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分区

(扩容系统盘)如何将扩容系统盘的空白分区在线扩容到末尾的root分区?

主宰稳场 提交于 2020-01-09 16:38:40
操作场景 弹性云服务器创建成功后,如果发现系统盘分区的容量大小和实际购买的系统盘大小不一致,可以将空白分区扩容到根分区,扩容系统盘的空白空间。 本节介绍了怎样将空白分区在线扩容到末尾的root分区。 操作步骤 以CentOS 6.5 64bit 50GB系统盘为例,root分区在最末尾分区(e.g: /dev/xvda1: swap,/dev/xvda2: root)的扩容场景。 执行以下命令,查询当前弹性云服务器的分区情况。 parted -l /dev/xvda [root@sluo-ecs-5e7d ~]# parted -l /dev/xvda Model: Xen Virtual Block Device (xvd) Disk /dev/xvda: 53.7GB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Partition Table: msdos Number Start End Size Type File system Flags 1 1049kB 4296MB 4295MB primary linux-swap(v1) 2 4296MB 42.9GB 38.7GB primary ext4 boot 执行以下命令,获取文件系统类型、UUID。 blkid /dev/xvda1: UUID="25ec3bdb-ba24

Linux系统怎么分区

假装没事ソ 提交于 2020-01-09 05:50:45
linux 分区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反正没有统一的方法。在分区方面,我觉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分是最好的。玩linux也有好几年了,下面说一下,我在分区方面的一些经验。 一,个人用 如果是个人用,就没必要分那么多区,分一个区,或者二个区就行了。 分一个区,就要一个根分区就行了/,我的多系统里面的linux都是一个分区。 分二个区,一个/boot分区,一个根分区/ 二,服务器用 关于服务器的分区,不要分的太多,适合自己就行,有二种比较好的方法,适合二种不同的人 喜欢用软件管理工具的人,pacman,yum,apt-get等。 这种人喜欢用软件自带的软件来安装web服务器,mysql服务器,mail服务器等。 /boot 分区100M,绝对够用了。 /home 硬盘大小*4% 根据用户数据的多少,进行增减 /user 硬盘大小*6% 喜欢用管理工具,但是总还有要自己编译安装的东西 /swap 内在大小*2 /var 硬盘大小*70% 默认安装的文件包基本上都在这里面,以及web服务,mysql服务等,所以这种分区要足够大 /tmp 硬盘大小*10% 做为服务器用,log文件会很多,所以单独拿出来。如果定时清理可适当减少。 / 剩下的都给根分区 三,喜欢自己编译安装的人 手动编译安装灵活性比较高,但是如果升级系统,可能会导致手动安装的东西不能用。 /boot 分区100M

Linux系统分区经验总结

∥☆過路亽.° 提交于 2020-01-09 02:36:31
linux分区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反正没有统一的方法。在分区方面,我觉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分是最好的。玩linux也有好几年了,下面说一下,我在分区方面的一些经验。 一,个人用 如果是个人用,就没必要分那么多区,分一个区,或者二个区就行了。 分一个区,就要一个根分区就行了/,我的多系统里面的linux都是一个分区。 分二个区,一个/boot分区,一个根分区/ 二,服务器用 关于服务器的分区,不要分的太多,适合自己就行,有二种比较好的方法,适合二种不同的人 1,喜欢用软件管理工具的人,pacman,yum,apt-get等。 这种人喜欢用软件自带的软件来安装web服务器,mysql服务器,mail服务器等。 /boot 分区200M,绝对够用了。 /home 硬盘大小*4% 根据用户数据的多少,进行增减 /user 硬盘大小*6% 喜欢用管理工具,但是总还有要自己编译安装的东西 /swap 内在大小*2 /var 硬盘大小*70% 默认安装的文件包基本上都在这里面,以及web服务,mysql服务等,所以这种分区要足够大 /tmp 硬盘大小*10% 做为服务器用,log文件会很多,所以单独拿出来。如果定时清理可适当减少。 / 剩下的都给根分区 二,喜欢自己编译安装的人 手动编译安装灵活性比较高,但是如果升级系统,可能会导致手动安装的东西不能用。 /boot 分区200M

