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分区

【读书笔记】Linux命令行与Shell脚本编程大全--管理文件系统

会有一股神秘感。 提交于 2020-03-02 16:56:34
文章目录 1.探索Linux文件系统 1.2 基本的Linux文件系统--ext/ext2(先将数据直接写入存储设备再更新索引节点表的做法) 1.3 日志文件系统--先将文件的更改写入到临时文件 1.4 写时复制(COW)文件系统--解决安全性和性能之间的尴尬 2.操作文件系统 2.1 创建分区--fdisk(交互式程序) 2.2 创建文件系统 2.3 文件系统的检查与修复--fsck 3.逻辑卷管理--LVM 3.1 逻辑卷管理布局 3.2 Linux中的LVM 3.3 使用Linux LVM 1.探索Linux文件系统 Linux的文件系统为我们在硬盘中 存储的0和1 和应用中使用的 文件与目录之间 搭建起了一座 桥梁 。 1.2 基本的Linux文件系统–ext/ext2(先将数据直接写入存储设备再更新索引节点表的做法) 文件系统 全名 相关概念 特点 ext extended filesystem 扩展文件系统 1.它为Linux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类Unix文件系统:使用虚拟目录来操作硬件设备, 在物理设备上按定长的块来存储数据。 2.ext文件系统采用名为索引节点的系统来存放虚拟目录中所存储文件的信息。 3.索引节点系统在每个物理设备中创建一个单独的表(称为索引节点表)来存储这些文件的信息。 4.存储在虚拟目录中的每一个文件在索引节点表中都有一个条目。 1

Linux磁盘和文件系统管理

◇◆丶佛笑我妖孽 提交于 2020-03-02 11:13:46
在Linux中,文件是如何存储的,磁盘分区的逻辑组成是如何实现的,怎么对磁盘进行分区、格式化、挂载? 文件是如何存储的 块组 超级块 块组描述符号 文件系统先是分成了多个块组和超级块。每个块组分别包含了inode和data block,每个块组也包含了inode bitmap和block bitmap;每个块组还包括了块组描述符。 超级块包括的信息: 卷标、挂载时间、UUID、魔数、文件系统特性、挂载的默认选项、文件系统状态、OS类型、Inode和Block的相关数量、大小、可用数量、 保留的空间等信息。使用tune2fs -l /dev/sda3来查看超级块的信息。 GDT:记录了未使用的inodes数量,inode bitmap和datablock bitmap的位置,inode表的位置,空闲的block和inode数量。dumpe2fs /dev/sda3 | less 也可以使用-h参数 链接文件的两种,分别有什么特性 硬链接:指向同一个inode的多个文件路径 特性:目录不支持创建硬链接,不能跨分区创建硬链接,创建硬链接会增加inode引用计数。 ln passwd.back passwd.back2 软链接:指向一个文件路径的另一个文件路径 一个正常的文件,其inode的指针指向的是datablock的位置,而软链接则是指向了另一个文件的路径

我的linux学习之路(第八节)

女生的网名这么多〃 提交于 2020-03-01 19:06:31
( 一)存储结构与磁盘划分 文件系统层次化标准(FHS,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是根据以往无数Linux系统用户和开发者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是用户在Linux系统中存储文件时需要遵守的规则,用于指导我们应该把文件保存到什么位置,以及告诉用户应该在何处找到所需的文件。 1 、一切从“/”开始 Linux 系统中的一切文件都是从“根(/)”目录开始的,并按照文件系统层次化标准(FHS)采用树形结构来存放文件。另外,Linux系统中的文件和目录名称是严格区分大小写的,且文件名称中不得包含斜杠(/)。 Linux 系统中的文件存储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Linux系统中,最常见的目录以及所对应的存放内容如下表所示。 目录名称 放置文件的内容 /boot 开机所需文件—内核、开机菜单以及所需配置文件等 /dev ★以文件形式存放任何设备与接口 /etc ★服务配置文件 /home ★用户主目录 , 也可以安装第三方软件 。 /bin 存放单用户模式下还可以操作的 命令 , 普通用户执行的命令,存放系统外部命令 。 /lib 开机时用到的函数库,以及/bin与/sbin下面的命令要调用的函数。 不要动 /sbin 开机过程中需要的命令, 系统管理员执行的命令,存放系统内部命令 。 /media 、/mnt 用于挂载设备文件的目录 /opt 安装第三方的软件

