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协议

2.计算机网络刷题笔记

北城以北 提交于 2020-01-19 01:37:29
做的都是选择题,整理为知识点的形式,作为第二次笔记的尝试,第一次笔记做的真的很烂。第二次笔记采用日期-轮次计数。 2019年12月29日,第一轮 在因特网中能够提供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是-ftp。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 Internet 上用来传送文件的协议(文件传输协议)。它是为了我们能够在 Internet 上互相传送文件而制定的的文件传送标准,规定了 Internet 上文件如何传送。可以使用文件传输协议 (FTP)把文件从一部电脑通过Internet传输至另一部电脑。他要是说sftp也对。 在 TCP/IP 参考模型中 TCP 协议工作在传输层。 网络层IP协议 传输层TCP协议 ,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 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 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全双工 全双工(Full Duplex)是通讯传输的一个术语。通信允许数据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它在能力上相当于两个单工通信方式的结合。全双工指可以同时(瞬时)进行信号的双向传输(A

第一章:概述

冷暖自知 提交于 2020-01-18 14:52:49
第一章:概述 第一章的概述部分都是一些关于TCP/IP协议中的一些基本的概念。 我记录了一些我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概念。 协议族 一系列相关协议的集合成为协议族,指定一个协议族中的各种协议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配所需完 成任务的 设计 ,成为协议族的 体系结构 。 TCP/IP TCP/IP并不是两个协议,而是实现Internet体系结构的 协议族 。 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协议。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中,数字信息块(分组)独立地通过网络。不同来源的块可以组合,以后可以分解。 FIFO 先进先出规则,是Internet中处理不同来源的混合流量的主要方法。 统计复用 可以理解为一种复用方式,可以增加信道利用率。就像一条高速公路,各种车辆在上面行驶(不同 的分组),可以变换车道(路径可变),但是最终会分散在各处(目的地不同), 任何点的收缩都可 能造成道路繁忙 。 数据报 是一个特定类型的分组,有关来源和最终目的地的的识别信息都放在分组中,而不是放在交换机 中。 数据包较大 。 消息边界 一个app发送多个信息块到网络中,消息边界就是 标记各个消息之间的间隔 。这些个间隔关系 可能会被协议保留,也可能不会。当不保留时,只能通过app自身来分隔。 端到端论点 它是TCP/IP协议族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它的含义是:底层网络实现基本功能,为高层次协议提 供服务来实现更高层次的功能。 差错控制

计算机网络常见面试题

混江龙づ霸主 提交于 2020-01-16 16:06:08
一 OSI与TCP/IP各层的结构与功能,都有哪些协议? 小说网 m.198200.com 学习计算机网络时我们一般采用折中的办法,也就是中和 OSI 和 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这样既简洁又能将概念阐述清楚。 结合互联网的情况,自上而下地,非常简要的介绍一下各层的作用。 1.1 应用层 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的任务是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应用层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进程:主机中正在运行的程序)间的通信和交互的规则。对于不同的网络应用需要不同的应用层协议。在互联网中应用层协议很多,如域名系统DNS,支持万维网应用的 HTTP协议,支持电子邮件的 SMTP协议等等。我们把应用层交互的数据单元称为报文。 域名系统 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缩写 DNS,Domain Name被译为域名)是因特网的一项核心服务,它作为可以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人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百度百科)例如:一个公司的 Web 网站可看作是它在网上的门户,而域名就相当于其门牌地址,通常域名都使用该公司的名称或简称。例如上面提到的微软公司的域名,类似的还有:IBM 公司的域名是 www.ibm.com、Oracle 公司的域名是 www.oracle.com