【经验分享】linux 分区方法

旧街凉风 提交于 2020-01-08 22:37:48
linux分区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反正没有统一的方法。在分区方面,我觉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分是最好的。玩linux也有好几年了,下面说一下,我在分区方面的一些经验。 一,个人用 如果是个人用,就没必要分那么多区,分一个区,或者二个区就行了。 分一个区,就要一个根分区就行了/,我的多系统里面的linux都是一个分区。 分二个区,一个/boot分区,一个根分区/ 二,服务器用 关于服务器的分区,不要分的太多,适合自己就行,有二种比较好的方法,适合二种不同的人 1,喜欢用软件管理工具的人,pacman,yum,apt-get等。 这种人喜欢用软件自带的软件来安装web服务器,mysql服务器,mail服务器等。 /boot 分区100M,绝对够用了。 /home 硬盘大小*4% 根据用户数据的多少,进行增减 /user 硬盘大小*6% 喜欢用管理工具,但是总还有要自己编译安装的东西 /swap 内在大小*2 /var 硬盘大小*70% 默认安装的文件包基本上都在这里面,以及web服务,mysql服务等,所以这种分区要足够大 /tmp 硬盘大小*10% 做为服务器用,log文件会很多,所以单独拿出来。如果定时清理可适当减少。 / 剩下的都给根分区 二,喜欢自己编译安装的人 手动编译安装灵活性比较高,但是如果升级系统,可能会导致手动安装的东西不能用。 /boot 分区100M

Windows10和Ubuntu19双系统,为Ubuntu扩容

泄露秘密 提交于 2020-01-08 10:00:52
1.安装gparted sudo apt-get install gparted 2.进windows磁盘管理工具压缩出可用磁盘空间 3.使用ubuntu19U盘启动盘,进入安装Ubuntu界面,选择try ubuntu(千万不要安装),直接进入试用ubuntu界面 4.在应用中找到gparted打开 5.光标移动到linux-swap处右键鼠标选择swapoff,将小钥匙去掉 6.合并规则: 1.要想给某个分区扩容,那么只能把该分区的上一个未使用分区或者下一个未使用分区添加到该分区,也就是说要扩容的分区必须和未使用的分区相邻 2.gparted,针对磁盘的resize/move选项可以做到通过调整Free Space Preceding(上一个磁盘空闲空间) Free Space following(下一个磁盘空闲空间)实现未分配空间的上下移动 3.将未使用空间移动到待扩容磁盘上面或者下面 7.合并步骤 1.确保linux-swap的钥匙处于关闭状态 2.将未分配分区移动到待扩容分区上或下 3.选中待扩容分区右键resize/move 拉横条光标到最大,即可实现扩容 4.点击界面绿色V保存设置 8.重新开启linux-swap,然后重启系统 OK 9.以上仅为自己备忘如果想看详细教程参考: https://blog.csdn.net/Carina_Cao/article

Linux系统分区

白昼怎懂夜的黑 提交于 2020-01-08 04:52:55
1.将硬盘分区完,格式化再给每个分区起设备名,再给分区分配盘符。因为在Linux中,所有硬件设备都是文件。 2.“/”为根目录,根目录为Linux中最高级目录,所有数据都保存在根目录中,dev目录中存放的都是硬件文件 3.给硬件取文件名是因为:在linux下执行某个设备时,需要告诉系统使用哪个设备。硬件设备起名是系统自动完成的。 4.Linux分区表示: 假如上图是第一个硬盘,那么它的设备名为: 1:sda1 2:sda2 3:sda3 4:sda4 5:sda5 6:sda6 还是很容易的 那么看看接下来的 这个硬盘只分了2个分区,一个主分区,一个逻辑分区 那么它的设备名为这样: 1号:sdb1 2号:sdb2 5号:sdb5 6号:sdb6 7号:sdb7 上面的逻辑分区号之所以从5开始,是因为1-4的编号只能给主分区或扩展分区 所以逻辑分区必须且永远从第5号开始。 5.挂载:Linux中的挂载相当于windows中分配盘符,分配完盘符叫做挂载点 分配盘符==挂载 挂载点==盘符 Linux中必须要有的分区: (1)根分区 / (2)swap分区(虚拟内存,大小应该为内存两倍,但是大于2G之后容量再增长不会给系统带来任何帮助,速度与硬盘速度一样) (3)boot分区:启动分区,任何操作系统要启动都需要一定的空余空间,若没有boot分区,所有数据都会放在根分区下,若根分区用完