linux-磁盘划分

纵饮孤独 提交于 2020-03-01 13:21:10
1. 文件系统层次化标准(FHS ) Linux系统中常见的目录名称以及相应内容 目录名称 应放置文件的内容 /boot 开机所需文件—内核、开机菜单以及所需配置文件等 驱动引导文件 /dev 以文件形式存放任何设备与接口 设备文件 /etc 配置文件 /home 用户主(家)目录 /bin 存放单用户模式下可以操作的 命令 (普通用户可以执行的命令) /lib 开机时用到的函数库(千万不要动) /sbin 开机过程中需要的命令(超级用户执行的命令) /media 用于挂载设备文件的目录(或/mnt) /opt 放置第三方的软件 /root 系统管理员的家目录 /srv 一些网络服务的数据文件目录 /tmp 任何人均可使用的“共享”临时目录 /proc 虚拟文件系统,例如系统内核、进程、外部设备及网络状态等 /usr/local 用户自行安装的软件 /usr/sbin Linux系统开机时不会使用到的软件/命令/ 脚本 /usr/share 帮助与说明文件,也可放置共享文件 /var 主要存放经常变化的文件,如日志 /lost+found 当文件系统发生错误时,将一些丢失的文件片段存放在这里 2.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 绝对路径:就是从根目录(/)开始的路径。 例如: 相对路径:相对于当前路径的写法。 例如: 3.物理设备命名规则 scsi/sata/u盘 /dev/sd[a-p]

Linux基础—磁盘

懵懂的女人 提交于 2020-02-29 20:45:28
硬盘接口命名方式: 磁盘信息在 /dev/sda下 (/dev设备文件目录,sda是一个文件,s代表sata就是串口,d磁盘,a第一块) 分区方式: MBR:主引导记录(MBR,Master Boot Record)是位于磁盘最前边的一段引导 MBR支持最大的磁盘容量是 <2TB。设计时分配4个分区,如果希望超过4个分区,需放弃主分区,改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GPT: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GUIDPartition Table,缩写GPT)是一个实体硬盘的分区表的结构布局的标准。GPT 支持大于2T的硬盘,支持128个分区 查看磁盘信息: ll /dev/sd* lsblk //block方块,硬盘文件。 //名称 设备类型 序号 是否可移动设备 大小 是否只读 磁盘或分区 挂载点 df -hT //查看磁盘挂载信息 来源: CSDN 作者: Linux基础 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916564/article/details/104577724

linux 系统引导过程及引导修复

微笑、不失礼 提交于 2020-02-29 16:46:32
系统引导过程: 第一步:通电 第二步:bios初始化 1.对硬件检测 2.初始化硬件时钟 第三步:磁盘引导 1. mbr=主引导记录=0磁道1扇区446字节(磁道:磁头转一周的轨迹) 2.作用: 记录grub2文件的位置,当mbr数据丢失系统会因为找不到启动分区而停止启动。 3.问题模拟: (1)使用 fdisk -l 指令查看硬盘以及分区信息 系统磁盘:/dev/nvme0n1(*所在的分区对应的设备上有mbr) (2)使用 dd if=/dev/zero of=/dev/nvme0n1 bs=446 count=1 指令清空/dev/nvme0n1上的mbr数据。注意446字节后面的64个字节是分区表,分区表一经损坏后,你就要知道设备开始的块和结束的块,所以一般分区表是备份的。 (3)重启 注意要从硬盘启动,不要使用镜像。 重新开机,发现启动失败。 4.恢复: (1)设置使用光盘,并首先从光盘启动。 (2)选择Troubleshooting 选择第二个选项,进入系统挽救模式。 注意这个挽救模式使用的是光盘里的资源,而不是磁盘里的数据,它可以将磁盘里的系统挂载到光盘里的挽救环境中的/mnt/sysimage。1)表示继续,2)表示只读打开我们的系统,3)表示不挂载系统,直接进入挽救的shell,4)表示重启。 选择1) (3)使用 chroot /mnt/sysimage 指令

centos 增加分区容量

本小妞迷上赌 提交于 2020-02-29 06:21:22
增加完新硬盘后,执行以下命令 /sys/class/scsi_host/ [root@centos4 scsi_host]# ls host0 host1 host2 有几个host就刷几次 [root@centos4 scsi_host]# echo "-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0/scan [root@centos4 scsi_host]# echo "-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1/scan [root@centos4 scsi_host]# echo "-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2/scan 刷新后悔出现/dev/sdb1之类的新设备 1. 登录到系统中,查看硬盘情况。 /dev/sdb就是新增加的硬盘。(如果sda的空间没有用完,可以对sda进行以下操作) lsblk #也可以用fdisk -l 查看分区后重启或用partprobe刷新 [root@controller ~]# fdisk -l Disk /dev/sda: 23.6 GB, 23593779200 bytes, 46081600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Linux文件系统管理

