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

磁盘性能指标--IOPS与吞吐量

我的梦境 提交于 2019-11-28 22:02:25
磁盘性能指标--IOPS ---------------------------------------------------------- IOPS (Input/Output Per Second)即每秒的输入输出量(或读写次数),是衡量磁盘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IOPS是指单位时间内系统能处理的I/O请求数量,一般以每秒处理的I/O请求数量为单位,I/O请求通常为读或写数据操作请求。 随机读写频繁的应用,如小文件存储(图片)、OLTP数据库、邮件服务器,关注随机读写性能,IOPS是关键衡量指标。 顺序读写频繁的应用,传输大量连续数据,如电视台的视频编辑,视频点播VOD(Video On Demand),关注连续读写性能。数据吞吐量是关键衡量指标。 IOPS和数据吞吐量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读取10000个1KB文件,用时10秒 Throught(吞吐量)=1MB/s ,IOPS=1000 追求IOPS 读取1个10MB文件,用时0.2秒 Throught(吞吐量)=50MB/s, IOPS=5 追求吞吐量 磁盘服务时间 -------------------------------------- 传统磁盘本质上一种机械装置,如FC, SAS, SATA磁盘,转速通常为5400/7200/10K/15K rpm不等。影响磁盘的关键因素是磁盘服务时间,即磁盘完成一个I

深入浅出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笔记:SSD硬盘(下)-如何完成性能优化的KPI?(第47讲)

て烟熏妆下的殇ゞ 提交于 2019-11-28 15:52:44
一、引子 1、为什么Windows操作系统、用了SSD的系统盘,就不能用磁盘碎篇整理功能? 如果你平时用的是Windows电脑,你会发现,用了SSD的系统盘,就不能用磁盘碎片整理功能。这是因为,一旦主动去运行磁盘碎片整理功能,就会发生一次块的擦除, 对应块的寿命就少了一点点。这个SSD的擦除寿命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像磁盘碎片整理这样的功能,其实也很影响我们的日常使用。 2、读多的场景 我们的操作系统上,并没有SSD硬盘上各个块纸目前已经擦写的情况和寿命,所以它对待SSD硬盘和普通的机械硬盘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日常使用PC进行软件开发的时候,会先在硬盘上装上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比如Office,或者工程师们会装上VS Code、WebStorm这样的集成开发环境。 这些软件所在的块,写入一次之后,就不太会擦除了,所以就只有读的需求。 3、写多的场景 一旦开始开发,我们就会不断添加新的代码文件,还会不断修改已经有的代码文件。因为SSD硬盘没有覆写(Override)的功能,所以,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是在反复地写入新的文件,然后再把原来的文件标记成逻辑上删除的状态。等SSD里面空的块少了, 我们会用“垃圾回收”的方式,进行擦除。这样,我们的擦除会反复发现在这些用来存放数据的地方。 有一天,这些块的擦除次数到了,变成了坏块。但是,我们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地方还没有坏

「Debian」固态硬盘失效后相应的分区该怎么处理?

落花浮王杯 提交于 2019-11-28 14:36:24
一年前买的固态硬盘因为读写次数过多,已经损毁。 但是在系统中这块固态硬盘很可能做为单独的系统启动分区/boot, 或者这块固态硬盘单独作为其他系统分区比如/home、/tmp、/swap 这时该怎么办? 1.如果固态硬盘作为系统的启动分区/boot所在位置   当固态硬盘损毁之后,无法正常引导操作系统。    解决办法:重新购置一张固态硬盘,在新固态硬盘上重装系统     通常机械硬盘内有许多文档、软件包,在装完系统之后,将机械硬盘挂载到/home分区下做家目录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inyueshaoxia/p/11410255.html

深入浅出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笔记:SSD硬盘(上)-如何完成性能优化的KPI?(第46讲)

