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模型

设计模式之美学习(九):业务开发常用的基于贫血模型的MVC架构违背OOP吗?

三世轮回 提交于 2019-11-29 05:42:11
我们都知道,很多业务系统都是基于 MVC 三层架构来开发的。实际上,更确切点讲,这是一种基于贫血模型的 MVC 三层架构开发模式。 虽然这种开发模式已经成为标准的 Web 项目的开发模式,但它却违反了面向对象编程风格,是一种彻彻底底的面向过程的编程风格,因此而被有些人称为反模式( anti-pattern )。特别是 领域驱动设计 ( Domain Driven Design ,简称 DDD )盛行之后,这种基于贫血模型的传统的开发模式就更加被人诟病。而基于充血模型的 DDD 开发模式越来越被人提倡。 基于上面的描述,我们先搞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什么是贫血模型?什么是充血模型? 为什么说基于贫血模型的传统开发模式违反 OOP ? 基于贫血模型的传统开发模式既然违反 OOP ,那又为什么如此流行? 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考虑使用基于充血模型的 DDD 开发模式? 什么是基于贫血模型的传统开发模式? 对于大部分的后端开发工程师来说, MVC 三层架构都不会陌生。 MVC 三层架构中的 M 表示 Model , V 表示 View , C 表示 Controller 。它将整个项目分为三层:展示层、逻辑层、数据层。 MVC 三层开发架构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分层方式,落实到具体的开发层面,很多项目也并不会 100% 遵从 MVC 固定的分层方式,而是会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做适当的调整。 比如

Swoole.001.手撸网络服务器模型

百般思念 提交于 2019-11-28 23:59:55
github: https://github.com/masterzcw/swoole Swoole进程结构 Master进程: 主进程 Manger进程: 管理进程 Worker进程: 工作进程 Task进程: 异步任务工作进程 Master进程 第一层, Master进程, 这个是swoole的主进程,这个进程是用于处理swoole的核心事件驱动的, 那么在这个进程当中可以看到它拥有一个MainReactor[线程]以及若干个Reactor[线程], swoole所有对于事件的监听都会在这些线程中实现, 比如来自客户端的连接, 信号处理等. 1.1 MainReactor(主线程) 主线程会负责监听server socket, 如果有新的连接accept, 主线程会评估每个Reactor线程的连接数量. 将此连接分配给连接数最少的reactor线程, 做一个负载均衡. 1.2 、Reactor线程组 Reactor线程负责维护客户端机器的TCP连接、处理网络IO、收发数据完全是异步非阻塞的模式. swoole的主线程在Accept新的连接后, 会将这个连接分配给一个固定的Reactor线程, 在socket可读时读取数据, 并进行协议解析, 将请求投递到Worker进程. 在socket可写时将数据发送给TCP客户端. 1.3、心跳包检测线程(HeartbeatCheck)

前端开发中的 MVC、MVP、MVVM 模式

痞子三分冷 提交于 2019-11-28 20:30:12
MVC,MVP和MVVM都是常见的软件架构设计模式(Architectural Pattern),它通过分离关注点来改进代码的组织方式。不同于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只是为了解决一类问题而总结出的抽象方法,一种架构模式往往使用了多种设计模式。 要了解MVC、MVP和MVVM,就要知道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部分是C(Controller)、P(Presenter)、VM(View-Model),而相同的部分则是MV(Model-View)。 Model&View 这里有一个可以对数值进行加减操作的组件:上面显示数值,两个按钮可以对数值进行加减操作,操作后的数值会更新显示。 我们将依照这个“栗子”,尝试用JavaScript实现简单的具有MVC/MVP/MVVM模式的Web应用。 Model Model层用于封装和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相关的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处理方法。这里我们把需要用到的数值变量封装在Model中,并定义了add、sub、getVal三种操作数值方法。 var myapp = {}; // 创建这个应用对象 myapp.Model = function() { var val = 0; // 需要操作的数据 /* 操作数据的方法 */ this.add = function(v) { if (val < 100) val += v; }; this