删除回忆录丶 提交于 2020-02-28 20:57:33
分区类型: 主分区--最多四个 扩展分区--只能有一个,也算作主分区的一种,用于包含逻辑分区 逻辑分区--在扩展分区中划分 IDE硬盘最多支持59个 SCSI硬盘最多支持11个 —————————————————————————————— 分区表示方法: 主分区1:/dev/sda1 主分区2:/dev/sda2 主分区3:/dev/sda3 扩展分区:/dev/sda4 逻辑分区1:/dev/sda5 逻辑分区2:/dev/sda6 逻辑分区3:/dev/sda7 主分区1:/dev/sda1 扩展分区:/dev/sda2 逻辑分区1:/dev/sda5 逻辑分区2:/dev/sda6 逻辑分区3:/dev/sda7 —————————————————————————————— 文件系统 ext2: ext2是ext文件系统的升级版本,RedHat Linux7.2版本以前的系统默认都是ext2文件系统。1993年发布,最大支持16TB的分区和2TB的文件。 (1TB = 1024GB = 1024*1024MB) ext3: ext3文件系统是ext2文件系统的升级版本,最大的区别就是带日志功能,以在系统突然停止时提高文件系统的可靠性。支持最大16TB的分区和最大2TB的文件。 ext4: ext4文件系统是ext3文件系统的升级版。ext4在性能、伸缩性

linux的分区和文件系统

為{幸葍}努か 提交于 2020-02-28 15:40:40
一.分区类型 主分区 总共最多能分四个 扩展分区 只能有一个,也算做主分区的一种,也就是说主分区加扩展分区最多有4个. 但是扩展分区不能存储数据和格式化,必须在划分成逻辑分区才能使用. 逻辑分区 逻辑分区是在扩展分区中划分的, 如果是IDE硬盘,Linux最多支持59个逻辑分区 如果是SCSI硬盘,Linux最多支持11个逻辑分区 二.分区的表示方法 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扩展分区中有3个逻辑分区 分区 分区名 主分区1 /dev/sda1 主分区2 /dev/sda2 主分区3 /dev/sda3 扩展分区 /dev/sda4 逻辑分区1 /dev/sda5 逻辑分区2 /dev/sda6 逻辑分区3 /dev/sda7 1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扩展分区中有3个逻辑分区 分区 分区名 主分区1 /dev/sda1 扩展分区 /dev/sda2 逻辑分区1 /dev/sda5 逻辑分区2 /dev/sda6 逻辑分区3 /dev/sda7 三.文件系统 ext2 是ext文件系统的升级版本,Red Hat Linux7.2版本以前的默认系统都是ext2文件系统. 1993年发布,最大支持16TB的分区和最大2TB的文件 ext3 ext3文件系统是ext2文件系统的升级版本,最大的区别就是带日志功能, 以在系统突然停止时提高文件系统的可靠性.

Linux带数据换硬盘扩容

北慕城南 提交于 2020-02-28 14:55:56
之前一台linux云服务器硬盘分配过小,已经影响到使用。因此决定新加一块硬盘,将原有内容放在新硬盘上,实现扩容。因为是云服务器,还算比较简单,下面记录一下过程。虽然是在虚拟机上操作,但对于物理机带数据换硬盘也有参考意义。 原有的云服务器硬盘为40G,现在想改成200G。为了操作上简单,直接新增一块200G硬盘,然后把对应的分区都创建出来,只是大小做了调整。最后把对应分区的文件复制过来,把原有硬盘删掉,新硬盘接口编号修改一下,重启即可。整个过程都需要在root下操作,下面介绍详细过程。 新增硬盘后,进入系统,利用fdisk查看当前硬盘情况 /sbin/fdisk -l 并用df查看硬盘挂载情况 df -h 可以看到原有的硬盘/dev/sda和新增的硬盘/dev/sdb,但sdb还没分区。因为原有的sda分为4个区,sda1(挂载到boot), sda2(挂载到root), sda3(挂载到home)和sda4,其中前三个是主分区,sda4是扩展分区,扩展分区上又有逻辑分区sda5(swap分区),因此新硬盘也按此分区,只是各个分区大小不同。 运行fdisk对sdb进行分区 /sbin/fdisk /dev/sdb 类似再创建两个分区,然后再如下创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并把分区格式改为82。 最后保存修改并退出。 分区修改写入后,再执行mkfs进行格式化 /sbin/mkfs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