孰非,终究无一得以好的结果。这是同时也是一个悲剧性的时代,万历逐渐走向堕落崇尚“无为”,不理朝政;张居正生前光荣无限,死后却被鞭尸抄家;申时行努力充当着“和事佬”不料最终却成了“受气包”;海瑞廉洁一世却凄凉的过完了自己的后半生

《万历十五年》的读后感作文4000字

社会主义新天地 提交于 2019-12-02 20:10:14
《万历十五年》的读后感作文4000字: 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距今已过去432年。在明朝276的历史中,这一年很平淡,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一书,有别于其他的历史叙述方式,相当于把历史剖开一个横截面,像纪录片穿越过去一样,把当时的一位皇帝和五位著名的大臣,以一种群像式的叙事手法缓缓展开,从中折射出16世纪中国社会的完整面貌。 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黑格尔。历史上奇葩的皇帝很多,在明朝尤其多,书中的所描述的万历皇帝,也算是一个。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生,嘉靖皇帝朱载垕第三个儿子,母亲原为裕王府一个丫鬟,出身卑微,自幼得不到父亲的宠爱。非常有意思的是,万历皇帝的老爸,以及他的儿子,即后来的明光宗朱常洛,都是少年因母缘故而缺乏父爱。 朱翊钧排行第三,按理是轮不到他坐天下的,但前面两个哥哥都早亡,因此,在1568年被立为太子。1572年老爸驾崩,留下了孤儿寡母的李氏和尚且九岁的万历皇帝,两人孤苦伶仃,没有依靠,很容易受到大臣们的欺负玩弄。前面有个活生生的案例,就是万历皇帝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明英宗朱祁镇,他八岁就当皇帝了,不过后来被大臣们怂恿去御驾亲征,当了俘虏,闹了个大笑话。 少主即位,无法掌控局面,需要选择得力可靠的人来辅助,这时就看出万历母亲李太后的远见卓识了。这个太后虽出身卑微,但情商智商皆为上乘

朱元璋的小故事

不问归期 提交于 2019-11-30 18:56:00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他从来不惮给自己增加工作量。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在遗诏中他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据史书的记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也正是为此曾有位官员上书写了16000多字当他听到13000多字时,让他进宫当面说但是他又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他就拖出去打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又听了这次听完了后面的部分他发现这8条建议都不错也下令实施。 朱元璋的节俭,在历代皇帝中也堪称登峰造极。当了皇帝后,在应天修建宫室,只求坚固耐用,不求奇巧华丽,还让人在墙上画了许多历史故事,以提醒自己。朱元璋每天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他所用的床,并无金龙在上,“与中人之家卧榻无异”。他命工人给他造车子造轿子时,按规定应该用金子的地方,都用铜代替。主管的官员报告说用不了很多黄金,朱元璋却说,他不是吝惜这点黄金,而是提倡节俭,自己应作为典范。朱元璋还在宫中命人开了一片荒地来种菜吃。洪武三年(1370)正月的一天,朱元璋拿出一块被单给大臣们传示。大家一看,都是用小片丝绸拼接缝成的百纳单。朱元璋说:“此制衣服所遗,用缉为被,犹胜遗弃也。”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afesc/p

历史著作《万历十五年》的优秀读后感范文3200字

白昼怎懂夜的黑 提交于 2019-11-29 07:45:28
历史著作《万历十五年》的优秀读后感范文3200字:“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是《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先生就这本书提出的大历史观。先生出生于1918年,1936年考入南开大学机电工程系,抗战爆发后辍学参军,1940年中央军校毕业,加入驻印远征军,后赴美求学,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以历史学家、中国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著称。多彩的人生经历,使得先生能够以广博的学识,娴熟的文字功底,在《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中,给我们展示了大明王朝的兴衰画卷。先生高屋建瓴,宏观的评价了这个王朝的兴衰历程。 经历了唐朝的藩镇割据后,统治者似乎觉得应该遏制武官权利,提倡文官精神。万历皇帝当政时,大明王朝已经运行了一百年,整个朝代文官制度成熟,政治组织基本上为一元化。这个王朝在体制上实施中央集权,其精神支柱为道德,管理方法依靠文牍。为人君者的施政目标,是使人民丰年得以温饱,凶年免于死亡。政府的职能是选贤任能,提倡诚信与和谐。在这样的治国纲领下,明朝政府出现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就今天看来,也是发人深思的。 以文官制度为例,到万历当政时,文官制度已经形成体制,对整个朝廷具有绝对的控制能力,以至于万历皇帝曾经有28年不上朝,而国家行政凭借惯性也照常运行。对明朝文官制度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首先是官员的发迹。文官踏入仕途,无一例外都是通过科考,在考取功名之前,都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