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编译

Nodejs 安装 && 编译Addon

人盡茶涼 提交于 2019-12-05 14:18:45
nodejs 安装 npm安装 http://www.cnblogs.com/mq0036/p/5243209.html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2589144 安装完nodejs,npm就自动安装上了,不过npm 下载会很慢,所以需要修改镜像地址 npm config set registry http://registry.npm.taobao.org/ 系统变量新建 NODE_PATH 输入D:\Program Files (x86)\nodejs\node_global\node_modules path新增 D:\Program Files (x86)\nodejs\node_global 输入 npm install express -g 下载 express 框架 编译node addon 1.安装node-gyp 输入npm install node-gyp -g 2.安装python https://www.python.org/download/releases/2.7.3/#download 安装完成 后配置python环境变量 安装VS2015,当做编译器,发现VS2015 编译node提示需要windows sdk8.1,下载windows sdk8.1 安装不上,因为必须要是win10才能支持安装

Android源代码为Galaxy nexus 编译

北城以北 提交于 2019-12-05 14:08:05
Android源代码为Galaxy nexus 编译 作者:JAROD 发布时间:JULY 29, 2012 分类: 原创技术 google发布了Android 4.1的代码,但是不包含蓝牙、wifi、显卡等驱动,google将这些驱动单独提供下载,并未集成到源码中,所以需要将其编译进rom中,步骤如下: 编译完成后会在android_souce/out/target/product/maguro/中生成一大堆img文件,这就是编译生成的刷机rom了 然后打开https://developers.google.com/android/nexus/drivers,下载Galaxy Nexus对应的4个文件并解压到源代码的目录,解压出来的4个文件是4个shell脚本,分别为extract-broadcom-maguro.sh,extract-imgtec-maguro.sh,extract-invensense-maguro.sh,extract-samsung-maguro.sh 分别执行这4个脚本,执行期间会要求输入“I ACCEPT” 重新执行make -j4进行编译,这次编译过程时间很短 完成上面的驱动集成后,可以把编译好的img拿到windows下面去刷机,也可以参照下面的方法在linux下刷: 输入 cd android_source/out/host/linux-x86

conan使用(五)--打包chromium-base

喜欢而已 提交于 2019-12-05 13:39:21
现在我们就利用之前学习到的conan的使用方法,将chromium中的base库打包成一个conan包。 1. 准备源码 chromium本身是通过gn来编译的,这个目前conan并不支持。所以需要把它从chromium代码中抽离出来,这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所幸的是,已有大神做了做方面工作: https://github.com/shaoyuan1943/chromium-base 。 拿到源码,我们当然需要在各个平台进行验证,看是否能成功编译。 从README中了解到: 编译Windows版本,需直接使用sln工程文件进行编译; 编译Linux版本,需使用作者写好的编译sh脚本。 在Linux上单独使用CMakeLists.txt进行编译是无法编译通过的,查看它的实现,发现里面由很多非预定义的变量。看了 build_base_linux.sh脚本后,确定该脚本主要功能就是设置这些变量: 因此,确定我们使用conan编译的方案: windows上直接使用MSBuild进行编译; Linux上使用cmake进行编译,但是要设置好一些变量。 2. 编写conanfile.py 经过反复测试,conanfile.py的内容如下: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from conans import ConanFile, MSBuild,

lfs构建流程(2) --- 9.0版本

让人想犯罪 __ 提交于 2019-12-05 13:32:17
构建临时系统 在(1)中说过我们所编译和临时系统的构建都是在我们所挂载的文件上执行的,并且我们还做了用户的隔离防止破坏宿主系统的环境 首先确保一下我们的当前目录是在/opt/lfs/sources下的,以及当前的用户是lfs pwd /opt/lfs/sources whoami lfs 文件的路径很重要,错了就可能在编译的时候出现各种错误 编译Binutils-2.25包 cd $LFS/sources tar -xf binutils-2.25.tar.bz2 cd binutils-2.25 mkdir -v $LFS/sources/binutils-build cd /opt/lfs/sources/binutils-build # 编译参数 生成makefile文件 ../binutils-2.25/configure \ --prefix=/tools \ --with-sysroot=$LFS \ --with-lib-path=/tools/lib \ --target=$LFS_TGT \ --disable-nls \ --disable-werror # 开始编译 make # 构建符号链接 case $(uname -m) in x86_64) mkdir -v /tools/lib && ln -sv lib /tools/lib64 ;; esac #