软件工程作业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19-11-27 09:15:26
软件工程作业1 (第1 ~4 章) 一、选择题: 1. 开发软件所需高成本和产品的低质量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现象称做( C )。 A. 软件工程 B.软件周期 C.软件危机 D.软件产生 2. 瀑布模型本质上是一种( A )模型。 A. 线性顺序 B.顺序迭代 C.线性迭代 D.早期产品 3. 瀑布模型存在的问题是( B )。 A .用户容易参与开发 B.缺乏灵活性C.用户与开发者易沟通 D.适用可变需求 4. 螺旋模型是一种将瀑布模型和( A )结合起来的软件开发模型。 A .增量模型 B.专家系统 C.喷泉模型 D.变换模型 5. 原型化方法是用户和设计者之间执行的一种交互构成,适用于( A )系统。 A .需求不确定性高的 B.需求确定的 C.管理信息 D.实时 6. 下列有关软件工程的标准,属于国际标准的是( D ) A.GB B.DIN C.ISO D.IEEE 7. 结构化方法是一种基于( D )的方法。 A. 数据结构 B.程序结构 C.算法 D.数据流 8. 软件可行性研究实质上是要进行一次( A) 需求分析、设计过程。 A 、简化、压缩的 B、详细的 C、彻底的 D、深入的 9.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 D ) A 、分析开发系统的必要性 B、确定系统建设的方案 C 、分析系统风险 D、确定是否值得开发系统 10. 设年利率为i,现存入p元,不计复利

通俗易懂的AI算法原理

我是研究僧i 提交于 2019-11-26 21:46:39
https://www.toutiao.com/a6706348363916247559/ 写给产品经理的机器学习算法入门,在文章中会忽略一些细节以及算法本身具体的实现方式。我想尽量用直白的语言、较少的数学知识给各位产品经理讲清楚各个算法的原理是什么。 机器学习的过程 机器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通过一堆的训练数据找到一个与理想函数(f)相接近的函数。在理想情况下,对于任何适合使用机器学习的问题在理论上是存在一个最优的函数让每个参数都有一个最合适的权重值,但在现实应用中不一定能这么准确得找到这个函数,所以我们要去找与这个理想函数相接近的函数,能够满足我们的使用那么我们就认为是一个好的函数。 这个训练数据的过程通常也被解释为在一堆的假设函数(Hypothesis set)中,它是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假设,其中包括好的和坏的假设,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这一堆假设函数中挑选出它认为最好的假设函数(g),这个假设函数是与理想函数(f)最接近的。 机器学习过程 机器学习这个过程就好比在数学上,我们知道了有一个方程和一些点的坐标,用这些点来求这个方程的未知项从而得到完整的方程是什么。但在机器学习上我们往往很难解出来这个完整的方程是什么,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各种手段求最接近理想情况下的未知项取值,使得这个结果最接近原本的方程。 什么问题适合用机器学习解决 机器学习不是万能的,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转载] 你不得不知的Golang线程模型

送分小仙女□ 提交于 2019-11-26 20:01:22
原著:翟陆续(加多) 资深Java , 著Java并发编程之美 一、前言 本节我们来探讨Go的线程模型,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下常见的三种线程模型,然后在介绍Go中独特的线程模型。 二、三种线程模型 线程的并发执行是有操作系统来进行调度的,操作系统一般都都在内核提供对线程的支持。而我们在使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时候创建的线程是用户线程,那么用户线程与内核线程是什么关系那?其实下面将要讲解的三种线程模型就是根据用户线程与内核线程关系的不同而划分的。 2.1 一对一模型 这种线程模型下用户线程与内核线程是一一对应的,当从程序入口点(比如main函数)启动后,操作系统就创建了一个进程,这个main函数所在的线程就是主线程,在main函数内当我们使用高级语言创建一个用户线程的时候,其实对应创建了一个内核线程,如下图: 这种线程模型优点是在多处理器上,多个线程可以真正实现并行运行,并且当一个线程由于网络IO等原因被阻塞时候,其他的线程不受影响。 缺点是由于一般操作系统会限制内核线程的个数,所以用户线程的个数会受到限制。另外由于用户线程与系统线程一一对应,当用户线程比如执行Io操作(执行系统调用)时候,需要从用户态的用户程序的执行切换到内核态执行内核操作,然后等执行完毕后又会从内核态切换到用户态执行用户程序,而这个切换操作开销是相对比较大的。

SpringMVC(一)

