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ban

Is there a way to automatically change epic state to done when all the linked stories and tasks are complete

时间秒杀一切 提交于 2021-02-18 16:41:18
问题 I am new to JIRA and Kanban. I was expecting that when I create an epic and link some stories and tasks to it. The status of the epic will automatically change (e.g. to done) when all the stories and tasks linked to it are done. But it seems this is not the case. I can move the epic from the Backlog to the Done column even when its linked tasks and stories are still in the backlog. Is there a way to make JIRA prevent that from happening? 回答1: I have been working on something similar. My

Scrum与看板区别

放肆的年华 提交于 2021-02-17 12:28:00
看板:在制品(work-in-progress, WIP)必须被限制 WIP上限和拉动式生产 1. Scrum与看板简述 Scrum:组织拆分,工作拆分,开发时间拆分,优化发布计划,过程优化 看板:流程可视化,限制WIP,度量生产周期 2. Scrum和看板的关系 Scrum和看板都是过程工具 Scrum和看板只是给了一些明确的约束和指导,比如,Scrum的约束是固定时长的迭代和跨功能团队,看板的约束是要有可见的看板,队列大小要有约束 敏捷方法也被称作轻量级方法 3. Scrum规定了角色 Scrum规定了三种角色:PO/Team/SM,看板没规定任何角色 4. Scrum规定了固定时长的迭代 Scrum的迭代混合了三种活动:计划/过程改进/发布 5. Scrum按迭代限制WIP,看板按流程状态限制WIP 6. Scrum与看板都是经验主义,需要自省/反馈/调整 7. Scrum在迭代期间内拒绝变化 看板的原则是“一件出去,一件进来”,响应时间等于手头事情的处理时间 Scrum的平均响应实践等于sprint长度的一半 8. 关于任务规模 Scrum团队只承诺一个迭代内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任务太大会进行拆分 看板对任务规模没有明确规定必须要在某个时间段做完 9. Scrum规定了估算和生产率,看板没有规定估算 有的团队跳过估算,把每个任务拆分得大小接近,统计每周完成的特性数

关于GKN Label 的二三事

此生再无相见时 提交于 2021-01-13 17:49:43
何为Label?简单来说就是装运标签。即供应商收到交付计划后,需要按照计划安排装运发货。在装运时,按照采购商要求,为每个包装贴上Label标签。而无论是哪一种标签,其核心目的都是标记产品信息,提高库存管理效率。 那么,Label标签如何制作呢?制作前需要准备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开启Label标签制作之旅吧。 1.根据客户给出的Label规范及要求,在Word中设计模板大小和一些固定值的部分。详细步骤如下: (1)新建Word文档,点击“视图”菜单,勾选“标尺”。需要注意的是,Word中默认的标尺单位是以字符宽度为度量单位,需要根据需求手动修改为厘米或者毫米。 (2)点击“插入”菜单,选择表格,根据Label示例初步选择行数和列数,再根据Label规范仔细调整Label各区域的大小。 Tips: 插入表格后,可点击“设计”菜单栏,选择“擦除”工具来清理制作过程中多余的线条 按住“Alt”键,鼠标拖拽来调整Label各区域大小,可精确到毫米 (3)Label规范中某区域值固定,可先在Word中空出该区域,后续在Adobe Acrobat X Pro软件或代码中进行处理,避免后续重复修改。 (4)将设计好的模板文件导出为PDF格式保存。 2.将导出的PDF文件用Adobe Acrobat X Pro软件打开,通过添加“域”来存放业务数据。点击“工具”,选择“表单”,在“编辑”菜单下通过

选题 Scrum立会报告+燃尽图 04

心已入冬 提交于 2020-11-30 21:52:45
本次作业要求参见:edu.cnblogs.com/campus/nenu/2019fall/homework/9913 一、小组情况 组长:贺敬文 组员:彭思雨 王志文 位军营 徐丽君 队名:胜利点 二、Scrum例会 时间:2019年11月3日 本次Scrum Master:贺敬文 要求1 工作照片 要求2 时间跨度 2019年11月3日 21:20 至 2019年11月3日 21:55 共计 35分钟 要求3 地点 东北师范大学一食堂一楼门口 要求4 立会内容包括: (1)上周的成绩 1.总结alpha阶段团队合作需要改进的地方。 2.分析代码寻找bug。 (2)今天的计划 1.商讨如何让界面更加友好。 2.商讨如何优化代码。 (3)目前的困难 1.怎样使界面用户友好。 2.怎么让光标跳转,规则是什么。 要求5 todo list 任务ID 任务 任务执行人 截止日期 状态 1 确定每日会议master与例会时间地点 王志文 10月31日23:00 已完成 2 分配master人员 徐丽君 10月31日23:00 已完成 3 分配本周项目任务 彭思雨 10月31日23:00 已完成 4 1 0月31日Scrum立会报告加燃尽图 王志文 10月31日23:00 已完成 5 11月1日Scrum立会报告加燃尽图 彭思雨 11月1日 23:00 已完成 6

你觉得自己是旁观者还是受害者?