…衆ロ難τιáo~ 提交于 2019-11-28 05:22:34
一、引子 随着3D垂直封装技术和QLC技术的出现,今年的“618”,SSD硬盘的价格进一步大跳水,趁着这个机会,我把自己电脑上的仓库盘,从HDD换成了SSD硬盘。我的个人电脑彻底摆脱了机械硬盘。 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互联网用户在2008年之后开始爆发性增⻓,大家在网上花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这也就意味着,隐藏在精美App和网页之后的服务端数据请求量,呈数量级的上升。 无论是用10000转的企业级机械硬盘,还是用Short Stroking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提升IOPS,HDD硬盘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了。上面这些优化措施, 无非就是,把IOPS从100提升到300、500也就到头了。 于是,SSD硬盘在2010年前后,进入了主流的商业应用。我们在第44讲看过,一块普通的SSD硬盘,可以轻松支撑10000乃⾄20000的IOPS。那个时候,不少互联网公司想要完成性能优化的KPI, 最后的解决放案都变成了换SSD的硬盘。如果这还不够,那就换上使用PCI Express接口的SSD。 不过,只是简单地换⼀下SSD硬盘,真的最⼤限度地⽤好了SSD硬盘吗?另外,即便现在SSD硬盘很便宜了,一部分公司的批量数据处理系统,仍然在⽤传统的机械硬盘,这又是为什么呢 那么接下来这两讲,就请你和我一起来看一看, SSD硬盘的工作原理,以及怎么最大化利用SSD的工作原理,使得访问的速度最快,硬盘的使⽤寿命最长。

2019 PC 台式机垃圾佬 记录

旧时模样 提交于 2019-11-27 17:56:12
9100F 现在499 外加B250一堆矿板 也可以魔改上D3板子 现在win7驱动完美破解 9系加独立显卡完全没问题,win10还是达不到工业级稳定(个人观点) 1600 zen一代还是不怎么推荐 e1225(带基显)+h61最便宜 不想要外置显卡 可惜华南在狂收H61 b75坏主板里面的芯片 导致上涨 其实还是得上新平台 推荐9100F 内存D4 8G 快回到200 日韩之争还有汇率破7让JS操作一把,还好回归 SSD赶紧入手 TLC就是以前MLC 以后估计都QLC 67月份一堆大船售后备件三星SSD 981 可惜没有入手 硬盘也是SMR硬盘坑死 HGST还有些拆机盘还是老模式 可惜最低380没买 现在420了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xss517/p/11371428.html

Nand flash 三种类型SLC,MLC,TLC

╄→尐↘猪︶ㄣ 提交于 2019-11-27 08:14:58
从前,大家谈TLC色变;如今,TLC攻占SSD半壁江山。是的,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 虽然TLC早已占据主流地位,但传言多了、百度多了,不少消费者还是抱有“怕”的态度,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TLC。 转载: http://diy.pconline.com.cn/750/7501340.html TLC是什么? 固态硬盘就是靠NAND Flash闪存芯片存储数据的,这点类似于我们常见的U盘。NAND Flash根据存储原理分为三种,SLC、MLC、TLC。 SLC = Single-Level Cell,即1 bit per cell,1个存储器储存单元可存放1 bit的数据,只存在0和1两个充电值。以此类推,TLC = Triple-Level Cell,即3 bit per cell,1个存储器储存单元可存放3 bit的数据。 单位容量的存储器,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所以TLC每百万字节生产成本是最低的。 TLC工作原理: 小编尽量用通俗语言解释。根据NAND的物理结构,NAND是通过绝缘层存储数据的。当你要写入数据,需要施加电压并形成一个电场,这样电子就可以通过绝缘体进入到存储单元,此时完成写入数据。如果要删除存储单元(数据),则要再次施加电压让电子穿过绝缘层,从而离开存储单元。 所以,NAND闪存在重新写入新数据之前必须要删除原来数据。 由于TLC的1个存储器储存单元可存放3

