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构建之法》所得与初步思考
写在前面 虽然身在软件工程专业已经一年半有余了,但由于一直以来所学的课程基本都是基础课程,没有太多的专业色彩,所以我对于本专业的认识也就比较浅显,这门课程可以说是全面展示本专业特色的一门课程了,在阅读过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后,我对本专业到底是什么,到底与计算机专业有什么区别有了充分的了解,而且对于行业内的许多其他知识也有了很大收获,所以记述了我的阅读所得和在多次阅读后的一些思考和疑惑。 第一章 概论 在进入大学学习软件工程之后,我一直有一个问题不是很明白,就是软件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专业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看着两个专业相似的课程安排,我更加疑惑了,既然两个专业如此相近,那么设立“软件工程”这个新学科的意义又在哪里呢?通过阅读《构建之法》第一章 概论,使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清晰的了解。 在本章之初,作者就指出:“软件=程序+软件工程”,看到这里,我就意识到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肯定是有不同之处的,不然为什么这里偏偏使用了“软件工程”一词呢?接下来我就通过了阿超的例子对“软件工程”到底是什么有了初步的了解。原来想要做出一个软件,不仅仅是要编写程序,还要有需求分析,软件架构,配置管理等等步骤,还要兼顾用户体验,软件维护,国际化和本土化等等方面,这些着实与计算机科学有很大的差异,毕竟这些方面都是应用于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和人的行为、现实社会的需求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