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TensorFlow将meta转化为summary,从ckpt查看tensor的name

柔情痞子 提交于 2019-12-28 06:31:33
meta转化为summary用tensorboard查看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tensorflow . python . platform import gfile graph = tf . get_default_graph ( ) graphdef = graph . as_graph_def ( ) _ = tf . train . import_meta_graph ( 'meta的路径/xxxx.meta' ) summary = tf . summary . FileWriter ( 'summary的路径' , graph ) 从ckpt查看tensor的name from tensorflow . python import pywrap_tensorflow checkpoint_path = 'ckpt的路径/xxxx.ckpt' reader = pywrap_tensorflow . NewCheckpointReader ( checkpoint_path ) var_to_shape_map = reader . get_variable_to_shape_map ( ) for key in var_to_shape_map : print ( 'tensor_name: ' , key ) 来源: CSDN 作者

前端基础之BOM和DOM

断了今生、忘了曾经 提交于 2019-12-28 04:47:51
前端基础之BOM和DOM 前戏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JavaScript的一些简单的语法。但是这些简单的语法,并没有和浏览器有任何交互。 也就是我们还不能制作一些我们经常看到的网页的一些交互,我们需要继续学习BOM和DOM相关知识。 JavaScript分为 ECMAScript,DOM,BOM。 BOM(Browser Object Model)是指浏览器对象模型,它使 JavaScript 有能力与浏览器进行“对话”。 DOM (Document Object Model)是指文档对象模型,通过它,可以访问HTML文档的所有元素。 Window对象是客户端JavaScript最高层对象之一,由于window对象是其它大部分对象的共同祖先,在调用window对象的方法和属性时,可以省略window对象的引用。例如:window.document.write()可以简写成:document.write()。 window对象 所有浏览器都支持 window 对象。它表示浏览器窗口。 *如果文档包含框架(frame 或 iframe 标签),浏览器会为 HTML 文档创建一个 window 对象,并为每个框架创建一个额外的 window 对象。 *没有应用于 window 对象的公开标准,不过所有浏览器都支持该对象。 所有 JavaScript 全局对象、函数以及变量均自动成为

HTML

和自甴很熟 提交于 2019-12-28 02:54:32
一、HTML基础 1.1 HTML HTML : 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案例 <!DOCTYPE html> < html lang = " en " > < head > < meta charset = " UTF-8 " > < title > 静夜思 </ title > </ head > < body > < h1 > 静夜思 </ h1 > < em > 朝代:唐代 </ em >       作者: < strong > 李白 </ strong > < br /> < hr /> < p > 床前明月光, < br /> 疑是地上霜, < br /> 举头望明月, < br /> 低头思故乡。 < br /> </ p > </ body > </ html > 常见的前端开发工具 记事本 Notepad++ Sublime VScode(前端专业) WebStorm(前端专业) IDEA HBuilder (专业) 1.2、HTML的基本结构 HTML的基本结构 所有的HTML 标签 都以 <> 开始 </> 结尾 正常网页的所有内容都需要放在 < body> 标签中; <!DOCTYPE html> < html lang = " en " > < head > <!--自闭合标签--> < meta

Django models中的meta选项

旧时模样 提交于 2019-12-27 10:18:08
Django models中的meta选项 通过一个内嵌类 "class Meta" 给你的 model 定义元数据, 类似下面这样: class Foo(models.Model): bar = models.CharField(maxlength=30) class Meta: # ... Model 元数据就是 "不是一个字段的任何数据" -- 比如排序选项, admin 选项等等. 下面是所有可能用到的 Meta 选项. 没有一个选项是必需的. 是否添加 class Meta 到你的 model 完全是可选的. app_label app_label这个选项只在一种情况下使用,就是你的模型类不在默认的应用程序包下的models.py文件中,这时候你需要指定你这个模型类是那个应用程序的。比如你在其他地方写了一个模型类,而这个模型类是属于myapp的,那么你这是需要指定为: app_label='myapp' db_table db_table是用于指定自定义数据库表名的。Django有一套默认的按照一定规则生成数据模型对应的数据库表名,如果你想使用自定义的表名,就通过这个属性指定,比如: table_name='my_owner_table' 若不提供该参数, Django 会使用 app_label + '_' + module_name 作为表的名字.

CMDB之数据库表结构的设计

断了今生、忘了曾经 提交于 2019-12-27 08:31:40
CMDB之数据库表设计 1.开发CMDB的背景 很多公司还在用Excel维护资产信息,当服务器数量变多时,难以保证excel表格的正确性,而且不同部门之间交换信息不方便。实现自动采集资产,自动汇报,并自动保存变更记录。 2.CMDB架构 - 资产采集(资产采集) - API(接受数据保存入库,对外提供数据接口) - 后台管理 3.资产采集方式 三种方案 - agent - paramiko - saltstack 4.服务器的唯一标识 a.不需要采集虚拟机 - 采用主板的SN号作为唯一标识。 b.需要采集虚拟机 - 对服务器进行标准化,唯一标识选用hostname 5.CMDB流程 - 装机同时,主机名在CMDB中设置 - 第一次采集,将主机名写入文件,发送到API - 第N次采集,主机名从直接从文件名中获取。 6.表结构图示 7.django-models结构 from django.db import models class UserProfile(models.Model): """ 用户信息 """ name = models.CharField(u'姓名', max_length=32) email = models.EmailField(u'邮箱') phone = models.CharField(u'座机', max_length=32) mobile =