Java基础(19)——网络编程

拥有回忆 提交于 2020-01-16 15:08:02
目录 第一章 网络编程入门 1.1软件结构 1.2 网络通信协议 1.3 协议分类 1.4 网络编程三要素 协议 IP地址 端口号 第二章 TCP通信程序 2.1 概述 2.2 Socket类 构造方法 成员方法 2.3 ServerSocket类 构造方法 成员方法 2.4 简单的TCP网络程序 TCP通信分析图解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数据 服务器向客户端回写数据 第三章 综合案例 3.1 文件上传案例 文件上传分析图解 基本实现 文件上传优化分析 优化实现 信息回写分析图解 回写实现 3.2 模拟B\S服务器(扩展知识点) 案例分析 案例实现 访问效果 第一章 网络编程入门 1.1软件结构 C/S结构 :全称为Client/Server结构,是指客户端和服务器结构。常见程序有QQ、迅雷等软件。 B/S结构 :全称为Browser/Server结构,是指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常见浏览器有谷歌、火狐等。 两种架构各有优势,但是无论哪种架构,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 网络编程 ,就是在一定的协议下,实现两台计算机的通信的程序。 1.2 网络通信协议 **网络通信协议:**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使多台计算机实现连接,位于同一个网络中的计算机在进行连接和通信时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这就好比在道路中行驶的汽车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在计算机网络中,这些连接和通信的规则被称为网络通信协议

计算机网络学习(3)ARP协议

佐手、 提交于 2020-01-16 10:42:14
一、 ARP 协议   网络层以上的协议用IP地址来标识网络接口,但以太数据帧传输时,以物理地址来标识网络接口。因此我们需要进行IP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转化。   对于IPv4来说,我们使用ARP地址解析协议来完成IP地址与物理地址的转化(IPv6使用邻居发现协议进行IP地址与物理地址的转化,它包含在ICMPv6中)。   ARP协议提供了网络层地址(IP地址)到物理地址(mac地址)之间的动态映射。ARP协议 是地址解析的通用协议。 二、ARP缓存   ARP高速缓存(即ARP表)是 ARP地址解析协议能够高效运行的关键 (如果有多次ARP响应时,以最后一次响应为准)。   ARP给IP地址和MAC地址中间做了动态映射,也就是说缓存了一个ARP表,将得到的IP地址和MAC地址对应起来,如果在表中没有查到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就会发广播去找。随着用户的使用,ARP表如果不做任何措,就会变得越来越臃肿缓慢,就降低了网络传输数据的效率,所以ARP缓存中每一项被设置了生存时间,一般是20分钟,从被创建时开始计算,到时则清除,如果在计时期间又被使用了,计时会重置。电脑断电则ARP表内容清空。 三、ARP 报文的各个字段以及含义   帧类型: ARP: 0x0806 (2) ARP 首部: 硬件类型:硬件地址的类型, 1 表示以太网地址。(2) 协议类型:协议地址的类型, 0x0800

TCP/IP协议原理学习笔记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20-01-16 03:10:12
昨天学习了杨宁老师的TCP/IP协议原理第一讲和第二讲,主要介绍了OSI模型,整理如下: OSI是open system innerconnection的简称,即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它把 网络协议 从逻辑上分为了7层。即如上图所示: 1.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 接口类型 、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2. 数据链路层 :定义了如何让格式化数据以进行传输,以及如何让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这一层通常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网络层:在位于不同 地理位置 的网络中的两个主机系统之间提供连接和路径选择。Internet的发展使得从世界各站点访问信息的用户数大大增加,而网络层正是管理这种连接的层。 4.传输层:定义了一些传输数据的协议和 端口号 (WWW端口80等),如:TCP(传输控制协议,传输效率低,可靠性强,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高,数据量大的数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与TCP特性恰恰相反,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数据量小的数据,如QQ聊天数据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传输的)。 主要是将从下层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段和传输,到达目的地址后再进行重组。常常把这一层数据叫做段。 5.会话层

TCP/IP协议族

百般思念 提交于 2020-01-14 20:02:20
OSI模型和网际协议族 描述网络中各协议层的一般方法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计算机通信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OSI)模型。OSI和网际协议族的近似映射如下图: TCP/IP协议族包括TCP、UDP、ICMP、IGMP、IPv4、IPv6、ICMPv6、ARP、RARP、BPF、DLPI等协议,协议族概貌如下图: TCP和UDP的比较 TCP UDP TCP提供可靠的字节流连接 UDP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传送 TCP提供确认、序列号、RTT估算、超时及重传等机制 UDP不提供确认、序列号、RTT估算、超时及重传等机制 TCP提供流量控制 UDP不提供流量控制 TCP是全双工的连接 UDP可以是全双工的 TCP连接的建立和终止 服务端会使用socket、bind和listen函数完成接收外来连接的准备,称为被动打开。 客户端通过调用connect函数主动打开。进行TCP三次握手过程,如下图: TCP需要三个分节(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终止一个连接则需要四个分节(四次挥手)。 TCP状态转换图、 TCP连接中的分组交换 缓存区大小相关 MTU:最大传输单元,由硬件规定,以太网的最大传输单元大小是1500字节 TCP头部大小:20字节 UDP头部大小:8字节 IPv4头部大小:20字节 IPv6头部大小:40字节 MMS

