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Linux是这么管理内存的
Linux 内存管理模型非常直接明了,因为 Linux 的这种机制使其具有可移植性并且能够在内存管理单元相差不大的机器下实现 Linux,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Linux 内存管理是如何实现的。 基本概念 每个 Linux 进程都会有地址空间,这些地址空间由三个段区域组成:text 段、data 段、stack 段。下面是进程地址空间的示例。 数据段(data segment) 包含了程序的变量、字符串、数组和其他数据的存储。数据段分为两部分,已经初始化的数据和尚未初始化的数据。其中尚未初始化的数据就是我们说的 BSS。数据段部分的初始化需要编译就期确定的常量以及程序启动就需要一个初始值的变量。所有 BSS 部分中的变量在加载后被初始化为 0 。 和 代码段(Text segment) 不一样,data segment 数据段可以改变。程序总是修改它的变量。而且,许多程序需要在执行时动态分配空间。Linux 允许数据段随着内存的分配和回收从而增大或者减小。为了分配内存,程序可以增加数据段的大小。在 C 语言中有一套标准库 malloc 经常用于分配内存。进程地址空间描述符包含动态分配的内存区域称为 堆(heap)。 第三部分段是 栈段(stack segment)。在大部分机器上,栈段会在虚拟内存地址顶部地址位置处,并向低位置处(向地址空间为 0 处)拓展。举个例子来说,在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