Qt5.5.0编译移植到Linux-Arm-A9

最后都变了- 提交于 2019-12-05 13:22:52
这篇是我的第二篇博客,呵呵。上次那篇发牢骚是我第一次写博客。我选择在开源中国社区写博客,是因为这个上面平常有很多关于科技领域和程序员的资讯(新 闻),而且有很多技术资料和开源软件唾手可得,下载也方便。最重要的是我喜欢看这个上面的评论,不管是喷子还是喷喷子的喷子,都很又意思。额。。。我不是 打广告,我只是表示一下自己的真是感受,言归正传吧。 Qt4到5有很多变化的,首先元对象系统变了,Qt5的信号和槽基于模板了,而不是以前的字符串。这样的话信号和槽的性能应该会提高很多。其实以前信号和 槽的也不慢,只是很多Qt反面的人老拿这个说事。Qt5的信号连接的槽可以不用slot声明,但是在这里我有个问题,Qt的信号和槽是不能有函数参数默认 值的,有默认值我发现不管用,就是槽不响应信号,如果Qt5信号能绑定任意槽的话,不知道信号和槽参数默认值的话信号行不行。Qt5的Qtcreator 比以前的好用,调试方便。其他的方面有很多改进,Qt5.5.0增加了qt3d和qtcanvas3d模块,但是嵌入式的用不到,要用的话得有嵌入式平台 的opengl。好了,我只能说这么多了,下面来看Qt5.5.0编译移植。 我的系统是Ubuntu 14.04编译器是 arm-none-linux-gnueabi-gcc 4.8.3。 在这里 , 因为很多人(包括我们公司)都用友善之臂的FriendlyARM编译器

Linux安装gcc编译器详解(CentOS 6.5 64位系统)

痴心易碎 提交于 2019-12-05 12:14:47
本次安装针对CentOS 6.5 64位系统,由于在安装系统的时候并没有勾选安装gcc编译器,因此需要自行安装gcc编译器。 使用yum安装gcc 对于配备了yum的Linux发行版而言,安装gcc编译器就变得so easy。我们只需要分别执行如下命令即可: #安装gcc、c++编译器以及内核文件 yum -y install gcc gcc-c++ kernel-devel 自行安装gcc 不过使用yum安装的gcc并非当前的最新版本,目前gcc的最新版本为4.9.0(gcc 4.8开始全面支持C 11和C++ 11的新特性)。如果我们想要安装最新版本的gcc,那么就需要自行安装gcc。 笔者初次安装gcc时,在网络上搜寻了大量的gcc安装配置教程,许多教程的内容非常之多,结果把自己搞晕了,编译安装的时候还老是出现各种错误。最后查阅官方文档才发现,自行安装新版本的gcc并不复杂,根本没有那些教程中说的那样繁琐(有些教程居然还要修改几个配置文件)。 1、下载gcc安装文件 在安装gcc当然要先拿到gcc的安装文件。在这里我们直接通过官方下载gcc-4.9.0.tar.bz2(86 MB)。当然,你也可以下载gcc-4.9.0.tar.gz(110 MB),不过该压缩文件要大出不少。 2、编译前的准备工作 想要安装gcc 4.8及以上版本,你需要先安装C标准库和头文件,以及旧版本的c

编译 ARM 版本 QT 库

倖福魔咒の 提交于 2019-12-05 09:46:05
往 Mini2440 开发板中移植 QT 应用程序时,需要用 QTCreater 交叉编译代码。而应用程序依赖于一系列的库,这就需要编译 ARM 版本的 QT 库。 编译 ARM 版本 QT 库 1.安装交叉编译环境 arm-linux-gcc 并设置好环境变量。 2.编译安装与触屏校对显示相关的库 tslib1.4.tar.gz,具体步骤参考 Mini2440移植qt-extended4.4.3 。需要注意的是编译时需要设置编译链采用 arm-linux-g++。通过下列命令来进行指定。 ./configure--host=arm-linux --cache-file=arm-linux.cache \ PLUGIN_DIR=/usr/local/arm/tslib/plugins \ -prefix=/usr/local/arm/tslib/build -host=arm-linux --cache-file=arm-linux.cache2>&1 | tee conf_log 3.交叉编译安装 qt 库 qt-everywhere-opensource-src-4.6.4.tar.gz,具体步骤参考 Qtcreator配置、交叉编译arm程序 。同时也需要设置编译链采用 arm-linux-g++。通过下列命令来进行指定。 ./configure -opensource