3.1 IP简介

倖福魔咒の 提交于 2020-01-14 11:03:00
简介 单单就IP网络层讲,IP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的协议,为网络提供报文发送服务。 可靠连接 TCP 是一个在不可靠协议的基础上通过某种算法策略实现的可靠传输协议。 TCP 的上层实现,创造了一个在IP层上的传输层协议,这个协议是一个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无消息边界的协议。 使用 IP 协议的上层协议 TCP UDP ICMP IGMP 介绍 无连接 一个没有消息边界,不在乎发送先后顺序的协议。传送效率高。 尽力而为 尽量的去帮助你完成这件事,完不成会通过ICMP协议返回对应错误代码等信息,说明错误原因。 来源: CSDN 作者: 502203305 链接: https://blog.csdn.net/rubikchen/article/details/103957954

TCP/IP 协议

旧巷老猫 提交于 2020-01-12 17:02:53
  (无意中有人问题什么是TCP/IP协议,故做此整理)    什么是TCP/IP协议呢? TCP/IP 是一类协议系统,它是用于网络通信的一套协议集合。准确的来说TCP/IP不是一个协议,而是一个协议族的统称。里面包括了IP协议,IMCP协议,TCP协议,以及我们更加熟悉的http、ftp、pop3协议等等。传统上来说 TCP/IP 被认为是一个四层协议:    网络层 主要就是做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之间的转换。目前市场上应用的最多的是 32 位二进制的 IPv4 ,因为 IPv4 的地址已经不够用了,所以 128 位二进制的 IPv6 应用越来越广泛了(但是下面的介绍都是基于 IPv4 进行的) 1) IP:TCP/IP 协议网络上的每一个网络适配器都有一个唯一的 IP 地址。IP 地址是一个 32 位的地址,这个地址通常分成 4 端,每 8 个二进制为一段,但是为了方便阅读,通常会将每段都转换为十进制来显示,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 192.168.0.1 IP 地址分为两个部分:网络 ID、主机 ID 具体哪部分属于网络 ID,哪些属于主机 ID 并没有规定.绝大部分 IP 地址属于以下几类: A 类地址:IP 地址的前 8 位代表网络 ID ,后 24 位代表主机 ID。 B 类地址:IP 地址的前 16 位代表网络 ID ,后 16 位代表主机 ID。 C 类地址:IP

HTTP(TCP/IP)通信协议

冷暖自知 提交于 2020-01-12 14:51:19
文章目录 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即超文本传输协议 超文本: 传输: 协议: ISO 七层网络模型和TCP/IP四层概念模型 ISO 七层网络模型 TCP/IP四层概念模型 一个 HTTP 请求,在整个网络中的请求过程 发送过程 接收过程 为什么有了 MAC 层还要走 IP 层呢? IP协议和TCP/UDP协议 IP协议 TCP/IP TCP三次握手 TCP四次挥手 为什么握手只需要3次,挥手需要四次 TCP数据传输过程的流量控制(滑动窗口)和拥塞控制 (1)滑动窗口协议 (2)发送窗口 (3)接收窗口 (4)滑动窗口调整过程(慢开始&线性增长) UDP/IP TCP 和 UDP 的区别 为什么TCP是传输是可靠的? 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即超文本传输协议 超文本: 原来的计算机只有简单的文本格式,故文本就是指简单的文本格式,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视频,图片,音乐等格式,而超文本就是原来文本语义的引申 传输: 由传输载体(例如同轴电缆,电话线,光缆)负责把二进制数据包由计算机终端传输到另一个终端的过程,称为传输(transfer) 协议: 协议就是一种约定和规范,大家都遵守的规范,只有都使用同一种规范,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信息交互,常见的协议有: SMTP , TCP , UDP , F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