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dns配置

DNS bind使用

放肆的年华 提交于 2019-12-05 03:01:52
概念介绍 DNS的分类 主DNS:配置管理,不提供服务,只用来编辑配置信息,给从DNS提供同步数据 从DNS:从主DNS上同步数据信息,对外提供服务 缓存DNS:在主DNS和从DNS之间,用来递归解析 转发器:forwarder,本地不存储任何解析信息,转发给其他DNS来做解析 记录类型 SOA:备注信息 NS:域名解析服务器,也就是某一个域的名称服务器,存储了该域的所有解析信息 MX:邮件交换记录,优先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A:Address,域名和地址的映射关系记录,IPv4,输入域名,解析得到地址 AAAA:IPv6的A记录 PTR:反向解析记录,地址和域名的映射关系,输入地址,解析得到域名 CNAME:别名记录 解析原理 DNS的解析是一个树形结构,根节点是.,在根节点以下,全世界有13个节点服务器,所有其他的域名都是直接或间接归属到.域,比如.com、.cn等域名,世界上后面还有一个.。 DNS的查找原理是递归,当客户端去请求某一个域名的地址时,显示查看本地的缓存(可以是本地hosts),如果本地缓存中有记录,则直接返回IP地址开始请求,如果本地缓存中没有,则会向本地DNS服务器去请求该域名,如果DNS服务器上有,则返回本地,本地进行缓存,然后开始请求;如果DNS服务器上没有,则会通过转发器,向上一级DNS服务器去请求,层层递归,直到解析到,或者超出范围。 DNS的服务递归

《DNS稳定保障系列3--快如闪电,域名解析秒级生效》

十年热恋 提交于 2019-12-04 23:58:09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又是一个全民狂欢的盛宴,天猫双十一的成交量高达2684亿。无数小伙伴在淘宝、天猫里买买买,今年你又剁手了多少?言归正传,在你疯狂秒杀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今年的购物体验一如既往的好,访问速度快,购物体验那个流畅。我在这里自豪的向大家宣布,我们阿里云解析DNS又一次完成了今年双十一的安保任务!大促的稳定,离不开DNS团队的默默奉献。 今天我们来说说DNS服务稳定保障的重要环节--解析生效速度。对于DNS服务提供商来说,解析生效速度是一个关键议题,也是衡量系统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主流DNS厂商的权威解析服务器大都采用了全球多地域多机房分布式集群部署的方式,以达到更低的解析时延,这同时也对解析管控系统的性能和跨地域跨机房的数据同步能力提出了更大挑战。 对于用户来说,大量线上服务和异地多活系统的构建是通过DNS来支撑的,更快的解析生效速度意味着更强的系统掌控能力和故障恢复能力,是系统稳定性和容灾能力评估的重要一环。让我从多个维度带您了解快速生效这个热点话题。 DNS解析原理 图: DNS解析原理 总的来说:客户端发起递归DNS请求,递归DNS服务器(大多数情况下为运营商DNS或者公共DNS)如果在TTL时间内有缓存则直接返回解析结果(1→8),否则会通过迭代查询请求多级的DNS权威服务器,并最终将查询结果返回给客户端(1→2→...→7→8),同时缓存本次查询结果。

搭建DNS服务器

徘徊边缘 提交于 2019-12-04 21:55:09
安装 BIND 软件 BIND 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的软件,是一套域名服务器软件包,该软件实现了 DNS 解析协议,可以在 Linux 系统上通过这个软件包来提供 域名 解析 服务。 查看 BIND 软件是否安装:rpm -qa | grep ^bind,若软件包不全或者不是最新,可以通过 yum 进行安装; 通过 yum 命令安装 BIND 软件包:yum install -y bind*,安装成功后截图如下所示; 启动 DNS 服务:systemctl start named.service(同时可以设置开机启动:systemctl enable named.service),启动成功后可以通过 netstat -npl|grep named 查看结果。 从结果可以看到 named 进程是 BIND 软件的运行进程,提供 DNS 解析服务,可以同时支持 udp/tcp 两种协议,默认使用53端口,此外 named 进程同时监听了953端口,主要用于为远程管理工具提供控制通道。 几个重要目录 [root@localhost wuqiong]# rpm -ql bind /etc/logrotate.d/named /etc/named /etc/named.conf #主配置文件 /etc/named.iscdlv.key /etc/named.rfc1912

DNS服务器搭建

好久不见. 提交于 2019-12-04 18:41:17
DNS 服务器搭建 DNS DNS( Domain Name Service) 域名解析服务,就是将域名和 ip 之间做相应的转换,利用 TCP 和 UDP 的 53 号端口 DNS 系统作用 : 正向解析:根据域名查找对应的 ip 地址 反向解析:根据 ip 地址查找对应的域名 DNS 服务器的分类 : 主要名称服务器:存放该区域中相关设置的 DNS 服务器,其存放的是区域文件的正本数据 辅助名称服务器:从其他服务器中复制数据,数据为副本无法修改 主控名称服务器:提供趋于数据复制的 DNS 服务器 缓存域名服务器:通过像根或其他服务器查询获得域名到 ip 的解析关系,将查询结果缓存到本地,提高重复查找速度 安装及配置 安装 DNS 1 [root@youxi1 ~]# yum -y install bind bind-chroot bind-utils    BIND 全称为 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 (伯克利因特网名称域系统), BIND 主要有三个版本: BIND4 、 BIND8 、 BIND9 。 BIND8 版本融合了许多提高效率、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技术,而 BIND9 增加了一些超前的理念,例如 IPv6 支持、密钥加密、多处理器支持、线程安全操作、增量区传送等。    bind 包里包含了 DNS 服务的主程序包。    bind