Ubuntu 14.04下搭建Python3.4 + PyQt5.4.0 + Eric6.0开发平台

怎甘沉沦 提交于 2019-12-05 07:06:50
简要说明:QT是一个跨平台界面库和开发工具集,PyQt是其Python封装模块,其封装采用Sip完成(可以让C++库直接在Python中调用),Eric是基于Python的一个代码编辑器。 引言 找 了很多Python GUI工具集,还是觉得PyQt比较理想,功能强大跨平台,还支持界面设计器。花一天时间折腾了Ubuntu14.04(32位)+ Python3.4 + Qt5.4.0 + PyQt5.4 + Eric6.0 的完整开发平台的搭建,各种出错差点放弃了,好在终于一一解决了,记录下来以后搭建起来方便点。 安装Python3.4 Ubuntu14.04貌似默认安装了Python2.7 和Python3.4。故Python3.4的安装可略去。 安装Qt5 Ubuntu14.04自带Qt4的部分库文件,但是我们的平台要求Qt5,所以首先安装Qt5. Qt5.4.0下载: http://qt-project.org/downloads 安装过程: 下载到的如果是Qt5的在线安装程序,为其赋予可执行权限即可单击启动。由于我之前文件都安装在/opt目录下,故这里以root身份安装: sudo chmod a+x qt-opensource-linux-x86-1.6.0-5-online.run sudo ./qt-opensource-linux-x86-1.6.0-5-online

C、go、python、java、php和node.js 简单循环累加运算速度测试[测试demo仅供参考]

冷暖自知 提交于 2019-12-05 06:13:48
之前简单做了一下node.js和python的“hello ***”的页面测试,也做了循环的测试,本次主要是增加了java的语言,go语言。主要是想看一下主流四种脚本的速度java、python、php、c语言。均使用for循环进行简单的累加测试。个人技能有限所以只做了简单测试做参考。 实验环境使用linux 64位服务器,操作系统为contos 5.4,php版本5.1.6,python版本为2.6.6,node.js版本为0.4.12,java版本为1.6.0_03,gcc 版本 4.1.2 2008070,go语言为1.0.2。 一、脚本编写 php脚本 # cat test.php 1 2 3 4 5 6 7 <? $m=0; for (;$i<10000000;$i++){ $m=$m+$i; } echo $m; ?> python脚本 # cat test.py 1 2 3 4 5 6 7 8 9 10 #!/bin/env python #-*- coding:utf-8 -*- def main(): j = 0; for i in xrange(10000000): j=j+i print j if __name__=="__main__": main() node.js脚本 # cat test.js 1 2 3 4 5 var j=0; for (i = 0

linux安装编译配置ffmpeg

倖福魔咒の 提交于 2019-12-05 05:21:48
1、下载ffmpeg。 下载网址: http://www.ffmpeg.org/download.html 2、解压缩 tar -zxvf ffmpeg-2.0.1.tar.gz 3、编辑profile文件: vi /etc/profile 在文件末尾加上两句话: export FFMPEG_HOME=/usr/local/ffmpeg export PATH=$FFMPEG_HOME/bin:$PATH 4、配置安装路径之类的: ./configure --enable-shared --prefix=/usr/local/ffmpeg --enable-shared 参数据说是允许其编译产生动态库,在以后的编程中要用到这个几个动态库,我也没考证,就直接用了。 如果出现异常,提示因为缺少yasm,需要添加参数,再执行以下命令: ./configure --enable-shared --disable-yasm --prefix=/usr/local/ffmpeg 如果执行结果不对,可以根据提示信息,并查看帮助,解决问题 ./configure --help 5、编译安装 make make install 6、安装之后在/usr/local/ffmpeg会看到有三个目录 bin 执行文件目录 lib 静态,动态链接库目录 include 编程用到的头文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