同源策略和跨域解决方案

浪尽此生 提交于 2019-12-27 06:30:06
同源策略和跨域解决方案 同源策略 一个源的定义 如果两个页面的协议,端口(如果有指定)和域名都相同,则两个页面具有相同的 源 。 举个例子: 下表给出了相对http://a.xyz.com/dir/page.html同源检测的示例: URL 结果 原因 http://a.xyz.com/dir2/other.html 成功 http://a.xyz.com/dir/inner/another.html 成功 https://a.xyz.com/secure.html 失败 不同协议 ( https和http ) http://a.xyz.com:81/dir/etc.html 失败 不同端口 ( 81和80) http://a.opq.com/dir/other.html 失败 不同域名 ( xyz和opq) 同源策略是什么 同源策略是浏览器的一个安全功能,不同源的客户端脚本在没有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不能读写对方资源。所以xyz.com下的js脚本采用ajax读取abc.com里面的文件数据是会被拒绝的。 同源策略限制了从同一个源加载的文档或脚本如何与来自另一个源的资源进行交互。这是一个用于隔离潜在恶意文件的重要安全机制。 不受同源策略限制的 1. 页面中的链接,重定向以及表单提交是不会受到同源策略限制的。 2. 跨域资源的引入是可以的。但是js不能读写加载的内容。如嵌入到页面中的

浏览器的同源策略及跨域解决方案

无人久伴 提交于 2019-12-27 06:24:30
同源策略 一个源的定义 如果两个页面的协议,端口(如果有指定)和域名都相同,则两个页面具有相同的 源 。 举个例子: 下表给出了相对http://a.xyz.com/dir/page.html同源检测的示例: URL 结果 原因 http://a.xyz.com/dir2/other.html 成功 http://a.xyz.com/dir/inner/another.html 成功 https://a.xyz.com/secure.html 失败 不同协议 ( https和http ) http://a.xyz.com:81/dir/etc.html 失败 不同端口 ( 81和80) http://a.opq.com/dir/other.html 失败 不同域名 ( xyz和opq) 同源策略是什么 同源策略是浏览器的一个安全功能,不同源的客户端脚本在没有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不能读写对方资源。所以xyz.com下的js脚本采用ajax读取abc.com里面的文件数据是会被拒绝的。 同源策略限制了从同一个源加载的文档或脚本如何与来自另一个源的资源进行交互。这是一个用于隔离潜在恶意文件的重要安全机制。 不受同源策略限制的 1. 页面中的链接,重定向以及表单提交是不会受到同源策略限制的。 2. 跨域资源的引入是可以的。但是js不能读写加载的内容。如嵌入到页面中的<script src="

Django模板语言相关内容

雨燕双飞 提交于 2019-12-27 06:06:39
Django模板语言相关内容 Django模板系统 官方文档 常用语法 只需要记两种特殊符号: {{ }}和 {% %} 变量相关的用{{}},逻辑相关的用{%%}。 变量 {{ 变量名 }} 变量名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组成。 点(.)在模板语言中有特殊的含义,用来获取对象的相应属性值。 几个例子: view中代码: def template_test(request): l = [11, 22, 33] d = {"name": "alex"} class Person(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dream(self): return "{} is dream...".format(self.name) Alex = Person(name="Alex", age=34) Egon = Person(name="Egon", age=9000) Eva_J = Person(name="Eva_J", age=18) person_list = [Alex, Egon, Eva_J] return render(request, "template_test.html", {"l": l, "d": d, "person_list": person_list

H5 , Css基础练习

自闭症网瘾萝莉.ら 提交于 2019-12-27 03:55:21
h5,css基础练习 1.内边距练习padding <!DOCTYPE html> < html lang = " en " > < head > < meta charset = " UTF-8 " > < meta name = " viewport " content = " 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 > < meta http-equiv = " X-UA-Compatible " content = " ie=edge " > < title > H5 </ title > < style > div { width : 200px ; height : 200px ; border : 1px solid red ; #边框线1像素红色 /* padding:10px 20px 30px 20px; */ /* 顺序顺时针上右下左 */ /* padding-top:10px;上边距 */ /* 左内边距 */ padding-top : 5px ; #内边距上 padding-left : 20px ; #左内边距 } </ style > </ head > < body > < div > 这是div中的文字 </ div > </ body > </ html > <!DOCTYPE html> < html

vue 简介 vue 项目 组件

余生颓废 提交于 2019-12-27 02:50:14
1. 概念 Vue (读音 /vjuː/,类似于 view) 是一套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的渐进式框架。能够为复杂的单页应用提供驱动。 2. 用法 2.1 声明式渲染 2.1.1 改变文本 {{ message }} 打开你的浏览器的 JavaScript 控制台 (就在这个页面打开),并修改 app.message 的值,你将看到上例相应地更新。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div id="app"> {{ message }} </div> <script src="vue.js"></script> <script> var app = new Vue({ el: '#app', data: { message: 'Hello Vue!' } }) </script> </body> </html> View Code 扩展: 模板渲染方式: 生成的 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