SCM又添一个纯国产SSD玩家

爷,独闯天下 提交于 2019-11-27 03:29:49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计算与存储之间,一直以来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数字化变革的新时代,存储性能与计算性能的优化,对于众多企业级应用的改善必然可以带来更好的效果。 SCM,即Storage Class Memory存储级内存,不仅享有DRAM的性能表现,同时拥有NAND Flash的容量优点,这样一类兼得DRAM与NAND Flash优点的创新介质,具备存储级的持久化和内存快速字节级的访问的共性。 显然,SCM在IO设备与内存设备之间架起了一座彩虹桥,适合应用于对性能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融合式应用发展的今天,SCM创新介质的出现,带来了计算存储前所未有的新改变,越来越备受业界的关注。 不过,在SCM领域,英特尔3D Xpoint和三星Z-NAND表现非常积极,最近一次的新闻却将东芝存储器的 XL-Flash 推向了市场的前台。 在8月初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举行的2019全球闪存峰会(Flash Memory Summit)上, 北京忆恒创源科技有限公司(Memblaze) 在现场展示了业界首款基于东芝XL-Flash的SCM闪存介质的NVMe SSD原型产品 Memblaze PBlaze X26 。 东芝存储器公开信息显示,XL-Flash的延迟不会超过5微秒,相比现在3D TLC闪存的50微秒左右延迟,拥有足足10倍的更佳表现

macbookpro2013升级1T的ssd

大兔子大兔子 提交于 2019-11-26 15:55:16
rmbp256g,乞丐版 256g的容量,安装软件得处处小心。。。 前期功课 在b站上看了一些拆解升级ssd的视频,做了一些功课,了解了我这个型号的,Retina, 13-inch, Late 2013,ssd不是在硬盘上焊死的,可以升级。了解了拆机过程和对应需要的工具后,就是上万能的tb了 前期软件准备 mac系统安装u盘(耗时大概半小时) sudo /Applications/Install\ macOS\ Mojave.app/Contents/Resources/createinstallmedia --volume /Volumes/Mojave 时光机备份(耗时大概2个半小时) 前期准备 MacBook Pro (Retina, 13-inch, Late 2013,型号是A1502) Samsung SSD 970 EVO 1TB(参考价1.5k) M.2macpro硬盘转接口(参考价20) 16g的u盘,mac的系统盘(最后没用上) 1t移动硬盘,timemachine备份恢复 拆机替换移动硬盘 首先用5角螺丝刀拧出背盖的螺丝,因为怕记错位置,就按照原来的布局摆放。 拆开背盖后,用6角螺丝刀拧出固态硬盘上的固定螺丝,卸下苹果原装的ssd 换上新的三星ssd和转接口 新ssd格式化 刚插入的三星ssd,mac格式不能正确识别,需要先格式化 timechine恢复

随手小记之华硕笔记本安装系统

强颜欢笑 提交于 2019-11-25 19:04:37
一、使用了几年的华硕笔记本最近风扇坏了,更换风扇的时候准备顺便换一下固态硬盘,也体验一下10秒开机,记录一下大致的步骤和安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步   当然是换上固态硬盘, 这里需要注意更换硬盘的时候需要设备完全断电,包括去掉所有的连线,和拔掉电池。 固态硬盘安装好之后,装上电池,插上电源线(防止安装系统过程中电池没电导致安装失败)。 第二步   使用制作好的WinPE U盘启动系统,首先要做的就是使用 DiskGenius 格式化固态硬盘(可以省略此步骤,习惯的会格式一下) 然后使用快速分区工具将硬盘分为三个区(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分区,我这里按照常规方法分区为 系统盘 软件盘 文件盘) 第三步   使用工具 安装系统(这里不再叙述,有机会补上) 第四步 (主要是问题的汇总)   无法从固态硬盘启动:BIOS设置不对导致的,操作步骤为:   1)开机的时候长按F2键进入BIOS界面,通过方向键进【Secure】菜单,通过方向键选择【Secure BootControl】选项,将其设定为 Disabled”   2)通过方向键进入【Boot】菜单,通过方向键选择【Lunch CSM】选项,将其设定为“Enabled”   3)点击F10保存设置,重启电脑,开机按esc选项启动项   盘符的问题:系统安装完成后发现软件盘和文件盘的盘符不对,分别为(E、F),应该为(D、E)