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篇论文造假?刚刚,詹启敏院士回应:有标记错误,不涉学术不端
大数据文摘出品 作者:刘俊寰、牛婉杨 7月23日,根据海外学术打假网站PubPeer报道,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大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的 25篇学术论文涉嫌“造假” ,时间跨度 超过20年 。 不出意外,这一打假成果依然来自全球打假警察Elisabeth Bik。 据Bik的曝光,这25篇论文中出现的“造假”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实验图像重复,违反动物实验伦理以及实验结果或存在常识性错误,还有个别为引物无效或缺失。 这一国内学术圈的“重磅炸弹”一经曝出,在知乎上也引发了众多关注。 根据相关统计,这25篇论文先后发表在了《自然通讯》《遗传与基因组学杂志》《细胞死亡与疾病》《临床癌症研究》等杂志上,多数期刊影响因子在10以内。 7月24日早上11点,詹启敏在其个人公众号上做出回应和声明, “少数论文中确实存在标记错误的现象,并不涉及学术不端、也不影响科学结论,我们按照学术界惯例正在与相关杂志社沟通勘误” 。 受质疑论文被部分回复和勘误 目前,在PubPeer上,詹启敏团队 针对4篇受质疑论文进行了回复,另有4篇进行了勘误 。 在15篇出现实验图像形似或重复的论文中,詹启敏团队对其中一篇图像重复的论文回复表示,在不同的实验中 错误地放置了同一幅实验图 ,对于另一篇图像重复的论文,作者回复道, 图像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