GPT分区下安装win7_64位系统

六月ゝ 毕业季﹏ 提交于 2020-01-07 17:51:41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近日想装个系统,由于32位win7最高只支持4G内存,目前电脑是6G内存,想安装64位系统别浪费了内存,突然想起了前几天学习linux分区的时候看到的GPT个是分区,就像尝试一下,就有了下面的这些经历。 24日下午:备份数据,全盘格式化转换成GPT格式分区,重新分区,开始做准备。(此刻心想,超级简单,明早分分钟的事) 24日晚:上网查阅资料,下载原版光盘镜像,制作U盘启动,对比了GPT和MBR分区的区别,特别是在系统安装的问题是。(此刻,感觉一知半解,明实践再看吧) 25日早:插入U盘,F9开机,选择优盘启动。 第一次尝试。。。认不到优盘。。(失败) 第二次尝试。。。windows安装开始发现分区需要格式化成MBR才行。。(失败) 第三此至第九次尝试。。。(失败)败在GPT磁盘分区上 第十次尝试。。。winpe方式安装。。(失败) 直至中午:最后寻找了相关文档才明白,Windows安装GPT磁盘分区时需要进行GUID引导设置,在DG分区工具中会将ESP、MSR分区直接分好,再使用windoes安装器进行安装,选择好这些引导分区的位置。重启电脑。(即将成功) 将电脑的启动设置为UEFI模式启动即可。(成功) GPT分区模式的确很好,并且也有文档描述说UEFI+GPT模式非常的好,这些优势我暂时没有涉及到

磁盘做成LVM挂载

被刻印的时光 ゝ 提交于 2020-01-07 13:47:20
1.查看磁盘情况:fdisk -l 2.对磁盘sdb进行分区: 命令:fdisk /dev/sdb 如果不知道 fdisk 里面的具体操作,可输入 m 进行帮助。最常用的是 n(新建)d(删除)p(打印)q(退出)t(修改系统标识符)w(写入并退出) 建立新的分区: 输入 p 打印现有分区情况(还没有分区) 输入 n 新建分区 输入 p 为建立主分区(此时的p是在n后的,不是打印) 输入 1 为建立第一个主分区 输入 p 打印分区情况,发现已建立一个分区 /dev/sdb1,但是 此分区为 Linux 格式 改变系统标识符: 输入 t 改变分区1的属性 输入 L 查看有个属性对应的命令 输入 8e 改变分区1为 Linux LVM格式 输入 p 打印分区情况,发现建立的分区 /dev/sdb1 为 Linux LVM 格式 3.创建PV: 扫面系统PV:pvscan 创建PV:pvcreate /dev/sdb1 查看PV:pvdisplay 4.创建 VG: 扫面系统VG:vgscan 创建VG:vgcreate vg_test /dev/sdb1 查看VG:vgdisplay 5.创建LV: 扫面系统LV:lvscan 创建LV:lvcreate -l 1274 -n lv_test vg_test (1274是VG中PE的个数) 查看LV:lvdisplay 6

【安装虚拟机二】安装虚拟机

允我心安 提交于 2020-01-05 20:03:09
安装软件   VMware 10   CentOS-6.5-x86_64-minimal.iso 安装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安装首界面 选择第一个 第三步:跳过磁盘扫描 第四步:点击 Next 第五步:语言选择English 第六步:设置键盘类型 第七步:存储设置 第八步:清空虚拟磁盘 第九步:设置主机名 第十步:选择时区 第十一步:设置密码 第十二步:创建自定义分区 第十三步:选择创建 标准分区 第十四步:创建启动分区 第十五步:创建内核换分区 第十六步:将剩余空间创建根目录 分区创建完成如下: 第十七步:执行创建 格式化虚拟磁盘 不是物理磁盘 第十八步:完成创建 展示启动分区清单 第十九步:开始安装 205个组件 一会就OK 第二十步:安装完成 点击reboot 重启 第二十一步:重启登录 Linux 虚拟机就全部安装完成了。 另: VMware安装Centos7超详细过程(图文)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cac2020/p/10145359.html

linux系统安装硬盘分区建议

自作多情 提交于 2020-01-05 12:10:55
一.常见挂载点的情况说明 一般来说,在linux系统中都有最少两个挂载点,分别是 / (根目录)及 swap (交换分区),其中, / 是必须的; 详细内容见下文: 安装系统时选择creat custom layout 自定义分区 建议挂载的几大目录: /   根目录,存放系统命令和用户数据等   /boot boot loader 的静态链接文件,存放与Linux启动相关的程序 /home 用户目录,存放普通用户的数据 /tmp 临时文件 /usr 是Red Hat Linux系统存放软件的地方,如有可能应将最大空间分给它 /usr/local 自已安装程序安装在此 /var 不断变化的数据,服务器的一些服务放在下面。 /opt 附加的应用程序软件包 一般来说我们最少需要两个分区,需要一个SWAP分区,和一个“/”分区,但把一些常用、重要的挂载点分到其它分区,这样便 于管理。一般一个/分区,一个/usr分区,一个/home 分区,一个/var分区。这些完全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分配修改。 二.建议系统分区方案 /swap目录 8G ##内存小于4G的为内存的2倍 内存大于4G的和内存大小一致即可 /boot目录 100M /根 目录 30G-50G ##较大一些 强制主分区 /var 目录 30G-50G ##存放各种日志文件最好较大一些 /usr目 录 50G-10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