白昼怎懂夜的黑 提交于 2020-11-16 08:31:13
Contents 公司最近安排了一个关于敏捷领导力的培训。培训前,我对它其实没抱太高的期望。不是说我不喜欢这个话题,而是已经兴奋不起来。关于敏捷,以前我很热衷于看板理念的时候,可是能花好几千块钱,飞去北京,深圳上课的人。当年我还写了好几篇关于看板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Dive into Kanban (1) - What is it Dive into Kanban (2) - Visualizing Process Dive into Kanban (3) - How Kanban address the estimation headache Dive into Kanban (4) - Variability and Flow Interruption Dive into Kanban (5) - Difficulty and Resisted Opinions on Adoption Dive into Kanban (6) - Scrum vs Kanban 培训过后,我却出乎意外的满意。不是因为增加了的那些关于敏捷的知识,而是老师的观念,让我看到了当初自己对敏捷的一些看法,也与我的内心产生共鸣。 培训前,老师让我们自己填了一份自测表单,同时让我们找 15 个同事朋友填他们对我们的评价。大家给我的评价大概是这样的: 有亲和力,善于沟通,乐于听取意见。 踏实可靠

从实践中长出的 DevOps 大树

﹥>﹥吖頭↗ 提交于 2020-11-12 14:54:57
如果你还在犹豫要不要实践 DevOps,建议出门右转去看看 Puppetlab 发布的历年 State of DevOps Report。 DevOps 的理解千千万,见仁见智,核心理念都是希望提升效率和质量。重点想写一写如果不是完全自上而下的推 DevOps,我们可以怎么玩儿? 开门见山: 从实践入手,配合工具的使用,以解决具体的问题为出发点。由实践的组合使用,倒推流程与组织文化的升级。 如图是我整理的 DevOps 涉及改进的领域:组织+文化=>流程与方法=>实践=>工具。每个领域都可以改进,都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改进,我的选择是从DevOps Practice 作为切入点。 很多团队都会遇到这个问题:DevOps 所倡导的理念、文化、实践都挺好的,但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入手,总觉得这么系统化的方法论和体系只能从上到下的推进。造成大家困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DevOps 关注的领域实在太多,我们的问题也太多,不好下手 大家对 DevOps 的理解千差万别(DevOps Master 认证可以帮你系统化理解DevOps) 在组织或者团队内部贸然引入 DevOps 面临的阻力和风险很大,需要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效果来背书 最容易也最体现效果的是从(最佳)实践入手,每个实践都是可以单独应用的,为了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使用成本低,很多时候在团队内即可完成,比如自动化部署,测试团队

DevOps工程师的必备技能清单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20-11-01 06:25:06
在公司成立之前,我们团队就已经开始应用 DevOps 实践,而我个人,早在十年前,在另一家公司担任系统管理员的时候,就第一次接触到了这种新鲜的思维方式。那个时候,还没有 DevOps 这种标准说法,但是当时实践的人也自己摸索出了一些相关的概念与原则。 持续集成; 自动交付; 每位团队成员都对产品负有责任; 与客户直接沟通; 收集并分析业务 / 应用程序指标; 说明文档等; 后来证明以上这一切都是对敏捷倡议中各项实践的逻辑扩展,而催生出这些方法的温床,则是开发者不再单纯为本地主机编写代码这一基本前提。 Atlassian 提出的 DevOps 原理 由 Atlassian 提出的 DevOps 模式直到今天仍然非常重要。从本质上讲,其代表着产品开发与交付的现代化周期,同时涵盖产品启动之后的运作流程。 前 DevOps 时代:管理员与开发者之间的鸿沟 长久以来,产品的运营与开发工作彼此割裂。这条鸿沟的一端是勤劳朴实的开发人员,另一端则是开发者眼中那些如同行尸走肉般的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不参与开发,也不会与开发团队沟通,他们通常只是直接拿到代码包,然后尝试在某个位置加以运行。每一次运行尝试都痛苦万分,管理员们需要花几天时间慢慢查看日志、寻找种种难以理解的错误、分析数据库查询、陷入无穷无尽的 strace 过程等。而很多时候的事实都证明,只需要定义一项新的环境变量或者添加一个新参数

