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SSM框架中的前后端分离
文章目录 1.认识前后端分离 2.分离的四个好处 3.利用Swagger UI来规范书写API文档 1.认识前后端分离 在传统的web应用开发中,大多数的程序员会将浏览器作为前后端的分界线。将浏览器中为用户进行页面展示的部分称之为前端,而将运行在服务器,为前端提供业务逻辑和数据准备的所有代码统称为后端。 由于前后端分离这个概念相对来说刚出现不久,很多人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所以可能会对它产生一些误解,误以为前后端分离只是一种web应用开发模式,只要在web应用的开发期进行了前后端开发工作的分工就是前后端分离。 其实 前后端分离并不只是开发模式,而是web应用的一种架构模式 。在开发阶段,前后端工程师约定好数据交互接口,实现并行开发和测试;在运行阶段前后端分离模式需要对web应用进行分离部署,前后端之前使用HTTP或者其他协议进行交互请求。然而作为一种架构模式,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对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和重新认识。 前后端分离大概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交互形式 代码组织方式 开发模式 数据接口规范流程 一、交互形式 在前后端分离架构中,后端只需要负责按照约定的数据格式向前端提供可调用的API服务即可。前后端之间通过HTTP请求进行交互,前端获取到数据后,进行页面的组装和渲染,最终返回给浏览器。 二、代码组织方式 在传统架构模式中,前后端代码存放于同一个代码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