妖精的绣舞 提交于 2019-11-26 18:12:54
初识SpringMVC 什么是MVC MVC是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的简写,是一种软件设计规范。就是将业务逻辑、数据、显示分离的方法来组织代码MVC主要作用是降低了视图与业务逻辑间的双向偶合。MVC不是一种设计模式,MVC是一种架构模式。当然不同的MVC存在差异。 Model(模型):数据模型,提供要展示的数据,因此包含数据和行为,可以认为是领域模型或JavaBean组件(包含数据和行为),不过现在一般都分离开来:Value Object(数据Dao) 和 服务层(行为Service)。也就是模型提供了模型数据查询和模型数据的状态更新等功能,包括数据和业务。 View(视图):负责进行模型的展示,一般就是我们见到的用户界面,客户想看到的东西。 Controller(控制器):接收用户请求,委托给模型进行处理(状态改变),处理完毕后把返回的模型数据返回给视图,由视图负责展示。 也就是说控制器做了个调度员的工作。最典型的MVC就是JSP + servlet + javabean的模式。 Model1 在早期的开发中,通常采用都是Model1.在Model1中,主要分为两层,视图层和模型层。 这种模型的优点:架构较为简单,比较适合小型项目的开发; 确定:JSP职责不单一,职责过重,不便于维护; Model2 Model2把一个项目分成三部分

网络协议总结一

北城余情 提交于 2019-11-26 16:03:26
网络协议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七层网络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和规范; 把网络从逻辑上分为了7层. 每一层都有相关、相对应的物理设备, 比如路由器,交换机 OSI 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它的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概念清楚,理论也比较完整. 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a19960101/p/11325428.html

适合C# Actor的消息执行方式(4):阶段性总结

跟風遠走 提交于 2019-11-26 05:23:35
这个系列原本打算写3篇,也就是说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把老赵认为较合适的方法展现出来了,但事实上这个系列的计划已经扩展为8篇了——没错,翻了一倍不止,而最终是几篇现在我也无法断言。其实这也是我写不了书的原因之一。虽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但是我变的太离谱了。不断写,不断出现新想法,不断变化。作为这个系列的第4篇,我们现在来对之前3篇文章进行一番阶段性总结。 阶段性总结本不在计划之内,不过似乎Actor模型这方面内容还不太受人关注,因此有的朋友也误解这系列文章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除了这方面的解释之外,我还会对之前提出的几种做法进行综合的对比,可以进一步了解整个演变过程的思路,为接下去的改变做铺垫——因为下次改变就涉及到多个方向,每个方向都是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可用的方式。 我们究竟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Actor模型的本质已经被强调了无数遍:万物皆Actor。Actor之间只有发送消息这一种通信方式,例如,无论是管理员让工作者干活,还是工作者把成果交还给管理员,它们之间也要通过发送消息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这么做看似不如直接方法调用来的直接,但是由于大量的消息可以同时执行。同样,消息让Actor之间解耦,消息发出之后执行成功还是失败,需要耗费多少时间,只要没有消息传递回来,这一切都和发送方无关。Actor模型的消息传递形式简化了并行程序的开发,使开发人员无需在共享内存(确切地说,其实是共享“写”

MVVM 架构与数据绑定库

血红的双手。 提交于 2019-11-26 00:10:36
Model-View-Presenter(MVP),即模型-视图-表示层,架构被广泛应用于 Android 应用程序,通过引入表示层将视图与表示逻辑和模型分离。Model-View-ViewModel(MVVM),即模型-视图-视图模型,与 MVP 非常相似,视图模型充当增强的表示层,使用数据绑定器保持视图模型和视图同步。通过将视图绑定到视图模型属性上,数据绑定程序可以处理视图更新而无需手动更改数据来设置视图(例如,不用再设置控件 TextView 的setTest() 或者 setVisibility() 属性)。与 MVP 中的表示层一样,视图模型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单元测试。本文介绍了数据绑定库和 MVVM 架构模式,以及它们在 Android 上协同工作方式。 数据绑定 什么是数据绑定? 数据绑定是一种把数据绑定到用户界面元素(控件)的通用机制。通常,数据绑定会将数据从本地存储或者网络绑定到显示层,其特征是数据的改变会自动在数据源和用户界面之间同步。 数据绑定库的好处 TextView textView = (TextView) findViewById(R.id.label); EditText editText = (EditText) findViewById(R.id.userinput); ProgressBar progressBar = (Progress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