循序渐进,通过云计算加速IT现代化的路线图

浪尽此生 提交于 2020-10-26 23:37:53
云栖号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行业资讯 】 在这里您可以找到不同行业的第一手的上云资讯,还在等什么,快来! 云是手段,而非目的。完整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战略可促进这样的成果,即通过云来实现IT现代化。 云计算的采用一直在迅速增长,人们预计特定于云的支出将在整个2020年以一般IT支出的六倍以上的速度增长。虽然大型组织已成功实施了特定的SaaS解决方案或已经为新系统采用了云优先的战略,但仍有很多组织在努力将大量企业系统迁移到云端,以此将价值最大化。 这是因为公司往往会掉进这样的陷阱,即把IT系统迁移到云端与最大化利用云端所需的转型策略搞混淆了。将遗留应用程序迁移到云端(“直接迁移”)是不会自动产生云基础设施和系统所能带来的好处。实际上,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方法可能导致IT架构比以前更加复杂,繁琐且昂贵。 云的全部价值源自将这些选择视为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战略的一部分,而不是一次性的战术决策。这种策略是可以实现的,其方法是通过开放的API模型将IT环境标准化和自动化,采用现代化的安全性,在自动化的敏捷操作模型中进行工作以及利用新功能来推动创新的业务解决方案。尽管云并不是所有这些功能的先决条件,但它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这种方式应用云功能的公司可以创建下一代IT,从而能够在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实现业务增长和创新。 直接迁移是不够的 Amazon Web Services(AWS)

为效能而生,企业级敏捷研发管理工具PingCode正式发布!

好久不见. 提交于 2020-09-29 07:20:57
当「小步快跑」的敏捷开发已成为国内互联网项目主流模式时,海外研发管理工具老牌军Jira集公有云版慢、私有部署贵、产品生态杂、长期维护成本高等弊端,无法良好满足本土需求,中国研发团队,亟需适应国内研发管理土壤的好产品。 深耕协同场景,聚焦 “ 效能 ” 7年的Worktile今日重磅上线企业级敏捷研发效能管理工具——PingCode,旨在帮助本土研发团队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降本增 效。 CEO王涛说: “ 数字化中国的未来,将诞生越来越多的软件公司和数字科技,PingCode将成为所有软件诞生过程的起点和基础设施,让每个伟大的团队生产伟大的产品,我们的职责是支撑这个开发的全过程,从Dev到Ops,让研发管理智能化、简单化、自动化。 ” PingCode,为效能而生 新平台PingCode的诞生,其背后是「十年蛰伏,一日破茧」的蓄力。 回顾过往,中国的协同SaaS领域群雄并起,彼时Worktile作为一款通用团队协作工具应用于泛行业场景,凭借产品力突出重围,成为赛道领头羊。 随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演进,创始人王涛和李会军发现,在服务的几十万团队之中,有50%的协作企业覆盖研发管理场景,而“提升研发效能”恰恰是两人创立Worktile的初心。 2019年初,以多年协同工具研发经验为基石,Worktile团队开始迅速调整战略路径:保持原来的团队协作的同时,向研发管理领域开疆拓土。

教培行业工程师面临着什么挑战?研发面板全栈式解决工程师的痛点

让人想犯罪 __ 提交于 2020-08-13 12:13:08
“攻城狮”之痛 痛一:最“可爱”的产品经理,这些人一天到晚提需求,而且毫无愧意改来改去。 每一个需求背后都是一大串的代码,每一次需求的变更,意味着相对应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变更,而这些,都是“攻城狮”一个一个代码敲上去的。所谓杀掉一个“攻城狮”,不用枪、刀、剑、斧,多提需求以及需求变更就够,大概就是这样子的吧。 产品经理们,摸过你们长在左心房的良心吗?而且,说好的下午茶、大餐呢? 痛二:最“要命”的老板,这些人老是有这周想到下周就要的系统。 996已经司空见惯,跟谁学更是提倡“996变为007”,鼓励员工尽量住在公司,所谓“不畏加班不念下班”,虽然不确定真假,但这个应该是每一个老板的内心想法。项目工作量需要30人/天,老板要求10人/天,这就是现实! 老板们,你有考虑过我们“攻城狮”所剩无几的头发兄弟的感受吗?你有想过我们“攻城狮”也想有时间去大学城找女朋友吗? 痛三:最费头发的事儿——修Bug,这些“兄弟”最讨人烦,但无奈它天天光顾。 在公司/机构里,老师绝对是最受宠的那类人,天天都有人围着。 我们这些“攻城狮”则天天围着Bug,当真是一个Bug一时爽,一打Bug头发光。如果是自己写的代码倒还好,最坑的是公司/机构里有N多不知道哪儿来的“系统”,甚至还没有说明文档。 痛四:最憋屈的事儿——修复“罢工”系统,这些家伙不来则已,一来惊天动地。 每年招生高峰期,大大小小的活动肯定是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