DNS服务器搭建

耗尽温柔 提交于 2019-12-04 16:41:18
DNS简介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互联网上作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较难记住的IP地址。通过域名,最终得到该域名对应的IP地址的过程叫做域名解析(或主机名解析)。 DNS缓存服务器:DNS缓存服务器,即用来存储计算机网络上的用户需要的网页、文件等信息的专用服务器。这种服务器不仅可以使用户得到他们想要的信息,而且可以减少网络的交换量。缓存服务器往往也是代理服务器。由解析器和域名服务器组成的,用于TCP/IP网络。 DNS协议运行在UDP协议之上,使用端口号53,linux上的DNS服务是基于一种软件BIND实现的。 BIND: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 相关概念: 正向解析:将域名解析成IP地址 反向解析:将IP地址解析成域名 安装DNS服务器软件 [root@localhost ~]# yum -y install bind bind-utils bind-chroot 配置相关配置文件: /etc/named.conf,/etc/named.rfc1912.zones为DNS主配置文件 /var/named/目录为DNS数据库文件存放目录,每一个域文件都放在这里。 /etc/rc.d/init.d/named 为DNS服务的服务脚本。

centos突然ping不通百度

你离开我真会死。 提交于 2019-12-04 14:07:52
1、编辑Linux中的网络配置文件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注 网络配置文件名可能会有不同,在输入到ifcfg时,可以连续按两下tab键,获取提示,比如我的机器 为 ifcfg-ens33 内容替换如下: TYPE=”Ethernet” BOOTPROTO=”static” NAME=”ens33” UUID=”1f093d71-07de-4ca5-a424-98e13b4e9532” DEVICE=”ens33” ONBOOT=”yes” #网络设备开机启动 IPADDR=”192.168.126.110” NETMASK=”255.255.255.0” #子网掩码 GATEWAY=”192.168.126.1” #网关IP DNS1= 8.8.8.8 DNS2=8.8.8.4 3、重启网络服务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4、DNS文件配置 vi /etc/resolv.conf nameserver 8.8.8.8 nameserver 8.8.4.4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xinxin-xinxin/p/11869610.html

kali linux 网络配置

不问归期 提交于 2019-12-04 11:32:52
ip配置: vim /etc/network/interfaces auto eth0 iface eth0 inet static ===>静态 iface eth0 inet dhcp ===>动态 address 192.168.0.133 net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0.1 dns配置: vim /etc/resolv.conf nameserver dns地址 service networking restrat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yigemaodou/p/11858485.html

linux 能ping通IP但无法ping 域名

风流意气都作罢 提交于 2019-12-04 06:52:01
vi /etc/nsswitch.conf hosts: files dns networks: files 改成: hosts: files dns wins networks: files 最近碰到了这么一个问题: ping一个域名domain_name的时候提示”ping: unknown host domain_name“,但是ping域名对应的IP地址 (使用host或nslookup获取) 却没有问题。 libc && glibc   标准C库 (the standard C library) 实现了ISO C标准,包含了一套所有C程序都可以使用的函数。libc通常被用作the standard C library的简写。   libc也被用作一个标准C库的实现的名字。在19世纪90年代早期,Linux内核的开发者把glibc 1.x独立了出来 (forked glibc),并把它称为”Linux libc”,也简称为libc。Linux libc主要发布了2, 3, 4, 5四个版本。   1997年,FSF发布了glibc 2.0,它对POSIX标准有更好的支持,并且代码的可移植性更好。因此,现在所有主要的Linux发行版都是使用glibc。   Linux libc的最后的so-name是libc.so.5。因此后来的glibc 2.x使用的so

windows虚拟机中DNS服务配置

那年仲夏 提交于 2019-12-04 03:57:13
在linux虚拟机中进行DNS服务配置并进行正向解析反向解析我博客中已经写过,下面 我来介绍一下在windows虚拟机中DNS服务的配置使用。 1.打开一台windows虚拟机中服务器管理器——角色———添加角色 2.点击下一步——选定DNS服务——下一步——安装即可完成DNS服务安装 3.打开正向查找区域,右击更多操作选择新建区域 4.点击“下一步——主要区域——设置任意区域名——下一步——允许非安全和安全动态更新——完成” 5.打开正向查找区域,右击新建主机设置主机名和ip地址 我建了两个 (若出现下面第三图情况进行第6步) 6.若不能创建相关指针,则需要我们自己设置点击“反向查找区域——更多操作——新建区域——下一步——下一步—— 下一步——设置id为此虚拟机id格式——下一步——允许非安全和安全动态更新——完成”,然后按照正向区域信息配置 反向区域新建相应指针 7.配置好后确保两台虚拟机首选DNS服务器为对方ip,两台虚拟机ip可以互相拼通 8.如图ip地址解析成功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swl0221/p/11828905.html

Linux 学习 (五) DNS配置

故事扮演 提交于 2019-12-03 14:28:07
没有配置DNS会引起的问题 yum命令 ssh命令等不能进行 错误: Could not resolve host: centos.ustc.edu.cn; 本文例子: CentOS7 下DNS配置 网络适配器设置 1.root权限登录终端 输入 $ ip add ens33 为我的名字 记下 2.查找配置文件 $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 ls 找到刚才对应的名字 $ vi ifcfg-ens33 最底下 ONBOOT = yes 3.关机重启,然后ping 一下网站看看是否能通 $ shutdown -r now 百度为例 $ping www.baidu.com 4.重新查看 $ ip add 记录下ip地址 5.进行配置文件添加配置 $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修改原先文件 $ vi ifcfg-ens33 后两行最后都为1就可以 6.保存退出 重启 $ shutdown -r now 执行yum 操作 $ yum install perl*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JasonHector」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